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01 | 考官面对面:程序员择业时常碰到的几个疑惑

01 | 考官面对面:程序员择业时常碰到的几个疑惑-极客时间

01 | 考官面对面:程序员择业时常碰到的几个疑惑

讲述:迈迈

时长16:02大小14.67M

你好,我是 Bendy,IT 猎头公司银光联信的猎头合伙人,主要专注于 IT 研发领域中高端人才的职业招聘。十多年来,从 IT 公司 HR 转向技术猎头,我一路见证了程序员职业生涯的各种精彩故事,以及主动或被动求职的各种跌宕起伏。
所以,极客时间的同学找到我说,希望我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给“面试现场”专栏的用户,还原大多数技术人的职业路线,并描述出一个大概的成长轨迹。我理解极客时间的初衷,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谨小慎微,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这其中伴随着太多的偶然,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复杂的,或者说很难用一两个点讲清楚。
当然,在众多影响职业发展的“变量”里,由于本职工作的关系,我也能从“换工作”这个维度看到一些共性的东西。所以,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可能处在选择中的你一些建议,不求能一下子改变谁的人生,但至少可以分享我的观点,让你少走点儿弯路。
下面,我会从四个方面来和你聊聊工作中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1. 外企 VS 民企

外企是很多择业者的关注焦点。首先,外企以高大上的办公环境、成熟规范的培训制度、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以及人文关怀等著称。其次,大外企有品牌加持,个人如果能有比较突出的贡献,在这样的大平台下价值很容易被放大。再者,大外企背景可以给你的职业经历镀金,大外企带给你的职场方法论、格局和视野,绝对也是不可小觑。而且,大外企工作环境也相对稳定,扛风险能力比一般的小民企要强得多。
从近期的数据来看,被“忽悠”到 ABCD 轮创业公司的部分求职者,也有回流的迹象,有的是消化不了老板的“大饼”,有的是扛不住高压的工作节奏,有的是忍受不了长期与家人的分离之苦,有的则是有了血的教训(比如长期高强度加班,身体出了问题),而外企对这部分人来说会是相对靠谱的港湾。
小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硕士毕业于国内某 985 高校,聪明,并且还有优秀的中英文沟通表达能力。在刚踏出学校大门时的 2008 年,他就通过重重面试进入了世界顶级投行从事软件研发工作,做的也是红极一时的高频交易相关的事情。在那份工作里,他拿到了同行应届里面极具竞争力的薪资,以及可观的年底分红,同时也享受着高大上的办公环境以及公司的各种福利,比如个人及家属可用的高端医疗保险。一切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后来因为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他就跳槽到了国内某知名互联网金融公司,初心也是想着创业公司发展快,互联网金融又是大势所趋,还和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匹配。
但加入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比较难适应。比如,工作时间从以前的弹性工作制变成了 996,工作压力也远远超出他的预期。于是他在忍了几个月后还是选择离开,现在安稳地在某华东性价比最高的公司安顿下来,准备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也是惬意。
不得不承认,国内的民营企业也在迅速崛起,这个过程其实也蕴含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比如很多新项目,有机会给你“从 0 到 1”的决策过程,让你对整体项目的把控及操盘能够有更多的了解,很多时候会以结果倒推过程,让你把不可能的事情逐步变成可能。甚至有人戏称“在某厂工作 1 年,权当在外面工作 3 年”,这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而当项目做大以后,如果你表现突出,还有可能实现管人越来越多的中国式晋升思维。因此,升职的可能性也会加大,运气好的话,遇上公司的急速上升期,作为早期员工,你同样有可能收获巨大的财富,实现人生的梦想。
比如说小李,他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一细分行业的外企,用了 9 年时间做到了在中国区某业务线的负责人,随后被挖到在美国的竞争对手公司,在美国工作 5 年后,转战回国乙方做咨询顾问。最近一段经历,小李就任于该行业一家外企中国区的总裁,上面汇报对象是欧洲人了。小李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里面可能已经发展到上限,包括行业认可,知名度,在这家外企享受的待遇,虽然内心还有想法,但也没有可以施展的平台。当有人介绍他去某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他还是有些意外,第一次电话就聊了很多,从他的职业经历,到对行业的看法,对客户这边现状的了解,他可以发挥的空间,其实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工作地点,家庭生活平衡他通通都要周全考虑。但是他觉得还是应该在这个行业里面拼一把,这个平台可能能给他这些机会,最后顺利拿到 Offer,举家搬迁。现在,他也已经是这家公司的核心高管了。
我认为,进民企的一大特点,就像是在做投资,有时候高风险意味着高受益。与其在一艘行将沉没的豪华邮轮里溺死在头等舱,还不如早点挤上一条外表看似寒酸,但是“方向正确、船长坚定果敢、全体船员干劲冲天的小船”,此时你也不用太在意刚上船时买的是啥票,因为随着民企的野蛮生长,随着四处征战时人员的损耗,再加上你自身的努力,最终你在船上的位置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幸运。在我看来,对于大部人来说,先在大公司积累能力和视野,然后再跳到创业公司施展和锻炼,综合收益会可能会更高一些,这是我的建议

2. 走管理线 VS 走技术线

中国的 IT 业起步比国外晚,但是发展很迅速。技术上,仅就编程工作来讲,是既需要思考,又需要动手的。稍有疏忽,就会出错,如果没有掌握高效的调试方法和技巧,错误就在眼前,可你就是找不出原因。所以很多初级程序员会觉得,编程是在吃青春饭,拼的是加班熬夜找 Bug,敲代码是在枯燥地砌砖。但随着编程技能的提高,适合做技术的程序员会感觉渐入佳境,如鱼得水;不适合做技术的程序员会越来越怀疑和否定这个工作,考虑转行。中国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也促使很多程序员考虑走管理路线。大家考虑做管理的另一个环境因素是,企业里缺少技术职业路径的上升空间。
IT 职业周期里面,大致也会分几个坎,比如 5 年,8 年,12~15 年,18 年及往后。一个扎扎实实(理论假设大家都是基础较好,背景不错,也拼命努力)敲了 5 年代码的人,大多会在这个时候面临第一个疑惑(当然,感觉这个趋势还在提前,比如 3~4 年就会碰到),我要走技术线还是走管理线?!如果是管理,大多是个小 Leader 的角色,如果是走技术,就是一个技术 Leader,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便会越来越强烈,直到你工作了七八年,这种纠结就更加明显。
从我服务过的人群来看,3 年左右跟我说他现在就想做管理,这话基本聊不下去,为什么?因为 IT 技术领域日新月异,3 年,即便一个人再怎么努力,其实能触碰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说难听一点,你现在就想做管理,耽误起来真的不是只有你自己,更多时候整个项目甚至整个公司都会跟着遭殃。这里也并不是我拿年龄和工作经验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我只是拿大多的事实证明,所谓的突出的工作能力,大多还是跟工作时间相关
5 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候选人,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显得稍微从容一些。如果过往的工作经历里有过一些大的甚至是超大型的项目历练,那这个时候做选择会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一些。
8 年左右的候选人,或多或少会经历各种项目的起伏变迁,这个时候,对项目的整体架构,带人处事,项目管理,一般会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方法论,这个时候大多具备了走管理路线的扎实理论和实践基础,如果机会合适,一般在这个时候做转变相对容易。当然,也有在这个时候更加认清自己的,比如你认为你的职业方向就是想做一名架构师,那你就应该在这往后的日子里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技术全局观念,把一个项目当作一个精品来做,精益求精,从架构设计到具体实现,提出更高的要求。
12~15 年的大多数人,要么就是之前做好充足准备想做管理的,也如愿以偿进入一线或是二线管理职位的,一般管理者应该都占不到 7%,这也符合金字塔理论,这个年龄阶段混不上去的,大多也就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了。
看到这里,你会问我,那究竟选哪一条路走呢?就我及大多同行接触过的 IT 人来看,个人建议,结合自己所在的公司,自己的性格特点,公司可能提供的机会,外面竞争对手可能提供的机会,综合考虑。从大量的案例来看,目前在中国,比如在工作 5~8 年以后,走纯技术线会比走纯管理线要来得更加稳健一些。

3. 国外 VS 国内

很多人对国外 Google、Facebook 之类的公司都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当然,如果能在 FLAG 等公司工作,自然也会学到不少东西。而且像 FLAG 这一级别的大公司,基本都是所在领域的领头羊,也都有相对规范成熟的公司制度和丰富的职业培训,能够确保员工做比较正确的事情,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工程技术及思想,影响比较大的用户群体。同时,他们也大多奉行人人平等的方针,尊重个人的选择,有相对灵活的工作时间。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外工作的光芒也在不断消退,吸引力逐步减少。有数据显示,近期国内公司的运营成本骤增,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人力成本上面,这样一对比,其实海外公司的薪水优势就下降不少。而且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每个公司、每个技术人获取新技术新思想的成本在下降,这也缩小了国内跟国外的技术差距,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有了技术出口,并不是所有海外岗位技术含量都高。尤其是在大公司里,部门与部门,组与组之间差异很大,也会存在大量螺丝钉岗位。
此外,虽然大多海外企业会强调工程师文化,但这不意味着那是“象牙塔”一般单纯的环境。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或多或少会对职业发展造成影响,这方面的适应能力是每一位想要出海的工程师都要仔细评估的。
比如说小强,国内 Top 3 学校科班出身,毕业后他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待了 3 年时间,但是有可能他运气不太好或者也有其他原因,所以跟自己说,有机会一定要出去看看,经过不断的努力,也是拿到了 FLAG 之一的 Offer(其实他当年接的国内的 Offer 的 package 比他在国外的都还高),现在也是举家搬到了国外,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近和他闲聊,我问他现在回过来看是不是觉得自己当时选对了。他的回答也让我出乎意料,他说“至少目前看来,算是了了自己的一桩心愿,但也不是最优选,在国外也是一个 IT 民工,现在国内的发展也很不错,到时有机会,还是想要回来。”

4. Cash 多 VS Option 多

公司给 Option,似乎早就有了,比如早期的给股票,给搬家费,签字费等,近些年流行给期权。一个职位给现金多还是给期权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用人策略,一般情况下,为了平衡公司已在职其他员工的薪酬结构,相同级别现金部分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就算有差别,也是同一个级别上有高级中级初级之分,有时候因为项目紧急或是用人紧缺的,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薪酬搭配方式,比如在一定的现金基础上给予一定的 Option,这样就有可能出现部分倒挂的现象。其实说到底,除了个别职位之外,每个职位没有例外的都有一定的预算,某种角度来讲,那些宣称薪资没有上限的职位还是要更加慎重的考虑,要么是忽悠你去陪面,要么是忽悠你的简历,要么干脆就是在忽悠你。为什么这么说?一个企业,不可能因为一个人而去破坏整体的薪资架构,不可能因为招了一个人而导致最终走了一批人。
所谓的期权,也就是给予一定的期限兑现可能有的丰厚回报,让个人和公司捆绑在一起奋斗,从历史数据来看,结合近期这样的环境,期权能够兑现的,相对也较少,特别是创业公司,从最后个人求职者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公司的结果来看,能把期权最终兑现的绝对是少数。
举个例子,李总,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的高级技术总监,七年前被 CTO 挖去负责整个公司的基础架构搭建和管理工作,通过他和团队的努力,公司的技术能力迅速提升,他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前年,集团委任他负责整个金融事业群的技术工作,并许与 0.6%的股权。拿到了股份,公司后续也有计划独立 IPO,有了这个奔头,他的干劲更足了。但是,因为这一两年整体金融环境并不好,所以后来公司决定,取消这块业务的独立 IPO 计划,当然,这 0.6%的股权也就权当一页白纸。很有趣的是,这期间,李总还拿到国内某公司超过 300 万年薪的 Offer,但为了搏这 IPO 的股权,他放弃了,言语间,我感觉他或多或少有点后悔。
拿期权还是拿现金,这个没有标准的答案,要视情况而定。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我看到的案例太多了,并且你也知道,IPO 是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如果可以,在当今的环境下,拿多点现金似乎也是更优的选择。
任何时候的职场其实就是一个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最终其实还是取决于自己,你要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要什么,在几个关键点上如何做平衡。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你应该理性分析自己所处的阶段,结合相关的市场环境及自身的能力,给出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就无怨无悔了。
希望我分享的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2

提建议

上一篇
30 | 面试答疑(三):如何更好地体现你的能力?
下一篇
02 | 考官面对面:如何有效地准备一场面试?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19)

  • 刘传
    2019-02-08
    求职者记住一条金律:底薪才是王道。

    作者回复: 有一定道理。

    共 5 条评论
    45
  • 静静聆听
    2019-02-12
    在it圈摸爬滚打了那么久,最后总结,工资才是王道,再大的公司,包括阿里,网易也是有许多混子,包括领导层,拿到自己满意的工资才不会那么多抱怨,再说不都是为了钱么,而且我这几年工作发现,越坑的公司,越能学到各方面东西

    作者回复: 很实在的回答,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25
  • v
    2019-02-09
    能力才是终局啊!努力努力!

    作者回复: 能力靠平时,一起加油。

    10
  • 冰封无名
    2019-02-13
    画饼的公司太多,大公司并不一定是强公司,没有去,求职者如何去判断一家公司,一个团队是否是一个好的去处?

    作者回复: 关于判断团队,建议您读04篇。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那篇下提具体问题。谢谢关注。

    5
  • 小踏
    2019-02-13
    猎头也是考官么?

    作者回复: 猎头两头都帮。跟你聊天时,虽然没有针锋相对的难题,但是已经在做经验和资历的匹配了。

    5
  • pyhhou
    2019-03-02
    想请教老师一下关于option中的期权股,像美国 FLAG 这边对同一职位同一级别的基本工资差别并不是太大,但是有时期权就会差别很大,期权拿到手也是可以兑成现金的,想问一下这种期权和本金的差别在哪?如果说是稳定的大公司,股票增长了,岂不是拿期权多的比拿基本工资高的还吃香?

    作者回复: 转发本篇作者的回复: 像FLAG之类的大公司,其实每个层级都有对应的base pay的range,甚至有的公司,比如美国A家就明文规定cash部分不管什么职位都不能超过某一个数字,为了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这个时候option部分就有所差别了。 大公司稳定期权多,确实,如果股票涨势好的话,都有可能会出现option的价值比cash还多,不过如果这个时候还想要跳槽,有时候对方HR就会说你这个是股票收益,会有一些波动,我们更关注的是你cash部分可能有的合理涨幅,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这两部分加起来都是收益,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如果只是cash的涨幅,哪有可能整个package会比你目前拿到的还少,所以,在谈薪的时候要看怎么去争取你可能有的合理涨幅,当然我的建议还是更加要关注工作机会本身,有的人,降薪跳槽也是有的,因为TA更看重的是未来长远的发展。

    3
  • yun
    2019-02-15
    原文:在中国,IT 从业人员的整个职业周期大概就是 25 年上下,不可否认,搞 IT 吃的其实就是青春饭 1:周期25年,还能称之为青春饭吗? 2:上线为什么是25年左右呢?因为第一批程序员,就是干了这么多年!

    编辑回复: 感谢您的指正,内容已修正。

    3
  • 、、cryAllen
    2019-02-14
    一句话,现金为王。
    3
  • BertGeek
    2019-04-01
    年龄36,现在二线城市一家外资软件公司做linux运维,面对现在的职业希望老师给点建议: 1 目前工作内容比较淡化,实现价值和提升比较模糊,主要不属于公司发展主要线路,毕竟公司以软件外包开发为主 2 下个工作是选择互联网或者软件公司还是继续进入传统公司做技术管理发展机会好些。 考虑换工作年龄也是问题 希望老师给点建议!谢谢!
    展开

    作者回复: 如果不满意,有强烈的危机感,想换,那要趁早。现在肯定比四十岁上换要容易。 去向的考虑,要看你想要稳定还是什么,还得基于你的市场竞争力。求稳去软件公司或传统公司都行,求进去转型和发展快的公司,个人观点,你多想想看看。

    2
  • 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9-02-12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就无怨无悔了。

    作者回复: 言简意赅! 慎重对待,认清形势,权衡利弊,模拟求证,全力以赴,快速试错,积极调整,无怨无悔。

    2
  • Mark
    2019-02-10
    请教,什么是option?

    编辑回复: 期权、搬家费之类…

    2
  • 王维
    2020-03-05
    慢慢都是干货!受益匪浅!谢谢老师!
    1
  • Weehua
    2021-06-22
    有幸人生第二家公司有期权可以变现了。第一家最后也上市了,但是当时年前,为了成长就放弃了。公司上市确实是运气,概率很小。但是就我个人的经验和身边的人来看,真正可以拿期权到最后上市变现的这些人,而且有一定收益的,大部分选择公司都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成长。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经济收益只是一个附属品。大道理都懂,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所以,有些优秀的人注定不会暴富发财,因为找个好机会对他来说太容易了,没必要去冒风险。但是能力不足的人又没机会,所以,大部分正常人还是要去寻找这部分机会,高手看不上,自己有能力,但是敢冒险的人。
    展开
  • 小乙哥
    2021-06-19
    谈薪资让猎头谈好,还是自己谈好?区别是什么了?
  • Missbear
    2020-03-31
    我现在就开始换工作、发现要降薪
    1
  • 真心蛋疼
    2019-06-12
    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大的影响因素。我这家公司就因为客户为先的观点每天都在做大量重复无意义的事情。
  • Feng
    2019-03-07
    白老师您好,上一章节有一位朋友留言了关于异地择业的困惑,目前个人也是遇到这种情况,下班时间先听了所有的音频,现在回过头来作为读者型回顾专栏的知识,庆幸感恩有这样的高质量指导和参考,你对于异地择业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要提醒的呐? 从这个专栏收获很多,感谢遇见。

    作者回复: 回答完上面那位,我想起来,确实面过几个外地的,是通过视频面试的,效果一般,就定过一个校招。远程面试的确效果不好,因为沟通不直接。所以还是要面对面面试才好。

  • 村长@极客时间
    2019-02-27
    我感觉我们以后要小概率的 IPO一下哦。
  • 行者
    2019-02-24
    内容很干,👍。 明白自己要什么,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