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06 | 中台落地第一步:企业战略分解及现状调研(Discovery)

06 | 中台落地第一步:企业战略分解及现状调研(Discovery)-极客时间

06 | 中台落地第一步:企业战略分解及现状调研(Discovery)

讲述:王健

时长16:39大小15.25M

你好,我是王健。
上一讲我为你介绍了我们中台建设方法论的概述和来源。那从这一讲开始,我就带你一一展开我们做中台规划与建设的这四个阶段,介绍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一些常用的工具与实践。
好了,那我们就从第一个阶段 Discovery 开始,也就是我们要先建立一个对企业和行业的“全面视野”。
那为什么要先做这件事情呢?这里多说一句,其实 D4 的前两部分 Discovery 和 Define 合起来,就是一个在企业级先发散再收敛的过程。我们公司内部对这个过程有一个称呼,叫作 Portfolio Discovery,简称为 PD。实际实施时,PD 是一个 4~8 周的头脑风暴工作坊,下图为你展示了一个完整的 PD 工作坊路线图,帮助你理解。
对于中台的整体规划,也就是回答要不要建中台、建哪些中台、谁先建谁后建这些问题,我们现在也是通过 PD 这样一个过程来评估和判断的。那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 PD 这样一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中台的规划判断呢?这里我们先简单来说明一下。

为什么用 PD 这样的方式规划中台?

Portfolio Discovery 翻译成中文就是投资组合规划,应用在企业里就相当于产品线规划。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假如我是一家公司的 CIO,今年手里有 1 个亿的可支配 IT 预算,我最关心的就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是 1 年,也可能是 3~5 年),为了企业发展的目标,
我需要花多少钱在数字化建设上?
这些钱该怎么花?怎么分配?要新增哪些系统,是购买还是自研?要干掉哪些系统?优化哪些系统?继续维护哪些系统?保持哪些系统不变?
要不要建个中台?
……
你看,说白了还是钱怎么花最值的问题,本质上也都是资源分配的问题,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找到最好的投资组合,或者说如何把钱花在最该花的地方上。
而建中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潜在选项而已,潜在的解决方案之一,即基于企业的战略和现状,我们需要在应用架构中添加一个中台层来解决目前企业遇到的问题。
中台这种解决方案到底适合不适合企业,仍然是需要调研和判断的。所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中台作为一个确定的既定方向,难免会限制住我们的视野,有可能会错过比中台更好、更简单、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或是过早地进行过度设计,在根本不需要中台的场景下,大张旗鼓地开展中台建设,劳民伤财。
那企业到底要不要划分出一部分钱和资源来做中台建设?对公司来讲添加中台这样一个新的架构层次有什么价值?什么时候做最好?优先级怎么样?这也正是 PD 所主要关注和需要回答的问题。
而为了避免拍脑袋的情况出现,Discovery 作为 PD 的前半程,主要目的就是做充分的发散和调研,也就是利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帮助我们充分了解行业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公司的战略分解以及自下而上的现状调研等信息和环境,为下一个阶段 Define 的收敛,也就是对于企业新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甚至是组织架构的设计,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撑和依据。
整体上,Discovery 又可以简单分成由外到内、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三个不同方向的过程。

由外到内:行业与竞争对手分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详细了解自身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将视野放开一些,看看行业的大趋势与竞争对手都在做些什么。
记得梁宁老师就曾经在得到专栏《产品思维 30 讲》中提过“点 - 线 - 面 - 体”的理论。如果说中台本身只是一个点,那它可能只是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开始也肯定不是结束。所以,要从一家企业的发展过程这条主线上来看待中台这件事情,来看这个点。它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出现?又将向哪儿去?甚至思考中台的下一个阶段会是什么?会被什么替代?我在观察一家企业的中台建设历程,包括整个中台大趋势的形成和发展的时候也是这样来看的。
有了线就足够了么?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再上升一个维度,来看看同一个行业中的其他线,也就是同一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在做什么?战略都是什么?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又是什么?有没有同时在做中台建设?建设的目标又是什么?效果怎么样?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分析不一定就代表要直接借鉴,人家都在建中台我们就要建中台,这个思路不可取,因为即使处于同一个行业,但是由于企业愿景战略、商业模式、客户群体等差异,每家企业也都不尽相同。
最后还要跳出面,从更高的维度“体”,来审视企业所在的这个行业本身,或者从其他的行业,其他的面上来学习。而这么做一般会有两个好处:
一是如果其他面上有好的概念或是方法,我们可以借鉴过来,帮助自己的企业在自己的行业里取得先机。中台这个概念起始于互联网行业,目前就正在被各个行业参考和借鉴。
另一个好处,就是如果发现更好的面、更好的行业,能够实现企业跨行业的跃进,可能就抓住了走上另一个快车道的机会。话说回来,目前很多企业的中台建设,目的就是识别企业核心能力,沉淀到中台,并以此为跳板和支撑,进行业务的创新和探索,想要跳到另一个更有发展的全新赛道上。
说了那么多行业调研与竞争对手分析的好处,那具体怎么来做呢?其实业界已经有了很多非常成熟的方法,你可以直接使用,例如常见的:五力模型,SWOT,商业模式画布,竞争对手产品线分析,竞争态势分析矩阵等

自上而下:企业战略分解

如果说 PD 最主要的一个产出物是数字化建设的蓝图和路线图,那 PD 的输入就是企业层面的愿景和战略。
我们之前关于愿景谈得比较多了,应该也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到达一定时间希望企业可以变成的样子或是达到的目标,例如对于极客地产这个例子,愿景可能就是 2022 年实现业务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转型,更具体比如服务类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要达到 70% 以上。
在这里再多说一句,我们也确实见到过很多企业在并没有明确企业愿景的前提下,就开始了大范围、大规模的中台建设。这就像是舰队在还没有明确目的地的前提下,就贸然出海一样,很可能随波逐流,最后迷失在汪洋的海上,弹尽粮绝。所以如果一家企业是这样的情况,一定需要先补上这一部分的内容。
在这里呢,我们就先假设在开始规划中台前,企业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愿景和战略作为 PD 的输入。
再来看战略这个词,我们理解起来可能就会觉得比较模糊和虚。在《论大战略》这本书中就提到:“所谓战略,就是如何达成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并根据环境变换做出合适的调整”。
下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战略平衡三角形,可以帮助你理解战略这个相对较虚的概念。
通过这个战略平衡三角形,我们简单地做一些数学变换,就可以解释“企业战略分解”到底是什么了。下面这个推导过程,可能有些烧脑,如果一时理解不了可以多看几遍,相信会对你理解战略这个词有很大的帮助。
好,我们开始。依据战略平衡三角形,在企业的愿景和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企业战略就可以简化理解成: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与其所处的环境,到底需要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才能实现企业预定的愿景和目标呢?
而企业战略分解就可以简化理解成:结合企业各部门自身的能力与其所处的环境,到底需要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才能实现企业预定的愿景和目标呢?
好,推导完毕。而对于企业战略的分解,业界也有很多工具和实践,例如 BMGovernance 设计的企业战略分析模型等。但为了应对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环境,在 PD 中我们使用的是精益价值树(Lean Value Tree)的工具来帮助做战略愿景的分解的。
精益价值树是一种以价值成效为导向,用于分析和沟通业务愿景、战略与投资的工具。它的核心是建立从愿景、目标到投资举措自上而下的对齐,因此采用一种逐层分解的树形结构,如下示意图:
这个过程,就是我说的自上而下的战略分解过程。而某一个中台,它可能只是最终推导出的一个具体的举措而已,向上还是要能追溯到对于企业愿景和目标的关联性和价值上,匹配和对应企业的愿景目标。

自下而上:现状调研与分析

如果把企业战略分解理解成从企业愿景自上而下的分析推导过程,那是不是直接按照推导出的举措具体实施就可以了呢?
往往还是不够的,因为每家企业经过长时间在市场中的搏杀,能生存并发展到现在,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限制。如果脱离现状,无视这些问题与限制,就肯定会面临非常大的阻力与风险。
所以我们不但要自上而下地做企业战略的分解,以此来帮助我们思考中台或是其他举措是否必要。同样需要充分地做自下而上的现状调研,来帮助我们了解现状和历史。一方面充分尊重过去遇到的所有问题,收集汇总痛点;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能跳出过去的限制,重新从业务出发,从用户出发,去重新探索基于新技术、新架构下的一些新的可能性。
这里我们常用的工具和实践也很多,例如高层访谈、干系人地图、组织架构分析、战略设计思维、业务架构现状梳理、用户旅程、服务蓝图、领域驱动设计、应用系统现状梳理、技术架构现状梳理等等。
充分且多维度的现状调研与分析,不但能让我们对于业务、应用、技术、数据、组织现状,也就是企业架构现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还可以通过访谈与调研,补充时间线上的上下文,包括过去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现状是这样子的?未来大家希望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你可能需要关注,那就是梳理的范围和深度。不要忘了我们此时做的是企业级的架构梳理,宽度和范围可能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如果深度控制不好,会发现转了半天还是在一个小的领域和业务线原地打转。
所以面对这种问题和风险,我建议你:
先完成自上而下的企业战略分解,再开展自下而上的现状调研。因为做完战略分解,我们已经对于公司的行业、业务、愿景、战略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再开展调研的时候就会有个全局的把控,对于粒度和深度都更容易拿捏。
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提前通过阅读资料和小范围调研完成的内容就提前完成。
制定详细的计划,可以按照现状调研的总时间倒推梳理的范围和粒度。如果时间足够,可以用两天的时间梳理一条业务线的业务架构,这样梳理就可以深入一些。但如果只有半天,则粒度可以适当放粗,先保证有一个全局业务视图。
建议刚开始做的时候,可以粒度粗一些,不要过早陷入细节,不过粒度到底如何控制确实需要对于公司战略以及业务有深入理解,也是最见功夫的地方。在判断不好的时候,可以先粗一些,如果最后还有时间,也可以再做一轮调研向下再展开一层。
这样的现状调研工作,对于一个中型的有四五条不同业务线的企业,我们实际实施大概需要 2~4 周左右的时间,当然还要视客户而定。完成调研工作后,我们就对企业各方面的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也收集到了每条业务线大量的痛点和问题,这样就有了对未来架构的展望。
在做自下而上的各条业务线调研时,我们使用的工具并不是传统的业务流程图,而是结合设计思维的思想,使用用户旅程结合服务蓝图的方式进行的,具体的内容会在 08 讲,介绍一个业务中台的设计过程时再展开为你介绍。

总结思考

至此,我们就通过由外到内的行业分析、竞争对手调研,自上而下的企业战略分解,以及自下而上的基于现状的企业各个维度的调研,做了充分的发散,收集到足够的信息。
整个 PD 的过程(包括下一讲要讲到的 Define 过程)我们都是以工作坊的方式进行的,相关角色在一起头脑风暴、充分讨论,产生最后的成果,整个过程非常轻量高效。
而完成了 PD 中的前半部分 Discovery 后,下一步就是要根据这些收集到的原料信息,进行信息的分析整合,收敛形成具体的中台建设规划,也就是 PD 的后半部分,Define 的过程,我将在下一讲中为你介绍。
最后还是给你留几个思考题:
你所在企业的愿景是什么?战略又是什么?推导到你所在的部门,举措又是什么?
你所在的企业真的需要建中台么?是否能与企业愿景匹配?
欢迎你把自己的思考写在留言区和大家讨论,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我们下一讲见!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9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8

提建议

上一篇
05 | D4模型:中台规划建设方法论概述
下一篇
07 | 中台落地第二步:企业数字化全景规划(Define)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32)

  • vkingnew
    2019-09-26
    这篇文讲述方法论比较多一点。和项目管理的内容重合度比较高,可能是站在 数据中台项目经理的角色来写这篇文章的。是否可以补充下 数据中台项目中需要哪些角色呢?又需要哪些技术成员呢?毕竟在企业中 中台的落地 主要还是靠技术人员的。
    共 1 条评论
    22
  • 小P
    2019-09-28
    分享自己的项目经历: 目前公司自有一套前端运营系统,还有一个后端系统,由于开发时间间隔比较久远,造成数据断层,随着公司前端运营越做越好,后端的供应链等各个环节开始跟不上了,造成运营成本大规模提高。 团队想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和CEO进行沟通,从CEO那里得到的消息是物流成本直线上升。此时如果就此按CEO的说法,找物流去解决问题,事情就会简单,但是后果不堪设想。与CEO交流以后尝试与物流部交流(由于平时积极帮他们解决系统问题节约他们工作时间,所以配合非常顺畅),结果从物流部门那里得到了供应链供货不及时的问题,再与供应链的干系人交流,发现问题在于很多供应链是属于新磨合的供应链,造成这些的问题是因为前端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的数据未打通,产生了数据断层,各方信息阻塞,沟通效率低下。 有了这些信息以后,就开始画公司的整个业务和数据流程图,发现了很多公司的很多业务环节的数据链条未打通,如果把数据全部打通,其实就是所谓的数据中台(不知道此描述对不对)。 有了整个的流程图以后,就开始进行技术落地,开始逐步规划解决方案,不断的对系统进行改造,目前项目还在持续进行中。 所以,在企业项目中,多沟通真的非常重要。多沟通的同时,采用更高效的办法和工具,及时的输出方案并与各个干系人进行交流,本着解决问题,为对方着想的态度,相信事情是能够进行得更好的。
    展开

    作者回复: 小P,你好~ 感谢你将自己的实际场景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都分享出来~ 确实就像你说的,先了解整体现状,以及通过对于问题的根因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再通过企业多方面的配合、沟通与协调,本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抱着多方相互理解,合作共赢的态度,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也没想象那么艰难。 至于这是不是数据中台,我觉得也可以算是一个数据中台的雏形,现阶段它可能会比较简单,只是解决的就是多系统,多领域数据打通的问题,但是因为其特殊的位置,可以一点一点往后成长,成长过程中肯定还会碰到新的问题,再解决就是了。各个大厂的数据中台也都是这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发展起来的。 把问题解决还是最关键的~ 感谢你的分享~ 期待更多留言互动~

    共 3 条评论
    14
  • Nicholas.Zhen
    2019-11-07
    没具体的案例很难听懂,有点空洞
    共 1 条评论
    9
  • 技术修行者
    2019-10-01
    这篇文章的理论挺多的,提及了很多方法,还需要时间去实践。 最有用的一点,中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每家公司或者每个部门都有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台不是“银弹”。 如何充分收集相关信息: 1. 从外而内做行业分析。 2. 自上而下做战略分解ToBe。 3. 自下而上做现状分析As Is。
    展开

    作者回复: 日拱一卒,你好~ 又见面了,很高兴看到你的肯定,希望后边的内容同样能给你些启发,期待你的再次留言,我们后面见~

    7
  • Geek_fa647d
    2019-09-26
    老师能否以一个完整的案例来讲解呢?听不懂啊

    作者回复: Geek_fa647d,你好~ 不好意思,没有让你听懂,可能是对于知识和观点的表达还不够简单直接清晰。 对于案例部分,在其他的回复留言中我也提到了,因为涉及到保密等问题,所以具体我参与的实际案例不能直接分享。 但为了避免讲的太空,太抽象,所以也是想通过虚构一个极客地产的案例,把我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带出来。 但是对于D4的展开,如果使用极客地产的案例,上下文就有些不够了,毕竟是虚拟的例子,而且篇幅有限,所以主要还是定位到先建立一个全景,知道中台到底是什么,一个完整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坑在哪。 所以,如果你觉得听不懂,能不能把一些具体的问题或是疑惑点更详细的展开,我可以给你做进一步的解释,如果有其他案例可以帮助解释你的疑惑,我也可以尝试着用例子来说明。 最后,还是感谢支持和留言,期待你更一步的问题~

    6
  • ING
    2019-10-14
    老师 高屋建瓴的系统化的从使命远景战略从上至下 以及从底层现状从下至上分析 这个思维工具非常受用 谢谢老师

    作者回复: ING,你好~ 客气了,我也要感谢你的支持和反馈,这些工具也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成果,本身也还在不断演进,能有帮助我也非常高兴,再次感谢支持~

    3
  • James
    2019-09-27
    其实不仅是研发中台,任何组织要做企业级的调整前,都应该这样梳理一遍。
    2
  • 木木
    2019-09-26
    老师,看本章用了很多咨询的方法论和工具,不太了解具体的实施步骤,有咨询方面的入门书籍推荐么?

    作者回复: 木木,你好~ 其实很多方法论和工具都不只是咨询的,很多都是做产品设计与企业架构设计的时候都需要做的,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部门或是EA部门也在使用类似的工具~ 在最后一篇总结中,我也推荐了一些书和资源,你可以看看有没有覆盖你想了解的内容,如果没有的话,欢迎继续留言,我再去看看有没有好的资源可以推荐,感谢留言支持~

    2
  • fei
    2019-10-08
    老师您好,我们现在正在推中台建设。但是有几个问题没搞清楚。 1,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开发人员怎么分配,侧重工作是什么? 2,我理解的数据中台主要也是数据的二次开发,对现有业务的支撑应该还不明显。业务中台主要就是将共用模块沉淀,作为公共服务,避免重复开发。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1
  • ちよくん
    2021-09-14
    空洞无趣,反复强调概念,到底怎么落地还是没说
  • Geek_b04b12
    2020-09-21
    这一部分是纵观整个企业来说的,企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比较多... 商务管理的课程听的和这里有点重复...
  • J.Smile
    2020-09-07
    要掌握企业全景和痛点,这个倒是get到了,不过就像留言中很多人说的,没有好的例子,的确难以体会如何具体落地。
  •  大头
    2020-09-03
    请问中台是如何做到业务通用的呀,不同业务可能有不同的定制需求呀,通用性可能没有那么强
  • Geek_613ca6
    2020-05-24
    老师好,看下来感觉中台更偏向技术导向,那产品经理在其中的角色是怎样的呢,产出物是什么呢?
  • phil
    2020-03-31
    膜拜于老师的系统化思考方法,技术人员“不务正业”,同时具有技术思维,产品思维,战略思维,业务思维,这些都是做CTO的基本素养
  • 大漠孤烟
    2020-03-19
    我们做中台的目标是:现在我们有ERP、crm、生产系统等,老板需要把他关系的所有数据,集中反馈到APP的一个页面上,他随时可以方便的看到公司的运营情况。
    共 1 条评论
  • 卡特
    2020-03-05
    从行业角度,战略规划,现状了解几个维度了解了中台建设的价值和难题,为更好的设计中台打下基础。
  • Edison Zhou
    2020-03-03
    感觉本文提到的PD比较适合企业的CIO,信息部总监或经理以及架构师这些角色来重点关注。曾经和我司CIO做过类似的战略分析讨论以及形成了用户全旅程图等工作,对本文所讲的东西倒不觉得空洞了😄
  • 2020-02-05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后,我曾经问过新老大,他眼中的中台是什么?他说他眼中的中台就是最牛逼的平台。😂没错,我们老大就是研发中台部的负责人,我应该推荐他这门课,不过即使他也学完了,估计也还是按他原来的思路建设中台。梁老师就坐在我们组隔壁,也听过她的敏捷开发课,不过听完后组内还是原来的运作模式,有些理论在听课时就是存在争议的,一个组或者一个企业的运作模式的改变,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大环境不变又没有痛苦,人是不会轻易改变原有的习惯的,哪怕是不好的习惯。 老师讲的有些高,落地不易,除非正好处其位谋其政,不过对于开阔视野是有裨益的。 作为技术人员是需要抱有开放的心态,持续的学习,不过能力的提高最显著的还是在于解决了多少有难度的问题,具有钉子的精神,养成死钉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的习惯。
    展开
    1
  • 小老鼠
    2019-12-14
    感觉中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企业管理、市场、财务、技术等各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