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09 | 从巴顿的创业史看巴顿

109 | 从巴顿的创业史看巴顿-极客时间

109 | 从巴顿的创业史看巴顿

讲述:秭明

时长04:17大小1.96M

巴顿这个人在专栏里已经出现三次了,这三次分别和三个企业相关:Expedia、Zillow 和 Glassdoor。一个人成功创业一次已经很了不起,如果一个人创业三次,而三次都很成功呢?巴顿就是这样一个人,那么从他三次成功创业的轨迹里,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些什么。
巴顿创立第一个公司 Expedia,始于他在微软工作期间。那时,微软需要在在线旅游方面有所建树,于是有了 Expedia 网站。虽然后来 Expedia 被拆分出来并成功上市,但严格意义上讲,巴顿只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而不是独立的创业者。2003 年 Expedia 公司已经上规模的时候,巴顿更是选择离开开始二次创业。
如果说第一个公司的创业轨迹还够不明确,第二次创业时巴顿想要做的事情就清晰了很多,那就是:把数据和某个产业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发现痛点,弥补鸿沟,创造价值
Zillow 是一个房地产数据平台,在其整个发展史中,无论是自身建设还是对其他企业的大肆收购,都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即:更好地补充 Zillow 的数据平台。
这个创业方式到了三次创业的 Glassdoor 这儿更加明确,即:通过搜集每个企业员工的薪酬信息和点评,掌握第一手企业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去创造价值和盈利。这个方式和 Zillow 的主旨并无差别,只不过不同的公司,在数据的采集、整合,以及数据的变现上不一样。
虽然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巴顿意识到了数据和行业结合的重要性,并付诸实施,在两家不同的企业里面围绕同一个核心进行创业。但巴顿无疑是对的,有足够多有价值的数据,和合理的变现渠道,就可以成就一家了不起的企业。我想从这个角度看,巴顿给我们每个人都指明了一条创业的道路。
这条创业道路有 3 个难点:
第一,哪个行业需要数据;

第二,怎样可以高效精准地完成有价值的数据采集;

第三,如何把这些数据提供的信息变现。
我觉得,如果任何一个人可以创造性地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很可能成就一家了不起的创业企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获取数据相比国外更为便捷一些;但是,国内的数据变现比国外可能更难。
在阿里和腾讯控制了中国大量流量和数据,又到处投资的今天,如何能够将数据和某个行业相结合,并进而变现,是一个值得创业者好好思考的问题。我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美国从事这方面的创业可能会比国内更容易一些。
从巴顿的创业史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变化:在 Expedia 的巴顿、在 Zillow 的巴顿和在 Glassdoor 的巴顿是不一样的。这三家企业里,Glassdoor 是他最后创立的企业,也恰恰是巴顿最沉得住气、在慢慢耕耘的企业。
我们知道,在 Glassdoor 成立后的那几年里,社交媒体打得火热。职场社交媒体 Linkedin 更是在找工作市场做得热火朝天。而 Glassdoor 唯一做的就是搜集数据,并把数据展现给大家,它并没有急于去变现,比如没有急于进入找工作的市场里去。
这种能够沉下气来慢慢做事的风格,只有在一个已经多次创业,财务已经自由,努力做事而没有经济压力的创业者身上才能见到。而我也相信,具备了这种素质的创业者,才有可能真正做出一些更具颠覆性的产品。
从市场上来看,Expedia 固然是巴顿创立的,但今天的主要成就应该不能归功于巴顿。Zillow 的话,巴顿可以占很大一部分功劳,但是 Zillow 的创业方式是不停地“买买买”,激进而且锋芒毕露。只有 Glassdoor,巴顿做得不声不响,慢慢积累,现在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影响力了。
什么时候创业者需要尽快盈利,什么时候创业者应该更有耐心,慢慢地培植一个市场呢?针对这个问题,巴顿的做法值得你去思考。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0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4

提建议

上一篇
108 | Glassdoor:让公司信息对个人透明
下一篇
110 | 免费还是收费?WinRAR的生意经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4)

  • 张德祥骥智无人驾驶cr...
    2018-03-30
    无人驾驶行业的数据您怎么看?
    共 1 条评论
    2
  • Mao
    2022-01-20
    要看企业所在行业的增长曲线属于那一类,指数和线性的可以不着急盈利,对数的最好尽快赚钱,因为越往后越不好赚了。以下内容为转载: 美团的二号人物、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清华大学讲互联网产品课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一个分析框架。他说,具有规模效应的生意,增长曲线分三种。 第一种是指数增长,它的增长轨迹是一条向上弯的曲线,速度越来越快。最典型的就是社交媒体,像微信、脸书。这种模式之所以能指数增长,是因为它除了有规模效应,还有网络效应,就是每增加一个新用户,都会为其他用户带来正向收益;用的人越多,每个人的体验越好。 这是一种典型的赢者通吃模式,当一个平台率先突破用户临界点之后,就会和跟随者快速拉开差距。最后,市场只会剩下唯一一个玩家。其他想要进来的人,不可能与行业老大进行正面竞争。有一年,多闪、马桶MT、聊天宝等新应用集体围攻微信,但没有人成功。 最后跑出来的,像脉脉、陌陌等等,是走小众的差异化路线,它们并不对微信构成竞争,用这些社交APP的人还是会用微信。而且,同样是做社交媒体,熟人社交的黏性大过陌生人社交,同等起跑线下,一定是熟人社交增长更快。不管是微信还是脸书,都是靠熟人社交起来的。 第二种是线性增长,它的增长轨迹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电商模式,像淘宝、拼多多。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不一样,它具有“双边网络”,一方是卖家网络,一方是买家网络。这个网络效应很有意思,卖家越多、买家的体验越好;买家越多、卖家的体验也越好。但是,卖家和卖家之间有竞争关系,而买家和买家之间没有什么交集。每增加一个买家,对其他买家的体验既不加分也不减分。 这就意味着,电商虽然也有网络效应,但效果是打折的,威力没有社交媒体那么大,不能阻止其他竞争对手的涌入。所以,淘宝阻止不了拼多多做大,拼多多也阻止不了抖音、快手挤进来抢蛋糕。 第三种是对数增长,它的增长轨迹是一条向下弯的曲线,速度越来越慢。最典型的就是网约车和外卖。这两种生意模式也是双边网络,但用户之间的竞争性非常强,这种关系叫做“同边负向竞争”。一个时段同时打车的人多了,你就打不到车或者得加价打车;每新增一个打车用户,对其他打车用户的体验是减分的。司机也是一样,一个单子被别的司机抢走了你就没有了。按系统论的说法,这种生意模式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调节回路”,拉慢自身的增长。 一旦用户的体验不好了,如果同时他的转移成本又很低,不涉及社交关系和网络资产的搬迁,那么用户就可以一键切换。就像我,如果用滴滴叫不到车,马上关掉滴滴打开首汽。这就是为什么,滴滴在中国市场占有了绝对优势,但没办法形成绝对垄断,不断有新玩家涌入。优步在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用户经常在优步和另一家打车平台Lyft之间来回切换,司机也跳来跳去,哪家给的补贴高就去哪家。 外卖业务的情况和网约车相似,也存在“同边负向竞争”,不过竞争程度稍轻一些,一家餐馆可以同时出很多份餐,配送员也可以拼单,不像网约车那样是一对一的服务关系。但外卖平台同样做不到赢者通吃,进入到具体的城市和具体的区域,还得靠地面巷战。
    展开
  • 远古的咖啡
    2020-04-07
    第一,哪个行业需要数据; 第二,怎样可以高效精准地完成有价值的数据采集; 第三,如何把这些数据提供的信息变现。 路就在那里,就看人怎么走了。
  • caohuan
    2018-12-06
    数据 产生 行业经验。 数据 加 行业 产生 新行业,成本高 效率高。 在数据中 发现机会,弥补鸿沟,创造价值。 数据在创业的价值 1.需要数据 2.采集数据 3.变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