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9 | 散列表(中):如何打造一个工业级水平的散列表?

19 | 散列表(中):如何打造一个工业级水平的散列表?-极客时间

19 | 散列表(中):如何打造一个工业级水平的散列表?

讲述:冯永吉

时长18:45大小17.12M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散列表的查询效率并不能笼统地说成是 O(1)。它跟散列函数、装载因子、散列冲突等都有关系。如果散列函数设计得不好,或者装载因子过高,都可能导致散列冲突发生的概率升高,查询效率下降。
在极端情况下,有些恶意的攻击者,还有可能通过精心构造的数据,使得所有的数据经过散列函数之后,都散列到同一个槽里。如果我们使用的是基于链表的冲突解决方法,那这个时候,散列表就会退化为链表,查询的时间复杂度就从 O(1) 急剧退化为 O(n)。
如果散列表中有 10 万个数据,退化后的散列表查询的效率就下降了 10 万倍。更直接点说,如果之前运行 100 次查询只需要 0.1 秒,那现在就需要 1 万秒。这样就有可能因为查询操作消耗大量 CPU 或者线程资源,导致系统无法响应其他请求,从而达到拒绝服务攻击(DoS)的目的。这也就是散列表碰撞攻击的基本原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应对各种异常情况的工业级散列表,来避免在散列冲突的情况下,散列表性能的急剧下降,并且能抵抗散列碰撞攻击?

如何设计散列函数?

散列函数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散列表冲突的概率大小,也直接决定了散列表的性能。那什么才是好的散列函数呢?
首先,散列函数设计不能太复杂。过于复杂的散列函数,势必会消耗很多计算时间,也就间接地影响到散列表的性能。其次,散列函数生成的值要尽可能随机并且均匀分布,这样才能避免或者最小化散列冲突,而且即便出现冲突,散列到每个槽里的数据也会比较平均,不会出现某个槽内数据特别多的情况。
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有关键字的长度、特点、分布、还有散列表的大小等。散列函数各式各样,我举几个常用的、简单的散列函数的设计方法,让你有个直观的感受。
第一个例子就是我们上一节的学生运动会的例子,我们通过分析参赛编号的特征,把编号中的后两位作为散列值。我们还可以用类似的散列函数处理手机号码,因为手机号码前几位重复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后面几位就比较随机,我们可以取手机号的后四位作为散列值。这种散列函数的设计方法,我们一般叫做“数据分析法”。
第二个例子就是上一节的开篇思考题,如何实现 Word 拼写检查功能。这里面的散列函数,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将单词中每个字母的ASCll 码“进位”相加,然后再跟散列表的大小求余、取模,作为散列值。比如,英文单词 nice,我们转化出来的散列值就是下面这样:
hash("nice")=(("n" - "a") * 26*26*26 + ("i" - "a")*26*26 + ("c" - "a")*26+ ("e"-"a")) / 78978
实际上,散列函数的设计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直接寻址法、平方取中法、折叠法、随机数法等,这些你只要了解就行了,不需要全都掌握。

装载因子过大了怎么办?

我们上一节讲到散列表的装载因子的时候说过,装载因子越大,说明散列表中的元素越多,空闲位置越少,散列冲突的概率就越大。不仅插入数据的过程要多次寻址或者拉很长的链,查找的过程也会因此变得很慢。
对于没有频繁插入和删除的静态数据集合来说,我们很容易根据数据的特点、分布等,设计出完美的、极少冲突的散列函数,因为毕竟之前数据都是已知的。
对于动态散列表来说,数据集合是频繁变动的,我们事先无法预估将要加入的数据个数,所以我们也无法事先申请一个足够大的散列表。随着数据慢慢加入,装载因子就会慢慢变大。当装载因子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散列冲突就会变得不可接受。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还记得我们前面多次讲的“动态扩容”吗?你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做数组、栈、队列的动态扩容的。
针对散列表,当装载因子过大时,我们也可以进行动态扩容,重新申请一个更大的散列表,将数据搬移到这个新散列表中。假设每次扩容我们都申请一个原来散列表大小两倍的空间。如果原来散列表的装载因子是 0.8,那经过扩容之后,新散列表的装载因子就下降为原来的一半,变成了 0.4。
针对数组的扩容,数据搬移操作比较简单。但是,针对散列表的扩容,数据搬移操作要复杂很多。因为散列表的大小变了,数据的存储位置也变了,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散列函数重新计算每个数据的存储位置。
你可以看我图里这个例子。在原来的散列表中,21 这个元素原来存储在下标为 0 的位置,搬移到新的散列表中,存储在下标为 7 的位置。
对于支持动态扩容的散列表,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前面章节我已经多次分析过支持动态扩容的数组、栈等数据结构的时间复杂度了。所以,这里我就不啰嗦了,你要是还不清楚的话,可以回去复习一下。
插入一个数据,最好情况下,不需要扩容,最好时间复杂度是 O(1)。最坏情况下,散列表装载因子过高,启动扩容,我们需要重新申请内存空间,重新计算哈希位置,并且搬移数据,所以时间复杂度是 O(n)。用摊还分析法,均摊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接近最好情况,就是 O(1)。
实际上,对于动态散列表,随着数据的删除,散列表中的数据会越来越少,空闲空间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对空间消耗非常敏感,我们可以在装载因子小于某个值之后,启动动态缩容。当然,如果我们更加在意执行效率,能够容忍多消耗一点内存空间,那就可以不用费劲来缩容了。
我们前面讲到,当散列表的装载因子超过某个阈值时,就需要进行扩容。装载因子阈值需要选择得当。如果太大,会导致冲突过多;如果太小,会导致内存浪费严重。
装载因子阈值的设置要权衡时间、空间复杂度。如果内存空间不紧张,对执行效率要求很高,可以降低负载因子的阈值;相反,如果内存空间紧张,对执行效率要求又不高,可以增加负载因子的值,甚至可以大于 1。

如何避免低效的扩容?

我们刚刚分析得到,大部分情况下,动态扩容的散列表插入一个数据都很快,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当装载因子已经到达阈值,需要先进行扩容,再插入数据。这个时候,插入数据就会变得很慢,甚至会无法接受。
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散列表当前大小为 1GB,要想扩容为原来的两倍大小,那就需要对 1GB 的数据重新计算哈希值,并且从原来的散列表搬移到新的散列表,听起来就很耗时,是不是?
如果我们的业务代码直接服务于用户,尽管大部分情况下,插入一个数据的操作都很快,但是,极个别非常慢的插入操作,也会让用户崩溃。这个时候,“一次性”扩容的机制就不合适了。
为了解决一次性扩容耗时过多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扩容操作穿插在插入操作的过程中,分批完成。当装载因子触达阈值之后,我们只申请新空间,但并不将老的数据搬移到新散列表中。
当有新数据要插入时,我们将新数据插入新散列表中,并且从老的散列表中拿出一个数据放入到新散列表。每次插入一个数据到散列表,我们都重复上面的过程。经过多次插入操作之后,老的散列表中的数据就一点一点全部搬移到新散列表中了。这样没有了集中的一次性数据搬移,插入操作就都变得很快了。
这期间的查询操作怎么来做呢?对于查询操作,为了兼容了新、老散列表中的数据,我们先从新散列表中查找,如果没有找到,再去老的散列表中查找。
通过这样均摊的方法,将一次性扩容的代价,均摊到多次插入操作中,就避免了一次性扩容耗时过多的情况。这种实现方式,任何情况下,插入一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1)。

如何选择冲突解决方法?

上一节我们讲了两种主要的散列冲突的解决办法,开放寻址法和链表法。这两种冲突解决办法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都非常常用。比如,Java 中 LinkedHashMap 就采用了链表法解决冲突,ThreadLocalMap 是通过线性探测的开放寻址法来解决冲突。那你知道,这两种冲突解决方法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又各自适用哪些场景吗?

1. 开放寻址法

我们先来看看,开放寻址法的优点有哪些。
开放寻址法不像链表法,需要拉很多链表。散列表中的数据都存储在数组中,可以有效地利用 CPU 缓存加快查询速度。而且,这种方法实现的散列表,序列化起来比较简单。链表法包含指针,序列化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你可不要小看序列化,很多场合都会用到的。我们后面就有一节会讲什么是数据结构序列化、如何序列化,以及为什么要序列化。
我们再来看下,开放寻址法有哪些缺点。
上一节我们讲到,用开放寻址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删除数据的时候比较麻烦,需要特殊标记已经删除掉的数据。而且,在开放寻址法中,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一个数组中,比起链表法来说,冲突的代价更高。所以,使用开放寻址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装载因子的上限不能太大。这也导致这种方法比链表法更浪费内存空间。
所以,我总结一下,当数据量比较小、装载因子小的时候,适合采用开放寻址法。这也是 Java 中的ThreadLocalMap使用开放寻址法解决散列冲突的原因

2. 链表法

首先,链表法对内存的利用率比开放寻址法要高。因为链表结点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创建,并不需要像开放寻址法那样事先申请好。实际上,这一点也是我们前面讲过的链表优于数组的地方。
链表法比起开放寻址法,对大装载因子的容忍度更高。开放寻址法只能适用装载因子小于 1 的情况。接近 1 时,就可能会有大量的散列冲突,导致大量的探测、再散列等,性能会下降很多。但是对于链表法来说,只要散列函数的值随机均匀,即便装载因子变成 10,也就是链表的长度变长了而已,虽然查找效率有所下降,但是比起顺序查找还是快很多。
还记得我们之前在链表那一节讲的吗?链表因为要存储指针,所以对于比较小的对象的存储,是比较消耗内存的,还有可能会让内存的消耗翻倍。而且,因为链表中的结点是零散分布在内存中的,不是连续的,所以对 CPU 缓存是不友好的,这方面对于执行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如果我们存储的是大对象,也就是说要存储的对象的大小远远大于一个指针的大小(4 个字节或者 8 个字节),那链表中指针的内存消耗在大对象面前就可以忽略了。
实际上,我们对链表法稍加改造,可以实现一个更加高效的散列表。那就是,我们将链表法中的链表改造为其他高效的动态数据结构,比如跳表、红黑树。这样,即便出现散列冲突,极端情况下,所有的数据都散列到同一个桶内,那最终退化成的散列表的查找时间也只不过是 O(logn)。这样也就有效避免了前面讲到的散列碰撞攻击。
所以,我总结一下,基于链表的散列冲突处理方法比较适合存储大对象、大数据量的散列表,而且,比起开放寻址法,它更加灵活,支持更多的优化策略,比如用红黑树代替链表

工业级散列表举例分析

刚刚我讲了实现一个工业级散列表需要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现在,我就拿一个具体的例子,Java 中的 HashMap 这样一个工业级的散列表,来具体看下,这些技术是怎么应用的。

1. 初始大小

HashMap 默认的初始大小是 16,当然这个默认值是可以设置的,如果事先知道大概的数据量有多大,可以通过修改默认初始大小,减少动态扩容的次数,这样会大大提高 HashMap 的性能。

2. 装载因子和动态扩容

最大装载因子默认是 0.75,当 HashMap 中元素个数超过 0.75*capacity(capacity 表示散列表的容量)的时候,就会启动扩容,每次扩容都会扩容为原来的两倍大小。

3. 散列冲突解决方法

HashMap 底层采用链表法来解决冲突。即使负载因子和散列函数设计得再合理,也免不了会出现拉链过长的情况,一旦出现拉链过长,则会严重影响 HashMap 的性能。
于是,在 JDK1.8 版本中,为了对 HashMap 做进一步优化,我们引入了红黑树。而当链表长度太长(默认超过 8)时,链表就转换为红黑树。我们可以利用红黑树快速增删改查的特点,提高 HashMap 的性能。当红黑树结点个数少于 8 个的时候,又会将红黑树转化为链表。因为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红黑树要维护平衡,比起链表来,性能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4. 散列函数

散列函数的设计并不复杂,追求的是简单高效、分布均匀。我把它摘抄出来,你可以看看。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 key.hashCode();
return (h ^ (h >>> 16)) & (capicity -1); //capicity表示散列表的大小
}
其中,hashCode() 返回的是 Java 对象的 hash code。比如 String 类型的对象的 hashCode() 就是下面这样:
public int hashCode() {
int var1 = this.hash;
if(var1 == 0 && this.value.length > 0) {
char[] var2 = this.value;
for(int var3 = 0; var3 < this.value.length; ++var3) {
var1 = 31 * var1 + var2[var3];
}
this.hash = var1;
}
return var1;
}

解答开篇

今天的内容就讲完了,我现在来分析一下开篇的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工业级的散列函数?如果这是一道面试题或者是摆在你面前的实际开发问题,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思考呢?
首先,我会思考,何为一个工业级的散列表?工业级的散列表应该具有哪些特性?
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散列知识,我觉得应该有这样几点要求:
支持快速地查询、插入、删除操作;
内存占用合理,不能浪费过多的内存空间;
性能稳定,极端情况下,散列表的性能也不会退化到无法接受的情况。
如何实现这样一个散列表呢?根据前面讲到的知识,我会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设计思路:
设计一个合适的散列函数;
定义装载因子阈值,并且设计动态扩容策略;
选择合适的散列冲突解决方法。
关于散列函数、装载因子、动态扩容策略,还有散列冲突的解决办法,我们前面都讲过了,具体如何选择,还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具体的业务数据来具体分析。不过只要我们朝这三个方向努力,就离设计出工业级的散列表不远了。

内容小结

上一节的内容比较偏理论,今天的内容侧重实战。我主要讲了如何设计一个工业级的散列表,以及如何应对各种异常情况,防止在极端情况下,散列表的性能退化过于严重。我分了三部分来讲解这些内容,分别是:如何设计散列函数,如何根据装载因子动态扩容,以及如何选择散列冲突解决方法。
关于散列函数的设计,我们要尽可能让散列后的值随机且均匀分布,这样会尽可能地减少散列冲突,即便冲突之后,分配到每个槽内的数据也比较均匀。除此之外,散列函数的设计也不能太复杂,太复杂就会太耗时间,也会影响散列表的性能。
关于散列冲突解决方法的选择,我对比了开放寻址法和链表法两种方法的优劣和适应的场景。大部分情况下,链表法更加普适。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将链表法中的链表改造成其他动态查找数据结构,比如红黑树,来避免散列表时间复杂度退化成 O(n),抵御散列碰撞攻击。但是,对于小规模数据、装载因子不高的散列表,比较适合用开放寻址法。
对于动态散列表来说,不管我们如何设计散列函数,选择什么样的散列冲突解决方法。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散列表总会出现装载因子过高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启动动态扩容。

课后思考

在你熟悉的编程语言中,哪些数据类型底层是基于散列表实现的?散列函数是如何设计的?散列冲突是通过哪种方法解决的?是否支持动态扩容呢?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反馈。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0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32

提建议

上一篇
18 | 散列表(上):Word文档中的单词拼写检查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下一篇
20 | 散列表(下):为什么散列表和链表经常会一起使用?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178)

  • Jerry银银
    2018-11-04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 key.hashCode(); return (h ^ (h >>> 16)) & (capitity -1); //capicity 表示散列表的大小 } 先补充下老师使用的这段代码的一些问题:在JDK HashMap源码中,是分两步走的: 1. hash值的计算,源码如下: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ash; return key == null ? 0 : (hash = key.hashCode()) ^ hash >>> 16; } 2. 在插入或查找的时候,计算Key被映射到桶的位置: int index = hash(key) & (capacity - 1) ---------------------------- JDK HashMap中hash函数的设计,确实很巧妙: 首先hashcode本身是个32位整型值,在系统中,这个值对于不同的对象必须保证唯一(JAVA规范),这也是大家常说的,重写equals必须重写hashcode的重要原因。 获取对象的hashcode以后,先进行移位运算,然后再和自己做异或运算,即:hashcode ^ (hashcode >>> 16),这一步甚是巧妙,是将高16位移到低16位,这样计算出来的整型值将“具有”高位和低位的性质 最后,用hash表当前的容量减去一,再和刚刚计算出来的整型值做位与运算。进行位与运算,很好理解,是为了计算出数组中的位置。但这里有个问题: 为什么要用容量减去一? 因为 A % B = A & (B - 1),所以,(h ^ (h >>> 16)) & (capitity -1) = (h ^ (h >>> 16)) % capitity,可以看出这里本质上是使用了「除留余数法」 综上,可以看出,hashcode的随机性,加上移位异或算法,得到一个非常随机的hash值,再通过「除留余数法」,得到index,整体的设计过程与老师所说的“散列函数”设计原则非常吻合! --------- 有分析不准确的地方,请指正!
    展开

    作者回复: 👍

    共 31 条评论
    745
  • Flash
    2019-01-07
    经过一番资料查阅理解之后,说说我的理解: JDK hashMap源码,hash表中数组位置的计算分两步: 1.计算hash值: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这一步有一种说法,叫它扰动函数,为什么要右移16位再与本身异或呢? 1.1 首先hashCode()返回值int最高是32位,如果直接拿hashCode()返回值作为下标,大概40亿的映射空间,只要哈希函数映射得比较均匀松散,一般是很难出现碰撞的。 问题是一个40亿长度的数组,内存是放不下的。 1.2 所以,用自己的高半区和低半区做异或,混合原始哈希码的高位和低位,关键是以此来加大低位的随机性。为后续计算index截取低位,保证低位的随机性。 1.3 这样设计保证了对象的hashCode的32位值只要有一位发生改变,整个hash()返回值就会改变,高位的变化会反应到低位里,保证了hash值的随机性。 2.在插入或查找的时候,计算Key被映射到桶的位置: int index = hash(key) & (capacity - 1) hash()扰动函数计算的值和hash表当前的容量减一,做按位与运算。 这一步,为什么要减一,又为什么要按位与运算? 因为A % B = A & (B - 1),当B是2的指数时,等式成立。 本质上是使用了「除留余数法」,保证了index的位置分布均匀。 为什么HashMap的数组长度必须是2的整次幂? 数组长度是2的整次幂时,(数组长度-1)正好相当于一个**“低位掩码”**,“与”操作的结果就是散列值的高位全部归零,只保留低位值,用来做数组下标访问。 以初始长度16为例,16-1=15。2进制表示是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与”操作的结果就是截取了最低的四位值。也就相当于取模操作。
    展开
    共 8 条评论
    320
  • SCu
    2018-11-16
    可能会有同学对那个mod (capacity-1)有疑问 这个很正常,因为缺少前置描述条件 即当且仅当 capacity是2的整数倍的时候该公式才成立 当capacity为2的整数倍时(无符号)仅有一位是1其余位为0 减1后 后续为为1当前位为0 做与运算等于取后面的所有位的值 比如capacity=8 即00001000 减1为00000111 如has code=5 即00000101 此时5%8=00000101&00000111=00000101=5 其他大家举一反三即可
    共 2 条评论
    102
  • 拉欧
    2018-11-02
    比如Redis中的hash,set,hset,都是散列表实现,他们的动态扩容策略是同时维护两个散列表,然后一点点搬移数据
    共 4 条评论
    89
  • 天王
    2018-11-02
    能否每节讲完都有个代码的demo?

    作者回复: 是个好建议 我考虑下

    78
  • 姜威
    2018-11-03
    总结:散列表(中) 面试题目:如何设计一个工业级的散列函数? 思路: 何为一个工业级的散列表?工业级的散列表应该具有哪些特性?结合学过的知识,我觉的应该有这样的要求: 1.支持快速的查询、插入、删除操作; 2.内存占用合理,不能浪费过多空间; 3.性能稳定,在极端情况下,散列表的性能也不会退化到无法接受的情况。 方案: 如何设计这样一个散列表呢?根据前面讲到的知识,我会从3个方面来考虑设计思路: 1.设计一个合适的散列函数; 2.定义装载因子阈值,并且设计动态扩容策略; 3.选择合适的散列冲突解决方法。 知识总结: 一、如何设计散列函数? 1.要尽可能让散列后的值随机且均匀分布,这样会尽可能减少散列冲突,即便冲突之后,分配到每个槽内的数据也比较均匀。 2.除此之外,散列函数的设计也不能太复杂,太复杂就会太耗时间,也会影响到散列表的性能。 3.常见的散列函数设计方法:直接寻址法、平方取中法、折叠法、随机数法等。 二、如何根据装载因子动态扩容? 1.如何设置装载因子阈值? ①可以通过设置装载因子的阈值来控制是扩容还是缩容,支持动态扩容的散列表,插入数据的时间复杂度使用摊还分析法。 ②装载因子的阈值设置需要权衡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如何权衡?如果内存空间不紧张,对执行效率要求很高,可以降低装载因子的阈值;相反,如果内存空间紧张,对执行效率要求又不高,可以增加装载因子的阈值。 2.如何避免低效扩容?分批扩容 ①分批扩容的插入操作:当有新数据要插入时,我们将数据插入新的散列表,并且从老的散列表中拿出一个数据放入新散列表。每次插入都重复上面的过程。这样插入操作就变得很快了。 ②分批扩容的查询操作:先查新散列表,再查老散列表。 ③通过分批扩容的方式,任何情况下,插入一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 三、如何选择散列冲突解决方法? ①常见的2中方法:开放寻址法和链表法。 ②大部分情况下,链表法更加普适。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将链表法中的链表改造成其他动态查找数据结构,比如红黑树、跳表,来避免散列表时间复杂度退化成O(n),抵御散列冲突攻击。 ③但是,对于小规模数据、装载因子不高的散列表,比较适合用开放寻址法。
    展开
    共 1 条评论
    72
  • 2018-11-02
    老师能不能就具体的题,讲讲数据结构呀。这种高大上的,对我来说有点难😔

    作者回复: 我后面还打算把所有的课后题集中写一写答案 那个时候会具体分析题目对应的就解决思路

    39
  • w1sl1y
    2018-11-05
    看了下,的确是TREEFY_THRESHOLD等于8 UNTREEFY_THRESHOLD等于6
    共 4 条评论
    32
  • angel😇txy🤓
    2019-08-29
    我来谈谈为何hashmap每次扩容试都要扩两倍,resize()时为何每次要扩两倍? 计算桶位置,i = (n - 1) & hash,n 为2的幂时,(n-1) & hash = hash % n, 相当于对length求模,位运算效率更高。 rehash时需要重新计算桶位置,如果不是2的幂,n -1转为二进制后,最低位始终是0,导致最低位为0的桶被浪费,造成更多的hash碰撞。 如果length不为2的幂,比如15。那么length-1的2进制就会变成1110。在h为随机数的情况下,和1110做&操作。尾数永远为0。那么0001、1001、1101等尾数为1的位置就永远不可能被entry占用。这样会造成浪费,不随机等问题。 length-1 二进制中为1的位数越多,那么分布就平均。 所以HashMap的初始容量是2的n次幂,扩容也是2倍的形式,元素均匀分布在HashMap中的数组上,减少hash碰撞,避免形成链表的结构,使得查询效率降低!
    展开
    共 1 条评论
    27
  • kakasi
    2018-11-16
    对于回答点赞第一的 @Jerry银银 有疑问:首先hashcode本身是个32位整型值,在系统中,这个值对于不同的对象必须保证唯一(JAVA规范),这也是大家常说的,重写equals必须重写hashcode的重要原因。 hashcode不一定是唯一的,重写equals必须重写hashcode的原因是:java中有很多集合类是基于散列工作的,如果不重写hashcode, 两只值相等的对象就无法相等,因为object的hashcode是32位内存地址。
    展开
    共 2 条评论
    27
  • 左胜利
    2018-12-21
    JAVA中使用散列表的数据类型: HashTable: 1、默认初始大小:11 2、装载因子:0.75 3、散列函数:int hash = key.hashCode(); int index = (hash & 0x7FFFFFFF) % tab.length; 4、当装载因子大于0.75时,启动扩容机制 4、冲突解决方法:使用单链表解决hash冲突 HashMap: 1、默认初始大小:16 2、装载因子:0.75 3、散列函数: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4、当装载因子大于0.75时,启动扩容机制 5、使用单链表解决hash冲突,当链表长度大于8,将单链表转换成红黑树 ThreadLocalMap 1、初始容量:16 2、装载因子:2/3 3、散列函数: hash(Object key) { int HASH_INCREMENT = 0x61c88647; AtomicInteger nextHashCode = new AtomicInteger(); nextHashCode.getAndAdd(HASH_INCREMENT) int threadLocalHashCode = nextHashCode() int i = threadLocalHashCode & (table.length - 1); } 4、当装载因子大于2/3时,启动扩容机制 5、使用线性探测的开放地址法解决hash冲突
    展开
    22
  • 辰陌
    2018-11-05
    python的字典就是封装好的散列吧

    作者回复: 嗯嗯

    共 3 条评论
    21
  • 喜欢你的笑
    2018-11-02
    能分析一下HashMap的散列函数吗?

    作者回复: 不建议搞得这么详细 :)你就看一眼 有个印象就好了

    17
  • ccx
    2018-12-29
    NOTE 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太大了,以前去阅读go的源码,总是感觉异常吃力,看完这节课之后去读了go关于map这个内置类型的源码,发现思路一下就清晰起来了,阅读效率高了很多,做到了有的放矢。那么以后阅读代码之前,先了解相关知识的方法论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比拿到源码就开始读,实际从长远看是节省了时间的。
    共 1 条评论
    15
  • Yishem
    2018-12-14
    关于HashMap的loadFactor为什么是0.75?已经有网友整理好了(https://www.jianshu.com/p/64f6de3ffcc1),可以看看,很详细
    15
  • Infinite_gao
    2018-11-02
    老师可以分享一下,你对hashmap的默认负载因子是0.75的理解吗?是与泊松分布有关吗?

    作者回复: 大牛 能否详细说说

    共 5 条评论
    15
  • w1sl1y
    2018-11-03
    我怎么hashmap记得红黑树树化的阈值是8,退化的阈值是6,回头看看源码确认下

    作者回复: 确认好留言给我啊

    共 2 条评论
    14
  • Lee
    2018-11-19
    JDK1.8 红黑树退化成链表阈值好像是6

    作者回复: 嗯嗯 多谢指正

    共 2 条评论
    12
  • Geek_Zu
    2019-07-17
    补充一下文中的一个错误之处。 当hashMap中节点少于6时,会由红黑树转变成链表,当hashMap中节点数为6时,链表的平均查找6/2=3。 当hashMap中节点多于8个时,会由链表转化成红黑树,红黑树的平均查找为log(8)=3。如果继续使用链表,平均查找长度为8/2=4,这才有转换为树的必要。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6和8的选择?6和8之间有一个7可以有效防止链表和红黑树频繁转换。 假设一下如果设计成hashMap中数据超过8,由链表转换成红黑树。hashMap中数据少于8,有红黑树转换成链表。若一个hashMap不停的插入,删除。hashMap中的个数不停的在8左右徘徊,就会频繁发生链表转红黑树,红黑树转链表,效率会非常低。 王铮老师的专栏写的非常好,感谢!
    展开
    共 1 条评论
    11
  • 强哥
    2019-03-07
    X % 2^n = X & (2^n - 1) 2^n表示2的n次方,也就是说,一个数对2^n取模 == 一个数和(2^n - 1)做按位与运算 。 所以说评论第一个说A%B=A&(B-1),并不成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