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 基础手机后期(下):Snapseed 使用攻略(@随你们去)
下载APP
关闭
渠道合作
推荐作者
19 | 基础手机后期(下):Snapseed 使用攻略(@随你们去)
2020-02-04 @随你们去 来自北京
《摄影入门课》
课程介绍
讲述:冯永吉
时长24:38大小19.73M
你好,我是 @随你们去,这次还是我代课,今天咱们聊一聊 Snapseed 这个软件的用法。
与 VSCO 一样,Snapseed 也是一款历史悠久的移动端图片后期工具。在 2012 年,Google 收购了 Snapseed 的开发商 Nik Software,得益于此次收购,这款曾经的 iOS 付费应用现在可以在 iOS 以及 Android 平台上完全免费使用。
跟 VSCO 不同的是,Snapseed 是一款全能的后期工具,对照片有着更加自由的调整空间,但因为它默认提供的滤镜相对鸡肋,所以最好让它和 VSCO 形成互补来搭配使用。我自己习惯用 VSCO 调色,用 Snapseed 处理一些特殊需求。
注:
为了避免重复,有关 Snapseed 与 VSCO 重复功能的部分本节课会略过;
考虑到实用性,滤镜部分本节课也不涉及;
上这节课前,建议你再翻回上一节课看一看里面的“调整工具”部分。
目录一览
框架熟悉:认识 Snapseed
用 Snapseed 打开一张照片后,我们可以看到它整体的界面布局:底部栏分别为样式、工具和导出功能,顶部栏分别为打开新照片、操作记录、图片信息以及更多(设置、教程、帮助和反馈)功能。
样式
导入照片后,样式是第一个呈现的页面,但通常情况下,这里我们直接切换到工具即可。因为 Snapseed 所提供的这些样式的适用性非常糟糕,而且也没有应用程度的微调选项,搞得这个功能基本用处不大。
样式栏滑动到最后,你可以将自己的当前调整步骤(如果有)添加至样式里。由于每张照片所需要的调整步骤各不相同,这样的操作仅适合用于批处理同一系列照片,其他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所以总结来说,除了使用自己建立的样式来进行批处理外,不建议使用 Snapseed 的样式。
工具
工具页面里总共有 28 个小工具,但这里面有部分小工具实际上是滤镜。这些滤镜是:“HDR 景观”“魅力光晕”“戏剧效果”“复古”“粗粒胶片”“怀旧”“斑驳”“黑白”“黑白电影”。
除了滤镜外,“美颜”和“头部姿势”这两个小工具是关于美颜的,不是本课的重点,我只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美颜”工具相对常规,可以识别面部并提供肤色调整、面部提亮、嫩肤和亮眼功能;“头部姿势”工具则比较有趣,可以调整面部角度、瞳孔大小、笑容和焦距。
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内容,还剩下 17 个小工具,我稍后会一一介绍。
导出
iOS 和 Android 两个版本的导出功能有所区别,具体实现的功能可以查看小字描述部分。其中 iOS 可以以三种方式导出,分别是:覆盖原图的保存(图片可再次修改)、副本的保存(图片可再次修改)、直接导出的保存(图片不可再次修改)。
这里“覆盖原图的保存”以及“副本的保存”,保存后的图片可再次修改,和其他工具有所不同。
操作记录
在操作记录里,我们可以进行撤销、重做以及还原操作。在“查看修改内容”里,还可以重新调整或删除某单个调整项,对于大部分调整项来说,都可以在这里使用画笔来将其调整为局部处理。(画笔是 Snapseed 里比较重要的一个工具,后面我会详细介绍。)
位于最底部的 QR 样式是样式分享功能,你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将自己的调整步骤创建为一个二维码供他人使用,或是使用他人的调整步骤。
详细信息与设置
在详细信息里,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片的创建时间、名称、分辨率、大小、拍摄机型、拍摄参数以及位置信息。
在设置里,可以对导出画质进行调整,建议设置为不要调整大小以及 JPG 100% 画质。
叠加性
在 Snapseed 的调整里,我们每完成一个调整步骤,这个步骤就会被单独保存至操作记录里,当我们在工具页面再次进行同样的调整时,并不是修改之前的调整,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叠加。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在 Snapseed 对一张照片的亮度调整进行 “+100” 随后再 “+100” 随后再 “+100” 这样的叠加,这样的特性使我们对一张照片有着非常大的调整自由度。而 VSCO 就不是这样,VSCO 对于每个调整项都相对更克制一些。
认识完 Snapseed 的整体界面,下面我会详细介绍工具里涉及到的 17 个小工具。为了便于理解,我将这 17 个小工具分为基础功能、局部处理和特色功能三部分,除了简单的功能介绍外,我还会附带一些个人的使用建议。
基础功能:初步的完善
在基础功能部分,主要是调整图片、突出细节、曲线、白平衡等常见工具。其中,曲线是一个强大但不太容易理解的工具,带你认识曲线是本节课这部分的一个重点。
调整图片
在调整图片工具里,我们可以对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氛围、高光、阴影、暖色调进行调整。此外,Snapseed 还提供了一个自动调整功能,这在部分小工具里都可以看到,但由于机器对于照片的判断与我们自己的想法大不相同,我个人不推荐使用。
其中,氛围是 Snapseed 里特有的一个调整项,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调整,随着氛围的添加与减少,照片风格会随之变化,最大的区别体现在高光和阴影上。
除此之外,调整幅度更大也是 Snapseed 与 VSCO 的区别。在这里,高光与阴影均可以双向调整,而不是像 VSCO 上只能进行高光减弱和阴影补偿。当我们需要去掉高光或阴影的细节时,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反向调整。
突出细节
突出细节里提供了结构和锐化调整,锐化与 VSCO 没有区别,结构则对应着 VSCO 里的清晰度,但这里的结构是支持双向调整的。
当照片需要表现得比较柔和或去掉一些细节时,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减弱来实现。
曲线
Snapseed 里提供了曲线工具。通过曲线工具,我们可以对照片进行调色上的任意处理,除了亮度、对比度、高光、阴影等常规调整外,还可以对色彩进行最大化的自由调整。
为了便于理解,我制作了一张黑白渐变图来演示曲线对于我们画面的影响,希望这几张图可以帮助你明白曲线是怎么一回事。
在 Snapseed 的曲线工具界面里,分为曲线选择、显示与隐藏、预设曲线三部分。在曲线选择里,我们可以选择当前调整的曲线是 RGB 还是红色、绿色、蓝色、亮度等,这里的亮度是 Snapseed 里特有的一个调整曲线,其余四个则为常见的曲线。
通过 RGB 曲线,我们可以实现亮度、对比度、高光、阴影等调整,实际上,这些调整就是从曲线里分离出来的小功能,我们使用起来会非常方便。
通过红色、绿色、蓝色曲线,我们可以实现对应的色彩调整,或是把他们搭配起来使用,调出任意色彩,这里的任意色彩是指:色值可以表达出来的颜色都能够调出。
在 Snapseed 里,我们点击曲线上的任意一处,可以添加点,如果你想去掉其中某个点,将其拖到曲线的坐标图外即可。
在曲线的这个坐标图里,横轴(从左到右)是以亮度来对应当前画面内容的,最左边代表着画面最暗的区域,最右边代表着画面最亮的区域。纵轴(从下到上)对应着当前曲线调整项的应用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亮度或应用程度并不是通过具体画面来分的,而是事先就预设好的,共有 256 个分级 (0-255),画面自己对号入座。比如说,如果我们导入的照片没有纯黑的部分,那么在最右边就没有对应的照片信息。
在图片演示里,我展示了在 RGB 曲线里三个极端操作的情况:
将左下角的点移动至左上角,整条曲线都在顶部,代表着画面从最暗到最亮的部分都调整为最亮,这使得我们的演示图变为纯白色;
将右上角的点移动至右下角,整条曲线都在底部,代表着画面从最暗到最亮的部分都调整为最暗,这使得我们的演示图变为纯黑色;
上述两种调整均进行,将画面最亮部分调到最暗,画面最暗部分调到最亮,由于是一条线在控制,最终演示图的渐变方向对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