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02 | 老生常谈:你真的知道敏捷到底是什么吗?

02 | 老生常谈:你真的知道敏捷到底是什么吗?-极客时间

02 | 老生常谈:你真的知道敏捷到底是什么吗?

讲述:宋宁

时长18:21大小14.70M

你好,我是宋宁。今天这节课,我要给你讲一讲到底什么是敏捷。
当我们谈到敏捷时,大家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各种不同的理解。然而这里面,有不少是对它的误解,在我平时做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团队成员这样说它:
敏捷来了,太好了,我们只要负责开发软件就够了,再也不用做文档,也不用做设计了;
敏捷就是快,原来要 6 个月才能完成的项目,用了敏捷后,周期就可以缩短到 3 个月了;
敏捷就是加班,用了敏捷后,由于在迭代结束时一定要完成当初的目标,所以我们加班比原来更严重了;
Scrum 就是敏捷,敏捷就是 Scrum,这俩是同义词;
敏捷是自由的、无约束的,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随自己的心情来做就好了。
上面这些说法,我相信你多少也都听说过一些,但它们其实都是对敏捷的误解。如果你带着这些误解去做敏捷,那很可能会做得一塌糊涂。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我在给你讲怎么做敏捷之前,有必要先给你捋一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敏捷,以便你能正确地理解它。
在我看来,大家之所以对敏捷有那么多的误解,归根结底,是忘记了做敏捷的初心,忘记了它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做上。
所以你要想真正理解敏捷,就要从它的价值观、原则以及具体的方法和实践上,对它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只从任何单一的方面去了解它,都像是盲人摸象,是片面的。

敏捷的价值观:正确理解敏捷的初心

我们先来看一下敏捷的价值观。2001 年,17 个轻量级方法论的大师在美国的犹他州,发布了敏捷宣言,阐释了它的 5 条价值观:
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虽然右项有价值,但我们更重视左项。
请注意这 5 条价值观中的最后一条:“虽然右项有价值,但我们更重视左项。”这一条其实是对前 4 条的解释说明,然而很多人在传递这些价值观时,其实只讲了前面 4 句,而忽略了最后这一句,很大程度上,这导致了大家对敏捷的误解。
那么结合这一条来看,前 4 条中“胜过”这两个字就可以解释为,与每一条中右面的内容相比,左面的内容是敏捷更加重视的,但要注意,这并不是说让你停止做右面的内容。
以“敏捷来了,我们再也不用做文档了”这个误解为例,结合敏捷的价值观,我们来看看对它的误解到底体现在哪里。
价值观的第 2 点是这么说的:“可以工作的软件比面面俱到的文档更加重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不要文档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敏捷重视可工作的、有价值的软件,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文档。注意,是不必要的文档,而不是所有文档。
那么对于一个项目来说,什么样的文档是没有必要的文档呢?
比如说一些交接类的文档。开发人员在开发完成后要提交给测试部门测试,需要写一个提测单,再一级一级批复,我认为这样的文档就是可以省略的。因为在敏捷里,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是在一起工作的,所以提测的工作不需要走如此麻烦的申请和审批;开发人员需要提测时,直接在软件上点击一下“提交”,再告诉测试人员一下就足够了。
那么,什么又是有必要的文档呢?
比如说一些写着重要设计方案的文件。如果系统在后期遇到了问题,你就要回头查看这类文件,找出问题所在;或者是系统后期开发完成后,需要转交给其他同事维护时,他们若想知道这个系统当初是怎么做的,也需要去查看当时的系统设计文档,所以这类设计方案是需要保留下来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情况,考虑哪些是重要的文档,哪些是不重要的。
所以说,敏捷的价值观并未否定或贬损“右项”的价值,“流程和工具”“ 详尽的文档”“ 合同谈判”以及“遵循计划”这些右面的内容也很重要,在敏捷里并不是完全不做。比如在敏捷实践中也是有计划的,只不过它计划的方式与传统瀑布模式的计划方式不一样罢了。
敏捷的价值观体现了敏捷的初心,只有正确理解它,你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敏捷。它的初心是通过一系列方法来让我们的研发工作更加灵活、有序和高效,所以它的价值观重视人的能动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更重视对变化的应对,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更好、更灵活地组织和管理研发工作。
但如果“流程和工具”“详尽的文档”“合同谈判”以及“遵循计划”,同样能让研发工作更有序和更高效,那敏捷是不反对的,也不会放弃不做,这才是敏捷的真谛。

敏捷的原则:正确理解敏捷的基石

上面我带你重新理解了敏捷的价值观,但对于它来说,只有价值观还不够具体,为了能更具体地指导工作,由它的价值观又引出了 12 条原则:
我们最优先要做的是,通过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使客户满意。
即使到了开发的后期,也欢迎改变需求。敏捷过程利用变化来为客户创造竞争优势。
经常性地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交付的间隔可以从几个星期到几个月,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在整个项目开发期间,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天天都在一起工作。
围绕被激励起来的个体来构建项目。给他们提供所需的环境和支持,并且信任他们能够完成工作。
在团队内部,最具有效果并且富有效率地传递信息方法,就是面对面地交谈。
工作的软件是首要的进度度量标准。
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的开发速度。责任人、开发者和用户应该能够保持一个长期的、恒定的开发速度。
不断地关注优秀的技能和好的设计会增强敏捷能力。
简单——使未完成的工作最大化的艺术——是根本的。
最好的构架、需求和设计出自于自组织的团队。
每隔一定时间,团队会针对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工作进行反省,然后相应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这 12 条原则是正确理解敏捷的基石,所以在这里,我会结合开篇那几条对敏捷的误解,对这其中的几条原则做个详细的解读。
有一个误解是“敏捷就是快”,你要注意,在敏捷的原则里,可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所以你需要正确理解“快”这个词。
如果你将“快”理解为用了敏捷以后,你的代码编写速度就立马加快了,那是非常不现实的。虽然在敏捷中,我们也会用到一些方法来训练整个团队的代码编写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程序员敲代码的速度就得到了显著提升。况且,即使敲代码的速度加快了,项目整体上线的速度就也一定能加快吗?
那么敏捷在交付上会带来什么变化呢?你可以先看一下原则中的第 1 条和第 3 条,总体的意思是:敏捷希望能尽快把可用的软件持续性地交付给客户,交付的时间越短越好,而不是最后才一次性地交给客户。
所以说,敏捷中的“快”其实指的是反馈更快,反馈更及时。这样,我们就能更快、更准地得到客户的真实反馈,也能尽早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也可能会更早一点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产品,你也可能更早达成客户的目标(这里你也要注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甚至,由于客户比预计的时间早些看到了产品,他觉得很满意,结果可能比大家预想的上线时间都要早。
但这绝不是通过快速写代码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不断检视客户的需求,总是优先做最有价值的事和减少浪费来完成的。在瀑布模式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把原计划的事情全都做完后,项目也就结束了;而在敏捷的原则下,只有完成客户的目标,项目才可以结束。这是因为,敏捷是以业务价值和业务目标为导向的,在这个导向下,短迭代使客户更清楚自己的需求了,不必要做的事情减少了,所以时间才减少了,交付也就更快了。
我们再来看看“敏捷就是加班”这个误解。你可以回到前面的原则里,重新看第 8 条,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敏捷强调“可持续的开发速度”
这指的是团队要能一直以稳定的开发速度持续下去,而不是为了加速开发,本次或几次迭代一直加班,透支团队成员的健康,这么做反而会因为员工身体不支,导致接下来的迭代开发产能下降。你要想一想,如果天天加班,员工能否能一直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较高的工作效率?你能保证一直可以用这样的开发速度开发下去?我想这是不行的。
那怎么才能保持“可持续的开发速度”呢?我看到能做到这一点的开发团队,通常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在迭代开始的时候,不会过度承诺,也就是能完成多少工作,就承诺多少工作。
严格遵守纪律。他们在迭代开始以后,原则上不会再增加需求,如果一定要往他们的迭代待办事项列表里增加其它需求,就要同时从中拿走等量的需求。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我认为这可以使开发团队聚焦在自己的事情上,不受干扰,效率更高,这样就能形成稳定的开发节奏;而稳定的开发节奏可以加强我们的预见性,这样我们预计的上线时间才可能是精准的。
所以,如果你的团队用了敏捷以后加班更严重了,那么我建议你参照上面的做法来自我检视一下,看看你的团队是否在一个迭代中承诺了太多事情,也就是工作范围是否太大了,如果是的话,那你可以结合团队的实际产能,根据需求条目的优先级来进行调整;此外,还要看你的团队是否遵守了纪律,如果不遵守纪律,那额外的加班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敏捷原则里的内容,你会发现它和敏捷宣言一样,重视研发各方的协作,并强调了持续改进、响应变化。只不过在这 12 条原则里,对敏捷重视的价值做了更细致的阐述,也涵盖了软件项目管理的所有基本流程,而且这些流程又很具体,让大家有了更可以参考的标准,将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可操作的原则之上。
因此正确理解这些原则,并以此为基准去做事,才能在后面具体的敏捷实践中不偏离,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

敏捷的方法:正确落地敏捷的基础

但很显然,只有价值观和原则,敏捷是不能落地的,你还需要一系列的方法来推进它。
在当初提出敏捷这个概念的时候,建立敏捷联盟的 17 位大师就创立了一些敏捷方法,这包括极限编程、Scrum、特征驱动开发、动态系统开发方法、自适应软件开发,以及水晶方法等等,这些方法被统称为敏捷方法。到现在也出现了很多关于规模化敏捷的方法,比如说 SaFe 和 Less;也有很多技术实践,比如说测试驱动开发等等。可以这么说,凡是符合敏捷价值观和原则的方法论,都可以归到敏捷的大伞下。
怎么样,这么一看,敏捷是不是包罗万象?但方法虽然很多,你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所以在这里我想和你强调的是,这些方法从共性上来说都遵循了敏捷的价值观和原则,不同的是它们针对了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说 Scrum 在新软件开发中更好用,而看板在维护类的软件开发中更胜一筹。
所以 “Scrum 就是敏捷,敏捷就是 Scrum”这个说法,是相当片面的,是对敏捷的误解。敏捷还有很多我刚刚提到的方法,如果只认识这俩,那你在做敏捷时,无疑就受到了限制。
说到落地敏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看看“敏捷是自由的,无约束的”这个误解,我想以 Scrum 为例,来谈一下为什么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Scrum 框架看起来很简单,很多人以为它不过就是“三三五五”:3 个角色(产品负责人、团队、Scrum Master),3 个工件(产品待办事项列表、迭代待办事项列表、产品增量),5 个会议(迭代计划会议、每日站会、迭代回顾会议、迭代评审会议、产品 Backlog 梳理会议),5 个价值(承诺 、专注、开放、尊重、勇气),以为只要把上面这些事都照搬过来做完,就万事大吉了。但其实 Scrum 也是有约束条件的,如果你不按照这些约束条件去使用它,是用不好这个方法的。
关于 Scrum 的约束条件,这里我举最重要的两条来说明:
在迭代计划会议开始前,产品负责人需要准备好需求条目,使需求达到准入标准;
Scrum 讲究时间盒,包括迭代的周期、各个会议,这些都要遵守时间盒的约定。
如果不遵守第 1 条约定,你会发现你的团队即使用了 Scrum,研发节奏仍然会被打乱;如果不遵守第 2 条约定,你会发现你的团队会被耗在各个会议上,会议效率又很低,团队成员很快就会感到厌烦。所以说,Scrum 是有纪律的,如果不遵守它的纪律,自由自在无约束,那么使用它注定是痛苦的,也达不成既有目的。
从上面 Scrum 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了解敏捷的方法,不能只了解它的表面,要深度理解它背后的规则和深意,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应用它,让它为我们的研发管理服务。
针对敏捷的每一种方法,我建议你在使用前,都要问自己 3 个问题:
这个方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有没有使用前提?
有没有相应的使用规则?
此外,你还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用这些方法的,看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坑,如果有又是怎么避免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自我提问和借鉴,你在日后能正确使用敏捷的方法。

总结

说到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到底什么是敏捷呢?我希望你在学完今天的课程后,能深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敏捷,并能分辨出对敏捷的误解。综合上面内容,我来总结一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句话,敏捷 = 价值观 + 原则 + 一系列符合价值观和原则的方法。单纯说敏捷是一种方法,肯定是片面的;但只强调它的价值观和原则,而不重视方法也是不对的,因为那样敏捷就飘在空中,不能落地了
因此对于敏捷,你需要从敏捷的价值观、原则和具体方法上对它有全方位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你也不能只关注具体的方法,还要时时刻刻记住做敏捷的初心,不能偏离了它的价值观和原则。

思考题

结合上面的内容,我想请你来思考一下,你还知道有哪些对敏捷的误解吗?你可以对照着它的价值观和原则检视一下,在留言区写出来。
我是宋宁,欢迎你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疑问和思考。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也欢迎你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来探讨和学习。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9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9

提建议

上一篇
01 | 灵魂拷问:如何利用敏捷思维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下一篇
03 | 评估诊断:成功迈出敏捷推进的第一步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63)

  • escray
    2020-01-08
    温习了一下敏捷宣言和12条敏捷原则,如果去看英文原版的话,会发现其实宣言只有四条,而作者提到的第五条,其实应该是一个备注。不过,如果按照五条来宣讲的话,可能会更容易被接受。 在原则里面,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被激励起来的个体”,如果没有这个,那么其他的也无从谈起。 “对于 Scrum 适合新软件开发,看板适合维护类软件开发”,这个说法我觉得很有道理。 没有经历过 Scrum,似乎这个在国内还是挺热门的,也考虑过去参加 Scrum 的培训,但是总体感觉 Scrum 在敏捷开发里面属于比较“重”的那种,“三三五五”也不容易。通过 Scrum 似乎是降低了对于开发人员自我管理的要求,但是对于 Scrum master 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国内比较受欢迎? 敏捷 = 价值观 + 原则 + 方法 这个公式挺清楚的,但是其实困难的部分是在于价值观和原则,如何让团队成员认可敏捷,可能才是敏捷落地的关键。 看了一下专栏的目录,似乎并没有,关于采用敏捷开发对于开发人员个人成长有帮助的内容,而是更多的偏向从研发管理或者客户价值的角度,略有遗憾。
    展开
    共 2 条评论
    43
  • jinny
    2020-01-07
    敏捷中的‘快’是指应对及时,反馈及时,就像马歇尔说过的那句话:一个及时的中庸决策,比不及时完美决策要好。

    作者回复: 👍

    共 3 条评论
    34
  • 桃子-夏勇杰
    2020-01-07
    1. 敏捷就像健身,怎么看都对,但是,背后都需要强大的自律。 2. 敏捷就像健身,怎么看都对,但是,背后都需要强烈的改变意愿和一点的自律。 3. 敏捷就像健身,上了点年纪,有了点经历,还不放弃的,才会追求。 大家觉得哪句更能激励人尝试敏捷?
    共 4 条评论
    15
  • 小老鼠
    2020-01-12
    1,迭代次数增加,回归测试肯定增大,势必会引入自动化测试,但现在好多企业自动化建立不起来,咋办?2,在几次迭代后客户发现他们的需求变多了,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作者回复: 1、自动化建立不起来要寻找原因,最起码要建立自动化回归测试,否则敏捷后的测试量的增加团队是吃不消的; 2、不管需求增加了多少,始终坚持按优先级排序,每次迭代取优先级高的做

    10
  • 李小歪
    2020-01-20
    请问宋老师 简单——使未完成的工作最大化的艺术——是根本的? 这条原则怎么理解?

    作者回复: 抱歉,这句话应该是“以简洁为本,它是极力减少不必要工作量的艺术。”我已经让开发替换了最新的译本。主要讲的是敏捷要讲求简洁,尽量不做额外的没必要的工作。比方说,一些额外的交接类的文档等等。

    共 2 条评论
    8
  • Raymond吕
    2020-01-09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敏捷的快我理解是信息流的快,始终保持对当下的目标对齐,贯穿整个开发过程。
    8
  • 吃饺子不吐饺子皮
    2020-01-06
    我是一个项目的团队成员,目前项目中存在大量加班情况,我想讲敏捷思想融入项目开发中,但我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工作习惯,从而导致计划落空。所以想问下团队成员如何自行实施敏捷开发。

    作者回复: 首先恭喜这位朋友,已经有意识想导入敏捷了。关于大量加班的问题,建议分析一下背后的真实原因。比方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需求反复更迭?还是需求范围没界定好,团队承诺过多?还是本身人员效率不高?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另外敏捷的导入和真正使用它达到既定效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因此建议先跟团队领导商量,让他们看到敏捷的好处,得到他们的支持。对于团队成员,也需要跟他们树立信心,可以先从简单的实践着手,让大家看到一些益处,然后就自然而然地想跟着做了。我们的整个专栏都有这样的思想,可以看看后面实战篇的方法。

    共 6 条评论
    8
  • qi
    2020-03-27
    老师,如何避免敏捷变相为小瀑布的模式,感觉这是很多团队敏捷转型最容易掉进去的坑
    5
  • reven404
    2020-01-28
    我认为还有个误区:敏捷是开发团队的事,不属于业务和产品.
    共 3 条评论
    4
  • MaO
    2020-01-17
    里面提到的开发人员遵守纪律,具体是指哪些纪律?

    作者回复: 有很多需要自律,比方说最基本的,开发人员开发完代码以后要自测,不能不自测直接就丢给测试人员让他们找bug;还有的团队在做持续集成的实践时,会要求红灯不下班等等

    共 3 条评论
    4
  • leslie
    2020-02-12
    敏捷的本质是如果去追求MVP原则:这个原则不光是基于产品与开发两方面。去年GOPS去参加过,听过不少观点;可能课程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梳理。建立项目的敏捷其实要有3种视角:产品视角、项目视角、架构视角,在需求、规划、落地的每个阶段做到最小最核心且纪律性才能做到敏捷。 极客时间相关的不少课程学过且听过一些用户提及相关问题:架构师说非常清楚结果被销售经营团队说你误解了。。。 敏捷教练没做过:大会老师们推荐的书没少看,做为一个老牌DBA灭火的事情干的太多了,视角被逼出来了;不知不觉其实发现这种换位被迫走了一遍,自己的部分流程写过;发现原来就是敏捷。
    展开
    3
  • 小孩
    2020-01-10
    老师,有个问题,需求在一个迭代里不加,可是遇到,产品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开发过程中发现,导致的不得不改的需求怎么办,自己怎么规避这种问题,希望老师能看到

    作者回复: 因为产品设计本身不合理导致的返工问题,需要记录下来,并找相关人员来做改进活动。一开始规避不了,团队需要不断的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设计的能力

    共 3 条评论
    3
  • Twinkle
    2020-01-06
    怎么去培养团队每个成员的敏捷思维

    作者回复: 谢谢,专栏可以给他一些好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另外专门的布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专栏后面的09里的好的敏捷教练也会负责一直帮助团队理解敏捷背后的原因,帮助他们不断地成长。人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他不明白为什么,很难转化成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共 2 条评论
    3
  • 2020-11-23
    1.重视沟通:与用户,开发人员的沟通;2.强调自律:对代码负责,对测试负责,对需求负责,对承诺负责 3. 关注量化:进度待办列表,用户演示看板等。敏捷,每个人都需要参与。
    2
  • Geek_kevin
    2020-03-22
    相比开发人员的敏捷思维,传统企业业务人员普遍没有敏捷思维
    2
  • 李永智
    2020-01-15
    敏捷=价值观+原则+方法,概括得很到位。关键在实际中人们更看看重方法而忘记了价值观和原则,这样一旦方法短期看不到效果,就会全盘否定,其实有了价值观和原则,方法只要长期坚持,不断迭代,不断修正,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团队的工作方法。另外在使用中,大家过于相信敏捷是一个银弹,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我理解敏捷更多的是强调价值观和原则,不仅适合团队,也适合个人规划,但是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使用一个理论打遍天下任何事。
    展开

    作者回复: 赞一个

    2
  • 吴言乱语
    2020-01-07
    逐条检视了一下: 针对第二条:传统做法是不欢迎在开发后期,甚至是任何阶段,改变需求;但是调整思考方式,敏捷的最终目标是业务目标和业务价值,需求变更若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好的市场竞争力,欢迎变更。但同时开发团队不过度承诺的原则,要将变更量化,替换原有需求,保证稳定的开发速度。 针对第四条: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天天在一起工作,是否也可以变更成保持紧密的沟通,比如一周一次的开发成果和进度交流会等,因为在业务高速增长期或者其他一些特殊条件下,并不具备天天在一起的条件。 针对第八条:稳定的开发速度,在评估开发周期时,工作时间段量化极为重要,量化单位是天还是小时,天的话 是按本团队朝九晚五还是朝九晚六都不一样,这些都非常重要。
    展开
    2
  • 梁中华
    2020-03-29
    非常同意敏捷就是注重快速反馈这个总结
    1
  • 张汉桂-东莞
    2020-02-03
    这两条原则很有参考价值,赞👍 他们在迭代开始的时候,不会过度承诺,也就是能完成多少工作,就承诺多少工作。 严格遵守纪律。他们在迭代开始之后,原则上不再接受需求的增加,如果一定要往他们的迭代待办事项列表里增加其它需求,就一定要同时从其中拿走等量的需求。
    1
  • Aaron(健廷)
    2020-01-06
    醍醐灌顶阿,谢谢老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