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04 | 高效沟通:沟通技术

104 | 高效沟通:沟通技术-极客时间

104 | 高效沟通:沟通技术

讲述:杨超

时长12:34大小11.48M

你好,我是陈皓,网名左耳朵耗子。
上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一些常用的沟通方式:尊重、倾听和情绪控制,并给出了几个我认为很不错的沟通技巧,比如:引起对方的兴趣;过滤信息,简明扼要地表达;用数据和实例说话。这篇文章中,我来分享几个关键的沟通技术,相信掌握了这几大沟通法宝,你的沟通水平会大幅提升。

逻辑

你的逻辑能力一定要强。因为中国人从小就不学逻辑学,所以讲话不注重逻辑,而我们理科生尤其是学过数学的程序员是懂逻辑的,所以,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我们是可以用缜密逻辑疯狂地碾压别人的。
逻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数学。谁是谁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以及有没有关联关系,有没有因果关系等,这些东西你要做到心中有数,当对方的表达中出现逻辑错误时,你可以随时指出来。比如,这两个事儿没有因果关系,我们不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谈。
有一次,我就跟一家公司的产品团队 PK 了一下。这家公司的产品有一个视频下载功能,但他们统计数据发现,有大约 40% 的用户下载到一半就取消下载操作了。于是他们就想提高用户的下载体验,解决办法是模仿微信的绿色进度条的做法:让进度条的 90% 嗖地过去,然后最后的 10% 则对应实际剩下的下载进度。
我们通过逻辑分析,不难发现这样做是不能赢得用户的。他们的逻辑是:“用户看到已经下载 90% 了,然后会想那 10% 很快就能下载好,所以会愿意多等一会儿。而不是下载 10% 就让用户等了半天,那他就不想等了。”这里的前置条件是用进度条欺骗用户,后置条件是用户愿意等待下载。
但是不是进度条这样设计了以后,用户就真的愿意等到下载完成呢?不是的。不需要试验,我们脑补一下,当我们的微信打不开网页,或者打开速度超过我们的心理忍受限度时,无论那个进度条是多少,我们都不会等的。有这么一个逻辑在这里卡着。
基于这种逻辑,我跟他们说,这种进度条设计会导致更低的下载率。因为视频通常比较大,下载的总时间是很长的,绝大多数用户对这个速度是没有概念的。打开网页的时间是很短的,90% 的网页在 3、4 秒内就打开了,只有少数偶尔需要 5 秒到 10 秒才能打开(因为移动网络的问题)。
这时,我可以通过这种“就快完”的手段把用户多留下来一会儿。但是,视频下载无论怎样优化,至少需要半分钟,才能下载下来。此时,如果进度条不能反映真实进度的话,用户对总的打开时间是没有合理预期的,90% 的进度提前到了,剩下的 10% 花那么久,很容易让人认为是下载卡死了,从而放弃,乃至在多次重试无果后对应用和平台都失去兴趣。
所以,这样的进度条设计只是用户愿意等一小下(15 秒以内)的充分条件(还不一定是必要条件),并不是用户愿意等待直到视频下载完成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
在这样的逻辑面前,产品经理立马取消了这个功能的排期,说还需要想一想。你看,你可以用你的一些逻辑推理去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条件,然后用这个条件来说服他。
在逻辑层面说服对方,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手段,就像懂微积分的人来解数学题一样,那些不懂微积分的只有被碾压的份儿了。

信息

信息要全面、准确。这里重点提一下 X/Y 问题。X/Y 问题是一件非常讨厌的事情。有时候我们拿着 Y 问题去找别人,问到一半才知道,我们原来要问的是 X 问题。
Stack Overflow 上有个问题,问的是“怎么截取一个字符串的最后三位?”大家给了一堆答案。突然有个人问:“你为什么要截取字符串的后三位?”他说:“我要找文件的扩展名”。实际上,文件的扩展名不一定是 3 个字符,而且有专门的函数干这个事儿,不需要自己写。这里,取文件的扩展名,这叫 X,取文件名的最后 3 个字符,这叫 Y。他想知道 X,但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就说成了 Y,导致别人都去解决一个不存在的问题。这叫 X/Y Problem。
我可以告诉你,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 X/Y 问题。有些公司找我说,我们要做分布式架构,我们要做大中台,我们要做线下线上融合……这些问题都是 Y 问题。我都要反问,你为什么要做分布式架构?为了大规模营销,为了稳定性,还是为了加快开发速度?做大中台,你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打通各个业务线,为了快速开发,还是为了技术输出?等等。要解的真实问题才是 X 问题,手段都是 Y 问题。只有你真正了解了 X 问题,你才能真正明白整个事。
当你了解了 X 问题后,你就要到源头,来质疑或是改良他的 Y 问题,甚至提出 Z 方案,而对方会陷入被动,被你牵着鼻子转。

维度

我们想一下,人与人不同都是细节上的不同,比如:身高、体重、手机号等,人与人的相同点都是在宏观上相同,比如:国籍,性别……这告诉我们,如果你要找不同就要到细节上去,如果你要找共同,就要到大局上去。
所以,在和人争论时,如果要反驳,那一定是低维度反驳,越细节越好。而在说服对方时,则要在高维度说服对方,越宏观越好,比如从公司的大目标出发。高维度讲究的是求同存异。你跟别人相同的东西一定是高维度的,这就是大同,而你跟别人不同的一定是非常细节的东西。大同的东西,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从而容易达成默契和共识。
因此,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来沟通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哎呀,大家都没有恶意。我们虽然争论成这样,但是大家都是为公司好,只不过我们的路径不对。”或者“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方式不一样。”能感觉到吧?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好多。
站在更高的维度上讨论问题,可以让你有大局观,对方就会显得很小气,导致对方也会不好意思,于是就会出现“六尺巷”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种场景。

共同

这里讲的是共情,共享,共利,共识以及换位思考。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你所想的问题以及所想沟通的内容,一定会跟只想自己有很大不同。同时,你会神奇地发现,换位思考能帮助你更为全面地理解并解决问题。
寻找“共同”的过程,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为化“敌”为“友”的过程。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沟通双方剑拔弩张,随时一触即发的情况,和沟通双方有共同的目标一起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哪种更能获得更好的结果。而共同该怎样找,跟我们在维度中提及的很相似,就是从高维度,寻找共同之处。
首先是共情,跟对方相互分享各自的情感,这是一种拉近距离最有效的手段,然后是相互共享自己的观点,在观点中寻求双方共同的利益点,然后不断地循环,一点一点地达成共识。

三本书

此外,我还想强调一点,无论干什么,你一定要有一个非常犀利的观点,也就是金句。如何得到这些金句呢?一定要多看书。你到那些公众号或者知乎里面看一些抖机灵的内容是没有用的。抖机灵的金句没有用。一定要是有思想深度的金句,才有力量。推荐你看三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简单的逻辑学》和《重来》。
我是先被《重来》洗脑了,这本书帮我开拓了眼界,打破了我既有的思维模式,让我反思过去习以为常的每一件事。同时书中给出了实用、可操作的建议,让我头一次从心底感受到,原来世界还可以如此不同。
然后,我看了《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作者以显微镜般的观察发现人们常犯的 52 个思维错误,并一一列出。帮人们认识到错误的思维是如何发生,从而避免掉入思维陷阱中。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被重新构造。
随后是《简单逻辑学》。逻辑学是很枯燥的,但这本书的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 28 种就发生在人们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领我们进入这个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这三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也建议你好好读读,能改善你的思维,炼就你的火眼金睛。你会发现自己跟和别人不在一个频道上,你能看到事物更多的侧面,在阐述观点时,会比别人更加深刻、犀利和有见地。一些金句也会在你跟人互动交流时,随机地冒出来。你自己都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气场要比其他人足。

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讲了沟通的四大关键技术:逻辑、信息、维度和共同。
有逻辑的表达,更容易说服对方。信息全面准确,更有利于让沟通的双方清楚定位问题,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维度是个很有趣的事儿,有的时候要站在高维度去碾压对方;有的时候要站在低维度去碾压对方。如何把握这个度很重要。如果站在客户的角度,最好用高维度。但如果站在技术细节的角度,这是低维度。高维度容易拉拢对方,而在低维度更容易说服对方。只不过低维度容易爆发冲突,要恰当地控制好度。
最后一点是共同,其实寻找共同的过程就是化“敌”为“友”的过程,帮助大家在共赢的大思路和环境下,共同思考问题的解,从而实现高效沟通。此外,我强调了金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得这些金句。答案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慢慢获得。
下篇文章,我们将进入《高效沟通》系列文章的实践部分,分享一下该如何与员工沟通。敬请期待。
下面是《高效沟通》系列文章的目录。
编辑乱入:耗子叔推荐的图书现已上架“极客商城”,价格比其他电商平台更美丽哦~现在订购,请从“极客时间发现页”下滑进入“极客商城”,即可选购耗子叔推荐图书。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9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7

提建议

上一篇
103 | 高效沟通:沟通方式及技巧
下一篇
105 | 高效沟通:好老板要善于提问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27)

  • 丁丁历险记
    2019-11-06
    讲个段子,今天又买了三本书,一套专栏看下来,买了几千块的书。。。。
    共 9 条评论
    47
  • karl
    2018-09-30
    我觉得这些软技能,才是受益终生的,赞! 技术之路无止境,为人处世很重要!
    11
  • LouisLimTJ
    2018-09-28
    “所以,在和人争论时,如果要反驳,那一定是低维度反驳,越细节越好。而在说服对方时,则要在高维度说服对方,越宏观越好,比如从公司的大目标出发。高维度讲究的是求同存异。”这个说得很好。 作为一名在海外工作的工程师,以前可能无意去理解到这点。今天有个技术讨论也算是第一次有意识运用这个原理。要去辩驳对方,卧槽,用英语理顺思路,那个对细节把握啊,一场10多分钟的讨论,好累。 作为非英语母语在海外工作的人,不知是不是具有普遍性,我总以为能听懂大概,事后确认就够了。按照这个思路,因为你总是止步于听懂大概,所以一般总傻不拉几被别人”求同”了。而争取资源要求改变的事情,一般属于”反驳”的范畴,毕竟人性讨厌重新分配。而因为语言能力的问题,细节讨论不到位,所以说服力不足,往往最后不了了之,也算是被“求同”了。 所以如果语言能力做不到细节的把握程度,做执行者,可以了,因为只需要理解他人嘛。但是你要是一名经理,如果要争取资源,对不起,请修炼好自身的语言和逻辑能力,达到对细节的把握。
    展开
    共 1 条评论
    9
  • Richie
    2020-02-08
    X/Y问题还真的挺常见的。 起初,我们想要解决X问题; 然后,我们想到了解决方案1,而使用解决方案1的前提是解决Y问题; 于是,我们拿着Y问题去问别人; 问了半天,最后才发现我们的解决方案1并不是最优的。 我们完全可以直接解决X问题,而不用去理会Y问题。
    展开
    共 1 条评论
    5
  • Joker
    2018-09-25
    想到专栏就要结束了,就不舍得😭😭😭
    5
  • 铁憨憨
    2018-09-25
    鬼谷子的诡辩论就很厉害
    4
  • Geek_275474
    2020-04-26
    《清醒思考的艺术》《简单逻辑学》《重来》
    共 1 条评论
    3
  • caohuan
    2018-10-25
    还有 三本书 《重来》《简单逻辑学》《清醒思考的艺术》,我会一本本的下单,期待 也能给我洗涤下思维,向 耗子哥看齐。
    共 1 条评论
    3
  • jedi
    2022-05-18
    维度这个深有感触 我们做B端服务,有次跟老板开会,我们吐槽研发资源不够,客户定制化需求太多,老板给我们讲创业精神,讲创业时候有用户有客户的喜悦与激情。
    2
  • jackzhang1992
    2018-09-25
    非常感谢皓哥,谢谢你从"道"的层面帮我们解释编程哲学,为人处世哲学,这些见解对我是有深远意义的! 比心~
    2
  • Geek_ce6971
    2022-01-16
    个人的体会是,用细节反驳对方时,要避免以偏概全,避免上来就是杠
    1
  • 土豆小小
    2020-04-28
    很早就认为能说的很厉害,脑袋里有那么多东西能有条理的说出来,做什么事情都不差
    1
  • Nothing
    2020-04-23
    感谢推荐书单,已记录保存
    共 1 条评论
    1
  • czh
    2018-11-15
    这几篇文章我觉得可以从场景的角度去分类,这样更好理解。做报告的时候,正常交流的时候,讨论辩论的时候等,分类之后也会提醒我们在这样的场景的时候如何面对,不断训练,最终达到无招胜有招,融会贯通
    1
  • 侯伟龙
    2018-11-07
    想皓哥学习💪💪💪
    1
  • caohuan
    2018-10-25
    又get到了 耗子哥的逻辑, x/y真实信息,高低维度的沟通,还有 从 共情 到 共识、再到共利 最后到 共同的一些套路。 讲个例子,我家人 有比较强势的,说出的话,其他人又不认同的,很容易 擦枪走火,爆发口舌之争,所以 就像 耗子哥 所说的 争取他人的赞同,必须从 大局 或者 宏观 的高维度 进行拉拢,有冲突也应该 从低纬度进行辩驳,摆事实讲道理,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耗子哥的 从 共情 到 共识 共利 最后到 共同,应该适用在 找合作伙伴,找公司,还有妹纸 ,因为道理是想通的,就是等我去证明了
    展开
    共 1 条评论
    1
  • 夏嘉莫
    2023-01-11 来自广东
    微观与宏观要把握好,微观上用具体的细节讨论,宏观上用目标求同。
  • 梅子黄时雨
    2022-10-18 来自上海
    学习了。
  • 怀揣梦想的学渣
    2022-04-02
    这个X/Y问题太经典了。即便是今天,我也在工作中多次遇到,无论客户是中小公司,还是大公司,都存在这种情况,很清晰的提了一些技术问题,最后销售和客户领导吃饭时问,为啥要提那么多问题,客户领导说要解决一个大的问题A,结果销售回来一讨论,我们公司的产品1和其他公司的产品2一组合就能完美解决问题A的所有细节。真绝了,这就是网上说的,当别人问问题时,先把对方问题本质探索清楚再回答,否则就是浪费自己时间。
  • 方勇(gopher)
    2021-12-14
    倾听很难,管理者都喜欢自己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