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产品会客厅 | 需求评审怎么做,如何区分什么是真的用户需求?

产品会客厅 | 需求评审怎么做,如何区分什么是真的用户需求?-极客时间

产品会客厅 | 需求评审怎么做,如何区分什么是真的用户需求?

【写在前面的话】

你好,我是邱岳。
产品会客厅是一个实战问答的板块,我想要创造的是一个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答疑解惑的互动环境。
在“产品实战”和“产品手记”两个专栏的留言中,我看到了很多开发工程师朋友的留言。大家的留言或是说起自己在产品上的一些思考与心得,或是谈及自己在转行产品经理,正在学习产品的知识。还有一些朋友聊到了跟产品同事相处的方式,甚至是一些龃龉。一位朋友甚至戏称自己学习产品知识,就是为了有理有据地怼产品同学。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跟大家分享过,产品经理与开发工程师由于思维方式与关注领域的不同,产生一些逻辑上的不一致是难免的,但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合作与共赢的关系。还是那句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我们在关起门可能会吵起来,但是在做产品的时刻,我们依然是兄弟,是朝着同一个业务目标努力的。
今天的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开发与产品唇枪舌剑的经典场景:需求评审会。我在之前也写过“需求评审会”的系列文章。不过在那篇文章中,我更多地是从自己作为产品经理的角色出发。所以,今天我想邀请池老师,一位身经百场需求评审会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来从他的角度来谈一谈,需求评审会到底应该怎么开。

【第四期问题】

恭喜第四期的幸运用户 @zi @光明 @june,你的提问被部分抽取成为本周的实战问题。极客时间将送出价值 68 元的极客福袋一份。1 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用户留言

用户 @zi @光明 @june 提问。
我是一名 Java 后端工程师,在需求评审的时候,遇见逻辑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哪些部分应该坚持,哪些部分应该让步?
作为产品萌新,在开需求评审的时候,经常被资历深的开发同事挑战,被怼到说不出话,一个会议时常陷入了无休无止的质疑之中,耗费了整个下午。如何让我提的需求更为靠谱呢,更容易说服我的开发同事们呢?
如何区分什么是真的用户需求,什么是伪需求?

池建强回信

@zi @光明 @june 你们好!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
我是一名 Java 后端工程师,很希望在这个专栏里学习一些产品的内容。我的问题是在需求评审会的时候,遇见逻辑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哪些部分应该坚持, 哪些部分应该让步呢?
我们先来回答一下具体问题,再谈谈技术和产品的逻辑关系。
需求评审的时候,如果工程师发现“逻辑不一致”的问题,先要去判断是哪里的逻辑不一致:是产品的 UI 和交互出现了逻辑上的不一致,还是后端的业务处理逻辑不一致,或者是 UI 和业务逻辑处理上的不一致,亦或是之前设计的产品逻辑和这次需求评审里的业务逻辑不一致。
把这些搞清楚了,并且确认出现了逻辑上的不一致,组织好语言,直接和产品经理沟通就好了。如果你在逻辑上是对的,产品经理没有理由不采纳你的建议。如果你没有把握,或者口头表达能力较弱,也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通过文档的方式发给对方,最终达成一致。
逻辑上的不一致会引发很多问题,这个没什么可以让步的,让步就是对产品和用户不负责任。真正需要平衡的是产品的实现效果、交互的优化、功能的改进等,与技术实现难度上的平衡。
这需要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一起取舍,到底是工程进度更重要,还是功能实现更重要,然后做需求裁剪,或者是延长工期等。
下面我们来谈谈工程师是否要懂产品。事实上,一款产品的成败,并非单独取决于某一个因素,产品领域的成败取决于各种环境变量,更取决于掌舵人的价值选择与世界观。 只有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们都足够优秀并且合作无间,才有可能创造出一款优秀甚至伟大的产品。
技术人员懂产品和业务,会带来很多好处。好的产品最好交到一个有技术能力、有经验的人员手上,会让大家更加放心。
举例来说,你是一个技术人,现在交给你的任务是把两个盒子装到另一个看起来比较难装的盒子里。你如果用技术思维去解决,可能会想到,我是不是把那个大盒子拆开搞大一些,然后看看如何塞进两个小盒子等等。
但是,你如果真的了解产品和需求,就会跳出那个技术的框,从更高的维度考虑问题。比如把两个小盒子拆开或重新组装,这就像你买了东西,把包装扔掉,再放到袋子里,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完成任务。
只有懂产品、业务和需求背景,才能去做出一些不用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的决策。
有时候我们常说,技术人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就是沿着一个技术问题,一直去求最优解,最终变得异常复杂。 如果你能跳出技术人的思维,从产品的思维,或者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可能会找到一个不用技术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把以前的技术方案成功的复用到当下的问题上来。
技术人学习一些产品知识,有助于做出更好的产品,当然我们也要随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尊重产品经理的意见,就像产品人员也应该相信工程师的技术决策一样。
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
作为产品新人,在开需求评审的时候,经常被资历深的开发同事挑战,被怼到说不出话,一个短会议时常陷入了无休无止的质疑之中,耗费了整个下午。如何让我提的需求更为靠谱,更容易说服我的开发同事们呢?
产品“新人”并不是提出不靠谱需求的借口,新人需要学习和成长,新人会犯错,但这个过程不应该在正式的需求评审会上。如果你的产品需求出现了逻辑上的问题,或者压根就是不靠谱的需求,这样的需求是不应该出现在评审会上的,那样只能给自己带来挫败感,并且浪费所有人的时间。
如何提出更靠谱的产品需求呢?我的建议是下面这样的。
找到自己的导师,很多公司在新人入职后会为他指定一个导师,如果没有,你可以默认自己的直属上级作为导师。
你自己设计的产品需求,首先自己要 Review,是不是达到了产品的目的,是不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逻辑上有没有问题,技术上是否可行,是否真正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
如果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然后拿着你的需求和你的导师先去交流,一般情况下他会给出更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弥补你的思维死角,你根据这些观点去补充和完善你的需求,然后再和导师确认。如果技术实现上拿不准,也还要去征求工程师的意见。一切准备妥当了,再发起需求评审会,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产品经理并不需要说服开发的同事,产品经理应该是和工程师站在一起,把这个产品做好。如果大家觉得你是这么靠谱的人,自然会乐意和你合作。工程师们心疼的是被浪费的时间,痛恨的是不靠谱的需求,避免了这两点,你们就可能在一起做出一款优秀的产品了。
关于第三个问题。
如何区分什么是真的用户需求,什么是伪需求?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产品名宿张小龙、周鸿祎都曾经写过长长的文章或通过演说来阐述自己的产品观。我在这里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构建一款产品的目的,肯定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但是需求并不是只有一种。从大的层面,我们可以把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户目前实实在在的需求,另一种是用户不知道的,产品经理创造出来的需求。
优化和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都属于第一种需求,但这些需求里又可以分为强需求、弱需求和伪需求。
什么是强需求? 人们的吃饭、出行、教育、情感、社交等领域衍生出来的很多需求都是刚需,没有这些东西,人们的生活会收到严重的困扰,甚至无以为继,这是强需求。
对用户来说可有可无,用不用都行,没有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需求,我们可以称之为弱需求,甚至是伪需求。
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是针对弱需求的,因为强需求的产品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弱需求的产品能不能做?能。如果你有强大的产品能力和渠道能力,可以培养用户的习惯,由弱变强,形成最终的强需求产品。如果没有强大的渠道,那最好去挖掘用户的强需求,并构建相关的产品。
需求分析不能忽视的另一个因素是使用频率。一个刚需产品,如果半年用户才会用一次,或一年完成一次交易,那就要去看这个市场是不是足够大,产品附加值是不是足够高。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很可能是个伪需求。 看一下市面上的产品就知道了,大部分产品都试图满足用户的低频需求或者伪需求,所以那么多创业公司相继消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还有一种需求是用户压根不知道的,或者当下没有感知的,直到开始使用了才发现自己有这样的需求。
比如用户只是希望一匹更快的马,但是想不到汽车;用户希望更大的屏幕和触摸笔,不会想到 iPhone 和 Android。能够创造出这种需求和产品的产品经理,都是开创时代的人,他们对技术、产业、趋势有很好的前瞻性,同时具备强大的执行能力,最后,他们运气都很好。
祝你好运。
池建强
2018.08.31
极客邦科技 / 极客时间

精选分享

恭喜用户 @ Novelty 的留言被选为精选分享,极客时间将为你送出价值 68 元的极客福袋一份。一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邱岳评论:很棒的思考。我也认识这样一位朋友,他的个人签名就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十分靠谱的一个人。

下期话题

你有没有遇见让你眼前一亮的产品呢?有没有试着对它做过竞品分析呢?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3

提建议

上一篇
产品会客厅 | 没有项目管理经验,如何推动团队一起完成任务?
下一篇
产品会客厅 | 一次简洁并有效的产品分析需要怎么做?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18)

  • 劳斯
    2018-09-06
    做竞品分析,必定推荐:SWOT分析法: 1、S(优势)我们需要考虑:擅长什么、组织有什么新技术、能做什么别人做不到的、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如何亲和用户、最近取得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2、W(劣势)我们需要考虑:哪些事情未能实现、缺乏哪些技术、竞品中的优势在哪里、考虑多方位用户需求、最近阻碍进步的因素有那些。 3、O(机会)我们需要考虑:市场中有那些适合公司生存的机会、可以学习哪些新技术、可以提供那些新的技术/服务、可以吸引哪种类型的新用户、怎样可以与众不同、组织在5-10年内的发展。 4、T(威胁)我们需要考虑:市场最近有什么改变、竞争者最近在做什么、是否赶不上顾客需求的改变、政治环境的改变是否会伤害组织、是否有什么事情可能会威胁到组织的生存。 但是还有几个基本原则要遵守: 1、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2、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 3、考虑要全面 4、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与你的竞争对手 5、客观且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展开
    15
  • 听天由己
    2018-08-31
    感谢池老师的分享。我相信,大多数时候不是我们不会做,而是我们压根不知道如何去做,缺少关键的导师相助,在分析产品或是做决策时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进而会影响自信心。我在这几年的产品生涯中就不止一次地怀疑过自己,总是单枪匹马,不知天高地厚。 看完了问题,其实很能理解大家的心情。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提升,现在渠道这么多,想要钻研一个维度也不是那么困难,再加上虚心求教,至少自己的成长是看得见的。 关于今天的讨论,我能想到的就是 Readhub、时间块、微信读书、抽奖助手与潮汐。 前三者我都有过分析,并且算是重度用户了。Readhub 自不必说,过滤噪音,关注大事;时间块是提升时间管理与统计的利器;微信读书更是融入社交元素,加上公众号图文与游戏激励。 抽奖助手完全是被人性和设计所折服,虽然体验不多,一直都未中奖,还是会有点击的冲动;而潮汐则是带来一种宁静、优雅的白噪声体验。 我一般都会从起源出发,探究用户、场景、问题,再加上产品路径与运营方式的解析,如果有精巧的交互方式,还会珍藏下来。这也是学习了二爷视频分析后得到的启发。
    展开
    9
  • Novelty
    2018-09-03
    感谢池老师分享,我记得最初入职产品经理之时,开需求评审会我就经常会被开发同事挑战,当初觉得就是讨论工作为什么要如此针锋相对,后来才明白对于别人最大的尊重之一就是尊重他的时间,不靠谱的需求确实会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确实让人愤怒。后来自己也养成开需求评审会前,先扮演技术的角色对自己的陈述不断提问,汇总问题后再和自己的产品导师过一遍。如今作为产品经理已然能和技术同学们打成一片。 再说说竞品分析,我自己做竞品时比较习惯先从宏观上对其进行大致分析,再从聚焦的维度对竞品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最近在研究的“瑞幸咖啡“我就从MOT(真实瞬间)入手,去分析这款app给用户的体感。我觉得它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下单完成后会引导你观看咖啡制作的直播视频,让用户感觉新颖的同时也会觉得非常放心,而且在咖啡准备配送之时,还会发出短信告诉你如果咖啡有飞溅可以补送等,对于用户的潜在担心,提前给出解决方案。
    展开
    共 1 条评论
    8
  • 郭蕾
    2018-09-06
    有意思的话题。我谈谈我的想法,我不是技术,也不是产品,但也接触过技术,也了解产品。 针对第一个用户的问题,其实是在问你和同事有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你应该明白,冲突是常有的事,不管是和同事,还是朋友,只要有“协同”,就会有冲突。所以在沟通中,先降低预期,别一有冲突就来气,受不了。 其次,良好的沟通有两个前提:信任和倾听,如果你不信任对方,那沟通的时候就会容易有问题,工作中,你起码应该先信任自己的team。当然,人无完人,谁也可能会有疏忽。倾听是说你应该充分理解对方的意图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再去讨论。不然容易断章取义。 最后,至于你说的是否妥协,我觉得本着产品的使命和目前的情况而去,客观讨论,整个团队奔着一个目标去。最后的决定,不管你是否认同,如果大家一致认可,那你也应该认可,并坚决执行。
    展开
    5
  • 浮生老莫
    2018-09-06
    分享我自己在用的方法: 1、明白什么是竞品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分析。了解竞争对手做了什么、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对自己的产品有什么借鉴意义和迭代 2、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达到什么目的,甚至写给谁看,你的竞品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3、对竞品进行分类: (1)直接竞争:市场目标一致、客户群体针对性极强、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相似度极高的产品。 (2)间接竞争:在功能需求上有互补的,用户群体重合度较高。目前咱没有直接的利益竞争,但该产品可能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3)行业领先者。没有直接的用户重合,暂时没有造成威胁,但是在前瞻性上超越了自己。 4、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如果你连自己的产品都不了解,凭什么去借鉴别人的。 5、可以到一些行业论坛、各大市场、appstore、知乎、爱范儿、36氪、虎扑、aso网站等去寻找。 6、不要一开始就去想着去分析某个产品,先体验,真的合适才分析。 最后说一句:具体场景具体分析,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寻找竞品也是如此
    展开
    3
  • 卿宗伟
    2018-09-04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
  • 贾静
    2018-09-06
    针对多种产品调研,学习了下三节课的调研方法,(而且是针对P1-P2级别的产品,如果你是产品总监,就用不上了哈),现在说一下算是借花献佛了, 以求共同进步哈: 1.首先确定你要调研的竞品, 哪些可以真正成为你的竞品的.因为做竞品调研,尤其是多个产品很花时间,所以一定不能大而全调研个遍,找到精准的竞品是门学问啊。 2.找到多个竞品后看产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功能;有很多一样的功能,大概可以理解为你如果要做,这些功能可能都是基础功能,是需要做的(不绝对哈),不同功能一般都是产品的特色功能,最能体现产品特色滴。 3.分析出来关键功能是哪些,所谓关键功能就是,业务流程少了它,就不能玩转了.看看关键功能,各个竞品做的有哪些差异化。 4.总结产品的优缺点及亮点,也看一下产品的发版记录,看一下下载量,简单对比下哪些功能上了之后带来了哪些数据结果。 5.最后一定要结论哪些功能我们可以借鉴,哪些不抄。 产品调研不等于行业调研;产品调研包括:功能,用户,需求,迭代,交互相对比。 以上,谢谢。
    展开
    2
  • 疯码
    2019-03-19
    “工程师痛恨的是浪费的时间和不靠谱的需求” 说到心坎里了
    1
  • 李尧
    2018-09-06
    1、正确地选择竞品(直接竞品、间接竞品、潜在竞品) 2、研究竞品的迭代史(分析其优点,学习之,分析其缺点,想其之所以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3、竞品间的对比(如果从分析的各个维度来说,太多了。)
    展开
    1
  • 劳斯
    2018-09-06
    做竞品分析,必定推荐:SWOT分析法: 1、S(优势)我们需要考虑:擅长什么、组织有什么新技术、能做什么别人做不到的、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如何亲和用户、最近取得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2、W(劣势)我们需要考虑:哪些事情未能实现、缺乏哪些技术、竞品中的优势在哪里、考虑多方位用户需求、最近阻碍进步的因素有那些。 3、O(机会)我们需要考虑:市场中有那些适合公司生存的机会、可以学习哪些新技术、可以提供那些新的技术/服务、可以吸引哪种类型的新用户、怎样可以与众不同、组织在5-10年内的发展。 4、T(威胁)我们需要考虑:市场最近有什么改变、竞争者最近在做什么、是否赶不上顾客需求的改变、政治环境的改变是否会伤害组织、是否有什么事情可能会威胁到组织的生存。 但是还有几个基本原则要遵守: 1、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2、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 3、考虑要全面 4、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与你的竞争对手 5、客观且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展开
    1
  • 潘少帅
    2023-01-06 来自广东
    自发推动用户
  • 杜微
    2022-02-13
    负责的做事风格
  • 杜微
    2022-02-13
    负责的态度
  • 杨东波
    2021-11-12
    很棒的思考。我也认识这样一位朋友,他的个人签名就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十分靠谱的一个人。
  • 杨东波
    2021-11-12
    很棒的思考。我也认识这样一位朋友,他的个人签名就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十分靠谱的一个人。
  • 小草 🐒犀利 ...
    2020-05-21
    不要让项目进度成为只有你一个人知道的秘密,通过分享最新进度,待做事项,风险点,项目如此反复交流,碰撞才能够完成的更好吧
  • 脑壳疼
    2018-09-06
    做竞品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本次竞品分析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家产品的用户量,还是功能的优化,还是运营策略等。 然后根据不同的维度去选择产品做竞品分析,比如是要提升自家产品的用户量,可以去看各类产品在不同平台上的用户下载量,各大网站所发布的数据报告来做为竞品分析的目标产品。
  • 蘑菇哇蘑菇
    2018-09-04
    问题: 负责一个新项目,在和一个后台开发交流的时候,以询问的语气,问一下某种情况有没有考虑到,做了怎样的处理。然后开发就甩出来一句,你来写代码吧。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才比较得当,解决方案了解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怎样才能越来越少碰到这种问题。 虽然入行才一年,但是也遇到过一些不能愉快合作的开发人员。有拖拖拉拉不断拖延进度的,有动不动就说你来写代码吧。我本身是个有些敏感脆弱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可又会怀疑如果这是常态,那我还适合产品这个经常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么? 希望老师能帮我解惑,怎么样较好处理这种问题,谢谢!
    展开
    共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