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23 | 旁路缓存:Redis是如何工作的?

23 | 旁路缓存:Redis是如何工作的?-极客时间

23 | 旁路缓存:Redis是如何工作的?

讲述:蒋德钧

时长15:58大小14.59M

你好,我是蒋德钧。
我们知道,Redis 提供了高性能的数据存取功能,所以广泛应用在缓存场景中,既能有效地提升业务应用的响应速度,还可以避免把高并发大压力的请求发送到数据库层。
但是,如果 Redis 做缓存时出现了问题,比如说缓存失效,那么,大量请求就会直接积压到数据库层,必然会给数据库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可能会导致数据库宕机或是故障,那么,业务应用就没有办法存取数据、响应用户请求了。这种生产事故,肯定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正因为 Redis 用作缓存的普遍性以及它在业务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需要系统地掌握缓存的一系列内容,包括工作原理、替换策略、异常处理和扩展机制。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
Redis 缓存具体是怎么工作的?
Redis 缓存如果满了,该怎么办?
为什么会有缓存一致性、缓存穿透、缓存雪崩、缓存击穿等异常,该如何应对?
Redis 的内存毕竟有限,如果用快速的固态硬盘来保存数据,可以增加缓存的数据量,那么,Redis 缓存可以使用快速固态硬盘吗?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下缓存的特征和 Redis 适用于缓存的天然优势,以及 Redis 缓存的具体工作机制。

缓存的特征

要想弄明白 Redis 为什么适合用作缓存,我们得清楚缓存都有什么特征。
首先,你要知道,一个系统中的不同层之间的访问速度不一样,所以我们才需要缓存,这样就可以把一些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放在缓存中,以加快它们的访问速度。
为了让你能更好地理解,我以计算机系统为例,来解释一下。下图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三层存储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常用容量和访问性能。最上面是处理器,中间是内存,最下面是磁盘。
从图上可以看到,CPU、内存和磁盘这三层的访问速度从几十 ns 到 100ns,再到几 ms,性能的差异很大。
想象一下,如果每次 CPU 处理数据时,都要从 ms 级别的慢速磁盘中读取数据,然后再进行处理,那么,CPU 只能等磁盘的数据传输完成。这样一来,高速的 CPU 就被慢速的磁盘拖累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会变得非常慢。
所以,计算机系统中,默认有两种缓存:
CPU 里面的末级缓存,即 LLC,用来缓存内存中的数据,避免每次从内存中存取数据;
内存中的高速页缓存,即 page cache,用来缓存磁盘中的数据,避免每次从磁盘中存取数据。
跟内存相比,LLC 的访问速度更快,而跟磁盘相比,内存的访问是更快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缓存的第一个特征:在一个层次化的系统中,缓存一定是一个快速子系统,数据存在缓存中时,能避免每次从慢速子系统中存取数据。对应到互联网应用来说,Redis 就是快速子系统,而数据库就是慢速子系统了。
知道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想尽办法让 Redis 提供高性能的访问,因为,如果访问速度很慢,Redis 作为缓存的价值就不大了。
我们再看一下刚才的计算机分层结构。LLC 的大小是 MB 级别,page cache 的大小是 GB 级别,而磁盘的大小是 TB 级别。这其实包含了缓存的第二个特征:缓存系统的容量大小总是小于后端慢速系统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数据都放在缓存系统中
这个很有意思,它表明,缓存的容量终究是有限的,缓存中的数据量也是有限的,肯定是没法时刻都满足访问需求的。所以,缓存和后端慢速系统之间,必然存在数据写回和再读取的交互过程。简单来说,缓存中的数据需要按一定规则淘汰出去,写回后端系统,而新的数据又要从后端系统中读取进来,写入缓存。
说到这儿,你肯定会想到,Redis 本身是支持按一定规则淘汰数据的,相当于实现了缓存的数据淘汰,其实,这也是 Redis 适合用作缓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了,我们现在了解了缓存的两个重要特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缓存是怎么处理请求的。实际上,业务应用在访问 Redis 缓存中的数据时,数据不一定存在,因此,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Redis 缓存处理请求的两种情况

把 Redis 用作缓存时,我们会把 Redis 部署在数据库的前端,业务应用在访问数据时,会先查询 Redis 中是否保存了相应的数据。此时,根据数据是否存在缓存中,会有两种情况。
缓存命中:Redis 中有相应数据,就直接读取 Redis,性能非常快。
缓存缺失:Redis 中没有保存相应数据,就从后端数据库中读取数据,性能就会变慢。而且,一旦发生缓存缺失,为了让后续请求能从缓存中读取到数据,我们需要把缺失的数据写入 Redis,这个过程叫作缓存更新。缓存更新操作会涉及到保证缓存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一致性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会在第 25 讲中再具体介绍。
我画了一张图,清晰地展示了发生缓存命中或缺失时,应用读取数据的情况,你可以看下这张图片。
假设我们在一个 Web 应用中,使用 Redis 作为缓存。用户请求发送给 Tomcat,Tomcat 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如果要访问数据,就需要从 MySQL 中读写数据。那么,我们可以把 Redis 部署在 MySQL 前端。如果访问的数据在 Redis 中,此时缓存命中,Tomcat 可以直接从 Redis 中读取数据,加速应用的访问。否则,Tomcat 就需要从慢速的数据库中读取数据了。
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使用 Redis 缓存时,我们基本有三个操作:
应用读取数据时,需要先读取 Redis;
发生缓存缺失时,需要从数据库读取数据;
发生缓存缺失时,还需要更新缓存。
那么,这些操作具体是由谁来做的呢?这和 Redis 缓存的使用方式相关。接下来,我就来和你聊聊 Redis 作为旁路缓存的使用操作方式。

Redis 作为旁路缓存的使用操作

Redis 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软件,和业务应用程序是两个软件,当我们部署了 Redis 实例后,它只会被动地等待客户端发送请求,然后再进行处理。所以,如果应用程序想要使用 Redis 缓存,我们就要在程序中增加相应的缓存操作代码。所以,我们也把 Redis 称为旁路缓存,也就是说,读取缓存、读取数据库和更新缓存的操作都需要在应用程序中来完成。
这和我刚才讲的计算机系统中的 LLC 和 page cache 不一样。你可以回想下,平时在开发程序时,我们是没有专门在代码中显式地创建 LLC 或 page cache 的实例的,也没有显式调用过它们的 GET 接口。这是因为,我们在构建计算机硬件系统时,已经把 LLC 和 page cache 放在了应用程序的数据访问路径上,应用程序访问数据时直接就能用上缓存。
那么,使用 Redis 缓存时,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在应用程序中增加三方面的代码:
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数据时,我们需要在代码中显式调用 Redis 的 GET 操作接口,进行查询;
如果缓存缺失了,应用程序需要再和数据库连接,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
当缓存中的数据需要更新时,我们也需要在应用程序中显式地调用 SET 操作接口,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缓存。
那么,代码应该怎么加呢?我给你展示一段 Web 应用中使用 Redis 缓存的伪代码示例。
String cacheKey = “productid_11010003”;
String cacheValue = redisCache.get(cacheKey);
//缓存命中
if ( cacheValue != NULL)
return cacheValue;
//缓存缺失
else
cacheValue = getProductFromDB();
redisCache.put(cacheValue) //缓存更新
可以看到,为了使用缓存,Web 应用程序需要有一个表示缓存系统的实例对象 redisCache,还需要主动调用 Redis 的 GET 接口,并且要处理缓存命中和缓存缺失时的逻辑,例如在缓存缺失时,需要更新缓存。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使用 Redis 缓存时,有一个地方就需要注意了:因为需要新增程序代码来使用缓存,所以,Redis 并不适用于那些无法获得源码的应用,例如一些很早之前开发的应用程序,它们的源码已经没有再维护了,或者是第三方供应商开发的应用,没有提供源码,所以,我们就没有办法在这些应用中进行缓存操作。
在使用旁路缓存时,我们需要在应用程序中增加操作代码,增加了使用 Redis 缓存的额外工作量,但是,也正因为 Redis 是旁路缓存,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我们可以单独对 Redis 缓存进行扩容或性能优化。而且,只要保持操作接口不变,我们在应用程序中增加的代码就不用再修改了。
好了,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通过在应用程序中加入 Redis 的操作代码,我们可以让应用程序使用 Redis 缓存数据了。不过,除了从 Redis 缓存中查询、读取数据以外,应用程序还可能会对数据进行修改,这时,我们既可以在缓存中修改,也可以在后端数据库中进行修改,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 Redis 缓存的两种类型:只读缓存和读写缓存。只读缓存能加速读请求,而读写缓存可以同时加速读写请求。而且,读写缓存又有两种数据写回策略,可以让我们根据业务需求,在保证性能和保证数据可靠性之间进行选择。所以,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下 Redis 的缓存类型和相应的写回策略。

缓存的类型

按照 Redis 缓存是否接受写请求,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只读缓存和读写缓存。先来了解下只读缓存。

只读缓存

当 Redis 用作只读缓存时,应用要读取数据的话,会先调用 Redis GET 接口,查询数据是否存在。而所有的数据写请求,会直接发往后端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增删改。对于删改的数据来说,如果 Redis 已经缓存了相应的数据,应用需要把这些缓存的数据删除,Redis 中就没有这些数据了。
当应用再次读取这些数据时,会发生缓存缺失,应用会把这些数据从数据库中读出来,并写到缓存中。这样一来,这些数据后续再被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了,能起到加速访问的效果。
我给你举个例子。假设业务应用要修改数据 A,此时,数据 A 在 Redis 中也缓存了,那么,应用会先直接在数据库里修改 A,并把 Redis 中的 A 删除。等到应用需要读取数据 A 时,会发生缓存缺失,此时,应用从数据库中读取 A,并写入 Redis,以便后续请求从缓存中直接读取,如下图所示:
只读缓存直接在数据库中更新数据的好处是,所有最新的数据都在数据库中,而数据库是提供数据可靠性保障的,这些数据不会有丢失的风险。当我们需要缓存图片、短视频这些用户只读的数据时,就可以使用只读缓存这个类型了。

读写缓存

知道了只读缓存,读写缓存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对于读写缓存来说,除了读请求会发送到缓存进行处理(直接在缓存中查询数据是否存在),所有的写请求也会发送到缓存,在缓存中直接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此时,得益于 Redis 的高性能访问特性,数据的增删改操作可以在缓存中快速完成,处理结果也会快速返回给业务应用,这就可以提升业务应用的响应速度。
但是,和只读缓存不一样的是,在使用读写缓存时,最新的数据是在 Redis 中,而 Redis 是内存数据库,一旦出现掉电或宕机,内存中的数据就会丢失。这也就是说,应用的最新数据可能会丢失,给应用业务带来风险。
所以,根据业务应用对数据可靠性和缓存性能的不同要求,我们会有同步直写和异步写回两种策略。其中,同步直写策略优先保证数据可靠性,而异步写回策略优先提供快速响应。学习了解这两种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根据业务需求,做出正确的设计选择。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下这两种策略。
同步直写是指,写请求发给缓存的同时,也会发给后端数据库进行处理,等到缓存和数据库都写完数据,才给客户端返回。这样,即使缓存宕机或发生故障,最新的数据仍然保存在数据库中,这就提供了数据可靠性保证。
不过,同步直写会降低缓存的访问性能。这是因为缓存中处理写请求的速度是很快的,而数据库处理写请求的速度较慢。即使缓存很快地处理了写请求,也需要等待数据库处理完所有的写请求,才能给应用返回结果,这就增加了缓存的响应延迟。
而异步写回策略,则是优先考虑了响应延迟。此时,所有写请求都先在缓存中处理。等到这些增改的数据要被从缓存中淘汰出来时,缓存将它们写回后端数据库。这样一来,处理这些数据的操作是在缓存中进行的,很快就能完成。只不过,如果发生了掉电,而它们还没有被写回数据库,就会有丢失的风险了。
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也画了下面这张图,你可以看下。
关于是选择只读缓存,还是读写缓存,主要看我们对写请求是否有加速的需求。
如果需要对写请求进行加速,我们选择读写缓存;
如果写请求很少,或者是只需要提升读请求的响应速度的话,我们选择只读缓存。
举个例子,在商品大促的场景中,商品的库存信息会一直被修改。如果每次修改都需到数据库中处理,就会拖慢整个应用,此时,我们通常会选择读写缓存的模式。而在短视频 App 的场景中,虽然视频的属性有很多,但是,一般确定后,修改并不频繁,此时,在数据库中进行修改对缓存影响不大,所以只读缓存模式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缓存的两个特征,分别是在分层系统中,数据暂存在快速子系统中有助于加速访问;缓存容量有限,缓存写满时,数据需要被淘汰。而 Redis 天然就具有高性能访问和数据淘汰机制,正好符合缓存的这两个特征的要求,所以非常适合用作缓存。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 Redis 作为旁路缓存的特性,旁路缓存就意味着需要在应用程序中新增缓存逻辑处理的代码。当然,如果是无法修改源码的应用场景,就不能使用 Redis 做缓存了。
Redis 做缓存时,还有两种模式,分别是只读缓存和读写缓存。其中,读写缓存还提供了同步直写和异步写回这两种模式,同步直写模式侧重于保证数据可靠性,而异步写回模式则侧重于提供低延迟访问,我们要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需求来进行选择。
这节课,虽然我提到了 Redis 有数据淘汰机制,但是并没有展开讲具体的淘汰策略。那么,Redis 究竟是怎么淘汰数据的呢?我会在下节课给你具体介绍。

每课一问

按照惯例,我给你提一个小问题。这节课,我提到了 Redis 只读缓存和使用直写策略的读写缓存,这两种缓存都会把数据同步写到后端数据库中,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思考和答案,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同事。我们下节课见。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20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55

提建议

上一篇
22 | 第11~21讲课后思考题答案及常见问题答疑
下一篇
24 | 替换策略:缓存满了怎么办?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52)

  • Kaito
    2020-10-09
    Redis只读缓存和使用直写策略的读写缓存,这两种缓存都会把数据同步写到后端数据库中,它们的区别在于: 1、使用只读缓存时,是先把修改写到后端数据库中,再把缓存中的数据删除。当下次访问这个数据时,会以后端数据库中的值为准,重新加载到缓存中。这样做的优点是,数据库和缓存可以保证完全一致,并且缓存中永远保留的是经常访问的热点数据。缺点是每次修改操作都会把缓存中的数据删除,之后访问时都会先触发一次缓存缺失,然后从后端数据库加载数据到缓存中,这个过程访问延迟会变大。 2、使用读写缓存时,是同时修改数据库和缓存中的值。这样做的优点是,被修改后的数据永远在缓存中存在,下次访问时,能够直接命中缓存,不用再从后端数据库中查询,这个过程拥有比较好的性能,比较适合先修改又立即访问的业务场景。但缺点是在高并发场景下,如果存在多个操作同时修改同一个值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缓存和数据库的不一致。 3、当使用只读缓存时,如果修改数据库失败了,那么缓存中的数据也不会被删除,此时数据库和缓存中的数据依旧保持一致。而使用读写缓存时,如果是先修改缓存,后修改数据库,如果缓存修改成功,而数据库修改失败了,那么此时数据库和缓存数据就不一致了。如果先修改数据库,再修改缓存,也会产生上面所说的并发场景下的不一致。 我个人总结,只读缓存是牺牲了一定的性能,优先保证数据库和缓存的一致性,它更适合对于一致性要求比较要高的业务场景。而如果对于数据库和缓存一致性要求不高,或者不存在并发修改同一个值的情况,那么使用读写缓存就比较合适,它可以保证更好的访问性能。
    展开
    共 63 条评论
    262
  • 可怜大灰狼
    2020-10-09
    对只读缓存方式的操作,先删redis,再修改db,最后删redis。用双删保证数据一致性。
    共 23 条评论
    26
  • 凯文小猪
    2021-06-02
    这里有两点问题 老师没有说清楚: 1. 缓存更新模式 常见的就是cache aside 就是老师介绍的只读缓存 2. 读写缓存 有点类似write through 但从老师的叙述中只是特征部分吻合 所以这里要明确指出 因为这并不是主流的四种更新缓存套路,分别是:cahce aside , write through, read through, write behind. 读写一般是和只读缓存共用的 用于分担热点压力 比如说eureka
    展开
    共 1 条评论
    13
  • snailshen
    2020-10-12
    区别在于:只读缓存,是以数据库的数据为基准同步缓存的方案,读写缓存是同时修改数据库和缓存中的数据,这两种方案都存在数据一致性的问题。比如只读缓存在写回数据库删除缓存时这个时间段的读请求交易,读写缓存缓存的并发访问问题。 数据一致性问题:1.最终一致性方案,优先修改缓存数据,通过队列解耦修改请求到数据库,后台单独处理队列数据保证数据库数据最终一致性。 2.通过分布式事务,把缓存操作和数据库操作通过一个事务完成。这种情况数据能够强一致性 这两种情况都没办法保证,数据脏读的情况,只能保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如何在保证缓存和数据的数据一致性的情况下,避免脏读的问题,还请大家讨论!
    展开
    9
  • 小文同学
    2020-10-22
    分享一个自己在使用缓存的时候遇到的坑: 1、Redis 的缓存数据来自数据库 2、在业务系统上快速对数据进行处理,Redis 是一个热点更新对象 生产环境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缓存数据从数据库拉取上来的时候,会和任务数据更新Redis冲突,这时候需要分布式锁救场。
    共 4 条评论
    5
  • 刘百万
    2021-04-27
    我觉得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就是给机房配双电源
    共 6 条评论
    5
  • 小文同学
    2020-10-22
    针对 Redis 和异步写回策略,等待 Redis 淘汰数据再写回数据库,那 Redis 处理缓存,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着队列的任务,即向上接受业务的数据,向下把数据写到数据库。 这个情况下,考虑到 Redis 的掉电带来数据丢失的风险,我觉得可以把 Redis 任务方面的需求转移到专业的消息队列中去使用。 这样就需要这样处理: 1、Obj 写 Redis; 2、Obj 入队 Kafka; 由于 Kafka 可以做到数据不丢失,所以这样数据可以更加安全一点,还可以扩展吞吐量。缺点是:引入一个新的中间件,意味着更多更复杂的业务代码结构。
    展开
    4
  • geek_time
    2020-10-09
    老师,我们平时经常将缓存一致性中的Cache Aside模式翻译为旁路缓存,具体为:写是更新数据库删除缓存,读是miss后读db+回写。 但是专栏里面 “旁路缓存就意味着需要在应用程序中新增缓存逻辑处理的代码”。旁路缓存可以理解为缓存中数据与db中数据的更新需要我们自己通过代码去实现,而不是由缓存自己实现的。 也就是 cache aside模式与专栏中的旁路缓存指的不是一个东西,这样理解对吗?
    展开
    共 3 条评论
    4
  • 小可
    2021-02-05
    只读缓存: ①写时写db,删redis key,写性能好; ②读时读到redis无此key需从db load,只影响修改后首次读性能; ③redis+db数据一致 ④适合读多写少场景 直写策略的读写缓存: ①写时同时写redis+db,首先保证同时成功,db写慢会阻塞redis,整体写性能有影响; ②读数据直接读redis,读性能好; ③如果写db成功,写缓存失败,造成数据不一致,但数据可靠性好 ④适合读多写少场景,感觉还不如用只读缓存,不知道对不对?
    展开
    3
  • Kevin
    2020-11-16
    只读就是宏观上的mysql;读写就是微观的mysql操作,数据变更的终点在内存,数据落盘由日志操作
    2
  • williamcai
    2020-10-12
    老师,您好,读写缓存无论是先写数据库还是缓存,都有可能出现其中一个失败的情况,造成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共 3 条评论
    2
  • 窗外
    2020-10-09
    老师好,同步直写时,怎么保障 redis mysql 的操作具有原子性呢?不具有原子性的话两者数据可能就不一致了
    共 1 条评论
    2
  • 一缕阳光
    2021-08-22
    一般业务场景下,先写 DB ,后删缓存 + 删除重试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一致性要求了。 如果还要说的话,那就是延迟双删,但是具有一定复杂度,至少我们是没有在产线应用的。 或者是,对于某些场景,也可以在单用户维度做一个简单的分布式锁来限制一下并发,这样也可以降低出现不一致的概率。 另外,就是和数据库事务一起的一些思考🤔:由于快照读的存在,事务内不对缓存做写操作,也可以根据业务场景来看事务结束后是否需要额外做一次删除缓存。
    展开
    1
  • 2021-07-01
    个人觉得只读缓存和读写缓存都会存在一致性问题,只读缓存的优点是强调数据可靠性,而读写缓存的优点是强调响应时间。 一致性问题都会存在。
    1
  • 藏锋
    2021-04-14
    只读缓存,实际上就是由数据库来驱动缓存的更新,从理论上讲,缓存的数据始终和数据库保持一致,不过如果修改数据库成功,删除缓存失败,那么缓存中的数据在缓存未过期之前就是脏数据;
    1
  • tt
    2020-10-14
    对于只读缓存这个名字来说,感觉很奇怪,今天学完25讲记笔记的时候,回过头来又看了今天的内容,又想了想这个问题,有了下面的想法,不知道正确不正确? 这里的只读不是说缓存中的数据不会改变,而是说对于只读缓存来讲,没有更新操作,只有读取和删除操作。在数据更新时,只会写数据库,然后对于缓存来讲,更新操作分解为删除和插入操作,即 只读缓存的更新 = 删除 + 插入。
    展开
    共 2 条评论
    1
  • 2020-10-10
    关于cache的写策略,就是write through和write back,维基百科上有完整的介绍。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che_(computing)#/media/File:Write-through_with_no-write-allocation.sv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che_(computing)#/media/File:Write-back_with_write-allocation.svg
    1
  • Geek_a8489f
    2020-10-09
    读写模式+同步直写策略,感觉意义不大吧?写操作仍然需要更新DB,无法实现写操作的加速。
    共 3 条评论
    1
  • 阿昕
    2022-04-13
    区别在于,直写策略的读写缓存是同步进行的,会阻塞处理过程
  • Ming
    2022-04-01
    1. 只读缓存,用的比较多,保证数据库和缓存一致性使用延迟双删策略; 2. 读写缓存,缓存后数据库的修改是分开的,保证最终一致性较难,如果业务中对最终一致性要求不高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