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产品会客厅 | 千万级用户的产品是如何打造的?

产品会客厅 | 千万级用户的产品是如何打造的?-极客时间

产品会客厅 | 千万级用户的产品是如何打造的?

讲述:邱岳

时长01:50大小862.24K

【写在前面的话】

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仅仅是学会方法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它们运用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亲自站在战场上,弄脏你的双手,才能真正地获得成长。
所以,我在专栏中特设了这样一个实战问答板块,我想要创造的是一个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答疑解惑的互动环境。
在这里,你可以是一名发问者,提出你的产品疑难杂症,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寻找答案。也可以是一名回答者,分享你在产品规划中的宝贵经验,“绕坑”成功的经历,走出迷茫期的方法。还可以是观察者,对某种热门的产品现象进行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我会邀请我们的好朋友,池建强老师,一起常驻在产品会客厅中,我们会从每周的留言问题中,筛选出最贴近实战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参考性解答。你也可以加入我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起去回答问题、思考产品,从问题中探索它的真正奥义。
知行合一,教学相长,切磋交互,共同精进。

你将获得

如果你是一线的产品经理,你可以分享自己的产品难题,并获得行业大咖一对一的解答,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来更好地帮助需要的人;
如果你是与产品经理密切协作的运营、开发等人员,你可以向专业的产品人提问,从而全盘、精准地了解产品问题、把控关键节点,优化本职工作,你也可以站在自己从业的角度,为别人分享你眼中的产品建议;
如果你是希望精进的泛互联网人,你可以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日常、成长与困惑,提升产品思维,增强产品意识。

学习特色

让不同工作角色的从业者,都可以站在产品人的角度,与专业的产品人一起重温真实的产品事件,直面真实工作中的那些“坑儿”。
真正参与其中,成为“会客厅”中的座上宾,与资深产品人以及所有专栏用户一起分享自己做产品时遇见的疑难杂症,让他们给你做参谋、对症下药。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第一期问题】

恭喜第一期的幸运用户 @潘勇 ,你的提问被抽取成为本周的实战问题。极客时间将送出价值 68 元的极客福袋一份。1 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极客时间”用户潘勇留言

二爷的小程序是我见过最好看的,最好用的,最有趣的,哈哈。所以我也有几个问题想跟二爷交流一下。
“Readhub”的订阅早报、用户表态、事件追踪,“抽奖助手”的皮一下、一键复制微信、点击体验链接到其他小程序,这些功能是一开始就想到的吗?
是经过哪些路径,才打磨出这些功能呢?随着用户的增多,技术实现上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因为技术实现的考虑,取舍过一些功能?另外,我最近觉得“得到”App 越来越繁琐了,不如“极客时间”简洁。二爷怎么看“得到”产品的变化?

邱岳回信

潘勇,你好!
谢谢你的问题,首先想借这里解释一下,无码科技的所有产品,包括 Readhub 和抽奖助手等,它们达成的所有结果都来自整个团队的智慧和工作,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于情于理,都不敢,也受不起“二爷的小程序”这样的说法。
你问 Readhub 和抽奖助手中的一系列功能是不是一开始就想到的,答案其实“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这些特性中的一部分确实在很早期的时候就想到过,或被人建议过。比如你提到的 Readhub 订阅早报,在产品刚有雏形的时候就考虑并且讨论过,上线后也有很多的用户反馈希望能有订阅功能。
但我们真正做这个功能其实相对比较晚,是等到整体信息质量到达一定标准之后,而且到现在也没有实现得很好(受限于小程序的推送限制),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后续优化订阅体验的点子。
说:“不是”,是因为很多最终看到上线的特性,是在产品迭代过程中想到并设计实施的。比如你提到抽奖助手的“皮一下”,就是因为很多用户告诉我们他们将抽奖助手当成了跟朋友们互动的一种游戏,从而给了我们启发。
而不论是不是一开始就想到的点子,我认为真正的难点其实并不在于想到,而是选择。
第一个是特性的选择,我们也有长长的、不断增加的需求列表,而且往往能加入其中的特性都有其价值,也具备可行性。这种情况下,挑战在于从所有“正确”中挑出一个“合适”。
另一个选择是时机的选择,比如前面提到的订阅,在没有实现信息聚合,保障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做订阅功能是浮沙筑塔,相当于攒钱买车,还没攒够首付,就开始购买大量的汽车用品。可是啊,你花的可是买车的钱呐。
你问到的第二个问题,“怎样的产品逻辑,经过哪些路径,打磨出这些功能呢?”这是一个好的问题。我上面提到的选择,其实就基于某种产品逻辑和路径。
我很难在这里详细地解释我们产品的产品逻辑和路径,我用你提到的一个特性“一键复制”展开举个例子。
我们会有相对宏观的产品路径,会根据不同阶段规划不同的目标,从而集中投入资源,比如我们可能会在某一个阶段集中做新增,下一个阶段集中做留存或唤醒。
做“一键复制”的时候,我们正处在集中发力做功能变现的产品阶段,我们要找到合理的增值功能,既要对付费用户有价值,又要降低对普通用户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用户场景中挖掘流程中不方便的点,其中一个就是小程序的封闭问题,有很多抽奖发起者会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告知用户去哪里找自己(比如微信公众号,或下载某个 App),对用户来说很不友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很自然就想起了一键复制,一键复制的这个点子其实也不是完全原创,在很多 Web 应用或 App 上都有一键复制的功能,我们只是把这个交互方式复制到了小程序做了一点适配而已。
这本身并不是多了不起的例子,但或许值得你借鉴的是:每一个做出来的特性不应该是散落的点,而应该是基于某一个阶段性目的做出的集中性尝试(比如当时除了做一键复制,我们还在同期做了大量增值产品变现的测试和尝试),而一个阶段性的目的,又应该是基于整体的产品路径,出发点是路径、是目的,而不是一个具体功能。
我们要清楚目前产品的问题,宏观地判断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比如前面提到 Readhub 订阅功能,我们可能要先解决信息收集和聚合的问题,再解决信息理解和筛选的问题,内容是一切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去考虑用产品手段提高用户留存等等。
你的第三个问题是问“有没有因为技术的限制做出功能的取舍”,简单回答,有的,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跟各种限制打交道,除了技术限制,还有环境限制以及微信的规范限制等等。
在你问题中提到的“点击跳转小程序”,在微信支持小程序跳转能力之前,我们就没有办法实现,现在虽然可以对联合绑定的小程序做跳转,但依然无法实现跳转任意小程序。我们改变不了的,就得接受,并与之共存。
关于你认为“得到” App 变得有点繁琐的问题,我并不认为是“得到”变糟糕了。一个教育类产品的血肉当然是它的内容,当内容增加的时候,势必就要设计恰当的信息架构来承托它们。
如果图书馆只有一本书,那你不需要检索也不需要在书架上爬上爬下,而当藏书多起来,你或许会觉得找到一本书的体验变得“繁琐”了,但这座图书馆的价值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变大了。
另一方面,我从外人的角度观察得到 App 变化的感受是,它在尝试从传统的知识、内容型产品逐渐进入教育这件事情的内核。教育不止是教材和老师,还有一系列的体系、笔记、班级组织管理等。这样的过程中,它的形态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厚。
“极客时间”早期只有几个专栏时,架构是最简洁的,一两屏就看尽了嘛。但随着知识产品的类型和数量的增加,也逐渐面临着信息架构设计的问题。我相信“极客时间”团队也能够处理好信息架构、功能和体验之间的平衡。
另外,“极客时间”的内容和用户定位,都和“得到”有很大的不同,“得到”更多是通识教育,线上图书馆,“极客时间”则更贴近职场教育,它的内容有提高互联网人认知的因素,但更多是帮助 IT 人的硬技能成长,他们和教育会贴的更近。
所以,“极客时间”会更注重学习过程、完课率、学习的内部奖励等等,未来还有可能和互联网招聘公司、顶级互联网企业合作,形成职场教育的完整闭环。我想“极客时间”未来会在产品功能层面体现出这些特性。
我作为用户,个人的想法是,宁可它稍微繁琐一点,也希望能从这里找到更多体系化的优质内容,这才是“极客时间”的核心价值。
希望我上面的解释能够回答你的问题,谢谢你的支持,祝你学习愉快。
邱岳
2018 08 10

下期问题

参与方式

你有想解答的产品问题,或者想分享的工作经验,都可以在“产品会客厅”系列文章下留言,如果你的留言被选中作为实战题目或精选答案,我们将会为你送出价值 68 元的极客福袋一份。
福袋至少包含(专栏阅码 / 图书)一份,更有神秘礼品惊喜奉送,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9

提建议

上一篇
37 | 关于小程序,一些你应该知道的事儿
下一篇
产品会客厅 | 极客时间产品规划大揭秘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20)

  • 潘勇
    置顶
    2018-08-10
    哇塞,好开心好激动呀,提问被抽中,『产品实战』第一个幸运用户是我,谢谢二爷的回信,收获不少。谢谢作者,我继续加油做个好读者!谢谢『极客时间』的极客福袋,以后要多来留言,万一有幸又被抽中了呢,哈哈。

    作者回复: 问题很赞,多谢你啦~

    8
  • 听天由己
    2018-08-10
    「产品会客厅」这个栏目很棒啊,看出来了实战篇的影子,这是具体工作学习中的应用和实例,大家会更有感触,能够一起剖析问题并且集思广益。 我想了半天,只有一个问题: 毕业至今,一直待在创业公司,很久没有找工作,总有种井底之蛙的感觉,即便自我感觉能力有所进步,却还是缺乏参照物。如何评估自己真正的能力?如何了解自己在同行中的排名? 感谢阅读~
    展开
    10
  • 『婷半仙』
    2018-08-10
    求教: 产品团队觉得运营和产品分不开,但是boss在产品上线前期不愿意招聘运营人员,他希望产品开发即将上线前才去招聘,否则运营人员在开发期间会工作不饱和;请问这样的思维如何去突破,我们没有一个人能说服Boss。😭

    作者回复: 你说的对,产品和运营不能分开,不过我倒觉得产品上线后再招运营也来得及…

    6
  • sylan215
    2018-08-10
    我想问一个极客时间的问题:池老师做极客时间时,「得到」已经很成熟了,池老师为什么还有勇气切入?如果说方向不一样的话,技术方面的讲解,视频更有优势,池老师为什么还是选择图文 + 音频的形式?如果是二爷,会怎么考虑和抉择呢?
    共 2 条评论
    4
  • Dreamcatcher
    2018-08-10
    为什么没看到做寄售业务的电商产品 ? 现在考虑一个消费场景:做社区电商。每个社区找一个合伙人。农产品供货商将一些保质期较长的商品,先寄放在合伙人处。合伙人推广社区公众号(我们为每个合伙人提供的电商店铺工具),顾客直接在公众号完成下单,由合伙人就近直接送货给顾客。 项目的目的: 1.提高顾问消费即得性 2.节省供货商每单发货运费 3.合伙人会获得每次订单的提成 请问二爷对这个项目的看法?
    展开
    共 1 条评论
    3
  • 光明
    2018-08-10
    我是一名开发人员。公司产品有这样一个逻辑:使用微信模板消息达到群发目的。发送内容是业务相关的,不使用群发是因为服务号群发次数的限制。这样的逻辑违背了『模板消息运营规范』中的 "模板消息的定位是用户触发后的通知消息,不允许在用户没做任何操作或未经用户同意接收的前提下,主动下发消息给用户" 这一规范。目前受制于诸多因素需要完成此功能,那么开发人员是否要据理力争不开发吗?难道等到被微信处罚的时候才下线吗?或者心存侥幸不被微信发现。 当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就某个逻辑意见不一致时,怎么妥善处理这种不一致?
    展开
    共 2 条评论
    3
  • 许某浩
    2018-08-10
    现在大部分APP都使用了短信验证码的形式,少部分仍然保留了账号密码登录,不知道二爷怎么看这两种登录方式的差别,以及又该如何选择?
    3
  • ChengQian
    2018-08-16
    开发一款知识类产品,前期靠内容质量,那么产品经理就需要参与内容质量的筛选过程里,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探求用户群感兴趣的知识类型,求证什么知识用户们更愿意付费,这个过程也会带来成就感的。在这个圈用户的过程中,没必要执着功能和体验设计吧,另外我觉得内容质量也是产品的一部分。当上线的内容达到相当规模时,如何确保用户依旧可以热情高涨,简单便捷使用产品进行学习,这个时候需要进行功能设计,让体验不变差。
    展开
    2
  • Dylan
    2018-08-11
    先定目标,然后再去定计划,之后针对这个目标和这些计划去做具体功能特性的选择,二爷这周的问答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产品的宏观导微观路径。自己作为一个新人,其实是能感觉到上面的规划并不是非常的清晰,一个持续三年的老产品,在没有大的内容改变情况下要做拉新,其实这个我认为并不是长久的事情,短期的一些渠道和入口的优化,并非能产生能够从根本上带动拉新的增长力。 作为一个产品新人,我在这个过程中是取得自己所需的成长。 说到自己遇到的产品问题,我觉得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确实学习了很多方法论,产品设计原则,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记不起来,只琢磨方案和添加功能。不知道是不是新人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
    展开
    2
  • Bob.Chen
    2018-08-10
    分享下我对专栏数据不达标时要不要下线的想法。 我认为不应该下线,至少不应该马上下线。更多时候可以尝试对专栏改版,对切入的方向做调整,一个产品不可能总是正确,一个产品的成功往往也取决于整个团队掉头的能力。 想到一个例子,得到上有一个专栏叫“张潇雨的商业经典案例课”,一开始并不叫这个,而是通过一些公司传记类书籍来讲公司发展为主的。后来改版了,以主讲公司商业模式案例为主,同时弱化甚至去除了书籍在专栏中的概念。最后也有很不错的效果。
    展开
    2
  • 听天由己
    2018-08-10
    说到产品路径,一开始更可能是某一个优先级最高的功能点,产生的 MVP。当然,我们也要想好产品到底要做什么,提供了什么价值,然后根据路线图来行进,这一方面我想到了今年做的产品。 当时就是以球场消费为核心的网球工具,频次最高的当然就是订场了,这是目前提升用户体验和整合场馆资源最好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第二步再去衍生智能场馆服务,以及球场社交,从熟人到陌生人,也就是各种活动、约球、比赛、课程等消费场景。当时纠结了很久,是否要提前替代之前的旧产品,这一路径经过讨论也最终确定。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产品路径与结构的魅力。 心中已有蓝图,再来应对各种产品需求或是逻辑讨论,会坦然不少,至少我们在很多细节上都有考虑,只是尚未实现罢了。
    展开
    2
  • 时间之树
    2018-08-10
    问题请教:极客时间算是互联网的通识教育吗?是如何筛选专栏并保证质量的?在互联网偏技术行业中,如何进行层次的划分和内容输出?
    1
  • 和小胖
    2018-12-21
    来班门弄斧,尝试回答下下期问题,也算是 MVP 回答。 创意推演:看到留言中有位同学说已经有「得到」了,为什么还要出现「极客时间」这样的产品,前者的内容更加广泛一些,可能有心理学,经济学等等,而后者则与互联网联系的更加密切,还记得二爷之前的文章中讲过,现在大多领域基本已经成型,也很难创新,因而对于新产品要做的就是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所以极客时间的目标用户可能主要是互联网从业者,或者是想要进入互联网的那些人员,所以这可能也是极客时间想要深耕的知识付费的细分领域? 内容质量与功能体验:也正如二爷文中所说,我们花买车的钱去买汽车用品就是不应该的。但是内容质量与功能体验,却是没法完全分开的,两者也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你的内容质量高了,那么用户的阅读体验也不会差到哪里吧?所以在做好内容质量的同时也是在提升用户的体验呀。但是一个产品要上线,基本的功能总是要有的,如果用户根本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学习专栏,那么程序做的再流畅,体验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这两者更是相辅相成的东西,只是可能会有些先后顺序,但最终都会带来成就感。 是否下线的问题:下不下线要根据已经订阅的人数来看,以及上线的时间来看,或许在上线之初,就应该有一个预期的订阅规模。好比一个月订阅数没有达到1000,就算不理想。那么这个一个月就是时间,还没到一个月就是数据不理想,也要继续观察,除非特别不理想。还有要看此时的订阅数,如果只有十几个人订阅了,那么可以就可以下线了,然后对这十几个用户进行补偿就好了,因为为了十几个人继续课程,成本太高了。但是此时已经订阅了几百人了,那就不该停掉了,而是要想办法如何能够提高订阅量。当然一个专栏上线是否可以采用 MVP 的思路呢?
    展开
    1
  • 繁忙镇
    2018-09-17
    加了。。有无暗语黑话之类的。。
  • 未设置
    2018-08-30
    作为产品萌新,在开需求评审的时候,经常被资历深的开发同事挑战,被怼到说不出话,一个会议时常陷入了无休无止的质疑之中,耗费了整个下午。如何让我提的需求更为靠谱呢,更容易说服我的开发同事们呢?
  • Dreamcatcher
    2018-08-16
    回答极客时间同类型的知识付费app 1.能做成类似网上课程的,主要如通识课程和专业类课程。这里依然以通识课程为例子(专业类课程更像学校教育,这里的布置专业,做作业,改作业,老师与学生1对1沟通等都更繁琐)。 假设产品定位为:为-1-5岁的职场人士提供职场通用技能。 关键路径:设置课程分类(分为通用类、菜鸟、初阶管理、中阶段管理、高阶管理、项目管理)--前期先做3-5个通用类课程如职场沟通术、职场礼仪、职场生涯规划等。--考虑产品内容布局(第一版本首页分为职业动向新闻、专栏这两块,后续再考虑如书籍推荐、书籍购买等) 2.产品定位决定了用户群体,如果公司有资源可以邀请大牛入驻更好(如一些有影响力的青年导师更好),没有则邀请一些知名公司有经验的HR管理层来开专栏。 产品经理主要考虑通过哪些途径推广产品,如大学、写字楼、小区等。 成就感来源于为学员找到合适的老师,看到学员们积极留言上课收获 3.部分专栏订阅不理想,不下线。应先考虑通过已知留言(留言前期不直接开放给所有人看),挖掘可能存在的原因,先和老师沟通有无更好改善意见。公司自己最好有一两名自己的职场老师,这样专业人士间好沟通。 下线一方面会影响已订阅的学员,课程往往难以做到每个都高订阅数。除非老师有提出下线等,再考虑异常情况。
    展开
  • 学习高手song轻松
    2018-08-12
    老师这期的内容很棒,有很多让我恍然小悟的点。早就立留言flag了,由于是开发人员,对产品的理解几乎为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了(ー_ー)。 特意前来记下今天的笔记:不管是readhub,还是得到、极客时间,内容(信息)是一切的基础,有了基础才能考虑产品的下一步。内容增加了,势必要设计恰当的信息架构来承托它们。
  • 汪锋
    2018-08-12
    想问下二爷,抽奖助手的“组队”功能创意来自哪里?组队的选择有什么讲究呢?
  • 乌鸦
    2018-08-10
    二爷,我们是做VR游戏平台,主要是toC,目前由于技术不成熟C端迟迟起不来,很多同行都转型,但是如果转型未来这块市场起来之后肯定就没机会了!二爷你怎么看?
  • 光明
    2018-08-10
    我是一名开发人员。公司产品有这样一个逻辑:使用微信模板消息达到群发目的。发送内容是业务相关的,不使用群发是因为服务号群发次数的限制。这样的逻辑违背了『模板消息运营规范』中的 "模板消息的定位是用户触发后的通知消息,不允许在用户没做任何操作或未经用户同意接收的前提下,主动下发消息给用户" 这一规范。目前受制于诸多因素需要完成此功能,那么开发人员是否要据理力争不开发吗?难道等到被微信处罚的时候才下线吗?或者心存侥幸不被微信发现。 当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就某个逻辑意见不一致时,怎么妥善处理这种不一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