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33 | 如何提升产品感(product sense)?

33 | 如何提升产品感(product sense)?-极客时间

33 | 如何提升产品感(product sense)?

讲述:丁婵

时长08:43大小4.36M

产品感(product sense),是一个有点儿抽象的概念,其实说白了就是,产品经理能把用户的需求转化成用户喜欢、用得顺手的产品体验, 主要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
能否将模糊抽象的想法转化成实际可行的产品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符合用户使用习惯、体验流畅的产品方案;
能够制定产品策略,明确产品的特点,知道下一个功能该做什么;
能够明确产品的重点以及成功标准。
一句话概括,产品感就是你是不是知道如何做产品决定,以及你的产品决定是不是有道理。
Instagram 最近刚刚发布的看视频平台 IGTV,采用了竖版全屏的方式,在我看来这就是产品感的体现。
视频产品呈现的方式有很多,现在视频 APP 的内容虽然好,但大多是横版,不够沉浸化。而 IGTV 意识到了用户年轻化、爱时尚的特点,所以它所有的视频都是竖版、全屏的。即使是长达一小时的小电影也是竖版全屏,这也是第一个做到长视频是竖版的 APP。
这种竖版全屏的模式,对 Instagram 擅长的时尚和旅游之类的内容特别合适,体验非常浸入式,因此这个产品也吸引了大量用户。
能够在其他产品的长视频都是横版的情况下,IGTV 的产品经理认识到这样的体验对于现有用户并不是最优的,并制定出了浸入式又便捷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好的产品感的范例。

如何提升你的产品感?

那么,如何提升产品感呢,也就是如何提升你做产品决定的能力呢?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方法,在这里我给你分享四种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可以帮你提升产品感,或许还可以为你激发出更多提升产品感的方法。
第一,对比和研究同类产品,从同类产品中寻找灵感。
对于视频产品来说,你可以对比和研究抖音、快手、微视、YouTube 等等。
首先,对比它们的目标用户群体、 产品功能等比较直观的内容;然后,对比用户体验,这也是最关键的。
你可以在这几个视频网站上传同一个视频,对比发布视频之后的体验:
哪个视频在短时间内观看的数量更多?
其他用户给你反馈的方式是什么(评论还是表情包),用户喜欢发什么样的评论(B 站和抖音的评论方式就很不一样)?
它们多久会给你发一次提醒消息,给你发的提醒消息是否有用?
为什么打开抖音最先看到的是最火的内容,而打开 Instagram 最先看到的是朋友或者关注的明星的内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研究同类产品如何解决同一个用户问题,这个方式对我来讲是最有用的,看完了已经有的功能,我就会思考还没有的功能。比如,如果要加一个视频剪辑的功能,我是抖音的产品经理会怎么做,我是 Instagram 的产品经理又会怎么做。
第二,给每一个你喜欢的产品挑刺。
这是我经常锻炼自己的一个方式,因为越是你喜欢的产品,用户体验越好,可以挑错的空间也就越小,所以给最喜欢的产品挑错,你需要大量的思考、谨慎的观察产品体验的一丝一毫,这个过程可以有效提升你的产品感。
如果现在让你给微信、抖音、Instagram 挑错,你会挑出哪些问题呢?
第三,思考产品成功指标的制定过程。
了解其他产品的成功指标是什么,以及如何指导产品的功能开发。 你可以看一些访谈以及科技新闻,看看成功产品的负责人如何评价他们的产品,如何描述成功指标。
Facebook 每个季度的报表,会讲用户使用数量是多少,平均每个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而 YouTube 的每次报告,会讲视频观看总时长是多少。
然后,你就会理解为什么 Facebook 会在用户的信息流上放很多视频,因为这样可以提升每个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你也会理解为什么 YouTube 会不断推荐长视频让你看,因为这样可以提升观看总时长。
思考其他产品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指标。 Facebook、YouTube 的盈利模式都是在内容中插广告。而且它们插广告都有一定的逻辑,比如你看了多长时间后才插广告,所以你使用产品的时间越长,他们能插的广告就越多。
那现在我们如果把 Facebook 和 YouTube 的盈利模式,改成了订阅制,就像 Netflix 一样, 那么成功指标应该是什么?根据这个新的成功指标又应该有哪些新的产品功能呢?
我在专栏前面的文章中,给你留下了很多思考其他产品的题目,也是因为这样的假想思考题对锻炼产品成功指标的决定能力非常有帮助。
第四,从非互联网产品中寻找灵感。
所有的产品都是相通的,讲究的都是如何解决用户问题。
我先跟你说说时尚产品能教我们什么道理。如果你在购物时多看一眼布告牌广告,你就会发现时尚产品的功能定位和市场营销方式很不一样,这样的区别来自哪里呢?
同样是奢侈品牌,LV、Chanel 和 Burberry 的大片对于女性的描述方式很不一样, 每次时装秀,你都可以听到设计师讲自己的“缪斯”来自哪里,是纽约上东区的富太太还是独立自主、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是饰演功夫电影闻名的女性还是拍文艺电影的小清新,这和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是相通的。
再看看从金融行业,我们能学到什么。很多银行产品也提供了非常有意思的产品功能策略,它们对用户的分层非常明显, 金卡、银卡、白金卡,每种卡的对应福利也不一样。
为什么某某银行的白金卡提供的福利是五星级酒店的酒廊,有的卡提供的却是免费汽车护理和加油,这源于目标群体用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信用卡公司要符合用户的生活习惯。
不同的银行对于金卡、银卡、白金卡有明确而具体的分层,每个层级都有对应的策略,这就和我们把用户分成“金主爸爸”(买的多)、付费用户、活跃用户、普通用户、偶尔上一次、下载完了就不玩了等类别,而且采用不同的推送方式一样。
不能把互联网产品看成一个孤立的门类, 你完全可以通过对其他类别产品的观察以及研究来提升对科技产品的创新能力和产品感。所以,一定要多看多听多思考,跳出互联网产品的小圈子去看外面的大世界,这是产品经理的素养,也是提升产品感的好方法。

总结

产品感,说白了就是产品经理能够作出好的产品决定的能力,这样的能力需要立足于对用户的了解、 对用户痛点的捕捉、把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的产品功能和计划的能力,以及对产品成功指标的把握。
我还跟你分享了四个锻炼产品感的方法:第一,同时对比和研究同类产品;第二,给每一个你喜欢的产品挑刺;第三,思考产品成功指标的制定过程;第四,从非互联网产品中找灵感。
其实,提升产品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重点在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生活。

思考题

你平时还会通过哪些方式锻炼产品感?
欢迎你给我留言。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7

提建议

上一篇
32 | 产品经理面试考察的是什么?
下一篇
34 | 如何提升产品经理的综合素质?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14)

  • 张文宇
    2018-07-05
    小姐姐小姐姐,可不可以讲讲复盘会应该怎么开,产品小白没有开过复盘会,但是很想带着项目组re一下项目近期的情况,求帮助
    5
  • Lynn
    2018-08-27
    这个有点像语感。营造氛围,多听多看多练习,潜移默化就形成了。 产品感,也要把自己置身于行业中,研究各种产品的套路,去伪存真。 还要敢于试错,找到最合适方案。
    3
  • 任龙
    2018-07-06
    我想请教,如果是做一个全新的产品,如何确定用户需求?目前我的感觉是产品经理的个人喜好会深深影响产品本身,这是正常的么?公司领导对于创新保持谨慎态度如何处理,谢谢
    3
  • Raymond吕
    2020-01-07
    产品感就是一种长时间历练出来的第六感。一般人只是觉得不爽,你能说出一二三来,还能有理有据。主要还是靠日常刻意练习和持续积累。
    2
  • 向哲
    2019-10-04
    1、看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设计; 2、把自己喜欢的产品整合在一起,看看他们之间有没有共性以及差异性,以及有没有一些产品的特点是可以直接迁移的,或者进行简化迁移; 3、角色扮演,把自己假想成用户,通过看电影、电视、文章了解这类用户,看看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产品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什么痛点可以帮他更好的解决痛点。
    展开
    1
  • 种菜的渔民
    2019-07-11
    每天总结一款产品的优点和缺点,从产品的理念,对应的目标群体的核心痛点,以及解决痛点采取的策略,当然也包括好的设计形式。
    1
  • 2018-07-05
    建议晓音姐可以考虑一下,多一些验证对比,这样可能更明确的区别出我们更和哪个相符,如何改进,我特别喜欢您的31章,我可以明确知道我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我也会清楚自己的思考方式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谢谢 😁
    1
  • DSY💎
    2018-07-05
    我也会看一个产品的迭代记录去观察产品定位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他们这么做,他们通过哪些功能改变去体现自己的产品定位。 同时有个问题我没想明白,晓音姐说竖版的体验比横版更好,更沉浸式,更符合年轻人喜好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我自己体验的竖版和横版的区别在于1.横版观看用户需要转换视觉角度 2 竖版相对于横版,用户切换浏览更加顺畅。 请晓音姐指点。
    1
  • PP
    2020-12-30
    产品感提升:自己也是产品用户之一,时长停下来思考自己在使用产品时不方便的地方,从专业的角度转化为可描述清楚的自身需求,再大致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法,相当于做一下产品改善小练习。
  • Bravery168
    2020-11-06
    产品感=建立产品思考体系+长期磨炼形成的直觉和灵感,所谓熟能生巧,在某个行业沉淀得足够深,足够广,就会形成某种直觉。
    1
  • All in
    2020-05-07
    产品历史版本,每期更新内容,借用不同行业同种功能进行功能分析及借鉴
  • 必然而然
    2020-04-02
    抖音也是竖版长屛,的确是种沉浸式的体验
  • Mild
    2020-03-11
    多看App发展历程 多向产品总监 老板问为什么 多以主人翁意识思考某个功能背后原因
  • Megan
    2018-07-05
    我也想问为什么竖版会更加符合时尚、年轻的特性?这里好像有点跳跃,能否更具体讲讲?我在想是不是更多为了保持Instagram本身用户体验的流畅,使用各个功能可以相对无缝衔接?横版视频的设计更像是为了突出视频功能的核心地位,如果IG这样设计可能会削弱Feed的体验和地位。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