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04 | WorkDay:杜菲尔德复仇记

104 | WorkDay:杜菲尔德复仇记-极客时间

104 | WorkDay:杜菲尔德复仇记

讲述:秭明

时长08:28大小3.87M

英雄无末路,杜菲尔德再创业

2005 年,架不住拉里 · 埃里森(Larry Ellison)带领着甲骨文公司不断提高价码,仁科公司的董事们纷纷“投诚”,卖出了自己手里的股票。仁科公司被顺利地恶意收购了。
甲骨文公司在收购了仁科以后,就开始了大规模裁员,很多员工都被迫离开了仁科,这也包括仁科公司的创始人大卫 · 杜菲尔德。
离开仁科的杜菲尔德心情不佳,这是他第二次败在资本的力量面前,失去了对自己公司的掌控权。为了继续践行自己的理想,也为了给那些共事已久的被裁员工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他从出售仁科所得的 6 亿美元中拿出 1 千万美元作为创业基金,再次开始创业。
这次和他一起创业的是前仁科的首席战略官阿尼尔 · 布斯里(Aneel Bhusri ),而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叫作 WorkDay。WorkDay 做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只不过它做的是云端的生意,用的是 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
选择再次进入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领域创业,和甲骨文公司收购的仁科产品竞争,这无疑反映了杜菲尔德对甲骨文公司复仇的心。
杜菲尔德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写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先是给大型机写,到后来在个人计算机上写基于客户端 / 服务器架构的,又在互联网时代很快预见到新的趋势并开始写基于浏览器 / 服务器架构的软件,他对于人力资源领域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技术演变的眼光都毋庸置疑。
那么在浏览器 / 服务器架构之后,新一代的软件架构是什么呢?杜菲尔德给出的回答是 SaaS。他新创立的公司 WorkDay 采用的就是 SaaS 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人力资源软件以软件服务的方式卖给客户,对客户按照使用量计费。从技术架构上讲,不但客户端是全部在浏览器上操作,在服务器端用户也没有配置和安装服务器的必要了,所有服务器都交给 WorkDay 来维护。
这个想法如今来看多少有些司空见惯了。云计算已经大行其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谈论云计算的不同服务层次,很多大公司包括微软、IBM 都进入到 SaaS 领域,而 SaaS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倒退回 2005 年来看,意识到企业软件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云计算上的 SaaS 服务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云计算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和先驱——亚马逊,一直到 2006 年才开始卖它的第一个 AWS 服务:S3 存储。
由此看来,在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上,杜菲尔德的眼光一直都很超前。创立 WorkDay 的时候同样如此。
WorkDay 公司成立于 2005 年 3 月,而发布第一个软件版本则是在 2006 年的 11 月,整个开发过程历时一年零八个月。这么漫长的开发过程,说明云计算上的 SaaS 服务本身是一个很新的东西,WorkDay 要把这样的人力资源服务软件体系做出来,需要很多的时间,解决很多当时工业界从来没有解决过的问题。
WorkDay 在技术上也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从后来公布的信息来看,对数据的管理和存储是 WorkDay 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方面。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级软件,比如说仁科的,SAP 的,IBM 的,甲骨文的,都离不开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这些软件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式。但是关系数据库也有它自己的问题。
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在数据量大的时候相对比较慢。支持一个企业可能绰绰有余,但是在 SaaS 的软件服务架构下,关系数据库就需要同时存储很多个企业的数据,这样一来,关系数据库的查询速度,不一定能够跟得上应用的需要。
所以如果在 SaaS 架构下继续使用关系数据库,就必须解决大规模存储在访问速度上的问题。而无论商业的还是开源的数据库,都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SaaS 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不可能有专门为 SaaS 设计的基础架构软件。
WorkDay 的做法,无论是在 2005 年,还是此后的若干年内都是非常大胆而领先的。杜菲尔德决定把 WorkDay 的数据都存在内存里,只有需要永久保留的数据才会写回数据库,这样就解决了访问效率的问题。
随着企业数据规模的增加,传统企业软件公司也渐渐开始使用类似的解决方案。比如说,企业级应用软件的老大哥 SAP 在 2009 年开始宣布了它的新一代数据库引擎 HANA,就是一个全内存数据库。从这一点来说,WorkDay 在技术上的确是领先了竞争对手几年的时间。

扩张与崛起,蚕食背后的竞争

从整个发展轨迹来看,WorkDay 颇有当初仁科公司发展的痕迹。它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上站稳脚跟以后,同样首先开始进入财务管理领域。这之后,WorkDay 又逐步进入到各个领域,推出了面向学生的产品,和给企业人事部门做招聘的产品等等。
对比仁科的发展来说,2008 年是 WorkDay 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WorkDay 历史性地签了伟创力(Flextronics)的大单,在这之前,其服务对象主要还是中小型企业。
仁科公司也经历了一个从小企业到签单大企业的过程。签单大企业意味着 WorkDay 终于得到了主流企业的承认,同时也意味着 WorkDay 和甲骨文终于需要在同一个市场里 PK 和竞争了。
同一年,WorkDay 收购了 Cape Clear 公司,这也是它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收购。有能力进行收购,这也侧面说明 WorkDay 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
四年后的 2012 年,WorkDay 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次上市非常成功,股票定价在 28 美元一股,当天就飙升到了 48 美元,且此后一直居高不下,如今更是达到了 113 美元一股。这个比例的涨幅,比百度登陆纳斯达克还要胜上一筹,WorkDay 的 IPO 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这次 IPO 为 WorkDay 筹集了 6.37 亿美元,而公司估值更是达到 45 亿美元,这是自 Facebook IPO 以后单个公司筹集到的最大资金额。
上市以后 WorkDay 有钱了更是开始全面扩张,业务也蒸蒸日上,伴随盈利的稳固增长,股价也一路飙升,目前已经是超过 100 美元一股了,市值高达 230 亿美元。
作为连续两次被自己创办的公司“扫地出门”的创业者,杜菲尔德这次吸取了更加深刻的教训。这个时候投票权和股权分离的方式在硅谷已经极为普遍,像互联网巨头谷歌和 Facebook,创始人控制的股权不到一半,但是投票权却都超过一半。在 WorkDay 的投票上,杜菲尔德和他的合作伙伴阿尼尔 · 布斯里拥有公司 67% 的投票权。也就是说,只要这两个人不内斗,再也不可能出现创始人被扫地出局的情况了。
WorkDay 上市以后又做了很多次收购,最主要的几次是买了几个不同业务的创业公司,包括 Identified、Zaption、MediaCore、Upshot 等,这些公司分别在招聘、人才管理、内容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不同领域有所建树。收购之后,WorkDay 便把它们的业务整合进了自己的产品。
另外一次比较大的收购是买下大数据创业公司 Platfora,这家公司因在 Hadoop 计算集群上提供更为方便的数据分析功能而知名。WorkDay 也因为这次收购,开始提供基于财务和人力资源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功能。
这样一来,WorkDay 已经在很多领域开始和甲骨文直接竞争,并且越来越多地蚕食曾经仁科的客户,后来甲骨文的客户。杜菲尔德的这次创业,成功把甲骨文的客户一个一个抢了回来,也算是报了当年公司被强行收购的仇。
我想,此一时彼一时,不知道拉里 · 埃里森面对杜菲尔德的又一次成功创业,心情会是怎样?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0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6

提建议

上一篇
103 | 仁科的成与败
下一篇
105 | David Duffield的眼界和成败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6)

  • 胡心鹏
    2018-05-04
    太厉害了 大型机到小型机 小型机到互联网 互联网到saas 后面不知道又要从saas 到那边了
    10
  • 闷瓜蛋子
    2019-03-29
    牛逼牛逼
    2
  • 摇之
    2018-11-23
    SaaS之后的发展应该是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啦
    2
  • self-discipline
    2019-10-19
    杜菲尔德技术洞察力就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1
  • 追风筝的人
    2021-03-29
    真乃神人也 技术洞见太超前了
  • 远古的咖啡
    2020-04-07
    真真真乃神人也,处处洞察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