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0 | 第1~9讲课后思考题答案及常见问题答疑

10 | 第1~9讲课后思考题答案及常见问题答疑-极客时间

10 | 第1~9讲课后思考题答案及常见问题答疑

讲述:蒋德钧

时长21:13大小19.43M

你好,我是蒋德钧。
咱们的课程已经更新 9 讲了,这段时间,我收到了很多留言。很多同学都认真地回答了课后思考题,有些回答甚至可以说是标准答案。另外,还有很多同学针对 Redis 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机制,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值得好好讨论一下。
今天,我就和你聊一聊课后题答案,并且挑选一些典型问题,集中进行一次讲解,希望可以解决你的困惑。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 1 讲

问题:和跟 Redis 相比,SimpleKV 还缺少什么?
@曾轼麟、@Kaito 同学给出的答案都非常棒。他们从数据结构到功能扩展,从内存效率到事务性,从高可用集群再到高可扩展集群,对 SimpleKV 和 Redis 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而且,他们还从运维使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我先分享一下两位同学的答案。
@曾轼麟同学:
数据结构:缺乏广泛的数据结构支持,比如支持范围查询的 SkipList 和 Stream 等数据结构。
高可用:缺乏哨兵或者 master-slave 模式的高可用设计;
横向扩展:缺乏集群和分片功能;
内存安全性:缺乏内存过载时的 key 淘汰算法的支持;
内存利用率:没有充分对数据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内存利用率,例如使用压缩性的数据结构;
功能扩展:需要具备后续功能的拓展;
不具备事务性:无法保证多个操作的原子性。
@Kaito 同学:
SimpleKV 所缺少的有:丰富的数据类型、支持数据压缩、过期机制、数据淘汰策略、主从复制、集群化、高可用集群等,另外,还可以增加统计模块、通知模块、调试模块、元数据查询等辅助功能。
我也给个答案总结。还记得我在开篇词讲过的“两大维度”“三大主线”吗?这里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个框架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此外,在表格最后,我还从键值数据库开发和运维的辅助工具上,对 SimpleKV 和 Redis 做了对比。

第 2 讲

问题:整数数组和压缩列表作为底层数据结构的优势是什么?
整数数组和压缩列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 Redis“又快又省”特点中的“省”,也就是节省内存空间。整数数组和压缩列表都是在内存中分配一块地址连续的空间,然后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个接一个地放在这块空间内,非常紧凑。因为元素是挨个连续放置的,我们不用再通过额外的指针把元素串接起来,这就避免了额外指针带来的空间开销。
我画一张图,展示下这两个结构的内存布局。整数数组和压缩列表中的 entry 都是实际的集合元素,它们一个挨一个保存,非常节省内存空间。
Redis 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其实是在性能和内存使用效率之间进行的平衡。

第 3 讲

问题:Redis 基本 IO 模型中还有哪些潜在的性能瓶颈?
这个问题是希望你能进一步理解阻塞操作对 Redis 单线程性能的影响。在 Redis 基本 IO 模型中,主要是主线程在执行操作,任何耗时的操作,例如 bigkey、全量返回等操作,都是潜在的性能瓶颈。

第 4 讲

问题 1:AOF 重写过程中有没有其他潜在的阻塞风险?
这里有两个风险。
风险一:Redis 主线程 fork 创建 bgrewriteaof 子进程时,内核需要创建用于管理子进程的相关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在操作系统中通常叫作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简称为 PCB)。内核要把主线程的 PCB 内容拷贝给子进程。这个创建和拷贝过程由内核执行,是会阻塞主线程的。而且,在拷贝过程中,子进程要拷贝父进程的页表,这个过程的耗时和 Redis 实例的内存大小有关。如果 Redis 实例内存大,页表就会大,fork 执行时间就会长,这就会给主线程带来阻塞风险。
风险二:bgrewriteaof 子进程会和主线程共享内存。当主线程收到新写或修改的操作时,主线程会申请新的内存空间,用来保存新写或修改的数据,如果操作的是 bigkey,也就是数据量大的集合类型数据,那么,主线程会因为申请大空间而面临阻塞风险。因为操作系统在分配内存空间时,有查找和锁的开销,这就会导致阻塞。
问题 2:AOF 重写为什么不共享使用 AOF 本身的日志?
如果都用 AOF 日志的话,主线程要写,bgrewriteaof 子进程也要写,这两者会竞争文件系统的锁,这就会对 Redis 主线程的性能造成影响。

第 5 讲

问题:使用一个 2 核 CPU、4GB 内存、500GB 磁盘的云主机运行 Redis,Redis 数据库的数据量大小差不多是 2GB。当时 Redis 主要以修改操作为主,写读比例差不多在 8:2 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有 100 个请求,80 个请求执行的是修改操作。在这个场景下,用 RDB 做持久化有什么风险吗?
@Kaito 同学的回答从内存资源和 CPU 资源两方面分析了风险,非常棒。我稍微做了些完善和精简,你可以参考一下。
内存不足的风险:Redis fork 一个 bgsave 子进程进行 RDB 写入,如果主线程再接收到写操作,就会采用写时复制。写时复制需要给写操作的数据分配新的内存空间。本问题中写的比例为 80%,那么,在持久化过程中,为了保存 80% 写操作涉及的数据,写时复制机制会在实例内存中,为这些数据再分配新内存空间,分配的内存量相当于整个实例数据量的 80%,大约是 1.6GB,这样一来,整个系统内存的使用量就接近饱和了。此时,如果实例还有大量的新 key 写入或 key 修改,云主机内存很快就会被吃光。如果云主机开启了 Swap 机制,就会有一部分数据被换到磁盘上,当访问磁盘上的这部分数据时,性能会急剧下降。如果云主机没有开启 Swap,会直接触发 OOM,整个 Redis 实例会面临被系统 kill 掉的风险。
主线程和子进程竞争使用 CPU 的风险:生成 RDB 的子进程需要 CPU 核运行,主线程本身也需要 CPU 核运行,而且,如果 Redis 还启用了后台线程,此时,主线程、子进程和后台线程都会竞争 CPU 资源。由于云主机只有 2 核 CPU,这就会影响到主线程处理请求的速度。

第 6 讲

问题:为什么主从库间的复制不使用 AOF?
答案:有两个原因。
RDB 文件是二进制文件,无论是要把 RDB 写入磁盘,还是要通过网络传输 RDB,IO 效率都比记录和传输 AOF 的高。
在从库端进行恢复时,用 RDB 的恢复效率要高于用 AOF。

第 7 讲

问题 1:在主从切换过程中,客户端能否正常地进行请求操作呢?
主从集群一般是采用读写分离模式,当主库故障后,客户端仍然可以把读请求发送给从库,让从库服务。但是,对于写请求操作,客户端就无法执行了。
问题 2:如果想要应用程序不感知服务的中断,还需要哨兵或客户端再做些什么吗?
一方面,客户端需要能缓存应用发送的写请求。只要不是同步写操作(Redis 应用场景一般也没有同步写),写请求通常不会在应用程序的关键路径上,所以,客户端缓存写请求后,给应用程序返回一个确认就行。
另一方面,主从切换完成后,客户端要能和新主库重新建立连接,哨兵需要提供订阅频道,让客户端能够订阅到新主库的信息。同时,客户端也需要能主动和哨兵通信,询问新主库的信息。

第 8 讲

问题 1:5 个哨兵实例的集群,quorum 值设为 2。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有 3 个哨兵实例都发生故障了,此时,Redis 主库如果有故障,还能正确地判断主库“客观下线”吗?如果可以的话,还能进行主从库自动切换吗?
因为判定主库“客观下线”的依据是,认为主库“主观下线”的哨兵个数要大于等于 quorum 值,现在还剩 2 个哨兵实例,个数正好等于 quorum 值,所以还能正常判断主库是否处于“客观下线”状态。如果一个哨兵想要执行主从切换,就要获到半数以上的哨兵投票赞成,也就是至少需要 3 个哨兵投票赞成。但是,现在只有 2 个哨兵了,所以就无法进行主从切换了。
问题 2:哨兵实例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如果同时调大 down-after-milliseconds 值,对减少误判是不是也有好处?
哨兵实例越多,误判率会越低,但是在判定主库下线和选举 Leader 时,实例需要拿到的赞成票数也越多,等待所有哨兵投完票的时间可能也会相应增加,主从库切换的时间也会变长,客户端容易堆积较多的请求操作,可能会导致客户端请求溢出,从而造成请求丢失。如果业务层对 Redis 的操作有响应时间要求,就可能会因为新主库一直没有选定,新操作无法执行而发生超时报警。
调大 down-after-milliseconds 后,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情况:主库实际已经发生故障了,但是哨兵过了很长时间才判断出来,这就会影响到 Redis 对业务的可用性。

第 9 讲

问题:为什么 Redis 不直接用一个表,把键值对和实例的对应关系记录下来?
如果使用表记录键值对和实例的对应关系,一旦键值对和实例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例如实例有增减或者数据重新分布),就要修改表。如果是单线程操作表,那么所有操作都要串行执行,性能慢;如果是多线程操作表,就涉及到加锁开销。此外,如果数据量非常大,使用表记录键值对和实例的对应关系,需要的额外存储空间也会增加。
基于哈希槽计算时,虽然也要记录哈希槽和实例的对应关系,但是哈希槽的个数要比键值对的个数少很多,无论是修改哈希槽和实例的对应关系,还是使用额外空间存储哈希槽和实例的对应关系,都比直接记录键值对和实例的关系的开销小得多。
好了,这些问题你都回答上来了吗?如果你还有其他想法,也欢迎多多留言,跟我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典型问题讲解

接下来,我再讲一些代表性问题,包括 Redis rehash 的时机和执行机制,主线程、子进程和后台线程的联系和区别,写时复制的底层实现原理,以及 replication buffer 和 repl_backlog_buffer 的区别。

问题 1:rehash 的触发时机和渐进式执行机制

我发现,很多同学对 Redis 的哈希表数据结构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哈希表的 rehash 操作,所以,我再集中回答两个问题。
1.Redis 什么时候做 rehash?
Redis 会使用装载因子(load factor)来判断是否需要做 rehash。装载因子的计算方式是,哈希表中所有 entry 的个数除以哈希表的哈希桶个数。Redis 会根据装载因子的两种情况,来触发 rehash 操作:
装载因子≥1,同时,哈希表被允许进行 rehash;
装载因子≥5。
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装载因子等于 1,同时我们假设,所有键值对是平均分布在哈希表的各个桶中的,那么,此时,哈希表可以不用链式哈希,因为一个哈希桶正好保存了一个键值对。
但是,如果此时再有新的数据写入,哈希表就要使用链式哈希了,这会对查询性能产生影响。在进行 RDB 生成和 AOF 重写时,哈希表的 rehash 是被禁止的,这是为了避免对 RDB 和 AOF 重写造成影响。如果此时,Redis 没有在生成 RDB 和重写 AOF,那么,就可以进行 rehash。否则的话,再有数据写入时,哈希表就要开始使用查询较慢的链式哈希了。
在第二种情况下,也就是装载因子大于等于 5 时,就表明当前保存的数据量已经远远大于哈希桶的个数,哈希桶里会有大量的链式哈希存在,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此时,就立马开始做 rehash。
刚刚说的是触发 rehash 的情况,如果装载因子小于 1,或者装载因子大于 1 但是小于 5,同时哈希表暂时不被允许进行 rehash(例如,实例正在生成 RDB 或者重写 AOF),此时,哈希表是不会进行 rehash 操作的。
2. 采用渐进式 hash 时,如果实例暂时没有收到新请求,是不是就不做 rehash 了?
其实不是的。Redis 会执行定时任务,定时任务中就包含了 rehash 操作。所谓的定时任务,就是按照一定频率(例如每 100ms/ 次)执行的任务。
在 rehash 被触发后,即使没有收到新请求,Redis 也会定时执行一次 rehash 操作,而且,每次执行时长不会超过 1ms,以免对其他任务造成影响。

问题 2:主线程、子进程和后台线程的联系与区别

我在课程中提到了主线程、主进程、子进程、子线程和后台线程这几个词,有些同学可能会有疑惑,我再帮你总结下它们的区别。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进程一般是指资源分配单元,例如一个进程拥有自己的堆、栈、虚存空间(页表)、文件描述符等;而线程一般是指 CPU 进行调度和执行的实体。
了解了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后,我们再来看下什么是主进程和主线程。
如果一个进程启动后,没有再创建额外的线程,那么,这样的进程一般称为主进程或主线程。
举个例子,下面是我写的一个 C 程序片段,main 函数会直接调用一个 worker 函数,函数 worker 就是执行一个 for 循环计算。下面这个程序运行后,它自己就是一个主进程,同时也是个主线程。
int counter = 0;
void *worker() {
for (int i=0;i<10;i++) {
counter++;
}
return NULL;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worker();
}
和这段代码类似,Redis 启动以后,本身就是一个进程,它会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并处理读写操作请求。而且,接收请求和处理请求操作是 Redis 的主要工作,Redis 没有再依赖于其他线程,所以,我一般把完成这个主要工作的 Redis 进程,称为主进程或主线程。
在主线程中,我们还可以使用 fork 创建子进程,或是使用 pthread_create 创建线程。下面我先介绍下 Redis 中用 fork 创建的子进程有哪些。
创建 RDB 的后台子进程,同时由它负责在主从同步时传输 RDB 给从库;
通过无盘复制方式传输 RDB 的子进程;
bgrewriteaof 子进程。
然后,我们再看下 Redis 使用的线程。从 4.0 版本开始,Redis 也开始使用 pthread_create 创建线程,这些线程在创建后,一般会自行执行一些任务,例如执行异步删除任务。相对于完成主要工作的主线程来说,我们一般可以称这些线程为后台线程。关于 Redis 后台线程的具体执行机制,我会在第 16 讲具体介绍。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画了一张图,展示了它们的区别。

问题 3:写时复制的底层实现机制

Redis 在使用 RDB 方式进行持久化时,会用到写时复制机制。我在第 5 节课讲写时复制的时候,着重介绍了写时复制的效果:bgsave 子进程相当于复制了原始数据,而主线程仍然可以修改原来的数据。
今天,我再具体讲一讲写时复制的底层实现机制。
对 Redis 来说,主线程 fork 出 bgsave 子进程后,bgsave 子进程实际是复制了主线程的页表。这些页表中,就保存了在执行 bgsave 命令时,主线程的所有数据块在内存中的物理地址。这样一来,bgsave 子进程生成 RDB 时,就可以根据页表读取这些数据,再写入磁盘中。如果此时,主线程接收到了新写或修改操作,那么,主线程会使用写时复制机制。具体来说,写时复制就是指,主线程在有写操作时,才会把这个新写或修改后的数据写入到一个新的物理地址中,并修改自己的页表映射。
我来借助下图中的例子,具体展示一下写时复制的底层机制。
bgsave 子进程复制主线程的页表以后,假如主线程需要修改虚页 7 里的数据,那么,主线程就需要新分配一个物理页(假设是物理页 53),然后把修改后的虚页 7 里的数据写到物理页 53 上,而虚页 7 里原来的数据仍然保存在物理页 33 上。这个时候,虚页 7 到物理页 33 的映射关系,仍然保留在 bgsave 子进程中。所以,bgsave 子进程可以无误地把虚页 7 的原始数据写入 RDB 文件。

问题 4:replication buffer 和 repl_backlog_buffer 的区别

在进行主从复制时,Redis 会使用 replication buffer 和 repl_backlog_buffer,有些同学可能不太清楚它们的区别,我再解释下。
总的来说,replication buffer 是主从库在进行全量复制时,主库上用于和从库连接的客户端的 buffer,而 repl_backlog_buffer 是为了支持从库增量复制,主库上用于持续保存写操作的一块专用 buffer。
Redis 主从库在进行复制时,当主库要把全量复制期间的写操作命令发给从库时,主库会先创建一个客户端,用来连接从库,然后通过这个客户端,把写操作命令发给从库。在内存中,主库上的客户端就会对应一个 buffer,这个 buffer 就被称为 replication buffer。Redis 通过 client_buffer 配置项来控制这个 buffer 的大小。主库会给每个从库建立一个客户端,所以 replication buffer 不是共享的,而是每个从库都有一个对应的客户端。
repl_backlog_buffer 是一块专用 buffer,在 Redis 服务器启动后,开始一直接收写操作命令,这是所有从库共享的。主库和从库会各自记录自己的复制进度,所以,不同的从库在进行恢复时,会把自己的复制进度(slave_repl_offset)发给主库,主库就可以和它独立同步。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非常感谢你的仔细思考和提问,每个问题都很精彩,在看留言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受益匪浅。另外,我希望我们可以组建起一个 Redis 学习团,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欢迎你继续在留言区畅所欲言,我们一起进步,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 Redis 达人!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0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95

提建议

上一篇
09 | 切片集群:数据增多了,是该加内存还是加实例?
下一篇
11 | “万金油”的String,为什么不好用了?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57)

  • 赵茭茭
    2020-12-05
    前9讲 我一共学了 3遍 真的是每一次学习都理解不同 学的越来越深 真的是很棒的文章 比网上的博客强太多了 很系统
    共 5 条评论
    126
  • Geek_8b8d3d
    2021-04-14
    我觉得基础篇就够我去面试了
    共 4 条评论
    43
  • zhou
    2020-08-26
    感谢老师的答疑,明白了写时复制的底层原理。之前一直以为主进程有写操作时,fork 出来的子进程会复制一份物理内存数据过来,实际上只会复制一份页表,相对于内存数据,页表数据小很多。

    作者回复: 理解的没错!

    共 6 条评论
    33
  • 袁东昊的电信手机
    2020-11-15
    请问下老师:目前使用比较多的都是Redis Cluster模式,RedisCluster模式已经可以自己选主了,为什么还还这么多研究Redis Sentinel。

    作者回复: Sentinel提供了分布式系统中选主问题的参考实现,具有一定的普适性,Sentinel的实现类似于Raft协议,所以研究下Sentinel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Raft,Raft在分布式系统中还是很有用的。

    17
  • 烫烫烫
    2020-11-04
    关于rehash的触发时机,装载因子>=1和>=5是不是太大了?当装载因子接近1的时候,冲突概率已经很严重了吧。我记得大部分语言(Java/C/C#/Go)的哈希表扩容时机,装载因子都小于1。有老师或哪位同学能帮我解惑吗?
    共 5 条评论
    10
  • 悟空聊架构
    2021-05-12
    这个复盘总结得很棒,看完后建议回头再看下前面几篇。
    8
  • Geek_ee09b9
    2020-09-12
    学到这里,有点忘了再看一遍
    6
  • 曾轼麟
    2020-08-29
    谢谢老师的解答和认可
    6
  • keaper
    2020-08-26
    关于“采用渐进式 hash 时,如果实例暂时没有收到新请求,是不是就不做 rehash 了?”这个问题 在阅读源码中注意到 在定时任务中会 对redis的 数据字典(保存每个键值对数据的dict结构)和过期字典(保存每个键值对过期时间的dict)这两个dict结构进行rehash,那么对于Hash数据类型所对应的dict结构(执行"HSET"命令创建的dict结构),是否也会有这种后台定时rehash的机制呢? 希望老师和各位同学能解答一下。
    展开
    共 3 条评论
    5
  • 阮华
    2022-02-26
    从5:30到现在9:36,一口气把这10课基础篇看完了,受益颇多,这一天学的比我前几年学的都深入。
    共 1 条评论
    5
  • Yayu
    2020-09-01
    请问老师,写时复制的实现机制这里,是不是少了一部分,子线程读取操作系统复制出来的“写”数据,写入到RDB 文件,否则更新的数据何时体现到RDB 文件中?
    共 2 条评论
    4
  • nwc
    2022-01-14
    为什么进行RDB文件生成和AOF重写的时候不能进行rehash操作,原因还是不清楚。 RDB的生成和AOF重写都是fork出来子进程来进行的,而且都是对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但是rehash只是对全局hash表进行操作,不太清楚rehash会对RDB的生成和AOF的重写造成什么影响,感觉肯定不是因为rehash的资源占用。
    共 2 条评论
    3
  • 书策稠浊
    2021-11-16
    replication buffer是在初始化的时候,从库与主库同步数据,每个从库启动时间不一样,初始化的时间也不一样,复制期间的增量数据就不一样,所以每个客户端都有1个replication buffer。repl_backlog_buffer 是在运行过程中,从库因为网络等原因与主库断开连接,无法同步到最新数据,但是记录了自己同步到哪了,在从库恢复网络后告诉主库自己复制到哪了,主库就从哪里开始继续发送写命令给从库,由于位置是从库指定的,所以大家共用1个就好了,数据都在那里
    展开
    2
  • 张小帆
    2020-08-26
    感觉老师比自己思考的多很多 很棒
    2
  • yyl
    2020-08-26
    欢呼,有些地方自己理解的是正确的😎 晚上回去再核对一遍

    作者回复: 温故而知新,认真学习的好同学!

    2
  • Geek_a25096
    2021-06-25
    当把书看完之后再来看这个简直不要太完美,讲的非常好
    共 2 条评论
    1
  • null
    2021-05-13
    老师,您好! 如果装载因子小于 1,或者装载因子大于 1 但是小于5, 在进行 RDB 生成和 AOF 重写时,哈希表的 rehash 是被禁止的,这是为了避免对 RDB 和 AOF 重写造成影响。 1.为什么 RDB 和 AOF 重写时,禁止 rehash,是为了避免主线程大量的 cow 么? 2. 那如果是这个原因,为什么装载因子大于等于 5 时却不受这限制,在 RDB AOF 重写时允许 rehash?此时元素冲突更多,rehash 时 cow 不是更费资源么? 谢谢老师!
    展开
    共 1 条评论
    1
  • 青鸟飞鱼
    2020-11-12
    老师关于操作系统方面的解答太棒了
    1
  • Y、先生
    2020-09-11
    写时复制 如何把变更的数据同步到子进程的
    共 1 条评论
    1
  • 可怜大灰狼
    2020-08-26
    问题:采用渐进式 hash 时,如果实例暂时没有收到新请求,是不是就不做 rehash 了? 翻了下代码dict.c/dictRehashMilliseconds,发现每次都是先rehash100个槽,然后判断耗时有没有超过1ms。所以老师这句“每次执行时长不会超过 1ms”,准确来说应该是“尽量保证每次执行时间在1ms”。 附代码: int dictRehashMilliseconds(dict *d, int ms) { long long start = timeInMilliseconds(); int rehashes = 0; while(dictRehash(d,100)) { rehashes += 100; if (timeInMilliseconds()-start > ms) break; } return rehashes; } 有个问题:这种模式下,每次rehash100个槽。万一每个槽数据比较多,会不会对其他任务造成影响?还是估算过了rehash100个槽也不会有多少数据?
    展开
    共 3 条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