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讲 | 李列为:技术人员的商业思维
下载APP
关闭
渠道合作
推荐作者
第145讲 | 李列为:技术人员的商业思维
2018-12-25 华博CTO、TGO会员李列为 来自北京
《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
课程介绍
讲述:黄洲君
时长11:38大小10.64M
你好,我是华博 CTO 李列为,雨后的下午,坐在办公室,闷得慌,极客时间的编辑小靖正好发来消息,要约稿,聊聊技术领导力这个话题,我想,好啊,我就聊点“非主流”的话题吧,谈谈技术人员的商业思维。
以前,做基层员工,写点代码,小日子就过得挺安逸的,可是,积极工作之后,还会有其他的战利品,老板除了给你加薪,还会给你更多的任务和责任,特别是,到了 CTO 这个岗位,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做好技术支撑工作,更多的是需要根据公司的宏观战略,参与讨论后续的业务定位、组织结构、管理方案,到那会突然发现,只懂技术是不行的,还要懂社会科学、懂商业世界,否则,混不下去啊。
那就让我用技术的眼光,来看看商业世界,或许,还是挺有趣的一件事。今天,聊三个方面:
1.IT 行业的发展, 从单机软件到云服务,再到“云 + 端”的模式,用这一技术演进过程来理解商业世界的变化:“从小而全的小店铺模式,到社会共享“商业大脑”,再到全社会的“脑力 + 体力”的分工协同”;
2. 用 IT 产品建模的思想,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用软件的“器”来落实管理哲学中的“道”;
3. 用微服务架构思维来管理公司众多资源。
从共享到分工
2000 年以前,中国几乎没什么电子商务,成千上万的小老板们开着自己的实体小店,走南闯北的找货、卖货,辛苦地管理着店面,他们都很累,因为信息不畅通。直到 2003 年,淘宝网出现了,马云计划把所有的小商家搬到网上,并立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没有自己做物流,没有自己做产品,他做的是信息撮合平台,都是软性的工作、“大脑”的工作。我们可以理解成,马云创建了一个“商业大脑”,把海量的商品和海量的客户进行统一管理,如果说,原来线下小商铺是“小而全”的垂直模式,那么,淘宝网,就是将所有商铺做了一次水平切分,上层是共享的商业大脑,下层是商品和客户,软硬件进行了分离。
然而,这种水平切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些重体验、重服务的商品,就很难全部搬到网上,于是,分工又出现了。
2014 年开始,微商开始涌现,云集、环球捕手等一批微商型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拼多多也上市了,我们发现,电商行业又变了,开始“分”了,这次的“分”,和之前的共享,不是一个逆过程,而是分工。微商们只做销售的服务环节,其他环节都是总部集中处理,这就像软件业的发展一样,从单体应用,到服务“云共享”,再到云 + 端(边缘计算)的模式,都是那么的相似。
从共享到分工的变迁,在服务器架构里,同样出现了。2010 年左右,阿里云出现,把算力进行了共享,形成了全国算力的大脑,推动了中国云计算的步伐。近年来,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数据量暴增,若把所有数据全部集中到云端处理,是不现实的。于是,“分工”出现了,边缘计算将一些图像、视频流数据,在终端进行了结构化处理,与云端进行了很好的分工协同。
这种“共享大脑”之后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已经在各行各业发生着,阿里云王坚博士说,他们在建设城市大脑,以后还会建设城际大脑、国家大脑,我想,通过这些大脑来调配社会资源、劳力,让社会运行效率最优,是完全可能的。
单体资源的使用,都有负载“峰谷”,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共享,可以实现“削峰填谷”,资源使用得以平滑。因此,阿里云就像是一个算力工厂,在白天,大量的机器为电商、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夜间,可以把富余算力用于 3D 影片的渲染、DNA 的测序等无时间限制的业务。
共享,在信息调度方面,也能帮助物流企业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譬如:江苏有人要寄一件快递到新疆,希望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在传统方案中,没有一家物流公司能在 2 天内实现这一需求,但是,菜鸟网络可以,它可以调取江苏最好的揽件服务商、全国最合适的干线航空运输商、最快的新疆落地商进行联合服务,全自动的实现资源最优的调配。当然,价格可以比传统价格高 N 倍,真正实现的“分级定价”。反之亦然,如果客户购买的是“计划性商品”(不着急使用的,有采购计划的,如冰箱等),那么,物流大脑可以调配最便宜的运输资源来配送。
社会体系从无数个“小而全”的单体,到计算大脑的共享集中,再到全社会的大分工,或许,就是因为技术的发展,造就了社会的变革。我们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几年,垂直行业的各种大脑型公司还会不断产生。陈春花老师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共生》,其中描绘了命运共同体,描绘了协同管理、协同赋能,技术重构组织形式,这一切,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
我画了一张图,右侧是社会碎片劳动力,左侧是碎片资源,而各大公司都在向上走,争做“大脑”。今年下半年,很多金融公司在改名,譬如:京东金融,更名成京东数科,蚂蚁金融云,更名成蚂蚁金融科技,除了金融管控越来越严格以外,或许,大家都意识到了,要做行业的大脑,所有权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权,拥有行业控制权,商业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猛然间,公元前 300 年,孟子的一句话在我眼前浮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用软件的建模方法来落实管理哲学中的“道”
我常和我们的技术团队说,我们处理问题的原则是: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其实,把这句话做逻辑分解是:发现一个问题,进行归纳建模,抽象成这类问题的普遍特征,然后,设计软件模型,统一解决它。
哲学和 IT 技术是相似的,哲学解决问题的逻辑是:从归纳到理论,再到演绎,IT 技术解决问题的逻辑是:从 梳理抽象逻辑,到建模,再应用到这一类的场景,都是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一个过程。但哲学和 IT 建模也有区别,哲学更偏向于“道”的层面,IT 建模则偏向于“器”的层面。我们常说“道法术器”, 只有道,没有器,没有具体的步骤和工具,是很难落实和执行的。我们需要用 IT 建模的思想,来帮助管理者解决管理思想落地的问题。
前些日子,我们公司老板发火,因为公司组织的一次海外旅游,结果,有几个高管缺席,造成了公司资源的浪费。按传统的做法,行政部就事论事,出个规定,或者,教育一下就结束了,但我们发现,这种做法,几乎是无效的,因为,下次旅游的人不一定记得之前的教训,下次组织活动的行政人员,也不记得这些细小的规定,那怎么办?
我们在 OA 上建立了一套管理流程(建模),把这类管理,纳入福利类,从确认参与某一活动时,就签订一个线上契约,并冻结一定的工资金额,直到正常参与活动结束,有点像我们 TGO 鲲鹏会组织活动时那样,这样,管理模型出来以后,大家养成了习惯,这个问题就能真正的解决。
因此,在具体管理方面,IT 技术,或者说,数字化管理,更具操作性,比总结的哲学理论,更量化,更可控。如今,我们又有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公司有制度,手中无制度,因为,制度都已经潜移默化进了 OA 中。
如今,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我们发现,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针对年轻的一代,管理需要更加游戏化、扁平化、碎片化,那唯有软件工具才能真正展现这种思想,软件模型相比传统制度,最大的好处是:易操作、有积累、能传承。
譬如,我们的企业文化,提倡创新、学习、互助,传统做法是,张贴条幅或海报,但发现,这种形式只能落灰,几乎无效。我们通过在 OA 上建立了一套投票流程,每人每月发放 10 张点赞卡,一月内必须全部发出,对接受点赞卡的同事,必须做符合公司价值观的点评,对于点赞最多的同事,公司给予不同的奖励,也作为年终评级的标准之一。这种游戏化的相互鼓励形式,效果很好,也强化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数字化管理给我们带来的福利。管理思想是软件的灵魂,建模,是把思想通过“器”的形式展现出来,润物细无声地体现出来,没有灵魂的软件,是没价值的,没有“器”的思想是空中楼阁。
用微服务架构思维来治理公司的众多资源
现在微服务架构在软件开发行业里非常流行,微服务讲究的是:高内聚、低耦合、可复用,这样的思路在企业管理里面也同样适用,比如,我们集团公司下面有很多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的业务,都是一个项目的主体,是个“小而全”的业务单位,这有点像 SOA,然而,这样的颗粒度还是有点大。有时,A 公司在赶一个项目,B 公司恰好在闲置期,A 公司通过业务的运营,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控能力,具备了对外输出的要求,B 公司也有需求场景,却无人知晓。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作为集团的技术管理者,将各公司的能力量化、降低颗粒度,并制定了调用结算标准。譬如:各公司间,技术人员可以相互借调,按 1500¥/ 天计价,同时,将各种能力做公示,如:短信通道能力、金融风控能力、聚合支付能力、产品供应链能力等,上架到集团的公共资源平台,所有子公司均可方便调用,这是不是和微服务的思想一致?
各种独立的微服务能力,有点像扑克牌,每个公司都有一些牌,每张牌都有它的价值,如果把这些牌进行不同的组合,能产生对子、顺子、葫芦、同花顺等等,通过整合,可以让它们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其实,小到软件项目管理,大到国家治理,不都是在朝“三提一降”(提高效率、提升体验、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的方向走嘛,技术的思想和企业管理思想是可以相互借鉴和演绎的。企业向平台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每个企业都应该是一个微服务框架,逐渐积累自己的各种能力,然后让新的成员入驻,孵化新的项目,调用平台能力,在过程中,再积累新的平台能力,螺旋上升。
技术人员的商业思维,不仅可以把技术的逻辑思维方式用于对商业环境的剖析,也能更好地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因为,在“道”的层面,一切道理都是通用和相似的。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作者简介
李列为,华博集团 CTO,TGO 鲲鹏会会员,在消费金融分期、B2B 电商、新零售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目前负责华博集团,蜂华智联 BG 的业务,分管新零售、智能产品开发等工作,曾任江苏峰云研发总监,曾创建创建南京宁网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江苏第一的增值服务提供商。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9元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4
提建议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
第144讲 | 于艺: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动力
下一篇
第146讲 | 刘天胜:打造高效团队,关键在于平衡人、事和时间(一)
精选留言(4)
- 小小靖2018-12-25赞同,用技术人的逻辑思维看商业,看管理,一方面是把事情量化、碎片化,逐层逐次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这样一旦出现纰漏,也好控制好修复。另一方面也是释放了更多生产力出来9
- 姚锦辉2019-07-27万事万物都有内置的联系2
- 剑八2020-12-27道的层面方法论比较通用 软件建模确实是从特殊到一般,沉淀出模型,然后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几类问题,模型也具有扩展性
- jiangjing2020-07-12万物可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