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34 | 管理沟通上有哪些常见的坑儿呢?

34 | 管理沟通上有哪些常见的坑儿呢?-极客时间

34 | 管理沟通上有哪些常见的坑儿呢?

讲述:刘飞

时长11:31大小7.91M

本文是关于管理沟通问题的最后一篇文章,前面的六篇文章,都是在探讨如何帮管理者们应对管理沟通的问题和挑战的。这篇文章,我想聊聊技术管理者,尤其是新管理者们,常见的五类管理沟通误区。这些常见的表现和行为都来自于真实的管理场景中,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你的下级管理者,甚至是你的上级管理者。下面,我们一起来“照照镜子”。
第一类误区,常见的说法有:
在项目攻坚初期,有的技术管理者会这样说:“需求还没有出来,为什么我们团队要陪产品团队一起 996?”
当上级要求运营任务的时候,有些管理者会这样说:“为什么要我们团队傻傻地去点赞?这个又不在我们团队的职责范围内。”
在评审产品设计的时候,有些技术管理者会这样说:“怎么会有这么二的设计,一点儿逻辑都没有!”
在确认产品功能和效果的时候,有的产品团队管理者会这样说:“怎么研发老是自作主张,看不懂需求文档吗!”
上面这四个说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你不难发现,这类说法如果出自一名工程师或者一线产品经理之口,他们只是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做法,给出了基于自己角色的观点和态度,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出自一位管理者之口,无论是技术团队的管理者,还是产品团队的管理者,其“视角”就未免有些低了。这类说法背后的逻辑是:这不是我团队的事儿,问题都是别人团队的。所以我把它们归纳为沟通视角问题:沟通仅从自己出发,对管理者的角色和视角认知不够
对此,我只想阐述一个简单的逻辑:一线员工是用工作量来评估价值的,他们只要做出了自己该做的,就是有价值的;而管理者是用团队业绩来评估价值的,即便不是管理者个人的原因,只要结果是团队不出业绩,那么管理者的价值就很难体现。而且,如果“不幸”其团队成员都很能干的话,就更加凸显出管理者的失败。
所以,管理者要做出好的业绩,就需要站高一层,站在自己上级的视角来和各个团队协同,以收获共同期待的成果。并且大部分时候,帮合作团队一起做好工作,也是为了自己的业绩,你并不会吃亏。
第二类误区,常见的说法有:
上级问:“按照计划进度不是要到 60% 了吗,怎么才到 40% 啊?”有的管理者这样回答:“这也不能怪我啊,产品变更需求了!”
上级问:“约定好的流程为什么没有走呢?”有的管理者这样回应:“为啥其他人不走流程你就不说,我已经很认真了啊,流程有这么多问题,我工作又这么紧张……”
合作者说:“这里有个问题,帮忙看看怎么回事吧。”有的管理者这样回应:“这不可能,肯定是你看错了”,或者说:“只能做成这样子,我也没办法。”
合作者问:“这个 BUG 有多大影响?”有的管理者这样回应:“我估不出来,你找别人吧!”
对于以上四个管理者的回应,如果你是他的上级或合作者,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我估计你会有如下两个直接反应:
疑惑和僵住:“我也没说啥啊,咋就毛了呢?这话茬没法接下去了啊……”
远离和放弃:“这人说不得啊,没法交流,以后少打交道吧。”
无论是哪个反应,对于这位管理者来说,都是不愿看到的消极负向的结果。由于这类管理者总是以为对方在针对自己,过于敏感,所以我把这类问题归纳为沟通姿态问题:总是在防卫,随时准备战斗
对此,我想说,防卫姿态对于管理者做好工作不会有正向价值,长此以往,就等于关闭了别人提供帮助的大门,任其自生自灭,这显然是个双输的结果。所以,工作中最好还是以做事为主,少考虑一些个人感受。如果就事论事地去沟通问题,反而会赢得更多合作者的尊重。
第三类误区,常见的说法有:
管理者这样对下属说:“你怎么这么不靠谱,这么简单的事儿你都搞不定!”
对下属相似的说法还有:“你能不能务实一些?你能不能踏实一些?你能不能努力一些?你能不能用点脑子……”
管理者这样抱怨合作方:“太脑残了,就没见过你这样的!”
管理者这样对合作的产品经理或设计师说:“你到底懂不懂怎么做产品,你根本就不懂设计。”
对于以上四类说法,或许有两种可能:
管理者就是想发泄情绪;
管理者借情绪表达自己对下属和合作方的期待。
只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这样的说法都换不来下属和合作方的改变。
原因在于,这是一种“对人不对事”的沟通,你已经给对方贴上了负面的“标签”,而一旦给人贴上了标签,对方也就放弃了改变自己的意愿,失去了改变自己的动力。因为“反正在你心目中已经是这样的一个人了,何必徒劳无功呢!你爱咋滴咋滴,实在不行我走人”。所以,我把这类问题归纳为沟通方式问题:先给人贴标签,对人不对事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注意到自己这个沟通方式的弊端的话,你将会承担这样的损失:
别人成了你眼中的“屡教不改”,你看不到别人的改变。
你在别人心中失去了管理者的威信,大家会觉得你没有管理者的胸襟和风范。
和你同心同德的人越来越少,团队人心涣散。
一旦意识到问题所在,解决起来倒也简单: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事论事地来讨论事情。前面几篇文章中探讨的情绪管理和沟通工具的内容,都对此会有帮助。
第四类误区,常见的情形有:
你发了一条消息石沉大海……
你发了一封邮件石沉大海……
你安排了一项任务石沉大海……
然后开始扯皮:
“我说了啊;我发了啊;我安排了啊;我通知了啊……”
“我没看到;我没收到;我没注意;我不会做;我觉得没那么重要;我觉得没那么急;我没时间;我看不懂;不该是我干……”
上述这类沟通问题如果还出现在技术管理者身上,我表示非常遗憾。问个技术人才能懂的问题:你做模块间通信都知道用 TCP/IP 协议,要完成三次握手,为啥你做管理所建立的沟通机制,就总用 UDP 的方式呢?
显然,这类问题就出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闭环”意识,认为消息和邮件发出去了,接收到的人就应该都及时看到;任务安排出去了,别人就得无失真地接收到。因此,我把这类问题归纳为沟通意识问题:沟通没有形成闭环
既然是意识问题,应对这类问题的办法也是建立觉察,意识到这一点:不能默认对方一定能收到,而且不能默认对方理解的和你想的是一致的。所以,对于你关心的问题,一定要去确认清楚,跟进到底,形成沟通闭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之前文章中介绍的“回放话术”可以帮你把确认工作做得更加充分。
第五类误区,常见的情形有:
“这个规定太不合理了,没法遵守!”
“我们在指定日期肯定做不完,没戏!”
“这个设计很不合理,完全不考虑用户体验!”
“团队的氛围太差了,郁闷!”
关于上面这四类说法,即便你不是这样的管理者,想必你也肯定和这样的管理者打过交道吧?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发泄抱怨,并没有给出应对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所以我把这类问题归纳为沟通初衷问题:只给抱怨不给建议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清楚一点,的确会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掌控之外的,其中不乏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发泄抱怨则意味着我们内心深处已经对此无能无力了。而实际上,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只需要把一个 40 分的状态改善到 60 分就行了,或者即便没有改善到 60 分,我们也把事情往好的方向上推进了一点点,这也是我们的价值。而抱怨除了把负面情绪感染给团队之外,收获不到任何正向的价值。
应对这类问题,需要做的是意图转换,如前面第 33 篇文中介绍的,从“我不要……”转换到“我想要……”,然后看看有哪些事情可以做。比如对于上述四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
“这个规定太不合理了,没法遵守!”——那么,怎么样就合理了?
“我们在指定日期肯定做不完,没戏!”——那么,什么条件满足之后,就能做完呢?或者,认为什么时候能做完?
“这个设计很不合理,完全不考虑用户体验!”——那么,怎么样会合理一些呢?
“团队的氛围太差了,郁闷!”——那么,怎么做氛围会变好一点点呢?
通过问自己这些问题,相信你会有“意外”的发现,而正是这些“意外”的发现,才是你的创造力、价值以及管理能力的体现。
好了,关于管理沟通的误区,到这里,我们一共探讨了五类:
视角问题:沟通仅从自己出发,对管理者的角色和视角认知不够
姿态问题:总是在防卫,随时准备战斗
方式问题:先给人贴标签,对人不对事
意识问题:沟通没有形成闭环
初衷问题:只给抱怨不给建议
这五类问题,是管理工作中最容易遇到的。除此之外,我相信你还会找出很多其他管理沟通上的问题,这也正是沟通复杂的地方。不过,就上面这五类最集中的问题,如果我们“照照镜子”的话,肯定是能看到自己的一些“轮廓”的,不是吗?
至此,关于管理沟通的内容,我们就探讨完了。沟通是个大话题,市面上沟通培训的课程和知识也非常多。在这个专栏中,我主要从技术管理者的角度和实际工作场景出发,先后讲解了管理沟通框架、沟通层次图、情绪管理,以及向上、横向向下三大沟通场景,今天又介绍了常见的一些沟通误区。希望这些内容可以为技术管理岗位上的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0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35

提建议

上一篇
33 | 向下沟通的常见实例解析
下一篇
35 | 从空降谈管理方法论的积累
 写留言

精选留言(15)

  • Joshua 兆甲
    2018-11-01
    老师,如果有所谓的杠精说,‘’评价一个电冰箱,难道还要自己会制冷吗?‘那么怎样有建设性,至少不要引起破坏地与之交流呢?(简单粗暴地,就是遇到倾向于抬杠同时又爱抱怨的同事怎么办)

    作者回复: 你是想问如何应对他 还是想要改变他? 应对的话,杠精的特点往往是不往同一个频道上讲,可以用沟通层次结构和他对频道,而且就事论事,事先弄清楚自己沟通的目的,以达到目的为主,输赢归他。

    19
  • 黄无由
    2018-11-01
    期待老师出书

    作者回复: 🤝🤝我努力:)

    14
  • ♬劲潮♬
    2018-11-29
    大环境也很重要,在影响力不够强大的时候,想改变太难了,否则应该没有那么多人离职了,哈哈

    作者回复: 影响力总是有限的:)

    9
  • king. jin
    2018-12-25
    "如果“不幸”其团队成员都很能干的话,就更加凸显出管理者的失败。" 老师这句话如何理解? 成员技术力强,经验丰富,很能干活不用操心,为什么反而凸显管理者的失败?

    作者回复: 如果团队成员个体能力都很强,但是团队业绩出不来的话,管理者就更加不称职了:)

    共 2 条评论
    6
  • Nights
    2020-07-22
    方式问题:先给人贴标签,对人不对事。这个经常有人这样,不仅仅是管理者,下面的员工也会这样

    作者回复: 嗯,这样的沟通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3
  • 了缺
    2019-09-03
    如果技术技术不够,做不出来。只能做到这个样子,我又不懂那个开发语言,怎么办

    作者回复: 如果你对公司最大的价值是做开发,这样是很难胜任的,如果最大的价值是交付,只要使用你懂的技术方案,或者找到能解决的人,或者用其它收到来达到目的都可以

    共 4 条评论
    3
  • 不爱学习的好孩子
    2018-12-28
    按我自己的经验,如果能够获得持续改进的成果,那么抱怨会少很多。经常抱怨的管理者估计也是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没法推进改进。
    3
  • mikejiang
    2019-12-02
    沟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能有个人情绪,就事论事,绝不能小心眼,秋后算账之类。目标的把事情搞定,而不是其他的。

    作者回复: 👍因为这样更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2
  • Michael
    2018-12-11
    初入管理,很多事情不可避免,先做到有意识,然后慢慢改变~

    作者回复: 非常赞成:)

    1
  • 李双
    2018-11-01
    从如何把事做好角度出发,尽量不带个人情绪。

    作者回复: 出发点不同,我们的力量也会不同:)

    2
  • 麦麦
    2021-08-15
    解决
  • Phoenix
    2020-01-07
    沟通对于管理者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作者回复: 是啊 管理就是要假手于人,靠的就是沟通:)

    1
  • 姚君June
    2019-01-16
    特别同意建国老师说的意识转换,很多时候意识转换了,看到每个情绪,没件事情背后积极的一面,就能发生变化,推动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前进。

    作者回复: 其实也是固化思维到成长型思维的转换:)

    1
  • 月光蓝
    2019-01-09
    确实管理沟通中有很多坑,离合格的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作者回复: 都是这么过来的,好在你提前有所觉察啦已经:)

    1
  • 小布
    2018-12-27
    初入项目管理,没能走完被认为能力不够直接卸任。看了老师的文章发现,除了自身经验不足外,项目本身的产品设计,发现公司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所需的权限不明确,也没有人带着,项目分配的资源不合理等问题,其中有些也向上级提出来过,但因为初次经验不足没有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尽管被卸任了,但意识到不足,我在认真学相关知识,老师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这件事,老师 对我个人和公司各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