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 结构化:写文档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下载APP
关闭
渠道合作
推荐作者
28 | 结构化:写文档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2019-03-08 郑晔 来自北京
《10x程序员工作法》
课程介绍
讲述:郑晔
时长11:45大小10.77M
你好,我是郑晔。
你写文档吗?我知道,你可能并不喜欢写文档,因为在你眼中,写文档是繁琐的,是旧时代软件工程的产物。
最开始我对写文档的印象也不好。
我的职业生涯是从一个通过了 CMM 5 级认证的大企业开始的。可能今天很多程序员已经对 CMM 感到陌生了,它是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的缩写,用来评估一个组织的软件开发能力,曾在国内风靡一时,许多软件公司都以拥有 CMM 认证为努力方向。
在这个极其重视过程的企业里,文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我看到的真实场景却是,一个软件已经上线运行了,大家才开始为了应付过程纷纷补写文档。
每个部门都有专门的过程负责人,要求你严格按照格式写文档,保证字体字号的正确性。然后,用 A4 纸将文档打印出,封印在一个仓库里,再也无人问津。
然而,文档却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我到过很多公司,凡是我能够比较快上手的,通常都是有比较详尽的文档,而那些文档缺失的公司,想要把信息梳理清楚,往往会花很长时间。
另外,我学习很多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通常也是依赖各种各样的文档。对我们程序员这个走在时代前列的群体来说,大量阅读文档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你发现矛盾了吗?一方面,我们讨厌写文档,另一方面,文档却对我们的工作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竟然如此依赖于一个我们讨厌的东西。问题出在哪呢?
你为什么不喜欢写文档?
很多人会说,自己不愿意写那些无聊的流程文档,文档无聊,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不过,如今很多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做得相当轻量级了,基本上只要求写必要的文档。那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写文档呢?
其实,很多人回避写文档的真正原因是,他掌握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结构化。
在两种场景下,我们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写文档时,角色是作者;而读文档时,角色是读者。
作为读者,我们读文档,实际上就是按照作者梳理的结构在走,因为呈现出来的内容,多数是已经结构化的,读起来自然会比较顺畅;而作为作者,没有人告诉你结构应该是什么样,我们必须创造出一个结构来,而这正是很多人不擅长的。
想要成为一个好程序员,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极其重要的。
很多人抱怨程序员行业难,原因就在于,新技术层出不穷。是的,当你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是新东西。而当你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任何新东西都只是在原有知识上的增量叠加。
举个例子,今天炒得沸沸扬扬的微服务,小粒度的理念脱胎于 Unix 哲学中的“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而服务化的理念则是当年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产物。理解了这些背后的动机,微服务就只剩下工具层面的问题。
有了这样的知识结构,当我要构建应用时,只是需要把工具适配进去,到时我再来学习相应的知识,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有很多种方式,但输出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知识输出
不知道你小时候是不是有过给同学讲题的经历,有时候,明明你已经将知识学得很好,但给同学讲解起来时,却总是讲不明白。因为你的同学总能从你想都没想过的角度问问题,这些角度和老师教的不一样。
输出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把知识连接起来的过程。自己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当你真的需要把它按照一个完整的逻辑呈现出来时,那些缺失的细节就会冒出来,而补齐这些细节,一张知识地图就逐渐成型了。
这个模块的主题是“沟通反馈”,将知识对外输出就是一种获得反馈的方式。很多人自以为对知识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但给别人一讲,却发现自己怎么也讲不清楚,这就说明他理解的程度,远未到达他以为的高度。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对于程序员来说,最常接触到的两种应该是写作与演讲。
你读到很多书、很多技术文章,这都是别人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输出的结果。而很多技术大会上,常常会有各路高手在台上分享自己的所得,这就是演讲的输出方式。
软件行业的很多大师级程序员都是对外输出的高手。比如,开源概念的提出者 Eric Raymond,他的《大教堂与集市》推开了开源大门;前面多次提及的 Kent Beck,他写了《极限编程解析》、《测试驱动开发》、《实现模式》几本书;
而 Martin Fowler,几乎是对外输出的典范,他重新整理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让人们的讨论有了更标准的词汇,比如,重构、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等等。
再往前,就要提到《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作者高德纳,他系统地整理了算法的概念,为了好好写作,他甚至创造了一个排版软件 TeX。
也许你会说,说得很有道理,但我真的不擅长啊!这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基本的方法。
金字塔原理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我们的第一目标不是成为作家或演讲家,而只是要求把事情说清楚,把自己的知识清晰地呈现出来。那我们最好先来了解一下金字塔原理。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就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也就是找到中心论点,然后,再确定支撑这个论点的分论点,再来就是找到支撑每个分论点的论据。
从中心论点、分论点至论据,这样一层层向下展开,从结构上看,就像金字塔一样,所以,这个方法称之为金字塔原理。
以我们的专栏为例,我们的中心论点就是“高效工作是有方法可循的”,那支撑起这个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就是我们的四个原则,针对每个原则,我们给出了各种实践和思想,这是我们的论据。
前面我说过了,一个人不擅长输出,更多的是因为缺乏知识的结构化,现在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就可以帮助自己,将某个知识结构化起来,有了结构,剩下的就是怎么输出了。
具体怎么输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要么自上而下的进行表达,也就是先说中心论点,然后说分论点 1,用论据证明分论点 1,再说分论点 2,用论据证明分论点 2,以此类推。
或者是自下而上来表达,先用证据得出分论点 1,然后再得出分论点 2,最后再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听上去很简单,但不要以为懂得了金字塔原理,天下就尽在掌握了,你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无他,唯手熟尔
我自己也曾经很不擅长写作和公开演讲,但是,这些东西都禁不住你大量的练习。我的对外输出,是从我刚开始工作不久开始的。那时候,市面上流行写 blog,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开始了自己的 blog 之旅。
刚开始写 blog 的时候,我会把写好的东西分享给周边的朋友,他们会给我提出一些反馈,有赞许、有调侃、也有针对一些细节的讨论,这会让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是有人看的,我也就有了坚持的原动力。
我也很羡慕那些很会写的人,于是,也经常会模仿他人的手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慢慢地,我的读者就从身边的人逐渐扩展开来,我也就有了更多的反馈。
正是这些反馈,让我对很多东西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就有了更强的分享动力,一个正向循环逐渐建立起来。到后来,写东西就成了我的习惯,坚持至今。
经过 blog 写作的锻炼,我写的东西有了自己的章法和套路,也就有了越来越多机会去在不同的地方写东西:给杂志写稿子,在网站上写东西,包括今天这个专栏,都起源于最初的 blog 写作。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累积,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些读者的赞许,还得到了更多的机会,比如,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公开演讲,机会就来自于我 blog 的一个读者的邀请。
后来的一些职业机会,也是通过我写 blog 认识的朋友。考虑到我当时人在 IT 边缘的东北,能有后来的职业发展,很大程度都是常年坚持对外输出的结果。
我至今依然记得我第一次公开演讲时手抖的样子,今天想想还是挺傻的。我第一次在几百人的大会上做演讲,居然有一段时间,只顾着看大屏,背对着听众,也是很糗的一段经历。
我自己公开演讲看上去正常一些,是我在经过一个咨询项目的大量练习之后。那时候,几乎每天要给客户讲东西,害得我只能不停地准备、不停地讲。所以,本质上,对演讲的惧怕只是因为练习不足。
好了,你现在已经了解获取这些技能的真谛了,无他,唯手熟尔!
总结时刻
程序员对文档有着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需要依赖于文档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很少有人愿意写文档。
文档在程序员心目中“形象不佳”,主要是传统的流程写了太多无用的文档。但对更多人来说,不愿意写文档,本质上是因为知识不能很好地结构化。
有结构的知识会让新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今天很多人抱怨新知识层出不穷,就是因为知识过于零散,当知识有结构之后,学习新知识就只是在学习增量,效率自然就会大幅度提升。
输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帮助你把知识连接起来,写作和做公开演讲都是很好的输出方式。
阻碍很多人进行知识输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输出的模型,金字塔原理就给出一个从中心论点到分论点,再到论据的模型,帮助我们将知识梳理出来。
而想要做好知识输出,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写作和做公开演讲都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多输出,让知识更有结构。
最后,我想请你分享一下,你的工作中,有哪些机会将自己的知识输出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0元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27
提建议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
27 | 尽早暴露问题: 为什么被指责的总是你?
下一篇
答疑解惑 | 持续集成,一条贯穿诸多实践的主线
精选留言(44)
- Y0242019-03-09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且出现在开头)、“以上统下”(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思想的总结概括)、“归类分组”(每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和“逻辑递进”(每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前面两个特点是纵向结构之间的特点,后面两个特点则是横向结构之间的特点。以上内容收集整理自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作者回复: 多谢补充!
共 4 条评论51 - 谭鹏2019-03-08写留言 也是一种输出吧. 确实,小组里我最先学习的react native,并且带领安卓组一起搭建 能各自积累各自组件,也能方便测试来测试的架构 ,相继作出了3个应用,然后 我们经理就让我给大家做培训,我以为我很深入了解了 ,结果写文档的时候发现自己无从下手,然后演讲的时候自己发现缺失了好多细节, 事后自己深刻总结了一下 ,发现是自己是平时不积累,临时抱佛脚,脑子里根本没有一个结构,还老是想一下子就能讲的很好。现在开始注意平时的积累了 ,比如看书的时候先花时间看目录 先搞懂脉络和结构展开
作者回复: 欢迎多留言!
17 - 西西弗与卡夫卡2019-03-08文档极其重要,有时候说半天,不如文字半篇。最近我常用来整理思路的文档模版是OKR结合影响地图。OKR用来描述战略目标和是否达成的衡量标准,而KR又成为影响地图的Why,接下来是Who,即那些会对KR产生正向反向影响的角色。然后是How,即这些角色要做哪些会影响KR。最后从中找出当前最有效的路径制定执行计划
作者回复: 很好的分享!
16 - David Mao2019-03-09非常同意文中的观点,学习知识最高的境界是输出。 1.结合隔壁《软件工程之美》的专栏,学习的四重境界,器->术->道->传道。输出实际是 四重境界里的最高境界:传道。 2.作为职场老司机,深有体会,想把自己以为很清楚的东西讲出来,让别人理解的很清楚,没那么简单, 尤其是把东西讲给非专业人士。 3.之前听到一个故事,国外某大公司在全球招募区块链运营主管,面试了很多人,99%的人把区块链讲给没听过的人都讲不清楚。 4.写作和演讲是持续输出最好的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和过程后,有很多未知的问题,对作者和演讲者是一个考验。展开
作者回复: 多谢分享!
10 - 张亚运2020-01-08无他,唯手熟尔很有启发,就像算法刷题,没有人只刷一遍就能成为高手的。高手都是again and again!!!
作者回复: 本专栏也值得反复刷,反复理解。:)
7 - 蓝士钦2020-06-21大学的时候我也经常写blog,更多的是对新知识的笔记,很多都是模仿别人的金字塔做概括性总结,就好比我现在订阅的这个专栏,会把每一章的总结进行整理成精华。但是如果是自己创造性的文章就比较少,比如我想写jvm相关的blog,势必离不开其他人的blog作为参考,所写的某段文字必定是在某个地方看到的,写着写着感觉就快变成抄袭了,所以现在基本不更新blog了,只写自己可见的知识笔记了。知识点不适合创造,网上有太多相同的内容了。自己写的小工具更适合写成文章分享,看过去更有成就感。展开
作者回复: 多看书,网上的很多内容不太成体系。知识点的罗列意义不大,但自己把知识整理输出对自己意义很大。
5 - 陈斯佳2019-06-05老师的一句“无他,唯手熟耳”道出了把知识变成能力的关键点。知识不是力量,习惯才是力量。你只有把这些知识,经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把它融入到你的一言一行中,才会真正的产生力量。5
- 杨鹏Geek2020-03-28公开演讲,大家都会紧张。
作者回复: 克服之后,强大一大截。
3 - leslie2019-05-27做了多年:其实发现虽然电脑里有一堆之前自己的coding,但是却都只是用到时去翻找;其实欠缺的是定期的整理汇总,不断的定期总结-一段时间后再看一定会发现自己的纰漏。 前进中看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做对比-对比中前进。3
- Bumblebee2022-06-03程序员最讨厌的两件事 ① 讨厌自己写文档; ② 讨厌别人不写文档;2
- 饭℡特稀♥2019-04-24文档是有,很多,很乱,公司很多文档描述的类、方法啊再代码都搜索不到,这样的文档真的很坑啊!
作者回复: 用文档注释代码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坑的事,最好的代码应该是自注释的。
2 - pyhhou2019-04-16最近开始坚持每周写一篇跟技术相关的文章,也是不知道要写什么,有时写写算法,有时写写最近学到的东西,但是大多都只是简单描述一些知识点,还没有到发表自己深度看法的程度;即使这样,还是发现有时候看似自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详细描述起来也会有点纠结,纠结的是用词用句够不够简洁,别人能不能看完就知道这里讲的是什么,往往一篇 1,2 千字的文章要写上一整天,回头来看,需要改动的地方或是纠结的地方还是很多。看来还是写的不够,像老师说的,大量的练习是必要的;不知道坚持几年后,在写一篇类似的文章,会不会相比之前更加高效、清晰、明朗,自己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认知,感觉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展开
作者回复: 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是提高的前提,你已经在路上了。
2 - lyning2019-03-21一般要写什么呢?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呢?
作者回复: 需要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 - Xunqf2019-03-08读书学习要记笔记,上学的时候就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工作也是如此,每当到月底或者年底考评的时候,往往就记不得自己这个月或者这个季度以及今年都做了啥,好像什么都没做,但是又好像每天都很忙,总结很重要,做过的事情最好能形成文档!
作者回复: 这种总结有价值,但我更鼓励输出,可以得到反馈的那种。
2 - Bumblebee2022-06-03费曼学习法1
- 王维2020-03-21我主要通过写微信公众号输出自己的所学和所得,写作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个人感觉,持续输出是需要很多时间的,很多时候,心里想写,但时间不允许,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想请教老师,怎样处理好写作和时间的矛盾呢?
作者回复: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对此,我也很矛盾,这个专栏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挤时间写的,以每周一篇的节奏写出来的。
1 - kevin2019-04-10从为什么写文档难,到输出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和组织知识,以及通过金字塔原理来组织结构,郑老师的分析讲解太棒了
作者回复: 你已经看到了知识结构。
1 - hisir2019-03-09我理解周报也是一种分享,总结这一周内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到的新知识
作者回复: 如果能写出有反馈的周报算,但大部分工作周报只是单向输出。
1 - 六维2019-03-08一是技术分享,二是代码审核时候的讲解说明。
作者回复: 技术分享可以多做,自己最受益。
1 - 布衣骇客2019-03-08今天记住了,多输出,让知识结构化,多练习,无他,唯手熟尔。另外可否有机会拜读老师的blog呢
作者回复: 有一件悲伤的事情,我blog的站点悄无声息地关闭了,我都没来得及备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