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04 | 万事预则立:中台建设前必须想清楚的四个问题

04 | 万事预则立:中台建设前必须想清楚的四个问题-极客时间

04 | 万事预则立:中台建设前必须想清楚的四个问题

讲述:王健

时长20:57大小19.18M

你好,我是王健。
通过前几讲的分享,相信你对中台概念已经有了一些认识。
现在社区里谈中台概念的人和文章比较多,但鲜有文章详细地描述落地方法。
倒不是因为中台落地有多神秘,而是因为像前面提到的,中台是企业级的能力复用平台,那首先中台关注的是企业级发展的问题,一般我们把这种级别问题常常称之为企业的战略问题,而每家企业的战略不同,其核心能力也不同,自然每家企业的中台也各不相同。
既然每家的中台都不同,那是不是说中台的落地方法,就只能靠自己摸索,无迹可寻了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建设中台一定有章可循,只不过和其他技术类的方法相比要抽象一些。怎么讲呢?中台本质上也还是个架构问题,只不过不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技术架构,而是上升一个层次,是个企业架构的问题。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课程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落地篇的内容,一起来探索一下中台建设落地的方法论。
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呢?不过还是得先等一等,在正式开始讲述方法论之前,我们需要先思考一些问题。
这几年我参与了很多企业的中台建设,有的是从中台建设的中后期才介入进去的,说白一点就是去救火的。刚介入的时候就发现中台建设已经到了瓶颈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不断分析,我发现大部分问题的产生都可以归结于在中台正式开始建设前,没有想清楚以下这几个问题。
所以,我们这讲就从这几个问题入手。

从一个故事开始

为了让你能更好地理解,这里我们虚拟一个例子。
“极客地产”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与其他房地产企业不同的是,这家企业关注的领域比较垂直,主要负责一二线城市高科技园区周边的地产项目开发,服务的群体也主要是 IT 从业群体。
现在整个地产行业,由于政策等原因都在向着轻资产和多元化的业务方向发展。那听说了几个大的地产龙头企业都在纷纷大张旗鼓地进行中台建设,极客地产的老板就叫来了公司里最资深也是最懂 IT 的小王,希望小王能担起公司中台建设的重任,助力企业未来的转型和发展。
小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作为对于公司信息化建设最了解的人,再加上之前对于外边大家都在谈论的中台概念也一直非常关注,知道中台对于一家企业的核心和重要程度。这么重要的任务落在了自己的肩上,小王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不能辜负老板的信任。
一眨眼,六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再看此时的小王,早已没了当初的雄心大志,反而疲惫不堪,被各方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具体表现在:
自打成立了中台团队,所有的业务都会不断地提需求过来,中台的界限本身就比较模糊,但因为人和资源一开始都是从前台借调和划分过来的,所以很难拒绝各个前台的需求,中台好像就成了所有前台业务团队共享的一个内部外包团队。需求拥堵和排期的问题也开始出现,需求多得天天加班都做不过来,前台业务还不断投诉中台的响应慢,影响了一线业务。
中台团队所处的位置也比较尴尬。干系方众多,前边有各个业务前台团队,后边还要集成企业已有的各种核心系统,还要面对领导的不断督促。而且最主要的是,各方感觉对于中台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诉求,甚至有些不同干系方的诉求都会相互矛盾和冲突。中台团队和小王被夹在各方中间,被各个干系方不断拉扯,非常难受。
还有,中台也已经建设了一段时间了,半年也过去了,但是令小王焦虑的是,感觉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建设成果出来。做的东西很乱,主要是响应各个前台业务的需求,但是前台业务也不怎么爱用,提需求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积极,真正做完了需要前台接入的时候,又是用各种理由推脱,不太愿意接入。感觉中台做了和没做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也没想清楚预期会有什么效果。
……
类似的问题还有多,小王此时已经失去了初时的锋芒,天天愁眉不展。

中台建设前必须想清楚的四个问题

这虽然是一个虚拟的故事,但现实中小王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罕见。在我所接触的很多企业的中台建设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也困扰着所有的中台团队,甚至会让企业中台建设的决心动摇,重新思考是否中台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但是在我看来,要走出这样的困境,我们需要在中台建设前想清楚四个问题。
中台建设的愿景是什么?
“遇事不决看愿景”,这是我在做中台规划和落地过程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太多时候我们把解决方案和问题本身混为一谈。中台只是一个解决方案而已,但是很多时候我看到人们却把中台当成了问题本身,纠结于别人的中台都是什么样子,自己的中台该是个什么样子,而不是关注中台到底有没有解决该解决的问题,甚至希望中台解决什么问题还没有想清楚。
所以我经常被问到的也是,中台应该什么样?中台应该怎么建?而我一般会先反问一句:你建中台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对于企业和业务又有什么价值?很多情况下,对方并不能清晰直接地回答,或是说了一堆像消除烟囱,移除孤岛等“大话”。在我看来,这就是还没有搞清楚中台建设的愿景。
中台就像一个产品一样,需要一个明确的愿景,要让所有人能够清晰明确地知道,中台建设对于企业对于业务的价值,从而可以一起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持续前进。如果愿景缺失,那我们就会很容易在中台建设过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失去定力。
愿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中台建设的目标,帮助我们判断哪些事情是符合中台建设愿景的,作为中台团队我们需要去考虑。在这之外,更重要的是帮我们判断哪些事情不是中台要去做的,为中台做减法,这点在中台的建设过程中其实更加重要。
尤其是在中台建设初期,项目往往还处于试点的阶段,可支配的人员和资源不会特别多,如果没有自己的方向,就会陷入到上面小王所处的境地,把中台变成一个内部共享的外包团队。
所以在建设中台前,第一个要问自己的就是:我们建设中台,愿景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愿景是需要所有的角色,上到企业管理层,下到每一位中台的相关人员都要明确并达成一致的。
具体怎么做到呢?我们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工具和实践,我会在后面讲中台设计的课程中再给你展开分享。
中台的用户和客户是谁?
这个问题也同样非常关键,因为中台是企业级的事情,必然会面对组织的问题以及庞杂的干系人问题。
再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中台的建设通常都会伴随企业内的组织重构以及利益和职责的再分配。如果没有搞清楚中台建设的各个干系方关系,必然在中台的建设过程中就会四面碰壁,陷入“干系人旋涡”之中,面临多方面的阻力,陷入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
所以在中台建设之前,我们最好先搞清楚中台如果作为一款产品,它的用户是谁?客户又是谁?用户和客户是一个群体么?除了用户和客户还有哪些干系方?他们对于中台都有什么期望,这些期望又是否一致呢?
为了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企业想象成一个家庭,具体到某一条业务线就像是家庭里的一个孩子,他关注的更多是我今天能不能多玩一会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短期的战术目标,回到企业里就是我这条业务线今年甚至这个月的 KPI 目标能否实现。
而企业管理层就像这个家庭的家长,他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未来,高考的时候能不能多拼过几万个别人家的孩子,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期战略目标,关注的是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企业会是什么样子。
而中台此时就像是一款 K12 的英语教育产品一样,那你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这款产品的产品经理,你会更关注谁呢?是作为产品实际用户的孩子的短期战术目标,让他玩得爽,甚至跟游戏一样?还是产品实际买单的人,也就是作为产品客户的家长的长期战略目标,甚至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不惜牺牲孩子的用户体验?
这个例子里,根本的问题在于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战术目标的矛盾。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都要关注。我们需要找到企业管理层与业务线关注点的结合点,也就是长期战略价值和短期战术价值的结合点。
而且对于中台来讲,情况可能比上面提到的更复杂,他的干系方还不止是用户和客户这两方,因为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干系方往往纷繁复杂。在保持自己方向的前提下,找到各方利益的结合点,是一件非常困难且有必要的事情。否则,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受到各方的阻力,产生摩擦,导致中台很难推进落地。
但反过来讲,中台也不应该只是极力去满足各方的诉求,中台团队毕竟不是业务的外包团队。中台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规划,要能做到听得进别人的话,但是还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走自己的路。而自己的目标,就是来源于上面提到的中台建设愿景,而中台的愿景也往往来源于企业的战略需要。
所以,我常说,中台建设虽然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但更多主要还是解决企业管理层对于公司长期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恐惧与焦虑问题
想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下一个问题就跟这一点相关,就是中台的钱到底该由谁出?
中台的钱由谁出?
我们常说谈钱伤感情,也往往选择避而不谈。但是钱的问题往往是很多问题背后的本质,也是中台建设过程中很多矛盾的来源。
这里的钱说的比较白话,对于企业内部,可能代表的就是人和资源。所以,这个问题还可以引申到中台的人从哪来?从前台团队借调么?还是重新招聘新组建呢?一个中台建设往往会持续很长的时间,那这些人的成本又由谁来承担呢?如果说中台是为前台业务赋能的,是不是就应该从前台各业务的预算中划分出一部分作为中台的建设预算呢?
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考虑清楚,也会给中台建设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在我看来,市面上的中台建设,如果从投资结构来讲,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众筹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当然,我们还能看到这两种类型的混合模式。
先说“众筹模式”。相信你一看就明白,众筹模式就是用户预付款,生产方承诺一定时间后提供某一类型的产品。回到中台建设的背景下,就是从业务前台集资,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碰个人场,能出预算的出预算,能出人的出人,来组建中台团队,然后再反过来服务于前台业务团队。
我在前面几讲中也提到过,中台是为前台业务而生,所以看起来前台出资源,中台为前台服务,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天经地义。
其实这里隐藏着很大的问题,问题就出在了中台建设的愿景和中台的投资模式的匹配上。因为业务前台优先关注的是自己短期的实际问题,从原本就资源紧张的前台业务中,再划分一定的资源来搞中台建设,业务前台作为中台建设的实际出资方,前面讲了他也会更关注短期的战术目标,自然希望中台短期就可以见效果,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的问题。
如果中台的愿景就是为了解决业务方短期的问题,其实还好。但我看到的大多数中台建设的愿景都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都是为了企业长期的发展考虑而建设的。
这时候如果还是采用众筹模式,就会发现非常矛盾。企业管理层,往往也是中台的发起者,他关注的更多是长期的战略目标,中台团队需要听;但前台业务团队作为中台的实际出资方和使用方,即是用户也是客户,他关注的是相对短期的战术目标,需要短期就看到中台建设的成果对于业务的实际价值,中台团队更要听。这时候中台的团队就自然会被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互拉扯,非常难受。
所以如果中台建设的愿景是解决企业长期战略的目标,那我建议尽量采用另外一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投融资模式”,或者至少是投融资模式与众筹模式的组合模式。
投融资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产品的建设前期先由投资方出资,按照产品的建设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期,相对成熟之后,再逐渐地让用户使用,最终通过对于用户的服务,让用户满意,实现收入并收回企业投资且盈利的模式。目前大部分的创业公司都是采用类似的模式,相信你也很熟悉了。
那对于中台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就是中台建设的前期(从 0 到 1),不是直接从前台业务团队划出资源,而是由企业本身的战略储备资源投资建设。经过一定时间的建设期,比如 6 个月,然后逐渐找适合的前台业务进行试点接入,如果效果好的话再推广到更多的前台业务团队。当服务稳定之后,对前台也产生了稳定的价值之后,再逐渐从前台收取一定的资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资源,既所谓的收回投资并实现盈利。这里的盈利只是个比喻,可能是满足了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需求。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中台团队在中台的建设初期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启动和脆弱期不会受到太多现有业务压力的影响,能更好地实现中台自己的建设愿景。但缺点是企业需要有较雄厚的战略资源支持,也需要有更大的战略决心。我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的中台建设,也往往都是采用类似的模式,所以在外界看来,他们的中台建设都非常直接且迅速。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企业建设中台的愿景,是为了解决偏短期战术层面的痛点和问题,可以采用众筹模式加演进式的投资结构来启动,这样的好处是中台的启动会比较平滑,资源利用率高,初期新增成本较低。但如果中台建设的目标是偏长期战略层面的问题,比如业务转型,那还是建议更多地考虑使用企业战略投资,使用投融资模式,这样更利于中台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中台的目标怎么验证?
还记得一开始提到的小王的故事么?中台建设的另外一个难点就在于对建设结果很难做量化度量。这点不像前台的业务线或是我们常见的 ToC 类型的产品,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一些量化指标来度量产品的成功与否,比如常见的用户数量,用户活跃度或是市场覆盖率等。
当然中台也可以说,前台之所以有这些成果,都是我中台的赋能效果,但是这往往很危险。因为我们拿不出详细的数据来证明这些用户、这些占有率里到底是有多少是因为中台建设的成果。相反,前台业务可能会说中台还拖了后腿,你看要不是前几天中台挂了两次,连累了我们前台业务,数字可能比现在还要好很多,等等。
你看,中台作为前台的服务者,不但无法分享业务成功的喜悦,反而很容易被甩锅成了背锅侠。
所以,以终为始,在建设前就应该思考如何验证和度量中台。通过提前考虑这个问题,让我们可以在建设的中后期规避一些扯皮和风险。
目前业界有一些中台的考核标准我们可以作为参考,例如阿里巴巴的中台考核就是设计成:40% 稳定性 +25% 业务创新 +20% 服务接入量 +15% 客户满意度。
那我们自己的中台能不能简单复用人家的指标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中台建设的愿景不同,考核的方式和指标也自然不同。
比如回到极客地产的这个例子,中台建设的愿景是支持业务转型,支撑的是新的业务,那可能早期就没必要要求那么高的稳定性和接入量,可能只支撑一到两个新的业务线,更多看的是服务的满意度,或是其他指标。
具体到一家企业某个中台的验证指标设计,这是一个复杂过程,而且往往还会不断演进,需要结合上面提到的中台愿景、投资模式、干系人利益点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综合设计。我们用到的一些思路和想法,我会在中台的规划与设计篇再为你展开来讲。
最后,建议你不要等建设完了再去考虑如何度量的问题,尽量提前考虑甚至在建设之前就约定清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中台建设不走偏,不乱了阵脚。

总结思考

其实中台建设是一个非常“凶险”的过程,上面的问题只是最基础的问题。
想清楚这些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能帮我们判断中台建设的“周边环境”是否已经准备就绪。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建设中台,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其实不是因为实力和方法上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大家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往往都是一样的。
最主要还是中台孵化的环境是否已经成熟。有的企业最终没有成功反而是因为走得太早了,思路太超前了,周边环境还没有就绪。
所以在真正地开始中台规划建设前,先问我们自己这四个问题,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还是非常有必要和帮助的。
最后,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也正在计划或者已经开始建设中台,针对今天提到的这四个问题,请你思考一下,是否已经想清楚了呢?能不能用一页 A4 纸把这些问题的结论写下来,然后给其他人看看,理解又是否一致呢?
如果你还没有接触过中台建设,那对于今天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吗?也请你在留言区畅所欲言,我们一起来讨论。欢迎你把今天的文章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我们下一讲见!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9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5

提建议

上一篇
03 | 中台定义:当我们谈中台时到底在谈些什么?
下一篇
05 | D4模型:中台规划建设方法论概述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61)

  • black$dust
    2019-09-25
    没有愿景,只有赶时髦。你别笑,肯定很多企业这样子!

    作者回复: black$dust,你好~ “你别笑”这是不是抖音体-_-|||,确实很多情况都是这样的,也是很多问题的最终源头~ 我看很多同学点赞,估计也非常认同吧😁

    共 4 条评论
    184
  • dlw
    2019-09-27
    看到这里,还是分不清楚中台和后台...

    作者回复: dlw,你好~ 我应该是在03的时候简单讲过我理解的前台,后台以及中台的概念,可能还是没有讲清楚,不过也没关系,正好借这里再展开讲讲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探索的心路历程。 其实“后台”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好久,为此我还特地翻阅了好几遍《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想看看阿里是如何对于后台系统进行定义的,结果我记得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甚至连后台这个词我记得都没怎么出现过。 之后我就从我们CTO(徐昊)那儿听到了关于Pace-Layer Application Strategy的说法,用SOR来理解后台,对应到企业内,就是那些所谓的核心系统,常见的例如ERP,DMS,银行的核心账务系统等。而在实际的项目过程中,我面对的问题也大多是这类系统无法满足前台系统快速业务变化的需求,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齿轮匹配的问题。 之后,有一次和前阿里交易平台产品经理张巍张老师沟通的过程中,解决了我一个遗留很久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阿里讲中台的书中,没有对于中台与后台的定义和区分呢? 张老师在我最后10总结篇中推荐的《七问七答,亲历者讲阿里中台落地的实践》中讲的非常明白了,阿里的中台是由平台演进过来的(所以我才说中台是平台的下一站),是对于平台治理演进的结果,而在阿里,后台另有所指(与一般企业理解的后台核心系统不太一样),通常指那些辅助企业运行的后台系统,例如人力系统等。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呢?其实了解DDD的朋友都应该清楚,一个词,例如“后台”在不同的上下文下,可能完全代表的不同的东西。而不同的词,例如“后台”和“平台”,在不同的上下文下,可能代表的确实一个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彼此经常明明聊的是一个词,但是就是彼此听不懂对方说的点,因为我们是在不同的上下文里。 最后,还推荐你看一下我在10总结篇中推荐的《阿里的中台战略其实是个伪命题》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我看到的少有的从企业架构的层面,分别从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组织架构展开来聊对于中台的概念的,对我是很有启发。 所以,最后,咱们发现,越想搞清楚两个概念的区别,了解的越多,反而越乱,大家看起来说的是一个词,但是其实聊的都是不同的东西。 所以我最后其实也想通了,搞清楚什么是后台其实对于我来解决企业实际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我们还是陷入到了“XX该是什么”的怪圈里。 不如从“概念到底是什么”跳脱出来,重新回到企业具体的上下文下,回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思考中台这个概念到底能有什么帮助?在企业内,中台与现有系统,平台的关系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上,甚至有可能中台也同时是后台(平台),或是后台(平台)的改进版也是有可能的。 这算是我很长时间对于这个问题理解的一个过程,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你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或是直接跳过这个问题,也是好的:) 感谢你的留言,如果有问题欢迎继续留言探讨~

    共 2 条评论
    60
  • 毛毛
    2019-09-25
    哇,我们的数据中台的情况和上面提到的很像啊。 1. 人力资源,服务于前台的我们,不是很了解前台业务需求,所以会借调前台PM来写PRD 2. 平台范围很难界定,从做数据到做App的资源管理。。。 3. 前台注重短期效益,提出来的需求想要立马得到解决,然而中台的需求排期最快也要几个月后,等支持这个需求的时候,前台用的就少了。。。。。

    作者回复: 毛毛,你好~ 又见面了:)是啊,我看到很多的中台建设都主要关注在技术架构和技术选型上,对于这些问题都没有想清楚,所以越干越别扭。 现在我在做新的中台项目时,都会由这几个方面引申出一些问题作为checklist,来确定当前的中台建设环境是否具备~ 所以单独规划了一篇来讲,很高兴能有共鸣~ 后边继续交流~

    共 2 条评论
    12
  • 欢欢
    2019-10-08
    既然中台是为了解决“齿轮匹配失衡”的问题,那么衡量中台的指标是否还应该加上对于前台业务的响应速率?比如在没有中台的时候,一个前台的需求需要1个月才能完成,有了中台只需1周时间,这完全是可以量化度量的指标。
    共 1 条评论
    12
  • 京京beaver
    2019-10-12
    中台在很多企业变异成为夺权的工具,就和当年的敏捷一样。建设中台本身就是在划分不同势力的地盘,需要更多的政治技巧,技术相反并不是最重要的。

    作者回复: 京京beaver,你好~ 首先我同意你的观点,不过无论是夺权也好,内部的抢地盘也好,如果上升到企业的层面,其实就是利益的平衡和再分配的过程。 而组织调整和重构,其实必然会产生新的组织边界的碰撞和重新界定,而边界的碰撞和重新界定,本身就是责任和利益的碰撞和重新界定。 所以我的观点是,一定程度健康的组织碰撞(抢地盘)反而就是企业战略落地和企业自身转型的表现,举个例子就像是发烧的时候各种症状,虽然难受,但是一定程度就是自身机能在调整以及起作用的过程。 甚至我往往有种感觉,这种碰撞甚至都有可能是企业转型的根本与实质。 只是一些自己的思考,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好事就不一定是好事,坏事也不一定是坏事,辩证的来看哈~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也有可能我的想法有局限,希望你辩证着来看~ 有问题可以继续留言探讨~~

    9
  • 吃饭饭
    2019-09-26
    这里我有点迷惑,为什么文中一直说中台是给前台服务的,后台呢?难道界限是这么定的吗?

    作者回复: 吃饭饭,你好~ 又见面了哈,为什么一直说中台是给前台服务的,因为我认为,只有这样中台这个区别于平台的新概念才有价值。 从治理到赋能,从集成到被集成,从“向后看”到“向前(业务前台)看”,这个视角的变化,这个所谓的回眸一看,我认为才是中台真正的价值所在。 这点也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这块给我很大启发的是在总结篇中推荐的《从平台到中台 | Elaticsearch 在蚂蚁金服的实践...》,建议可以按照文末的链接把PPT下载下来看一下。 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文章的时候,其中的“回看业务”那页,我停留了很久,当时的感觉就是,这四个字基本上就能解答我好久好久对于平台与中台概念的混淆,也就是这“回眸一看”才是中台的精髓和价值,也是最难的一步。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鉴定了中台这个新概念是有新价值的,而价值也就在这个视角的变化和边界的打破。 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强调中台要眼中有前台,要为前台赋能,为前台服务的原因。当然只是我一家之言,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理解,也欢迎继续留言,我们继续探讨~

    共 3 条评论
    7
  • Fan
    2019-10-12
    受不了了,刚听完中台搭建问题的第一个举例场景,就忍不住评论了!一模一样!借调过来的人、拒绝不了的需求、遥遥无期的中台需求排期、加不完的班、前台团队对接中台新功能的推托、半年过去毫无成果、成为公司的接锅团队……想哭,我继续听...

    作者回复: Fan,你好~ 不知道该不该高兴哈… 毕竟这不是一个好局面,但是好在大家碰到的问题都一样,并不孤单,有一样的问题,就有可能群策群力,想出解决方案…… 谢谢你分享自己的经历,也让我有了一些信心,至少我说的这些问题还是挺普遍存在的,后边会有一些思考和思路,希望对你有实质的帮助~ 感谢支持,有问题继续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6
  • 技术修行者
    2019-09-26
    讲的挺好的: 1. 从公司战略角度分析中台的需求和目标,平衡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2. 中台不是前台业务的外包团队。 3. 中台要有自己的度量方法。

    作者回复: 日拱一卒,你好~ 又见面了:)感谢你的肯定,这几点也是我趟坑趟出来的几个常见的问题点,很高兴你也认可,可能是我们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和困扰~ 期待后后续可以继续留言交流~

    5
  • 梦见君笑
    2020-02-11
    投融资模式:实现盈利后更多企业的选择会是优化人员
    3
  • 🄽🄸🅇🅄🅂
    2019-09-30
    居然还有谁出钱这种内容,感觉是不是应该更多的讨论一下选贤任能的内容呢? 没有一个合适的负责人,无论众筹还是投融资,都不行吧?

    作者回复: 抠脚大叔读极客,你好~ 选贤任能的问题确实是重要,一个好的中台负责人确实会影响中台的进程。 这里花篇幅介绍钱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在我的实际经验中很多中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追溯到头,也都是资源分配到问题,说白一点就是钱的问题,也就是我文中提到的这些问题和矛盾。 关于人的问题,因为大家都会比较重视,每家企业,每类中台也都不一样。 中台的负责人就更加重要,不光业务过硬,技术扎实还得有很多的软技能,沟通协调,处理矛盾,与人沟通,换位思考,都是需要的,所以好的中台产品经理也非常难得,目前也非常的稀缺~ 最后会分享一个孙志岗老师分享的网易中台的能力模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有这方面好的想法,也欢迎继续留言分享给大家~ 感谢🙏

    共 2 条评论
    3
  • 亚东
    2019-10-08
    以前我们公司的中台是由后台人员组成的,由产品出发,逐渐兼容其他产品,最后形成一个大中台。主要愿景就是避免重复工作。
    共 1 条评论
    2
  • 小辉辉
    2019-10-07
    看了几篇文章,感觉有点朦胧,似懂非懂。第一感觉中台干好了,能快速响应前台业务,干不好,那就是一背锅侠
    2
  • °半月含雪雨
    2019-10-07
    怎么判断中台孵化的环境已经成熟,而不是为了追上新的概念而做呢?又如何避免走的过早,或者用的太晚呢?
    2
  • supakito
    2019-10-02
    其实,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单位不是企业,而且业务应用很少,目前正在准备开展整个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并且把中台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是否真的有必要开展中台建设?如果有必要的话,应该与应用系统同步建设,还是分步建设?应该谁前谁后呢?此外,老师也提到了最后评估中台建设效果的问题,对于我们这样的事业单位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呢?

    作者回复: Geek_57038c,你好~ 我相信在你的单位,中台建设的思路应该是自上而下下来的。所以我要是你,可能一遍搞清楚外边中台代表什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在自己单位,领导口中说的“中台”到底是代表什么,领导希望建设中台的愿景是什么?我感觉至少你现在还是不太清晰。 我们要不要建中台?这个问题被问的比较多,我经常就举个例子,这就像人家有航母,结果每个国家也都想要航母,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的国家为什么要建航母可能每个人想的都不一样?是为了进攻,还是为了防守,还是单纯为了震慑?还是只是彰显国力,还是为了以航母为驱动促进驱动基础学科进步?建航母需要很大的成本,我虽然都知道有航母比没有强,但是真正值不值得,造什么类型的,多大的,怎么设计,还是得回到自己想拥有一个航母最早的初心。 如果建设中台的愿景没有想清楚,坦白来讲你文中提到的问题我都无法回答,因为连最基本的基础都没有,就像一个数学题,没有任何的公理作为出发点,是没法推演的。 最后我给出的建议有两点:1. 搞清楚单位建设中台的愿景;2. 所有的问题都反过来问,比如不要问我要不要建中台,反过来问,我不建中台又怎样? 因为根据“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原则,添加任何的实体和层次都需要成本,如无必要,为什么要加呢?是吧。 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帮助,感谢支持和留言,有问题继续探讨~

    3
  • Geek_b92851
    2019-10-02
    老师,请教您两个问题,创业公司适合建设中台吗?适合的化该怎么将中台切入到现有的业务场景中?

    作者回复: Geek_b92851,你好~ 如果简单给回答,我的答案就是不需要。倒不是因为是你创业公司的原因,主要是这个问题的问法,我就觉得可能还不需要中台。 因为很多人问过我,王健,你觉得我们公司用建中台么?我的回答一般都是:不需要。因为这么问就没有“从问题出发”,就还没想清楚中台要解决的问题,有点拿着锤子找钉子的感觉。 比如你说:“我们现在出现了多条业务线数据孤岛的问题,或是因为烟囱式系统导致人力成本太高的问题,需要建中台么?”我觉得就对路子了,虽然这些信息还是不足够让我做判断,但我会继续追问而不会直接回复:不需要。 那我再试着把你的问题展开一些:我们创业公司,目前还只有一条业务线,还不存在大家说中台的这些问题,但是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需不需要现在就用中台化的思路来构建产品,为未来打好基础,避免出现中台要解决的那些问题?(假设) 那针对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就是:最好不要,建也可以。怎么讲呢? 如果过去,我肯定会觉得不需要建,因为并没有对业务线场景,很容易设计过度,导致资源浪费和影响现有业务快速发展(创业时间就是生命)。 但是之前梁宁老师分享,说过字节跳动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用中台的方式来构建应用的,人家也很成功。所以我后来觉得不能一棍子打死,如果你对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很了解,对于架构平衡有很强的把控能力,团队架构和技术能力也很强,像字节跳动一样一开始就以中台的思路和方法构建应用也是没问题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些启发,感谢留言提问,有问题欢迎继续交流~

    2
  • 业哥
    2019-09-27
    结合我上家公司的情况和这篇文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在上家公司的IT部门,先是参与了一条业务线系统的开发,然后在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服用可以复用于其他业务线的系统,于是我们又开发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有点类似中台的概念),但是最后在将公共服务平台推广给其他业务线团队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就有类似文章中提到的很多问题,比如,遇到问题扯皮的现象、接入不积极、不断提需求等等. 今天阅读了这篇文章, 感觉我们的情况就出在一开始没有想清楚建设这个公共服务平台的诸多问题; 谢谢您的文章,我还是很有收获的.
    展开
    2
  • 业余草
    2019-09-27
    上面画出一条龙,下面变成一条虫。很多都是想得很美好,最后执行出来变了样。

    作者回复: 业余草,你好~ 太真实了哈~ 企业越大,层级越多,信息传递的递减和偏差也就越强。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我后边会提到的,大家到底是从谁出发,是从领导出发还是从用户出发,如果从领导出发,一层一层分解,自然会形成各种揣测和面子工程。 但如果都是从用户出发,领导和执行层面的人考虑的层次不同,但是解决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那也会出现偏离,但是最终都是价值驱动的,也就还好。 还有也是要用演进的眼光来看,谁说现在的虫以后不会壮大成龙呢,是吧:) 最后感谢你的多次留言,问题很深刻也很真实,期待与你下次继续探讨~

    2
  • 而立斋
    2019-10-11
    中台的建设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背景以及未来,更能体现出企业领导层的战略眼光。感谢老师,收获很大。此篇还需要读六遍,哈哈😄

    作者回复: 老王的老李头,你好~ 再度六遍有点吓到了哈,就像我在其他回复中说到的,收获很大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很多东西,我的文章或是专栏只是一个引子、一个镜子而已,关键还看照镜子的人哈。 不过就算能起到一些启发或是引子的作用,我也已经很振奋了,一直有些惶恐,怕东西写的不好,浪费大家的时间,讲不明白…… 最后感谢支持与反馈,有问题继续留言探讨~

    1
  • 哭哭吓唬你
    2019-09-27
    我们就是那“一个故事”的猪脚小王。我们的问题很明显 1. 公司管理层从上到下自身的战略和短期目标都是冲突的; 2. 公司并没有十分关注中台,我感觉就是给这票人找个地自己玩去吧; 3. 相关业务方也终于找到了背锅侠;不愿意干的事都是中台的; 4. 中台管理层没有进行充分的上层建设,也就是说中台的构建有长远和短期目标;或者是目标不明确; 还有好多……
    展开

    作者回复: 哭哭吓唬你,你好~ 大家的问题其实都差不多哈,相信你肯定也能体会到我讲到的很多种场景和情况。 中台在很多企业只是一个朦胧的美好的愿景,一般对其的描述也是:等有一天我们有了XX中台,就能XX,我也常说,中台愈来愈像一个“许愿池”…… 所以我才在讲具体方法之前,想先把我碰到过的问题先写出来,给大家一些启发,也让大家先想想再动手。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谁家都没有一帆风顺的,肯定会有各种问题,有的认识到,想办法解决了就成功了;有的放弃了,也就烂尾了,相信对于你们来讲,也还是有机会扭转乾坤的。 正所谓,乱世才能出英雄,希望你也能看到问题,并能推动问题积极往解决的方向去,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也可以留言,我们在继续探讨~

    1
  • 黑鹰
    2019-09-27
    如果中台建设是技术部门发起的,如何推进建设?

    作者回复: 黑鹰,你好~ 中台建设确实很多都是技术部门发起的,因为技术部门对于技术趋势的发展比较关注。 但是技术部门发起中台建设也会有一些陷阱,就是更多还是容易从技术视角出发,很难切换视角从业务的视角去看待中台的建设。 不过我们也提到了,中台本身的价值就是向业务的赋能,包含更多的业务属性和元素,从而更好的支撑前台业务,所以技术部门如果要建好中台,就必须能撬动业务团队,这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一般我们建议如果是技术部门发起的中台建设,也必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撬动业务的支点,例如一般是CIO办公室或是企业战略规划部门,自上而下对于中台的建设获取更大的支持。 同时,自己也需要换位思考,从业务的角度共情,真正为业务前台的发展赋能而不是影响,可以通过适当的建设运营思路,平滑推进,逐渐建立起业务部门的信任和支。 总之,像文中说到的,先要想清楚中台为何而建,具体愿景和价值,验证指标,如果自己都说不清楚中台对于业务的价值,自然也无法获得业务部门的支持。 希望我的回复能帮助你理清一些思路,如果有疑问我们继续探讨~

    共 2 条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