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 基础平台篇:回顾与总结
下载APP
关闭
渠道合作
推荐作者
19 | 基础平台篇:回顾与总结
2019-06-18 许式伟 来自北京
《许式伟的架构课》
课程介绍
讲述:丁伟
时长10:16大小9.45M
你好,我是七牛云许式伟。
到今天为止,我们第一章 “基础平台篇” 就要结束了。今天,让我们对整章的内容做一个回顾与总结。
抽象信息世界的骨架
基础平台篇主要涉及的内容如下。
这些内容如果展开来讲,每一系统(或模块)都会是很厚的一本书。我们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取代这里每一个领域知识相关的专业书籍。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以架构为导向,抽象出系统的骨架,融会贯通,把这些领域知识串起来,拼出完整的信息世界的版图。
抽象出系统骨架的过程时信息必然是有损的,怎么才能做到忽略掉众多的实现细节,把系统以简洁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对系统的理解程度和抽象能力。如果我们把系统想象成一个人,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比较容易对其进行详尽而具体的描述,好比下图。
这相对容易。因为你只需要陈述你看到的事实,而不必拷问背后的原因。但实际上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别人理解你的想法,你也许应该这样来描述它,见下图。
当你不是在描述这个系统本身,而是描述它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时,你可能需要进一步简化它,变成如下图这样。
抽象有助于记忆,因为骨架需要逻辑的自洽。
这种抽象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融会贯通、疏通整个信息世界的知识脉络的关键。当你做到对世界的认知可宏观、可微观,自然一切皆在掌握。
比如,本章我们首先介绍的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我们把它抽象为“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 + 一系列的输入输出设备”,并给出了系统的示意图如下。
这个图相当笼统,并没有涉及中央处理器(CPU)指令设计的真正细节。比如,我们没有介绍栈(stack)这个概念,虽然它实际上也非常关键。
为什么需要引入栈?它在中央处理器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要了解这个问题,你就需要深入到中央处理器的架构设计中去。如果你对梳理中央处理器的架构设计感兴趣,可以尝试写一篇介绍它的文字。
做这样的事情会对你非常的锻炼。“你自己理解一个事物”和“把你的理解表述成文,去引导其他人也能够理解它”,是完全不同难度的事情。
如果你对中央处理器的设计细节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也欢迎与我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基础平台篇的内容回顾
这一章前面我们讲了些什么?为了让大家对第一章内容有个宏观的了解,我画了一幅图,如下。
首先,我们介绍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从需求演进角度看,虽然我们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底层设计并没有发生过变化,非常稳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远见。
随后,我们介绍了编程语言的演进。从汇编语言的诞生,出现了程序员这个新职业开始,此后编程语言的演进便进入高速发展期。
然而,尽管语言很多,但是编程范式的演进却并不剧烈。大家熟知的过程式、函数式、面向对象基本上能够把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囊括其中。Go 语言独树一帜地宣称自己是面向连接的语言,我们着重对比了面向对象与面向连接思想上的差异。
编程语言本身与业务架构的设计关联性不大,虽然模块规格的描述会借助语言的文法。但是语言长期演进所沉淀下来的社区资源,是我们架构设计所依赖的重要基础。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研发成本。
最后,我们开始聊操作系统。从 UNIX => DOS => Windows/Mac/Linux => iOS/Android,从用户交互、进程管理、安全管理等角度看,操作系统的需求演变非常剧烈。
传统操作系统主要包含五个子系统:设备管理(包括存储设备、输入 / 输出设备、网络设备)、进程管理和安全管理。
输入 / 输出设备主要和交互有关,我们概要描述,基本上一笔带过。我会在后面 “桌面软件开发” 这一章再详加讨论。而服务端的交互比较简单,命令行基本上就满足需求,所以 “服务端开发” 一章我们不会再特意去展开。
另外,操作系统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早期操作系统的营收模式以软件销售收入为主。但是从苹果的 iOS 开始,操作系统都无一例外地增加了以下三个模块:
账号(Account);
支付(Pay);
应用市场(AppStore)。
注意,这里我们说的账号是指互联网账号。传统操作系统虽然也有账号概念,但是,它是本地账号,属于多用户权限隔离所需。
而互联网账号的价值完全不同,它是支付和应用商店的基础。没有账号,就没有支付系统,也没有办法判断用户是否在应用市场上购买过软件。
实现了“帐号 - 支付 - 应用市场”这样的商业闭环,意味着操作系统的商业模式,从软件销售转向了收税模式。这类操作系统,我们称之为现代操作系统。所有现代操作系统,所凭借的都是自己拥有巨大的流量红利。
基础平台篇的参考资料
概要回顾了我们 “基础平台篇” 的内容后,我们这里补充一下有助于理解我们内容的相关资料,如下。
有了本专栏梳理的骨架,相信对你学习和理解以上这些材料会一定的指引意义。
如果你有什么推荐的优秀参考资料,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我补充到这个表格中来,我们一起来完善它。
架构之美在于悟
信息世界是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我们不需要去记忆,而是要找到创造背后的骨架和逻辑。
架构即创造。
学架构在于匠心和悟心。它靠的是悟,不是记忆。用思考的方式去记忆,而不是用记忆的方式去思考。
我们日常所依赖的基础平台,随处可见的架构之美,看到了,悟到了,就学到了。如果你只能从你自己写业务代码中感受架构之道,那么你可能就要多留些心思了。
比如,如果你日常用的是 Go 语言,那么你可以做一个作业:“谈谈 Go 语言之美”。你从 Go 语言的设计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架构思维?当然如果你不常接触 Go 语言,可以给自己换一个题目,比如 “Java 语言之美”。
作为架构师,如何构建需求分析能力,尤其是需求的预判能力?
首先,归纳总结能力很重要。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可能性进行推测。判断错了并不要紧,分析一下你的推测哪些地方漏判了,哪些重要信息没有考虑到。
另外,批判精神也同样至关重要。批判不是无中生有的批评,而是切实找到技术中存在的效率瓶颈和心智负担。尤其在你看经典书籍的时候,要善于找出现状与书的历史背景差异,总结技术演进的螺旋上升之路,培养科学的批判方法论。
结语
今天我们对本章内容做了概要的回顾,并借此对整个基础平台的骨架进行了一次梳理。
引入了输入输出设备的电脑,不再只能做狭义上的“计算”(也就是数学意义上的计算),如果我们把交互能力也看做一种计算能力的话,电脑理论上能够解决的“计算”问题变得无所不包。
有同学留言问:输入 / 输出设备提供的明明是一种 IO 能力,怎么能够算得上是“计算”?
但是实际上,我们人类其实就是在这种“否定自己,不断延展自己的抽象体系”,补全自己的想象力。我们以数学中最为基础的 “数” 为例子。数的演化大概经历了:
自然数 => 整数 => 有理数 => 实数 => 复数
输入 / 输出能力算不算是“计算”?我们不妨以广义的“计算”角度来看。
输入(Input),无非是采集物理世界的信息,将其数字化,所以一个输入设备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模数转换的“算子”。只不过这个算子非 CPU 的指令可以表达。
输出(Output),无非是将数字内容反作用于物理世界,一个输出设备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模转换的“算子”。同样,这个算子非 CPU 的指令可以表达。
计算机 CPU 自身只能做数数转换,输入是比特信息,输出还是比特信息。结合了输入 / 输出设备提供的数模和模数转换的 “算子”,连接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计算机,在数学上也就完备了。
如果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思考与解读,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本章到此结束,我们将开始第二章:桌面开发的宏观视角。
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限时放送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0元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22
提建议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
18 | 架构:需求分析 (下) · 实战案例
下一篇
20 | 桌面开发的宏观视角
精选留言(40)
- Chen2019-06-18作为一个培训出来的程序员。认真拜读了基础篇,每一章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谢许老师的分享共 1 条评论30
- MJ2019-06-18大学有一个专业,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技术是学出来的,科学是悟出来的。共 1 条评论16
- Geek__38012c6589d32019-06-18可不可以讲下为什么不推荐c++了?
作者回复: 太复杂
共 2 条评论15 - 川杰2019-06-18您好,我看了您的PPT:GO,Next C;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下: 1、非侵入式接口。我其实完全不理解这个设计好在哪里,我甚至认为这是十分糟糕的设计。比如,当我在阅读代码的时候,想要知道这个类实现了哪些接口,我很难通过代码去直观的看出来。我觉得,优秀的代码应当是易读的,但是这样的设计不是反而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吗? 2、极度简化但完备的OOP。OOP的核心价值,我个人理解最核心的就是单一职责原则,因为只有这个类职责明确了,才能高内聚,才能通过组合完成更多功能。请问您认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望解惑,感谢!展开
作者回复: 1、这个问题我在七牛云团队写的《Go语言编程》序言中有讲。简单说,接口继承最大的问题是搞错了接口的主体。其实接口是组件的使用方定义的,而不是组件的实现方定义的。这是根源。 2、单一职责和高内聚,那都是OOP使用者的事情,不是OOP的。作为产品,OOP提供的核心能力是类和类方法(成员函数)、接口(多态)、封装(Go提供了极简的访问权限控制)。
共 2 条评论11 - 荆仙2019-06-21学了老师课真正感受到了架构的力量和美,真是处处皆架构,连课程目录也有如此良好的架构设计8
- keepal2019-07-08万丈高楼起于深厚的地基,也许程序员与架构师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对整个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吧,而核心竞争力也来源于此吧!谢谢老师的分享~7
- honnkyou2019-06-18扩大“计算”含义的边界就连通了数字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震惊到了。^_^5
- 随心而至2019-06-20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我觉得挺好,边学边做题。 另外,很喜欢老师这种自底向上的教授方式,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知识的盲点。3
- 程序员小跃2019-06-19技术在精不在多,所以我一如既往地现在Java精进的道路上走着,回头可以好好试试看,尝试下“Java 语言之美”。 在完成Java的基础上,再去感受更高的架构之美。共 2 条评论3
- honnkyou2019-06-18老师,刘超老师的趣谈Linux有些啃不动。要怎么学好(学会)那么课,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作者回复: 我试读过,觉得门槛的确比较高。建议先学习linux编程,而不是去读源码
3 - 诗泽2019-06-18许老师,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下一波技术浪潮,您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会架构的设计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架构师和做工程的同学应该应对这些变化呢?谢谢!
作者回复: 不用对人工智能的影响过于放大,我们可能会以加餐的方式谈一些热门技术话题的看法
3 - 魅影骑士2021-09-14许老师真是功力深厚、境界高深啊,融会贯通、流畅自然、行云流水,颇有道家的味道。2
- aiueo2019-11-26我学了go之后,觉得各种好,一个大牛跟我讲这些是挺好,还有很多不足,要是有什么什么就好了,他说的什么什么,可能就是批判性看待golang的吧。只有到达一个层次才能看的出那些不足,自己有了所谓的悟,才可以看出很多本质的问题。2
- NiceBlueChai2021-05-26推荐李忠老师的《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计算机组成原理,带点操作系统的东西), 如果想深入了解操作系统推荐看李忠老师的《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1
- 张初炼2019-06-20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圣经”: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老师是否考虑把这本书加到参考资料里面?
作者回复: 多谢推荐
1 - 清歌2019-06-18请问一下,如果现在要做服务器端的开发,就必须要学go语言了?
作者回复: 当然不是必须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1 - 觉2019-06-18一门深入 长时薰修共 1 条评论1
- 被讨厌的勇气2019-06-18我对基础平台的各个组件都有些许了解,但无法串联起来。而许老师用基础平台实例讲解架构需求,角度很新颖,立意很大,非常有助于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课程很好很强大。1
- Aaron Cheung2019-06-18打卡19 fight1
- supermouse2022-09-27 来自上海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参考资料,强烈推荐《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对于理解CPU的工作方式会有很大帮助
作者回复: 多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