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27 | 如何让流程机制得到有效的执行?

27 | 如何让流程机制得到有效的执行?-极客时间

27 | 如何让流程机制得到有效的执行?

讲述:刘飞

时长11:40大小5.34M

有一天,在“技术管理交流群”中,一位管理者抛出来一个问题请求支援,他说:“目前碰到一个问题,困扰我一段时间了。之前自己负责开发的时候,数据基本没问题。做管理之后,数据开发就分给别人做了。由于做管理沟通协调的工作占了我大量时间,团队成员的项目质量也没很好地把控,导致这次上线后出现问题较多。本来想着用人不疑,于是就大胆放权,结果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如果我自己亲自做是可以保证质量的,但时间又不够用,大家帮忙想想办法!”
如果当时你也在这个群里,你会怎么回复他呢?
要想有效地支持到他,我们首先得弄清楚问题的核心是什么。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呢?人家已经交代得比较清楚了:数据开发这个工作,他没时间做,别人又靠不住,怎么办?显然,这是一个来自工作授权的挑战。
对于工作授权,在前面的第 21 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过,授权分为主动授权和被动授权。显然,对于这位管理者来说,他想做的是一次被动授权,即,自己忙不过来了,必须得有人来替他完成数据开发这项工作。他第一想要的是项目结果,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把培养人的诉求也糅合进来了,比如他说“本来想着用人不疑,于是就大胆放权……”就显示出这种诉求的模糊。如果确定是要拿项目结果,就需要做出确保结果的安排,那被授权者的感受就不是第一位了。
能够兼顾做事和培养人,那自然是很美好的。但如果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就需要非常清楚我们优先保证的是什么了。
当然,我并非是抓住这位管理者在授权方面的一点瑕疵不放,因为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即便他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这就是一次被动授权,为了让别人把数据开发这项工作搞定,该怎么做呢?作为群友,我们是要给出建设性意见的。
我们说,要想让员工分担我们手头上的工作,要么靠梯队,要么靠机制
所谓靠梯队,就是团队里有胜任度非常好的人,可以帮我们搞定这件事,并且这个人已经是这方面可靠的梯队人才。显然,我们案例中的管理者在数据开发上的梯队是靠不住的,那么就只能是靠机制了。
所谓靠机制,就是设计一套方案,来专门应对某个场景出现的问题,这套方案可以指导和“搀扶着”员工做好这类工作。你可能会说,带着员工一起做,不是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吗?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这样做的最核心的目的达不到,即,要减轻管理者的负担和精力开销。
那么,机制要怎么建呢?
你可以先看看我们的对话。我是这样回复他的:“你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因为你具备一个关键条件,就是你有成功经验。因为你亲自做这件事,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你要做的,要么就是把你的经验和能力迁移给员工,要么就是把你的经验和能力提炼出一套机制,让他们遵循这套机制来做就可以。作为管理者,如果你想抽出时间干别的,梯队和机制的建设会把你解放出来。”
“那么,我接下来梳理一下我的经验,形成文档。”他回答道。
“形不形成文档不是关键,很多文档整理出来也发挥不出作用。关键问题是,你觉得你做到了哪几点,让你可以保证项目质量?即,如果让你检查员工的工作,你检查哪几个点?”
“你提到的关键检查点的确很重要。我现在检查的时候,都是看到什么就问什么,觉得需要的话就去员工电脑上看一眼,这样可能会造成遗漏。”他想了想,继续说:“至于我为什么能保证质量,我觉得可能有三个点我做得比较好:第一,我特别关注数据指标的定义;第二,我会把数据计算逻辑和需求方进行确认;第三,我在交付项目前,会先做数据校验。”
“非常好,那么在你看起来,如果你的员工在这三个环节也都不出问题,你觉得他交付的项目质量能否得到保障?”我继续问道。
“八九不离十,不会出大的偏差。”
“那么如果你只是检查这三个关键点,你的时间和精力开销是否可以接受?”
“可以接受。”
“那么,这就是一套关于数据开发这件事的授权机制,你可以和员工商量一下怎么配合执行。”我总结道。
说到这里,我们就演示完成了一个授权机制的建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涉及到哪些步骤呢?归结起来,大体上是五步:
首先要明确该机制要解决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即明确目标。机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场景化特性非常明显,因为它们都是为了应对好特定场景下的问题而产生的。比如服务报警响应机制、公关事件应对机制、新人入职培养机制、项目沟通机制等等,你会发现前面的定语都是场景化的。对于我们前面的案例来说,就是为了应对“梯队靠不住,自己又没时间时,数据开发项目如何推进”这个场景。所以,你建立一个机制时,首先要描述清楚场景是什么。
提炼应对该场景的关键点。从你和其他经验丰富的人身上提炼出应对该场景的关键环节,因此当有成功经验时,这些关键点的提炼会容易得多。这里,我并没有说要去整理一个流程文档,因为和一个步骤完整的文档相比,关键点的提炼更为重要,这会让执行成本降低,也更有可操作性。这就是为什么在前面的案例中,我要问“你觉得你做了哪几点,让你可以保证项目质量?”而没有说:“你可以把你的经验整理成操作文档让员工照做。”
明确由谁来确保机制的执行,即谁在什么时候检查什么关键点。每个流程和机制的执行情况如何,谁来检查和确认呢?如果少了这个监督者,流程和机制的有效性就得不到保证。所以,每个机制,都要设立监督者或检查者。显然在前面的案例中,这位管理者本人就是那个检查者,也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胜任。
确认操作成本。即,确认该机制对于执行者来说是可操作的。你建立机制是为了简化工作,最好能够做到“自动驾驶”,如果建立的机制反而给执行者带来更大的操作成本,那你就得反思这个机制建立的必要性。所以在前面的案例中我才会问:“你的时间和精力开销是否可以接受?”
沟通,并和其他执行人取得共识。由于机制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常常不是同一个人,所以,该机制是否有效,以及能否实施,需要和其他执行人沟通,并达成一致。这就是我在前面的案例中最后所交代的“和员工商量一下怎么配合执行”。
通过这五个步骤,相信你也会制定出应对各种场景的机制。不过,随着日积月累,你会发现机制和流程越来越多,它们慢慢变得不再那么好用,最后甚至长篇累牍地躺在一些页面上“睡大觉”。那如何才能让这些流程机制得到有效的执行呢?
我认为,要想让机制具有可执行性,建立机制时还要遵循如下的四个原则:
可操作,即简单原则。也就是说,机制要以最小的学习成本和操作成本为原则,这是最首要的原则。如果建立的机制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你自我感觉再完美,能应对的问题再多,最后也要被抛弃掉的。因为不具备操作性的机制是没有意义的。
只打关节点,即关键原则。建立一套机制,不必要对所有的细节进行完整的描述,没有人喜欢看长篇大论的文字,你只要告诉大家,在哪几个最关键的节点,做什么样的动作即可,而且这样的关键点也不能太多,以不超过 5 个为宜。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执行成本,提升机制的可操作性。
明确到人,即问责原则。在各个关键点由谁来跟进呢?这个问题要有明确的约定,不能完全靠人的自觉性。比如,你建立一个发红包的机制,若你只是说一句“迟到的发红包”,那你会发现,经常有人迟到了也不发红包;但如果你指定了一个监督人,由他去监督执行,那这个红包机制的运作就没有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问责原则。
从 case 中来,到 case 中去,即实用原则。千万不要为了建机制而建机制,每一个机制都要有实用价值。由于机制都是有场景化特性的,当场景发生了变化,机制也要随着升级,而对于机制的重新审视和学习都意味着额外的开销,所以,每个机制的维护都是有成本的。如果没有随着场景更新升级,那这些机制也就成了没有意义的机制,时间长了就变成大家常遇到的情况:什么机制都有,但是大家不执行,或执行效果不好,反而成了管理的累赘和负担。
如果我们在建机制的时候能够遵循上面四个原则,就可以大大提升机制的可执行性了。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再分享两个关于机制的观点。
机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这个观点和前面提到的关于机制的简单原则、实用原则一脉相承。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机制的建立并不会解决问题,对机制的执行才能解决问题,而机制的建立、执行和后期维护都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千万不要贪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机制能不建就不建,能少则少。
关于到底是人靠谱还是机制靠谱。很多管理者都认为,事情都是人做的,人如果足够靠谱,机制就没什么用了。对此,我的看法是,人的靠谱度的方差比机制大,即,人靠谱的时候比机制靠谱,人不靠谱的时候会比机制更加不靠谱。即便是最靠谱的员工,也会由于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情绪状态以及外部干扰变得偶尔不靠谱,而机制的意义就在于,当人不靠谱时,事情也不至于变得很差。所以,机制是为了保证做事的“下限”的。同时,机制有很好的迁移性和传承性,不会随着某个人的缺位而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必要的机制是不可或缺的。
好了,关于如何让流程机制得到有效的执行,我们就先探讨到这里。逐步健全的梯队加上良性运作的机制,可以让管理者越来越体验到“自动驾驶”的感觉,你有此期待吗?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0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35

提建议

上一篇
26 | 如何确保项目的有效执行?
下一篇
28 | 管理沟通那些事儿
 写留言

精选留言(22)

  • 乐呵呵
    2018-10-16
    非常同意老师流程机制制定的原则,之后就是执行了,这才是重中之重,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几个问题:流程机制需完善;不同人执行力是不同的;这些流程机制如果能固化到脑子里,形成习惯,这样大家节奏就一致了;流程机制需要不断的创新和融合等等。有些东西不会那么快看到效果,需要潜移默化,逐步渗透,这样时间长了就会自动运行。根据我的经验,监督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就跟纪检委一样,这个环节直接关系着流程机制的成败。我的几个关键词就是:简单有效,明确责任,奖罚有度,思想统一,监管有力,不断改进,长久见效,融入文化。
    展开

    作者回复: 乐呵呵好能写,等你出专栏:)

    共 2 条评论
    27
  • 姚君June
    2019-01-15
    特别同意老师说的上下限原则。机制是为了保证下限,任何人做都能保证基础效果,人是为了达到上限,所以要激发员工潜能。

    作者回复: 只不过有的时候咱们自己会混淆:)

    9
  • 友人A
    2018-11-15
    国庆开始就有点偷懒了,再走来恶补,真是相见恨晚啊,里面的问题,都戳中要点啊。今年公司项目进入维护阶段后,开始走一些流程机制了。但是有个疑问是这种开发阶段,管理者自己也没有做过的情况,这种机制要如何制定。

    作者回复: 机制的评价依据是对做事有没有效,所以,有没有经验不重要,你们清楚自己要什么就好办了:)

    4
  • mikejiang
    2019-11-21
    流程机制本质上就是把优秀员工的经验沉淀下来,迁移到其他人身上,从而整体上提高大家的平均水平。流程机制的check机制,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一段时间拿出来在

    作者回复: 赞成:)

    3
  • 陈俊明
    2019-08-10
    感觉流程这块应该划到团队建设部分,与梯队,文化并列作为团队整体建设的一环。事后这块个人觉得讲如何有效进行工作复盘更合适

    作者回复: 流程机制是围绕如何做事的,团建是围绕如何带人。当然,如何复盘的确是事后的重要工作:)

    3
  • enjoylearning
    2018-10-22
    那如果这个操作成本还是不能承受呢?可能就需要进一步再去分配一个责任人,或者调整被授权的团队,假如梯队之前没建立起来那岂不是无解,只能管理者自己上。

    作者回复: 对于做理论来说,也许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对于实际工作来说,有一个条件成立就有解

    3
  • 前尘
    2018-10-20
    我觉得机制还需要遵循演化选择,不同时间不同业务不同团队机制都有可能变化,不能一味遵循,但是没有更好选择可代替时就去遵循。

    作者回复: 机制是场景化的,场景变化的,机制也需要跟着调整:)

    共 2 条评论
    3
  • 财主刀刀-沈冠璞
    2018-10-16
    跟单元测试的作用类似 老司机固然靠谱 单元测试够完善 新人不容易犯大错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作者回复: 哈哈,相通的:)

    3
  • leslie
    2020-08-16
    关于机制:其实金融系统运维都会知道一句话“按流程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是顺利完成的根本,这其中就包括操作流程和记录流程。 在服务器和系统众多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记得自己做的一切事情:标准化可以保障我们在碰到意外时有处理方式,而不是诸多突发事件同时发生时乱了根本,这样至少可以避免一些灾难性事件时不可控;完整的机制可以把它降低到最小。

    作者回复: 赞成,金融服务对于风险更加敏感:)

    2
  • 信芳
    2018-10-21
    文中的例子让人印象深刻,你做了什么保证了质量?别人是否能够做到?怎么才能做到?如何确认是真的做到了?由这几个问题入手,结合关键点检查,可以更好的保证工作质量。 同样在下发任务的时候,结合上述几个问题,再考虑任务颗粒度,说不定能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不过,如果是一项新的工作或挑战,管理者自己也没有经验或者把握,这时候该如何下发任务呢?如果任务不安排下去,是不是会存在上层任务积累,压力堆积?是否可以先做,在做的过程中调整?会不会因为前期没有考虑周到,导致做的时候返工?
    展开

    作者回复: 看到后来才发现不需要我来回答,吓死我了,好多问题:)

    2
  • Kwongad
    2021-08-08
    1、明确机制的目标,解决什么问题?案例场景是什么,以此为目的和场景来设计。 2、提炼关键点,设计主流程,流程的可行性、操作性尽量的简单。 3、明确责任人,机制运作检查、考核标准和方法。 4、沟通并达成共识,完善机制并同步认知。
    1
  • Geek_7a283f
    2020-05-05
    人的靠谱度的方差比机制大,即,人靠谱的时候比机制靠谱,人不靠谱的时候会比机制更加不靠谱。即便是最靠谱的员工,也会由于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情绪状态以及外部干扰变得偶尔不靠谱,而机制的意义就在于,当人不靠谱时,事情也不至于变得很差。所以,机制是为了保证做事的“下限”的。同时,机制有很好的迁移性和传承性,不会随着某个人的缺位而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必要的机制是不可或缺的。 流程制度的目标就是这个,靠流程的确定来弥补人的不确定。
    展开

    作者回复: ������������

    1
  • 疯码
    2018-11-18
    有道理!之前一直把靠人还是靠机制对立起来思考。纠结于 人会犯错,机制无法覆盖所有情况。其实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就好。

    作者回复: ^_^

    1
  • Justin
    2022-12-06 来自广东
    温故知新,人的靠谱度的方差比机制大,确实如此。
  • 熊大🐻
    2022-10-26 来自广东
    大佬,你的技术管理群怎么加呀
  • 大汉_客家族_数据工程...
    2022-05-01
    技术管理群, 是微信群吗? 可以拉我进去学习不?
  • 孙小明
    2021-05-25
    机制+监督+执行+反馈
  • harry
    2020-10-20
    这个专栏真的是非常值了

    作者回复: ������������

  • 鱼苗
    2020-09-24
    非常有启发,之前的机制执行有问题,可能就是因为太细了记不住

    作者回复: ������������

  • 芋头
    2020-06-16
    对于这一篇,对于刚作为团队管理的我来说,真的是体会很深,对于“不靠谱”的小伙伴,除非我花时间盯着,不然肯定会出错!即使是靠谱的小伙伴,也有出错的时候,原来就是我之前没有制定和落地相应的机制造成的

    作者回复: 给他们一根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