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产品会客厅 | 极客时间产品规划大揭秘

产品会客厅 | 极客时间产品规划大揭秘-极客时间

产品会客厅 | 极客时间产品规划大揭秘

【写在前面的话】

产品会客厅是一个实战问答的板块,我想要创造的是一个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答疑解惑的互动环境。
在上一期,我分享了“Readhub”和“抽奖助手”产品规划的一些经验,也看见了很多朋友都留言分享了自己在产品规划上的一些体会与思考,还有朋友留言谈到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见的困惑与难题。
建立这样的一种实战的模拟场景是需要我们一起共同来创造与经营的,感谢写下留言的每一位同学,也希望大家都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与经验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去讨论解决,一起获得成长。
在留言中,我看到了很多朋友对“极客时间”的诞生过程也十分好奇,所以这一次,我们邀请池老师来回答一下大家关于极客时间的一些问题。

【第二期问题】

恭喜第二期的幸运用户 @毛毛毛毛白 @ sylan215 @ 时间之树 成为了本期的实战问题的提供者,极客时间将为以上的几位用户每人送出价值 68 元的极客福袋一份。一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用户留言

“极客时间”是一款提供付费知识产品的 App,如果你也想做同类型的产品,如何完成这个创意的沙盘推演呢?
这一类型的知识产品,用户量和收入更多是取决于内容质量,功能和体验反倒是次要,那么作为它的产品经理,需要注重的部分是哪些,获得的成就感又是来自哪里呢?
在这类产品开发中,如果有些功能特性经过验证后发现效果达不到预期,会被下线,那如果一个专栏或课程各方面的数据指标不理想, 是否应该将其下线呢?

池建强回信

@毛毛毛毛白 @ sylan215 @ 时间之树 , 你们好!
关于第一个问题:
“极客时间”是一款提供付费知识产品的 App,如果你也想做同类型的产品,如何完成这个创意的沙盘推演呢?
做为极客时间的出品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有点事后诸葛亮。目前极客时间已经完成了从零到一,无论是产品、内容、用户和收入,都在逐步上扬的过程中。而重新回忆这些东西,势必对事实进行或多或少的美化。我尽可能在还原事实的基础上,讲一下做这款产品的初衷和思考。
2017 年 3 月,我和极客邦科技 CEO 霍太稳规划极客时间这款产品的时候,有的朋友好心告诉我,这个领域太垂直了,用户群少,又过于理性,你能搞出什么花样呢?
其实这个领域的人群并不算少。参考 GitHub 官方数据及年度报告、IDC 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预测目前国内 IT 技术从业者应该在 700 万到 1000 万左右。假设年增长率为 30%,同时考虑编程教育进一步普及,未来可是人人都需要懂一点编程的时代,我们预计,在 2022 年这一人群将达到 3000 万人,甚至更多。
另外,这个领域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技术和掌握了这些技术的人群。驱动商业世界和人类社会前行永远是最底层和最先进的技术,技术的价值就蕴藏在这个领域的人群中。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当然是价值最大化的事情。
有了市场数据,还需要分析自身的优势,极客邦的优势在哪?
第一、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专题资源,包括视频、演讲稿、课件、各种类型的技术文章。
第二、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高端技术人员和互联网领域的 Kol,可以成为专栏作者和讲师,输出更新鲜更专业的内容。
第三、我们有非常强的线上和线下运营能力。
另外,网络支付的便捷性和 IT 人群对知识付费的认可程度,也是这个产品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事实上我自己做过一些付费订阅和付费社群实验,收到的反馈相当不错。
有了这些分析、推演和实践,我们才开始用 MVP 的方式推进极客时间的研发。然后就是产品发布,高开低走,继续迭代、运营,在一条狭长的隧道里左冲右突,东奔西走,总算活下来了,然后开始爬坡,这个阶段又会经历多次平台期,然后进行螺旋式上升。如果螺旋没玩好,咔嚓掉下来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从去年 2017 年 11 月开始,我们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爬行了三个月,产品、数据、内容、传播,从各个层面进行突破,到了 2018 年 3 月份,极客时间才开始迎来了第一轮迅猛增长,然后继续迭代,然后是第二轮。
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分析和推演非常重要,这是做产品的前提,但最重要的是能把产品做出来,并完成从零到一的成长。2017 年 10 月我们发布极客时间的时候,其实没有几个人看好这个产品,也没人想到技术类知识产品能有几万的付费订阅,更不会想到专栏作者的收入可以到百万级别。
几个最好的朋友非常支持我,他们说你做吧,我全力支持,万一成了呢?当时我还处在盲目自信的阶段,听成了:“肯定能成!”
如果一个东西全世界的人都看懂了,看好了,不一定是好事。大家都看好的事,那得有多少人去做啊,哪里还会轮到你呢?正如二爷在专栏中所言: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给自己的直觉一个机会。
关于第二个问题。
“这一类型的知识产品,用户量和收入更多是取决于内容质量,功能和体验反倒是次要,那么作为它的产品经理,需要注重的部分是哪些,获得的成就感又是来自哪里呢?”
极客时间这样的产品,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产品、内容和运营,三架马车缺一不可。内容当然是重中之重。没有差异化的精品内容,极客时间这款产品是不能成立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什么是好的内容呢?
第一,口语化。口语化的对立面是教条主义和照本宣科。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获取知识。所以,极客时间预设的内容场景是在一个周末午后的咖啡厅里,作者喝了一杯浓浓的美式咖啡,然后抿抿嘴,开始向坐在对面的朋友讲述某一个知识点,作者的声音抑扬顿挫,朋友则陶醉其中。
第二,场景化。带着问题找答案,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最好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步,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单篇文章或者整个的系列中,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来写。这些知识点,用户看完就可以立马分享给自己的小伙伴。
第三,交付。知识产品同样需要交付,共创者们需要保证产品的体验。极客时间的专栏作者都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都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那如何把作者已经烂熟于心的知识完美传递给用户呢?这里就涉及了交付方式,包括内容组织思路、行文思路等等。
有了高质量的内容,是否意味着产品特性就可以马马虎虎六十分交差呢?显然是不行的。极客时间之所以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就是在新的设备上用新的技术给这些内容做完美的呈现,帮助用户去做场景化的学习,并培养用户的学习和使用习惯。
在这个过程里,产品的迭代速度和更新频率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如何更好的呈现音频和图文的展示,如何有别于传统的视频课,如何建立作者和读者的连接,如何推荐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订阅流程,如何完成用户的学习闭环,如何承载更多的内容形式。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产品的自传播特性,如何让用户更好的展示自我,如何让用户把产品和内容推荐给朋友等等。这里面产品经理要思考和设计的事情太多了。
没有任何产品是靠某个单一方面就能成功的,成功构建在协作之上。所以,无论是内容编辑还是产品经理,都不会缺乏成就感。
关于运营,二爷曾经对我说,你们现在这个阶段,运营可能比产品和内容更重要,因为这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以后有机会,我会在这个会客厅和大家探讨运营相关的内容。
最后来说说第三个问题。
“ 在这类产品开发中,如果有些功能特性经过验证后发现效果达不到预期,会被下线,那如果一个专栏或课程各方面的数据指标不理想, 是否应该将其下线呢?”
功能特性如果达不到预期可以下线,但是内容不行。微信的订阅号做成了信息流浏览的方式,如果数据不好看,微信可能会下掉这个功能,但是订阅号的内容都在。极客时间提供的是付费内容,更加不可能下线。除此之外,我们的考虑是:
第一,极客时间现阶段的目标是打造 IT 知识技能图谱,有些专栏和课程的数据指标不理想,可能是受众人群比较小,也可能是现阶段接受度不够,但这部分知识是图谱的一部分,我们一定会做。即使现在只有几千人订阅,也说明这个知识产品帮到了这几千个人,也是有价值的。
第二,极客时间的知识产品不是孤立的,随着图谱的丰富,我们会做出技能树和学习路径,在那个阶段,这些相对小众的知识产品,会重新焕发生机。
希望我的回复能够解答你的问题,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池建强
2018.08.17
极客邦科技 / 极客时间


【精选分享】

恭喜用户 @Dreamcatcher 的留言被选为精选分享,极客时间将为你送出价值 68 元的极客福袋一份。一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下期问题

这是一位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帮助他解决问题。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5

提建议

上一篇
产品会客厅 | 千万级用户的产品是如何打造的?
下一篇
产品会客厅 | 没有项目管理经验,如何推动团队一起完成任务?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13)

  • sylan215
    置顶
    2018-08-17
    呀呀呀,中奖了,兴奋,感谢池老师提供的平台,感谢二爷的精彩分享。 下面是今天份的问题: 1. 极客时间已经完成了 0 到 1 的跨越,一些细节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了,比如订阅者沟通群,比如留言精选和回复通知; 2. 从 App 上找到自己订阅的专栏的路径太长了:打开 App -> 点击「我的」 -> 选择「已购」 -> 选择目标专栏 -> 选择目标课时,真的心累,建议参考得到,在底部菜单栏放一个「已购」入口; 3. 「看图文」和「听音频」是不是可以合并,在每课时的音频后面增加图文查看入口就行。 今天份的话题讨论: 1. 一方面想办法督促产品提升自身能力,必要的话最规范和流程,明确职责,都是可以的; 2. 本来就是通的,只是配合默契度的问题吧,有流程并明确职责后,应该会好一些; 3. 感觉有点本末倒置了吧,运营不是应该在产品上线后主力跟进的么?怎么看起来反而是上线前跟进的多,上线后反而没跟进呢?感觉是时间分配(优先级)的问题; 4. 只有点子好,谁都可以做立项人,我说的立项人并不是谁提案谁负责,落地过程中还是需要团队配合的; 5. 感觉立项人不是一个具体的角色,运营才是,所以需要和公司明确立项人的具体职责是啥,只提出点子?自己的点子自己作为项目经理去推动?负责所有的点子的提出和落实?感觉还是需要更明确下角色和职责,这样才能知道需要啥技能,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以上,欢迎沟通交流,公众号「sylan215」
    展开
    8
  • 小凡syy
    2018-09-19
    极客时间快推出iPad版吧,Mac和win客户端也要跟进啊。每次网页打开都要登录,手机端要三四步才能点开自己已购的专栏。你们做技术的大神这么多…
    共 1 条评论
    4
  • 听天由己
    2018-08-17
    感谢池老师的分享,早上就看到了公众号推文了,原来是回答问题。如此推心置腹的分析让人受益匪浅。 我很好奇的是极客时间如何度过前三个月的瓶颈期的?的确,产品上线后,运营是主线,从产品专栏订阅人数就可见一斑。当时你们是如何改变这一困局的? 今日问题讨论,就不展开了。 1、和产品沟通,和上级沟通,每个人尽责任,划分清晰,职能明确 2、最好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每个角色都要权利与义务; 3、项目管理还是要有专人负责,运营可能压力太大,每个节点把控自然由项目负责人来管理,若是没有,那就改变制度,而不是一个人一味地付出 4、立项人谁都可以,本来就是自由和开放,关键是要承担责任,推进项目顺利进行 5、我觉得大家把技能看得太重了,若是负责人,应该有团队协调的能力。产品是立交桥,做项目同样如此。
    展开
    3
  • 设置昵称
    2020-06-06
    极客时间刚刚起步我就开始用了,最开始的是没啥活动,课程很少,功能也不多,MVP吧,买了一个vscode的课程,追了一段时间,挺有意思的,之后就没再使用了。 最后一波波宣传和活动又吧我拉了回来,我觉得现在的极客时间是我想要的学习APP了 第一,定价很接地气,对比三四百一套的课程,几十块到一百多的价格让购买决定更简单 第二,课程丰富了,而且质量高,对比同质化的Demo课程,更有竞争力 第三,专栏课程可以听,从视觉转到听觉,眼睛太忙了,耳朵就清闲很多,开车路上,吃午饭的时候,睡觉之前,学习融入碎片时间 最后提点意见,音频播放器的bug太多,上班路上听得好好的突然就断了,切换蓝牙,切换网络都会bug,希望能优化一下
    展开
    1
  • 小青
    2018-08-25
    目前在极客时间上的专栏学习,可以说是全靠自觉的。而大多数人是惰性,善忘的,比如我就会忘记专栏的更新,建议可以利用小程序服务\公众号 增加专栏更新提示等运营手段,帮助用户更好的学习专栏?
    1
  • 喵喵花花
    2018-08-21
    1.极客时间当前的目标是:IT知识技能图谱。如何考虑内容方面深度和宽度的把控? 2.产品历经无数次的迭代和更新,迭代或更新的需求来源于哪里?需要对哪些数据进行分析?如何考虑优先级严重度? 3.极客时间闭环学习路径如何建立?如何能持续性吸引用户一直学习某一方面内容?是否有考虑建立对话群,对某一期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如何实现对话群建立的有效性? 4.极客时间是否有考虑如何帮助用户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展开
    1
  • 潘少帅
    2023-01-06 来自广东
    分清职责
  • 汤想明
    2021-09-24
    老师,厉害。
  • 桃子-夏勇杰
    2020-11-07
    作为极客时间的深度用户,感受最深的是,要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真正帮用户解决问题,这也是对产品经理最根本的拷问[啤酒]
  • 悟空来 | Arthur...
    2020-06-27
    聚焦问题,信息结构,内容生产,业务增长,商业变现
  • 吕璐
    2020-03-23
    怎么才算全部学完了呢
  • 耿老的竹林
    2020-03-21
    二爷的专栏订阅了很久,一直没有100%完成,很大原因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听音频,而其中有几个是文字稿,利用周末把这些内容看看。 在这里能看到池大谈极客时间的由来和历程,希望能学习到一些方法和思路。
  • 汪锋
    2018-08-22
    本篇问题讨论: 磨刀不误砍柴工,立项前需要整体考虑一下责权利,能找到关键人下结论。 立项过程中的产品需求最关键,事实证明如果需求不清晰,后续只会增加更多的混乱。如果需求足够清晰了,再去协调研发、设计、测试就有了依据。 至于项目进度控制,一是不同的责任部门有专人,二是靠自己列清单定期回顾。 按照经验,需求变更以及进度延期是大概率事件,按照优先级排出来所有需求,如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付使用,就只能有所取舍,但保证交付使用的是可用的产品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