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4|通过选择环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14|通过选择环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极客时间

14|通过选择环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讲述:莫小巧

时长09:37大小17.61M

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
大家好,我是冷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环境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01

经常有读者跟我说,放假期间完全无法投入学习,找不到氛围和感觉,和在学校判若两人。还有一些读者在考研,选择了在家复习,但状态很差,学不进去,而且很烦躁很焦虑,就会问我,是不是自己自制力不足啊?真的一定要去公共场所复习吗?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讲个有意思的事儿。
以前,我同学跟我说,她是一定要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的,在这些环境中,她会有一种“表演型学习”的心理。因为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有他人的目光的环境中,她就很自然地开始扮演“认真努力”的角色。
扎琼克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社会助长”,包括“共同活动效应”和“观众效应”,前者是指: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时,我们的效率会提高;后者是指: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我们的效率也会提高。
“表演型学习”的心理动机,就来源于他人在场所带来的观众效应。当我们身处于群体之中,会有管理形象的需求,我们需要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
跟大家介绍一个专业术语啊,叫做“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据 Lakin 的研究,在与他人相处时,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总是在进行着印象管理。
我们在他人面前所做的几乎全部事情,其调控策略都是围绕着印象管理的。(罗兰·米勒《亲密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通过规约自己的言语、动作等等,主动管理自己传达给他人的信息。
之所以会有“表演型学习”,是我们需要进行“印象管理”的缘故。在图书馆、教室、自习室等地方学习,是比在宿舍、家里学习效果更好的。
另外,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看,看到群体做什么,会让我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假思索地追随。比如看到一家店门口排着老长的队伍,我们也会去排队。一些网红店,不就是靠“社会认同”的策略,进行营销的嘛。
在家里,在宿舍,你没有一个榜样性的参照。但图书馆和自习室,会引发你对“社会认同”的寻求,更加有利于进入学习状态。

02

那么,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仅仅是在“观众效应”“印象管理”和“社会认同”方面,给予我们动力么?
不止于此。
如果你有过在宿舍和家里学习的经历,你应该很熟悉这种感觉:小心思特别多,胡思乱想,难以平复,各种莫名其妙的情绪不断涌现。但是在群体的学习环境中,相对来说,你就能够平和很多,更加专注。
在最开始,我对此的感性认知是,当我们处于一种“真空”的环境中,也就是周围没有人、没有其它事物时,我们那些多余的注意力,无处寄托,就会生发出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和情绪。
但当我们置身于图书馆、自习室、办公室之中,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心,是被填满的。我们需要外部的信息,给予我们某种支撑,某种安全感。然后,我们才能安心地把最核心的那部分认知资源,集中在书本之上。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这两种情境中的状态,是这样的吧?好,那么然后,有理有据的解释来了。
我们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才能正常地生活。在信息方面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从环境中,获得一定量的信息。如果待在没有任何人、任何生物的地方,我们会因为“感觉剥夺”,而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焦虑。
如果一直待在家里学习,你所处的环境,是信息不足的,你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这是你会有莫名其妙的情绪和想法的主要原因。没错,我们需要安静的环境,但绝对不是过于安静、接近“真空”的环境。你周围的学习的人、些许翻书的声音,这些是维持信息平衡的必要存在。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场所学习?现在明白了吧。

03

刚才讲的都是真实具体的环境,在这里,我们还有必要延伸开来,讲一下抽象的环境。
具体来讲,如果你要做的事情,只属于自己,只需要对自己负责,那么无论它能给你带来多少益处,你常常还是无法认真对待。但另一方面,答应了别人的事儿,无论大事小事,或者是自己身为团体的一份子所要做的事儿,往往会全力以赴,比做自己的事情,上心很多。
我读本科的时候,自己的专业课学得非常一般,平时几乎不听课不写作业,考试周也常常拖到考前一两天,才不得不抱抱佛脚。那时我参加了学校的杂志社团,每次开会都会尽量到场,从不迟到;安排给我的任务,总是会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尤其是需要与同事共同负责某一栏目的时候,我一定会把自己那部分做好,因为这不仅仅是我的事情,也关系到小伙伴。
这所有的一切,与我在学业方面的表现,截然不同。这并非只是“喜欢”与“不喜欢”的区别造成的,因为社团其实蛮多琐碎困难的任务,很多时候我会凌晨四五点起床干活儿,甚至因为做不完而气哭。也就是说,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社团的工作,准确来说只喜欢其中的一部分。
那时我就意识到自己有一种特质:在“对自己负责”方面,我没有足够强的内驱力;在“对别人负责”方面,我的责任心强得不得了。
真的很有意思。一个人在做那些只需要对自己负责的事情时,即使渴望变强的心思再强烈,这件事情对 TA 再重要,也往往难以带来真正的行动力。都说人要为自己负责,要为自己的人生和前程努力奋斗,但极少人能做到为目标坚持不懈。
而一旦这件事儿需要对他人负责,甚至这个“他人”不需要多权威,带来的后果不需要多严重,你也会尽力把它做好。
日剧《龙樱》里,龙山中学是出了名的烂学校,这些学生的起点很低,也没多少认真学习的习惯。樱木老师把 6 个学生组织起来,说要考最好的大学——东大。
有一集,樱木老师让班里的同学拆分任务,共同将世界史的知识点,做成记忆树的笔记。后面大家把各自的那部分笔记交上来,樱木老师说了这么一段话:
怎么样,自己给自己做的话就会想着偷工减料,但是要给别人看的话,就会一字不漏写上重点,拼命做出能让人看得开心的笔记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要对别人负责的话,就会在各种方面更加努力。
这就是“对别人负责”的重要性,也就是在抽象的层面上,把任务放到一个有观众注视的环境中。
之前我写过“他律”与“自律”的区别,强调更多的,是“他律”所具有的强制性的外部约束力,以及你不做,就会付出代价,比如上课和上班不能迟到、没做完作业或者工作就受惩罚等等。
“对别人负责”可以说是“他律”的一种场景细分。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啥?语文课代表冷冷的例行总结来了:
1、在家复习状态常常很差,但在图书馆和自习室中学习,人会有一种“表演型学习”的心理。因为,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或者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我们的效率会提高,也就是存在“社会助长”效应。出于“印象管理”的需求,我们会扮演认真努力的形象;而出于“社会认同”的需求,我们会参照别人的做法,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2、我们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才能正常地生活。在信息方面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从环境中,获得一定量的信息。在图书馆、自习室、办公室等公共空间中,有足够的外部信息占据我们一定的认知资源,从而能够更安心地去学习和工作。而家里这种真空环境,会造成“感觉剥夺”,让我们生出种种奇怪的想法和情绪,变得焦虑和痛苦。
3、在抽象的层面上,也可以把任务放到有观众注视的环境之中。
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对自己负责,如果你想把事情做好,一个不错的思路是:把这件事情与对他人负责联系起来;不是只为自己做这件事,而是关系到他人。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冷冷,祝你今天吃饱,我们下节课再见。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27

提建议

上一篇
13|3 个思路,让你成为一个真正自律的人
下一篇
15|一个人在家如何做到高度自律?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26)

  • 天然
    2021-06-20
    1. 自我表演和社会助长,可以适用于起步阶段,其实是一种内心不强大、目标不明确的表现,毛爷爷闹市读书,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那样,但我们可以慢慢接近那种状态。如果我们能有徒手攀岩主人公的那种目标感,何需表演,何需认同,诸法空相,我心唯我 2. 所谓环境平衡,实在太过玄学,戴上耳机成一界,通勤亦可读春秋 3. 公开写作、公开评论、公开留言,是一种不错的对他人负责理念的落地,写给自己看的,可能就记几个关键词,很意识流,逻辑线在自己心中,自己看得懂就行,写给他人看的,就必须将隐性的逻辑线显性化,还力求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实在是一种考验,教比学难太多
    展开
    共 2 条评论
    31
  • 进化菌
    2021-06-24
    学习区和工作区还是得要分开的,睡觉的地方看会书还可以叫睡前阅读,但是长时间还是很不适应的。 学校有方便的图书馆和自习室,出来之后基本只能考虑去KFC啥的了。 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出去,在自己住的地方分一块学习工作区,那也是不错的选择~
    7
  • 杜子
    2021-06-20
    没有环境就创造环境
    6
  • 人什么人
    2021-08-27
    突然想到之前有人要直播学习。。。。
    4
  • 刘涛
    2021-06-23
    文章每次最后说的:祝你今天吃饱,我猜意思是希望我们好好消化文章里的知识吧,哈哈😁

    作者回复: 对的!

    4
  • Better me
    2021-07-19
    “社会助长”、“印象管理”、“社会认同”的本质还是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 至于环境平衡确实有点玄学了

    作者回复: hah,其实是有科学原理支撑的呀

    3
  • Geek_gong1zu
    2021-06-22
    作者的表述让我想起来了自己的经历。我也是把别人的事情看得比自己的事情重要的人,别人请教我问题的时候,我脑子似乎转的特别快,帮别人忙的时候,很少有拖延症。也许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提高学习和做做事的效率。

    作者回复: 是的呀~了解自己的特点,利用自己的特点~

    3
  • 钱鹏 Allen
    2021-08-08
    我们可以构建自己的学习场,我会摆上闹钟和日历,把电脑的摄像头调至水平于眼睛的地方,正坐的姿势最省力,也可以写些鼓励自己的话,个人习惯持续鸡血。 其实,图书馆的他律环境确实是自己向往的,外加我又是极其喜欢表演认真的选手。不过自己发现有两处不妥之处。第一,图书馆里不好隔一段时间出来放风,显得有些奇怪,在人多抢不到座位的时候尤其明显。所以自己一般打算借书或者逛逛有无新书会去图书馆溜达下。 在家自修可以是看看远处的树的。第二,来回的交通有30min,有四个小时的时间,骑车通行用掉1/8,这笔买卖太不划算。 几番考察下来,还是改善居家的自修环境最好,不然有个女朋友还得和她说,要不咱两去图书馆自修去~太尴尬。 总得来说,把自己的书橱收拾一下,学习的时候就建立专属的学习场。
    展开
    2
  • jg4igianshu
    2021-06-23
    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命感是否强烈!对他人负责是一种使命感!
    1
  • 怀揣梦想的学渣
    2022-07-21
    我从学习的角度了解了,为何我女友亲我的时候,我会想到去学习,而不是和她多亲一会。看来我需要一个外部力量的推动。
  • 产文静
    2022-04-30
    霍桑效应😊
  • Geek1254
    2021-12-06
    最后一点我好像没有这种感觉。
  • Layne
    2021-11-16
    利用责任感驱动自己,利用他人的行为来驱动自己
  • SharpBB
    2021-10-16
    社会助长 在图书馆或其他自习的地方 因为有榜样的力量 可以让我们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还会引发社会认同 有着一种从众心理 大家都那么努力了 我也不能落后啊 环境平衡 保持与环境的平衡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试想下我们在无人的环境生活一个月 不与人交流 这种情况还学的进吗 而公共学习的地方给我们带来了这种环境的平衡 对他人负责 我们嘴上说着要变强 变得更好 但是这种变强的心 很难让我们撑过5年 10年 但是如果这件事情需要对他人负责 心态就不一样了 搞砸了损害的可不仅仅是自己啊 责任心驱使我们将这件事情做好
    展开
  • 三千佛塔烟云下
    2021-10-10
    在公共场合(图书馆、教室)学习,能激活"表演型学习"心理,有助于集中心思学习。 很多人之所以在家里无法认真学习和工作,是因为缺少了很多外部信息,像他人的翻页声这样的信息会让自己和环境保持平衡。一定要在家学习的话,可以用白噪音弥补环境信息平衡。 如果对自己负责是马马虎虎,对别人负责是尽心尽力的话,那就把当前的事情和别人联系起来,做这件事不只是为了自己。比如罗胖,他最开始做罗胖60秒语音时,没想过有多少听众,过段时间发现已经有几万人了,哪还能辜负他们。
    展开
  • 不再是入门水平pytho...
    2021-09-22
    1. 去公共场合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效率,比如图书馆、咖啡厅,这样虽然看着是去作秀,但是能让人去掉很多杂音,专心做事情,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2. 公共环境会让我们少去乱想,不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情绪 3. 可以把任务放到公共视野里,刻意去制造他律,来监督自己
  • bin的技术小屋
    2021-09-21
    哈哈哈,确实是这样子,当自己在做笔记的时候就会经常偷懒,当需要写出文章给别人看时,就会各种细节,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 Z
    2021-08-28
    以前需要去图书馆才能强迫自己学习,现在心态变得平静了,在家里泡一杯茶就可以进入学习状态
  • 知鱼君
    2021-08-08
    关于“对他人负责”,想到了《被讨厌的勇气》里也有类似的观点,叫“他者贡献”。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1
  • You
    2021-08-06
    对于“表扬型学习”以及社会认同的一些想法,还需要找到一个正确且合适的环境进行“输出”,并且不能产生依赖,如果表演过度而脱离自己实际需求,可能会催生一种“恶性竞争”的环境,而常说的“内卷”也算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对环境产生依赖很可能使人变得愈发“贪婪”,这种“贪婪”的动力往往并不是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而是社会环境以及需求的一种驱赶力,这种表现往往在于渴望给他人展示一种能力,也表现在给自己做“表演”试图满足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还往往伴生焦虑、“攀比”等等不良的负面情绪产生。
    展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