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丨性能综述:性能测试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下载APP
关闭
渠道合作
推荐作者
01丨性能综述:性能测试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2019-12-16 高楼 来自北京
《性能测试实战30讲》
课程介绍
讲述:高楼
时长24:34大小16.85M
在性能测试行业中,长久以来,都存在几个关键的概念误差。在我从业性能测试十几年的经历中,也看到过书籍或网上传播着各种性能测试的概念、方法论等,但是究其本质,再对应到具体的项目工作中,我发现这些概念以及方法论实在没有指导的价值,并且有些概念的产出,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源。
所以在今天,专栏正式更新的第一天,我希望能把这些内容做些梳理,同时这些梳理的内容也会对应到后续的篇幅之中,以便保持理念的一致性。
性能测试概念
我们经常看到的性能测试概念,有人或称之为性能策略,或称之为性能方法,或称之为性能场景分类,大概可以看到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强度测试等一堆专有名词的解释。
针对这些概念,我不知道你看到的时候会不会像我的感觉一样:乱!一个小小的性能测试,就延伸出了这么多的概念,并且概念之间的界限又非常模糊。
就拿“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和“极限测试”这三个概念来说吧。
网上针对这三个名词的解释是这样的:
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评估系统处于或超过预期负载时系统的运行情况。压力测试的关注点在于系统在峰值负载或超出最大载荷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在压力级别逐渐增加时,系统性能应该按照预期缓慢下降,但是不应该崩溃。压力测试还可以发现系统崩溃的临界点,从而发现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容量测试
确定系统可处理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数,使系统承受超额的数据容量来发现它是否能够正确处理。
极限测试
在过量用户下的负载测试。
恕我直言,这三个概念,对我这个从事性能测试十几年的老鸟来说,都看不出来有啥区别。
也许你会说,你看那里不是说了吗?
“压力测试是在超过预期负载时系统的运行情况”,“容量测试是使系统承受超额的数据容量来发现它是否能够正确处理”。
来吧,就算我语文不好,我也认字的,谁能告诉我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除了字不一样。
如果再抽象一层说一下这些概念,那就是,这些概念都在描述性能测试的不同侧面。而这些侧面本身构不成策略,构不成方法,不能说是概念,也不能说是理论。
此文一出,肯定会有人说,既然你评价当前的概念混乱,那你有什么好建议呢?作为可能被集体轰炸的话题,既然已经摆上了台面,我还是要冒死给一个自己认为的合理定义:
性能测试针对系统的性能指标,建立性能测试模型,制定性能测试方案,制定监控策略,在场景条件之下执行性能场景,分析判断性能瓶颈并调优,最终得出性能结果来评估系统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既定值。
这是我觉得唯一合理的概念定义,下面我就把这个概念详细解释一下。
性能测试需要有指标
有人说,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就没有指标,老板只说一句,系统压死为止。听起来很儿戏,但这样的场景不在少数。在我看来,把系统压死也算是一种指标。至于你用什么手段把系统“压死”,那就是实现的问题了。你可以采用很多种手段,告诉老板,这系统还没压就死了! 这也是你的贡献。
而对“有指标”这个定义来说,理论上合理的,并且应该有的指标是:时间指标、容量指标和资源利用率指标。
而这里的指标又会有细分,细分的概念又是一团乱。这个话题我们后面再描述。
性能测试需要有模型
模型是什么?它是真实场景的抽象,可以告诉性能测试人员,业务模型是什么样子。比如说,我们有 100 种业务,但不是每个业务都需要有并发量,可能只有 50 个业务有,那就要把这些有并发的业务统计出来,哪个业务并发多,哪个业务并发少,做压力时就要控制好这样的比例。
这种做法需要的数据通常都是从生产环境中的数据中统计来的,很多在线上不敢直接压测的企业都是这样做的。
而随着互联网中零售业、云基础架构的全面发展,有些企业直接在线上导流来做性能测试,这种思路上的转变来源于架构的发展及行业的真实需要。但这并不能说明性能测试不需要模型了,因为这个模型已经从生产流量中导过来了。这一点,还是需要你认清的。
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行业,比如银行这类金融机构,线上一个交易都不能错。像上面这样做的难度就太大了。所以这些行业中,仍然需要在测试环境中用业务模型来模拟出生产的流量。
同时也请你认清一点,现在的全链路压测,并没有像吹嘘得那么神乎其神,很多企业也只是在线上的硬件资源上做压力而已,并不是真正的逻辑链路修改。
我在工作中经常会被问到,性能流量直接从生产上导的话,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性能测试人员了?性能测试人员就要被淘汰了?
这未免太短视了,大家都盯着最新鲜的技术、方法、概念,各层的领导也都有自己的知识偏好,万一做了一个决定,影响了最终的结果,有可能会让很多人跟着受罪。
我之前带过的一个团队中,开发架构们一开始就规划了特别详细的微服务架构,说这一套非常好。我说这个你们自己决定,我只要在这里面拿到可用的结果就行。结果开发了不到两个月,一个个微服务都被合并了,还得天天加班做系统重构,只留了几大中台组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适用呀。
同理,性能测试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系统业务逻辑的方式,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时间来做事情。
性能测试要有方案
方案规定的内容中有几个关键点,分别是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测试模型、性能指标、压力策略、准入准出和进度风险。基本上有这些内容就够了,这些内容具体的信息还需要精准。
你可能会说,怎么没有测试计划?我的建议是,用项目管理工具单独画测试计划,比如用 Project 或 OmniPlan 之类的工具。这是因为在方案中,写测试计划,基本上只能写一个里程碑,再细化一点,就是在里面再加几个大阶段的条目。但是用项目管理工具做计划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细分条目,还能跟踪各个工作的动态进度,可以设置前后依赖关系,填入资源和成本以便计算项目偏差。
性能测试中要有监控
这个部分的监控,要有分层、分段的能力,要有全局监控、定向监控的能力。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第三模块详细说明。
性能测试要有预定的条件
这里的条件包括软硬件环境、测试数据、测试执行策略、压力补偿等内容。要是展开来说,在场景执行之前,这些条件应该是确定的。
有人说,我们压力中也会动态扩展。没问题,但是动态扩展的条件或者判断条件,也是有确定的策略的,比如说,我们判断 CPU 使用率达到 80% 或 I/O 响应时间达到 10ms 时,就做动态扩展。这些也是预定的条件。
关于这一点,在我的工作经历中,经常看到有性能测试工程师,对软硬件资源、测试数据和执行策略分不清楚,甚至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几分钟加几个线程。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不能指望这个场景是有效的了。
性能测试中要有场景
可以说,“性能场景”这个词在性能测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理解“场景”应该如何定义。场景来源于英文的 scenario,对性能场景中的“场景”比较正宗的描述是:在既定的环境(包括动态扩展等策略)、既定的数据(包括场景执行中的数据变化)、既定的执行策略、既定的监控之下,执行性能脚本,同时观察系统各层级的性能状态参数变化,并实时判断分析场景是否符合预期。
这才是真正的场景全貌。
性能场景也要有分类,在我有限的工作经验中,性能场景从来都没有超出过这几个分类。
基准性能场景:这里要做的是单交易的容量,为混合容量做准备(不要跟我说上几个线程跑三五遍脚本叫基准测试,在我看来,那只是场景执行之前的预执行,用来确定有没有基本的脚本和场景设计问题,不能称之为一个分类)。
容量性能场景:这一环节必然是最核心的性能执行部分。根据业务复杂度的不同,这部分的场景会设计出很多个,在概念部分就不细展开了,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说明。
稳定性性能场景:稳定性测试必然是性能场景的一个分类。只是现在在实际的项目中,稳定性测试基本没和生产一致过。在稳定性测试中,显然最核心的元素是时间(业务模型已经在容量场景中确定了),而时间的设置应该来自于运维周期,而不是来自于老板、产品和架构等这些人的心理安全感。
异常性能场景:要做异常性能场景,前提就是要有压力。在压力流量之下,模拟异常。这个异常的定义是很宽泛的,在下一篇文章里,我们再细说。
很多性能测试工程师,都把场景叫成了测试用例。如果只是叫法不同,我觉得倒是可以接受,关键是内容也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把用例限定在了描述测试脚本和测试数据上,并没有描述需要实时的判断和动态的分析。这就严重影响了下一个概念:性能结果。
性能测试中要有分析调优
一直以来,需不需要在性能测试项目中调优,或者说是不是性能测试工程师做调优,人们有不同的争论。
从性能市场的整体状态来看,在性能测试工程师中,可以做瓶颈判断、性能分析、优化的人并不多,所以很多其他职位上的人对性能测试的定位也就是性能验证,并不包括调优的部分。于是有很多性能项目都定义在一两周之内。这类项目基本上也就是个性能验证,并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性能项目。而加入了调优部分之后,性能项目就会变得复杂。对于大部分团队来说,分析瓶颈都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这里会涉及到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证据链查找等等手段。
所以,就要不要进行调优,我做了如下划分。
对性能项目分为如下几类。
新系统性能测试类:这样的项目一般都会要求测试出系统的最大容量,不然上线心里没底。
旧系统新版本性能测试类:这样的项目一般都是和旧版本对比,只要性能不下降就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推算容量,对调优要求一般都不大。
新系统性能测试优化类:这类的系统不仅要测试出最大容量,还要求调优到最好。
对性能团队的职责定位有如下几种。
性能验证:针对给定的指标,只做性能验证。第三方测试机构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
性能测试:针对给定的系统,做全面的性能测试,可以得到系统最大容量,但不涉及到调优。
性能测试 + 分析调优:针对给定的系统,做全面的性能测试,同时将系统调优到最优状态。
当只能做性能验证的团队遇到旧系统新版本性能测试类和新系统性能测试优化类项目,那就会很吃力,这样的团队只能做新系统性能测试类项目。
当做性能测试的团队,遇到需要新系统性能测试优化类项目,照样很吃力。这样的团队能做前两种项目。
只有第三个团队才能做第三种项目。
性能测试肯定要有结果报告
性能结果如何来定义呢?有了前面监控的定义,有了场景执行的过程,产生的数据就要整理到结果报告中了。这个文档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是体现性能团队是否专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是整理一个 Word,美化一下格式就可以了。测试报告是需要汇报或者归档的。
如果是内部项目,测试报告可能就是一个表格,发个邮件就完整了,另外归档也是必须的。而对一些有甲乙方的项目,就需要汇报了。
那么,如何汇报呢?
我们要知道,大部分老板或者上司关心的是测试的结果,而不是用了多少人,花了多少时间这些没有意义的数字。我们更应该在报告中写上调优前后的 TPS、响应时间以及资源对比图。
有了上面的的解析,相信你对性能测试的定义有了明确的感觉了。这个定义其实就是描述了性能测试中要做的事情。
当然,也许会有人跳出来说,你这个说得太重了,不够敏捷。现在不都用 DevOps 了吗?还要按这个流程来走一遍吗?
显然有这种说法的人,没有理解我要说的主旨。以上的内容是针对一个完整的项目,或系统或公司的系统演进。对于一些半路就跟着版本和新需求一轮轮迭代做下去的人的处境会不同,因为这样的人只看到了当前的部分,而不是整个过程。
并且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在迭代演进的。
不管是敏捷开发过程还是 DevOps,你可以一条条去仔细分析下项目中的各个环节(我说的是整个项目从无到有),都不会跳出以上定义,如果有的话,请随时联系我,我好改定义。:)
通过图示最后总结一下性能测试的概念:
有了这个图示之后,就比较清晰了。
所以,前面所说的压力测试、容量测试、负载测试等等,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都不具备全局的指导价值。我个人认为,你应该在性能领域中抛弃这些看似非常有道理实则毫无价值的概念。
总结
今天的内容我只讲了一点,那就是性能测试的概念。请不要再使用像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容量测试这样的词来概括性能执行策略,这是对实施过程没有任何指导价值的。
在性能测试的概念中,性能指标、性能模型、性能场景、性能监控、性能实施、性能报告,这些既是概念中的关键词,也可以说是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流程。
而这些概念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要抹平沟通的误解。让不同层级,不同角色的人,可以在同样的知识背景下沟通,也可以让做事情的人有清晰的逻辑思路,同时对同行间的交流,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思考题
最后给你留两道思考题吧,我为什么不推荐使用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容量测试这样的词来概括性能执行策略呢?以及,为什么性能测试中要有监控和分析?
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思考,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交流一下。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元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59
提建议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
开篇词丨“老板,之前咱TPS是100,我优化完是10000”
下一篇
02丨性能综述:TPS和响应时间之间是什么关系?
精选留言(95)
- zuozewei2019-12-16第一个问题: 在博弈论中,有如下两个概念: - 共有知识:每个人都知道的信息,只是共同知识的第一个层次 - 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不但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信息,而且每个人都知道别人也知道该信息。而且每个人都知道别人也知道其他人知道该信息。如有 A、B、C 三人: 第一个层次,A、B、C 三人都知道某一知识; 第二个层次,A 知道 B、C 也知道该知识,A 不确定 B、C 知道 A 已经知道 B、C 知道该知识了 第三个层次,每个人都知道别人也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该信息; 此二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安徒生童话里《皇帝的新衣》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皇帝没穿衣服是“共有知识”,但不是“共同知识”。在小孩戳破之前,每个人都知道皇帝是裸着的,然而他们不知道别人看见的也是一个裸体的皇帝。因此,他们不愿承认自己属于看不见皇帝新衣的笨人。这个荒唐的骗局也是因此才持续了好一段时间。 第二个问题: 从方法论角度:没有数据,你就无法度量它。 从现状角度:很多企业已转向修炼内功,开始注重内部效率的提升。而数据则是这项内功最核心的部分,向内寻找答案,通过数据的力量驱动增长。性能数据也一样。 从生活角度:就像“医生”一样,需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为“病患”确诊“病因”。医生遇到病人,会“望闻问切”,利用 X 光等手段做各种分析。根据病人的表象和分析的数据,医生会做出诊断,确定是什么病。然后会开药方或者给予治疗。病人服药或者接受治疗后,会再次进行复检,来确定治疗效果。对待性能问题也是如此展开
作者回复: 说的非常好。你也可以到极客时间里开个专栏了哦。
共 11 条评论95 - kubxy2019-12-22问题一: 看了老师对性能执行策略的讲解,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框架,尤其是最后的图示(一图胜千言)。反观网传的对性能测试定义,可以用一个非常精准的词来概括“正确的废话”。 问题二: 有了监控很直观的反应出性能测试过程中系统整体的表现,让得出的测试结果更有说服力;没有分析和调优,只能得到一堆事实数据,有了分析和调优,才是对测试的升华。展开
作者回复: 非常正确的理解。我希望这个理念能广泛传播,以正性能之态。
33 - 孔米江2020-10-20Q1:为什么不推荐使用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容量测试这样的词来概括性能执行策略? A1:因为这些定义只能片面的表示性能测试的一个点或面,不能完成的表达出来性能测试,并且定义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分不清楚。 Q2:为什么性能测试中要有监控和分析? A2:监控是为了取证,分析是为了调优。
作者回复: 理解正确!
25 - KD2019-12-18对我这种非科班的,要做好性能分析与调优,需要学点什么计算机基础课程?求指导
作者回复: 像语言、os、网络、数据库、存储、队列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缓存服务器、负载均衡等等的逻辑,都是需要知道的。
19 - 月半虫工🍧2019-12-18因为没有性能测试的实际经验,所以有些理论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希望学完后面的课程再回顾会有更好的理解,下面是我在幕布做的笔记:https://mubu.com/doc/n4GQnq6FsZ
作者回复: 做笔记是好习惯。
共 2 条评论12 -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2020-07-27老师我现在测试的项目是一个开源项目,领导让我做性能测试,但是对于我这种没有做过性能测试的小白感觉无从下手,特别是我们的接口几乎都做了限流,比如一分钟请求不能超过100次这种,感觉压测也没什么意义,这种需要怎么办,或者怎么开展性能测试呢
作者回复: 这就要看测试目的了。如果已经做了限流,那就是为了测试限流是不是生效。 如果要测试这个项目的最大容量,那必然要把限流给取消掉或设置大一些。
10 - Januarius2019-12-18原来路子:录脚本--执行--结果告诉开发--再执行--完毕,这次系统学习,告别三脚猫要练真功夫
作者回复: 一起努力,让性能更有钱途!
9 - 李公子2019-12-17第一,概念容易让人陷入概念的债务,它们只是停留在性能指标的验证上; 第二,监控和分析,性能测试,建立在指标和数据的变化之上,根据这些指标,你能找系统的某个零部件来进行调优。
作者回复: 说的很好。和我的理念一致。
7 - 水浴清风2020-06-18性能模型与性能场景有什么异同和区别?
作者回复: 性能模型是比例关系,要配置到性能场景中去。性能场景包括的内容多,比如:脚本、参数、模型比例、监控等。
4 - sincoolvip2020-05-18真是说出了心声,经常被开发总监叫过去说:你要帮我们测试这个东西的极限值。然后我就很认真的拿出小本本来给他列细节的所谓的极限的目地和测试方案和计划,然后他摆摆手说:我不管,你给我极限值就行了。所以我一听见哪个部门的总监跟我说要极限值,我就头大。这是一种情况,我们的CTO是新来的中大的教授,一张口就是要你讲理论知识,我说我当年上的专业里计算机里面有关测试知识只是在项目管理章节里涉及的一个流程阶段而已,后面所有的理论知识全是实践得来的。 作者讲的很好。我赞同。展开
作者回复: 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都是耍流氓。
4 - 自渡。2020-03-20学完了,现在投入实践
作者回复: 哈哈,努力。技术就应该被应用,否则就是耍流氓。
4 - 土耳其小土豆2019-12-17来来来、把系统压死,太形象了😂
作者回复: 是不是你经历过的工作状态之一?哈哈。
共 2 条评论4 - 139650635532021-05-13很多观点真的共鸣很深。近期给内部员工做性能专项培训,看了之前的ppt大幅度介绍各种性能测试类型,但是作为学习新人这些概念毫无作用,真的不如把一些基础指标概念搞清楚,像tps 并发 等,怎么定义的,怎么计算的,这更有价值。。
作者回复: 看来是悟到了。
3 - 技术修行者2020-01-011. 作者给出的性能测试的概念,涵盖了性能测试端到端的流程,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2. 完善的监控是性能测试的前提,脱离了监控,性能测试不能很好的量化和跟踪。性能测试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监控可以很好的告诉我们性能改善的程度。
作者回复: 多谢肯定。 性能确实是反复迭代的。现在有些企业做成了上线前的心理安慰的动作,其实际操作过程并没有非常考究。
3 - qqq2019-12-18在稳定性测试中,显然最核心的元素是时间(业务模型已经在容量场景中确定了),而时间的设置应该来自于运维周期,而不是来自于老板、产品和架构等这些人的心理安全感。 —— 高老师,我对"老板、产品和架构这些人的心理安全感"这句话不太理解,这些所谓的”心理安全感“会对稳定性有影响吗?
作者回复: 就是他们自己拍脑袋给一个时间,认为如果稳定性测试满足这样的时间长度,就觉得系统是安全的。
3 - 迪森2019-12-17表达的很专业,让我们这种只会性能验证的选手受益匪浅,期待后续课程大佬继续给力3
- binxue1682020-05-15作者的某些观点我不是太赞同,我觉得性能测试有一定的分类还是很有必要的,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在具体的测试执行中还是有所侧重和区分,例如:负载测试和容量测试,在测试执行时就会采用两种不同的测试策略,前者主要关注系统在一定负载下长时间保证各资源使用正常或不至于系统崩溃;后者主要关注在现有软硬件配置条件下,系统最大能支撑多大的并发量,以应对系统短期的峰值对系统资源的挤兑不至于系统崩溃;根据不同测试目的,对性能测试进行分类其实并没有错,关键是看测试人员对这些分类有没有深刻的理解和实践,对具体的测试工作是否有帮助~~~展开
作者回复: 你能说一下这两种测试策略在场景设计、执行、分析中的区别吗?
共 3 条评论2 - 李公子2020-04-21第一个问题: 就像是在讨论西红柿和番茄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同一种东西,不同称呼而已; 第二个问题: 性能测试,好比人去体检,机构已经有体检方案,它通过采集你的身体等各类指标,生成报告,根据报告来评估该个体系统是否健康,如果某些指标不合格,医师会给出治疗调优的方案,如有重大缺陷,还需加急处理,不然运行不久系统就无法运行。展开2
- David.cui2020-01-27关于性能测试,性能调优的价值,国内很多项目都是靠堆硬件的方式来化解了。很难遇到通过性能调优来体现价值的项目
作者回复: 要看怎么做吧。在我的经验中,我基本给出一个优化前和优化后的TPS和响应时间对比图,客户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2 - IT媚娘2019-12-171. 这些词在概念上类似,找不出明显的区别,对于性能测试的场景设计没有指导意义 2. 应用程序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应用程序是有架构的,在性能测试中要想找到瓶颈,就要实时监控数据。如操作系统 中间件,观察变化趋势并且分析,才能找出性能瓶颈
作者回复: 你已得到真传。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