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0|如何快速入门新领域?论述题如何答出高分?

10|如何快速入门新领域?论述题如何答出高分?-极客时间

10|如何快速入门新领域?论述题如何答出高分?

讲述:莫小巧

时长10:43大小19.63M

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
大家好,我是冷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快速入门新领域的读书方法,以及论述题如何答出高分。

01

我所说的“新领域”,是指人文社科,而非需要计算和记忆公式的理工科。
一开始读书时,你需要把握对这一新领域的总体的感觉,也就是“入门”。可以找几本综述性的书籍进行阅读,先别着急看专业论著,也就是某一具体的纵深方向的研究著作。
你最需要关注的是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哪些,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以怎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重要的是获得对这个领域的宏观感受和认知,先不必追究细节,这里的细节是指:某年某月某事件,某个概念的细致含义,某句在当下看来比较晦涩的句子等等。
有很多东西你现在看不明白,但是不用管。在这个阶段,你不需要细读,也别奢求能做出很好的笔记。因为,当初次接触一门学科的时候,你根本无从判断哪句话、哪个概念是重点,你甚至会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重点。这时候做笔记,很容易发生“抄书”的情况。所以,对那些你觉得是重点的内容,稍微做一下标记就可以了。
既然是新领域,这本书你不可能只读一遍。每一本书,我都建议读个两三遍。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在第一遍阅读的过程中,扩充了这一学科的许多背景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思维方法、研究方向等等。当你通读了几本综述性的书籍之后,它们的知识点、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答案,会互相印证。你去重读的时候,之前的很多困惑,会很容易得到解答。
如果你有过把一本书读两遍,并且中间隔了一些时间的经历,你会非常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意思。它并不是指连续读一百遍,而是当你有了更多的阅读量和人生经历之后,再去重读,你会发现从前未曾发现的风景,某句话你看懂了,某句话你读出了另外的意思。
但是,当你第一次读的时候,是看不懂的。所以才说第一遍只要“粗浅地阅读”就好了,这样效率更高。
在前几次阅读时,你需要的是用不同颜色的笔、不同的符号,来做笔记,以此区分每一次的重点。你会发现,随着你对这个学科了解程度的加深,你的笔记会越做越少,而且侧重点也会变化。
关于快速入门新领域的读书方法,我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继续聊一聊,论述题如何才能答出高分。

02

前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大主张指定参考书,主要是怕限定了考生的思维。”另外,吴晓东老师表示,只答教材上现成的答案,只能有及格分数。鼓励考生在答题时,有创新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角度和看法。
虽然这只是北大中文系的老师们,对考研的考生提出的要求,但其中体现的思路,对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是有普适性的参考价值的。
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有所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然,你的答案的大部分内容,还是要以现有的知识和观点为基础,然后稍微有一点创新意识,就足够了。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创新呢?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拓展阅读。在指定书目之外,你可以看看该领域其它权威学者的专业著作和论文。
多看论文多看书,你会发现,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有不同的看法。而你把它们进行对比和综合,可以打开思路、生发灵感,学到思考的底层逻辑,知道该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得出结论。
但是,如果连看完指定参考书的时间都不够,没法进行拓展阅读,是不是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了呢?不用担心,这种情况依然有解决的办法。
大家先回顾一下,我们平时答题的思路是怎样的呢?基本上都是认定这道题有标准答案,而且能够在教材上找到,然后努力回想书上的内容,试图把它们照搬过来。
但其实,除了事实性的知识,教材上的表述并不等于标准答案。
以《当代文学史》为例,当时我看了洪子诚、陈思和、孟繁华、陈晓明等老师的版本,在这些书中,针对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每位学者论述的角度和选取的材料都很不同,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当代文学史。
那我答题时应该答谁的观点呢?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为什么我说教材并不是标准答案。
在回答人文社科专业的论述题的时候,与其答得“正确”,不如答得“不同”。当然,基本知识和概念,是一定要正确的,我所说的“不同”,是指角度和观点的新颖。接下来,结合我对两道中文系真题的答题思路,说说在所读书目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答得“不同”。

03

首先是一道西方文论的题目:从现实主义文论的角度谈谈“真实”的内涵,其对文学有什么样的意义?
一般来说,应该先花很大的篇幅聊一聊现实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车、别、杜,以及他们的观点,然后罗列一些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
但我当时在西方文论方面读的书很有限,没有认真复习现实主义,对它的了解只有一句话,大概二三十个字。我决定不局限于现实主义,而是把我的知识储备中,能与“真实”扯上关系的,比如文论、作品、人物、情节,全都写了进来。
当然,我并不是单纯地拼凑和堆砌,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把素材串起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答论述题,要像写小论文一样,有论有述,有条理,还要细节丰盈。你并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答上去,只要结构完整、逻辑缜密、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虽然我对这块知识点没有直接的了解,但这道题却答了很高的分数,原因在于,我看书的时候,会去深入思考,想一想这个观点,和其它哪个概念、哪本书、哪个学科有联系,把它们结成一张网。我会去找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通之处,会去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的异同,会把理论和具体案例结合起来思考,看案例的时候,琢磨可以用什么理论进行佐证。
如果仅仅满足于看一块知识点就记一块知识点,在考场上局限于罗列书本上的原文,那是无法有自己的思考的,在答题的时候,也体现不出来你的专业能力。
其实大家发现没有,我强调的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所用到的底层思维,依然是之前所说的“加工”与“主动思考”。
刚才讲的这些都比较抽象,大家可以在我的公众号“高冷冷”,回复“论述题”,获得我的具体答题思路和内容,会对这些方法有更透彻的理解。
我们再打颗栗子,这是一道古代文论的题目:谈谈司空图的《诗品》。
这门科目,我也只看了薄薄一本教材,如果照搬书上现成的答案,不可能比别人答得好。我是这么做的,我不仅答了《诗品》,还按照文学史的脉络,把前人庄子、钟嵘、刘勰,后人严羽、王士禛、王国维等人的相关论点,都提了一笔,用以展现我知识的广度,以及把具体的作品放在历史中思考的意识。
另外,我还谈了西方文论中英伽登的现象学、姚斯的接受美学,甚至现当代的汪曾祺。
如前文所说,重要的是,不要局限于书本某一章节,你可以把相关的内容全部放在一起思考。文学史的发展脉络、理论之间的不同与相似,都是很好的切入角度。这能体现出你有主动思考的意识,以及较广的知识面,还有发散的思维,这些都是老师希望在你的答案中看到的。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啥?语文课代表冷冷的例行总结来了:
1、快速入门新领域,首先应该把握总体的感觉,也就是“入门”。可以找几本综述性的书籍进行阅读,你最需要关注的是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哪些,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以怎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重要的是获得对这个领域的宏观感受和认知,先不必追究细节。
2、每一本书,我都建议读个两三遍。当你通读了几本综述性的书籍之后,它们的知识点、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答案,会互相印证。你去重读的时候,之前的很多困惑,会很容易得到解答。
3、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有所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帮助你打开思路、生发灵感,学到思考的底层逻辑,知道该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得出结论。
除了事实性的知识,教材上的表述并不等于标准答案。与其答得“正确”,不如答得“不同”。
在看书的时候,要多思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它们结成一张网。在答题的时候,主动思考的意识,以及较广的知识面,还有发散的思维,都是老师希望在你的答案中看到的。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冷冷,祝你今天吃饱,我们下节课再见。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26

提建议

上一篇
09|如何高效读书?如何记住读过的每一本书?
下一篇
11|如何快速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以及快速学会新技能?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21)

  • You
    2021-07-31
    我自己就是计科的。其实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理工科,接触一门新领域的时候,都应该从一种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而不是从该领域中某个专业出发,这样对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并没有什么好帮助,反而会有“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感觉,迷失整体学习的方向性。所以才会有XXX导学的基础课程。我将书划分为四种种:教科书、理论书、实践书、综合书。入门不要去选理论书、实践书、以及综合书(大头部),也不要纠结那本教科书好不好。过了入门后就可以在建立的框架上“增添枝叶”,我常常分读书为“广读”和“深读”,也就是漫游式与结果导向读书,“广读”就是在多种相同类型书籍中对比读书,析取不同的观点看法以及思路,“深读”就是对某个领域或知识点范围进行研读,可能包括理论深入,也可能包括结合实践书来进行实验。通常的大头部书都比较地有“深度”,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了,所以“深读”需要前提还需要有一定基础。思深而行从简。
    展开
    共 2 条评论
    26
  • 天然
    2021-06-19
    先看综述,明确研究对象和思维方式 多读两遍,对同一主题互相印证 拓展阅读,形成自己的观点,微创新
    16
  • Achilles
    2021-06-17
    多读论文和同领域的书,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有不同的看法,进行对比和综合后,我就可以打开思路,生发灵感。学到思考底层逻辑,知道该如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5
  • 🎋锋
    2021-06-28
    #tag 文科基础比较薄弱,本节所得比较少。留个tag,书读多了,再看本节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算是《如何高效读书》的实际应用。 新领域内容最少的就是综述类书籍,都读一遍你可以用最少的记忆内容就对新领域有大致的了解。 多读是为了串联第一次接触时不理解的术语,对领域轮廓加深。 表面上论述题是为了答题,但是自己问自己论述题也是一种串联所学产生新知的过程。
    展开
    5
  • zich
    2021-06-27
    > 我所说的“新领域”,是指人文社科,而非需要计算和记忆公式的理工科。 那理工科的新领域,在学习方法论上,有什么不同吗
    3
  • 磉盘
    2021-06-21
    入门新领域和论述题什么关系?

    作者回复: 这里是假设了一个具体的入门新领域的场景,也就是考研,尤其是考人文社科

    共 2 条评论
    3
  • Mr.埃克斯
    2021-11-01
    自顶向下 由表入里 建立体系
    1
  • 乐观的QAQ
    2023-02-02 来自广东
    进入新领域,开始不求细节,只谈宏观感受和认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本书多读几遍,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读书时,发散思维,把不同的知识串联起来,找不同找相同
  • 子非鱼
    2023-01-04 来自云南
    我认为:理工科在学习阅读(学习)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我很喜欢看杀牛的短视频,所以为例分享心得): 1. 整理出最核心的流程部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正如文中所述:获得对这个领域的宏观感受和认知,先不必追究细节) 2. 深入代码部分,以流程图的方式记录,推荐的顺序是: 2.1. 阅读公有函数,明白抽象出来对外提供的函数,大概这个函数的功能就可以了解了,这一步需要结合源码进行阅读(打开冰箱) 2.2. 阅读 struct、class、interface,学习作者在设计时把整体分为了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可以用于做什么,抽象的是什么(切割肉牛) 2.3. 阅读每个结构体下的方法(方法是go的概念,比如 type duck struct{},有一个 fly() 的动作,调用为:duck.fly(),如果有 java 的伙伴麻烦帮忙补充一下),这一步是核心,也就是需要精读的部分,我习惯用思维导图记录每个部分的关键函数,用 IDE 进行跳转(装进冰箱)。 补充2.3:我认为这个地方需要精读,对每个跳转,参数,并行等都要做深入研究,所谓装进冰箱可能不太准确,我认为更好的表述是:把肉牛细分之后装入冰箱,第2.2的时候已进行了切割,这里需要更加精细的切割、分类方式。这里就是要把西冷修去油脂的步骤。 3. 基于第2步的抽象,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就可以模仿这个步骤大概写出框架,这一步尽量不要看代码 4. 进行完整代码的复现,这一步先思考,实在不会再看代码。 5. 测试——>修正——>测试——>...反复进行直到达到预期标准。 6. 把这个代码推送到 第一个分支中。 7. 消化一阵,再进行第二次代码的复现,这一步就不要再看具体代码实现了,而是需要回忆,思考,查询资料、笔记等方式,自主完成。
    展开
  • 吾颜六涩
    2022-01-28
    先逛再学,加工与主动思考
  • Layne
    2021-11-16
    验证一个学习方式,系统性的学习总会比零散性的学习更加让人深刻。以大局观的角度去认知一个事务,在以小范围的深入研究来深挖底层原理。就像学习技术,一上手就是看源码,根本不能理解设计者的思路。需要在对所学技术有个大概的了解后,在对具体某个模块的某个功能进行源码阅读,就能理解为什么设计者需要这样处理。
  • 三千佛塔烟云下
    2021-10-06
    入门新领域还有个好方法,在领域内找两个最出名且相互对立,或者说有矛盾的"门派",比如心理学,既学习原因论,也要学习目的论。不同派别的理论可能有所矛盾,但这是一流智慧的标准——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知识/道理。
  • 不再是入门水平pytho...
    2021-09-22
    1. 看到不同领域的书,不要一头扎进细节,肯定是有很多都不懂的。先看不同的人他们讨论的是什么,准备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观点 2. 综述性的论文、文章读个两三遍加深理解 3. 加深理解,提炼自己的观点,寻找不同底层的逻辑做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 lee🙃
    2021-09-21
    综述入门,研究对象、解决什么问题、怎样的思维方式解决 书读多遍 论述题 与其答得“正确”,不如答得“不同”。 建立知识点的连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不再是入门水平pytho...
    2021-08-29
    这些都是我以前读书学习的时候没有的意识思维
  • 钱鹏 Allen
    2021-08-07
    人文社科or理工科,我们需要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是为了形成知识之间的连接。我们的大脑内部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学习需要符合大脑的特点。
  • 大豆
    2021-08-02
    感觉可以理解为“兼听则明”。
  • 信仰年轻
    2021-07-11
    10|如何快速入门新领域?论述题如何答出高分? 1、快速进入新领域得看综述,获得宏观认知 2、多读几遍,逻辑自恰 3、拓展阅读,萌生创新。
  • 信仰年轻
    2021-07-10
    不熟悉的领域,理工科也是适用的,书读一遍是完全不够的
  • 海阔天空
    2021-07-06
    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 先读综述性书籍,了解研究对象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思维方式处理事情; 多读几遍,相互佐证共同的知识点; 扩展阅读,主动思考,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由点生网,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