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产品被抄袭了,怎么办?
下载APP
关闭
渠道合作
推荐作者
10 | 产品被抄袭了,怎么办?
2017-12-12 邱岳 来自北京
《邱岳的产品手记》
课程介绍
讲述:邱岳
时长11:30大小5.26M
“世界上有两种产品,一种没人用,另一种被人抄。”——邱岳
前些日子,某巨头公司被爆出利用合作之便抄袭创业团队产品,业内一时间人声鼎沸,一方面创业团队义愤填膺,纷纷声讨抄袭者的不道义,另一方面也不乏业内人士认为这只不过是公关碰瓷为了蹭流量,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没什么大不了的。
身处在一个节奏快、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抄袭是个逃不开的话题。今天我就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聊聊如何应对抄袭。下一次的文章,我会换一个角度,跟你分享如何正确地从别人的产品中借鉴灵感。
如果被抄袭了,怎么办?
有人说,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创业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 BAT 跟你做同样的事情,你怎么办。其实在 BAT 工作的人们也有类似的烦恼,三家巨头之间互相抄袭借鉴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公司内部不同事业群之间也偶尔会因为某些事情的先来后到发生争执。
在这件事情上,外国的月亮也没有比较圆。Instagram 跟随 Snapchat 发布的 Stories,Facebook 的 Message 模仿 Houseparty,都广受诟病,众说纷纭。
那么面对被抄袭,我们该怎么办呢?
1. 摆正心态,泰然处之
发现有人抄袭你的产品时,先要摆正心态,不要暴跳如雷。被抄说明你一定做对了一些什么,不论是交互还是流程,亦或是视觉设计,运营机制等等。先行者在做出初期尝试的时候,很多东西是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的,在得到市场检验之前,没有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做得都正确。如果业内同行开始抄你的特性,至少说明了他们对方向的认可。
另一方面,人多力量大,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用相似的方式做事情,可以更快地教育市场和建立生态。
有一张图展示了 iPhone 发布前和发布后各厂商的手机设计,可以看到 iPhone 发布前,手机的设计五彩斑斓,奇形怪状,很丰富,而 iPhone 发布后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是一块黑色方形砖头,从某种角度来说,各个手机厂商其实是身体力行帮助 iPhone 更快地确立了智能手机的标准。
就像 Sony 当年发布 Walkman,这一品牌名后来甚至演化成了品类名,所有试图抄袭 Sony 创意的厂商都逃不开 Walkman 这个名字,结果彻底奠定了 Sony 在便携式录放机领域的竞争优势。
2. 别担心,抄不走的是气质
大部分的抄袭都是界面和交互的抄袭,能抄走的是“ What ”和“ How ”,抄不走的是背后的 “ Why ”和产品的气质。我们产品的每个特性背后都应该有深入的思考,产品的气质应该是一以贯之的。
比如我们在做 Readhub.me 时,很多交互细节设计都是经过取舍的,信息流里面哪里点击展开,哪里点击跳转,这些都是具备整体性的,我们需要牺牲一部分页面访问量换取体验和信息密度的一致;后来看到有网站抄这个交互,影响了他们本身的信息密度一致性,还牺牲了流量,很可惜。
还有团队看到做内容能够产生粘性,觉着没什么难的,也跟着做内容,结果发现内容是个重运营的事情,没有相应的经验和团队,看起来都是相同的一条时间线,做出来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保证自己的产品是活水,每个线上的版本永远都是中间态,是我们沿着产品规划往下走的一个节点,是我们过去的思考结果。竞争对手即便能抄走,也无法理解你背后的发展规划和逻辑。你当前的思考应该领先于产品,你清楚当前的问题在哪里,接下来应该如何调整。而抄袭者却只能等着你做出来才能跟进,永远落在身后。
所以说,没有像你一样揪头发捶桌子深入思考的抄袭者,绝不可能带走产品的气质和团队的 DNA,更带不走产品未来的持续迭代。
3. 不要将产品的护城河建在脸上
我们在产品规划设计之初,就要清楚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可能的成功路径,一腔热血“打造好用的产品”未必能成功,所谓“不要将护城河建在脸上”,意思是说不要将产品的外表作为护城河,因为外表太容易被抄走了。
比如有的团队优势在于廉价获客,有的团队可能在技术上有壁垒,或者有行业资源门槛,或者有些特别偏门的优势,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创业者有个神奇的技能是 ASO 做得非常厉害,别人即便抄走他的产品也抄不走他的获客效率,他做了很多应用,并从不担心别人抄袭。
所谓大公司抄死小公司的说法,也正是大公司在规模上的相对优势。如果一个产品只有基于规模优势才能长起来,那它本就应该交给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去做,或者能用极快的速度在大公司反应过来之前利用巧劲儿建立规模优势或其他的壁垒。不要明知道在规模上打不过还要去硬拼,历史上基本没有靠正面硬干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
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清楚产品 Idea、产品界面和功能流程都无法成为真正的竞争壁垒,认为自己设计出了天才的界面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是在设计之初就将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把命运放到了别人手里。
4. 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
抄袭者能抄走产品特性,却抄不走数据和用户。产品设计中一定要考虑数据的积累和用户的卷入,要设计出一套机制:让用户使用产品越多,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就越大,或者使用产品的用户越多,产品的价值就越大(也被称作网络效应)。
比如买东西,大部分用户会选便宜的,所以迁移成本并不高;而淘宝通过用户的购买行为积累下买卖双方的信用记录,无形之间提高了用户的迁移成本,形成了积累效应。毫无疑问,现在即便有哪个公司一夜之间抄一个和淘宝一模一样的产品,也无法对淘宝构成任何威胁。
即时通讯应用也是一样,当你的朋友都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形的拉力让你开始转向微信,而随着你的加入,你的朋友们对于微信的粘度就变得更高,这便是产品的网络效应。
在产品设计中,还要尽早让用户“卷入”,也就是在产品中做出投资。比如当你的名片都印上了某个电子邮件地址,就很难再换一个电子邮箱服务提供商了。同样的道理,在某款音乐播放器中标记越多“喜爱的歌曲”,你就越离不开它。
反观打车软件,除了一些会员体系之外,似乎之前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具备积累效应的机制。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些类似月票的产品,也算是向着这个方向迈进了一步。
这样的积累效应一旦建立,而且能够滚雪球一样滚起来,抄袭者便很难通过抄袭占到什么便宜了。
5. 有条不紊,不要情绪化处理
不论如何,如果抄袭者越过底线,开始直接伤害到我们的利益,我们也不能任由事态发展。在这时,保持冷静,不要情绪化很重要。
你需要找到靠谱的律师,先做好一些准备,比如整理和收集侵权的证据,去做相关的公正,以及准备相关的资质等。这里也提醒你,对一些比较核心的产品机制,能申请专利和著作权的最好尽早申请,因为专利审批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临时处理肯定来不及。
随后最好可以和对方直接对话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或许很多事情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处理这样的争端非常花费心力,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将事态扩大。
最后如果确实不得已要开战,除了法律武器之外,也应当恰当地利用好公关渠道发声,利用舆论向抄袭者施加压力。同时别忘了很多平台方有仲裁机制,比如 App Store 和一些流行的安卓市场,或者电商网站等,都可以直接发邮件要求下架抄袭者。
总之,一定不要让愤怒冲昏头脑,只拿出一部分精力处理就可以了,互联网历史上还没有哪一家企业是通过搞死竞争对手赢得成功的,成功只有一条路径,就是赢得用户,赢得市场。盯紧你的目标,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迭代产品和服务用户上,让抄袭者永远跟随你的步伐。
总结
面对抄袭,一定不要慌,也不要绝望,抄袭者总是追随者,只要我们能思考和找到我们的相对优势,在产品内设计有积累效应的产品形态和机制,保持我们自己的节奏,被抄袭没有什么可怕的。
在你的工作中,有没有经历过竞争对手的抄袭?你又是如何应对的?不妨在留言中跟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下一次,我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聊聊如何能有效、恰当地从别人的产品中借鉴灵感,而不是不怀好意的抄袭。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元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7
提建议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
09 | 产品案例分析:Hopper的“人工智能”
下一篇
11 | 如何借鉴灵感?
精选留言(22)
- 刘剑2017-12-12产品被抄袭了怎么办? 回到产品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服务啊!那么我们以【极客时间】邱月的专栏被盗版份子拿出去卖为例,其实这也是一种更赤裸裸的抄袭嘛。 对于盗版份子也可以以音频+图文 以极低价格卖给用户,但是用户能得到和【极客时间】一样的体验吗?能得到和邱月老师的交流吗?(当然这点极客有待提高) 其实用户付费更在意付费后价值回报,买盗版的人可能不会看中价值回报,他们只是图便宜买个拥有的满足感而已。 再来说抄袭其实核心是我们需要知道自己产品的竞争壁垒在哪里?如果你的壁垒不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那么产品也必然会失败,还不如不做。对于内容付费竞争壁垒在于:内容头部化。内容是死的服务是活的,学不来。展开
池建强回复: 谢谢深入的思考,现在我们已经增加了作者回复功能,不过邱岳还没来得及回,我替他回复下。 未来知识产品还会长出社群,连接会更加紧密
19 - 野山门2017-12-12这篇太赞了。你能偷走我的肉体,但你偷不走我的灵魂和思想!你永远不知道我下一步怎么做。
作者回复: 哈哈哈哈哈哈偷走肉体,就是这个意思,😂
13 - 小添2018-02-28突然想抬杠,微软不是用ie抄死了网景😂共 2 条评论9
- GeekAmI2017-12-13我也想抄袭,看了一圈竞品,直摇头...
作者回复: 哈哈哈哈哈哈哈
8 - xiaolan2017-12-13现在公司是做棋牌游戏的,各种地方产品都是抄腾讯的。确实抄袭只能抄走人家的表面,不知道别人背后的思考与取舍
作者回复: 那就多看几家,每家都不一样的细节,总得选,选的时候就逼自己思考了
4 - 蒋双娇2018-07-30喜欢边听音频边看文章,感觉有一个不太方便的地方,当我没听清上一句想暂停一下音频回过去看看文字时,需要返回播放列表或者到文章顶部暂停,这样再回过头去找刚才错过的文字部分的内容,看完这部分内容后想再次开启音频还要返回或到顶部开启,有些麻烦,希望有一个暂停音频的按钮可以固定到底部或者顶部。4
- 听天由己2017-12-12现在还处在创业阶段,遭遇他人抄袭这事还没碰见过,说实话, 行业竞品不少,我真心希望有人来抄袭。 关于抄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这个话题之前冯叔也聊过,面对大公司的抄袭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最好的做法当然就是静观其变,快速迭代。有时间担心,还不如花精力将自己的产品做好。 我特别赞同第四条,产品衍生从构想到落地是有完整的逻辑思路。我们应当尽快考虑如何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尽快用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数据与产品的价值,这一点上芝麻信用就是抢占了信用评级,以致于腾讯想要插手难上加难。 最后我在想,二爷这个月票产品是啥?第一反应就是摩拜和小黄车最近流行的月度会员体系,当然,纯属瞎猜了。展开
作者回复: 哈哈哈哈哈哈,我说的是滴滴
2 - Tor2019-06-18二爷,所以pdd是以商业模式在夹缝中生存的吗?
作者回复: 似乎也不能这么简单地概括,pdd 的商业能力和执行力强悍,确实罕见。
共 2 条评论1 - 旺旺2019-03-271、首先要清楚我们自己背后的思考,别人直接抄袭的是外表,而未必知道内在原因(那是我们的底层思考逻辑)。我们保持好自己的思考逻辑、迭代节奏,让别人“一直抄袭,无法超越”。 2、产品除了表面上的布局、交互,还包含了运营、已获得的用户、以及用户积累下来的数据、情感、金钱投资或使用习惯。 3、对于只靠规模成事的产品,一开始就要小心被大公司直接抄袭,然后用大体量碾压。这类产品,要么一开始就想好了,不要做;要么就快速打下壁垒,积累用户量,让大公司反应过来时已来不及。 4、若真到了有法律流程,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既来之则安之。该怎样就怎样。做该做的,做能做的,接受不能做的。展开1
- Dylan2018-06-16说到抄袭,想起微视的页面像素复刻抖音,这个交互上的抄袭其实并未对抖音有太大影响,抖音当前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a.用户认知,用户对竖屏酷视频刷抖音早已形成共识 b.网络效应,主要围绕这内容生产者有一套完备机制和变现探索 c.内容运营,这个是抖音真正的壁垒 说到微视,抖音真正在意的可能是以下四点: a.大品牌认知 b.腾讯网络效应 c.渠道导流 d.内容多样化探索 这也是微视的机会。展开1
- 疯子2018-04-19其实这个反过来思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如果你要抄袭竞品,你要去了解对手的竞争壁垒,猜测他们设计的动机,迭代计划,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精准的。我的看法是,抄袭别人,可以,但你得先了解对手的动机,再去思考你的用户是否真的有这个需求,你有没有更优解。抄袭也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作者回复: 多看,把别人的方案当作启发,不要抄
1 - 俯瞰风景.2021-09-15用户体验五要素中,底层的战略层和范围层才是决定性要素,而只有表现层最容易被抄袭。产品设计是自底向上设计的,如果仅仅抄袭了其他作品的表现层,而抄袭而来的表现层和自己产品的战略层格格不入的话,实际上是在破坏自己的产品,得不偿失。
- 马辉2021-04-05什么是真正的竞争优势?用户的数据与用户本身,能抄功能界面,但抄不走用户与数据。尽早卷入用户,让用户进行投资。用户的沉未成本越高,越难被抄走。比如,淘宝的购买评价与记录,微信用户关系,论坛的贴子内容,谷歌的书签,印象笔记的笔记 仅靠产品界面,功能与流程是不能打败对手。相当于将命运交给别人。如果产品是需要规模效应,那就应该交给具体有规模效应的有优势的企业去做。反之,未开战就已经是注定失败。那什么是能打败对手的呢?其中一个积累的效应(网络效应),持继原创内容,用户沉末成本展开
- McKee Chen2021-02-24说到抄袭,学术界的论文抄袭应该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了 我觉得不论什么领域,什么行业,抄袭这件事本身是不对的,但是在已有的成果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分析已有产品的动机和定位,挖掘可行的创新点,确定新产品的价值导向,这是对别人的产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付出的一种认可
- JianXu2020-12-06两周前跟副总1:1, 他跟我说如果我们公司现在才成立,一定会选择使用公有云而不是建设私有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我们的私有云建设道路该怎么走?我回来想的问题就是 如果现在整个云计算部门作为独立核算的部门去跟谷歌,AWS, 阿里云等竞争我们公司这个客户,我们会怎么做?至少肯定不能超他们吧。那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目前来说我其实想不出什么核心竞争力,我能想到的就是因为现在还是一家公司,我们可以做到比这些大厂很好的了解我们公司的需求。问题是 1. 怎么以产品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是以项目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2. 技术主管和一线员工对于先进技术的追求以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和 现实业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展开
- 阿皮的阿吉2019-12-16用了一下readhub(但是没有仔细用啦嘿嘿)发现如果点击内容 会展开完整的文章导读,在导读的最后面有一个眼镜图标,大概两秒钟后这个图标会有动效。我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我在阅读导读的时候会被这个图标动效所打扰,更好的设计是不是应该预估读者快读到末尾的时候出现动效,提醒读者可以点击这个图标进行详细的阅读呢?
作者回复: 谢谢建议
- 阮春彬2019-04-11有被别的产品抄袭过,还是一个大产品。在被抄的时候一方面很开心,被抄说明自己做的功能被认可;一方面又很有危机感,因为自己知道自己要做出别的功能来,避免用户被对方抢走。 ps:当自己做的那个支付产品被微信和支付宝抄袭的时候,满满的成就感...
- 蒋双娇2018-07-30刚才写了一条留言点击提交了,后面出现一个好像是取消的按钮,所以有些困惑刚才的留言是否发布成功。要是我点击写留言后可以看到本篇文章的历史留言记录就好啦
- 发条2018-06-20有时候大公司还是适合抄的,毕竟有流量,本身就是初创小公司抄别人基本就是凉
- 发条2018-06-20立知抄了个明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