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UUID:如何高效生成全局的唯一ID?
下载APP
关闭
渠道合作
推荐作者
24|UUID:如何高效生成全局的唯一ID?
黄清昊 · 业务开发算法50讲
课程介绍
讲述:代录(老师近期生病)
时长13:50大小12.64M
你好,我是微扰君。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在生产环境中非常常用的一个算法——全局唯一 ID 生成算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UUID。
就和我们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号作为自己的唯一标示一样,在互联网的应用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能生成一个全局唯一的 ID,去区别不同业务场景下的不同数据,比如消息 ID、用户 ID、微博内容 ID 等等。
因为我们往往需要通过这个 ID 去索引某个业务数据,所以一定要保证生成的 ID 在全局范围内是唯一的,这也是 identifier 的本意,在部分情况下,冲突概率很小可能也是可以接受的。另外,这个 ID 通常需要按照某种规则有序排列,最常用的就是基于时间进行排序。
所以全局唯一 ID 的两个核心需求就是:
全局唯一性
粗略有序性
那业界是如何生成满足这两大需求的 ID,又有哪些方案呢?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单体环境
在单体的应用中,保证 ID 的全局唯一,其实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只需要提供一个在内存中的计数器,就可以完成对 ID 的颁发。
当然这样的 ID 可能会带有明确的含义,并被暴露出去了,比如在票务系统中,如果这样设计,我们能根据电子票 ID 判断出自己买的是第几张票。这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业务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通过一些简单的加密算法混淆,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单节点的应用,因为所有产生新业务数据,而需要产生新 ID 的地方,都是同一个地方,复杂性是很可控的。
分布式环境
但在现在的分布式环境下,每一个简单的问题都变得更复杂了一些,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现在有一个票务系统,每次出票请求的产生,都会产生一个对应的电子票 ID,毫无疑问这个 ID 需要是全局唯一的,否则会出现多个同学的票无法区分的情况。那假设我们的出票服务 TPS 比较高,为了同时让多台服务器都可以颁发不重复的 ID,我们自然需要一种机制进行多台服务器之间的协调或者分配。
这个问题其实历史已久,解决方法也已经有很多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主流的解决方案是如何考虑的。
引入单点 ID 生成器
先来看一个最简单的,也非常容易 DIY 的思路——单点 ID 生成器。
通过这个方案,我们可以快速了解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接下来学习的过程中,你也可以边看边思考,对于这个全局唯一 ID 的生成,你有什么更好的改进主意。
我们在前面说了,单机里生成 ID 不是一个问题,在多节点中,我们仍然可以尝试自己手动打造一个单点的 ID 生成器,通常可以是一个独立部署的服务,这样的服务,我们一般也称为 ID generate service。
也就是说,所有其他需要生成 ID 的服务,在需要生成 ID 的时候都不自己生成,而是全部访问这个单点的服务。因为单点的服务只有一台机器,我们很容易通过本地时钟和计数器来保证 ID 的唯一性和有序性。
当然这里要重点注意的是,我们必须要能应对时钟回拨,或者服务器异常重启之后计数器不会重复的问题。
如何解决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时钟为什么会回拨呢?
如果你了解计算机如何计时的话就知道,计算机底层的计时主要依靠石英钟,它本身是有一定误差,所以计算机会定期地通过 NTP 服务,来同步更加接近真实时间的时间(仍然有一定的误差),这个时候就可能会产生时钟的一些跳跃。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讲了,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 NTP 协议了解。
真正影响更大的问题其实是第二个,如果计数器只是在内存中保存,一旦发生机器故障或者断电等情况,我们就无法知道之前的 ID 生成到什么位置了,怎么办?
我们需要想办法有一定的持久化机制,也需要有一定的容灾备份的机制,要考虑的问题还是不少的。比如,对于单点服务挂了的情况下,首先想到可以用之前讲 Raft 和 MapReduce 的时候也提到过类似的提供一个备用服务的方案,来提高整个服务的高可用性,但这样,备用服务和主服务之间又如何同步状态,又成了新的问题,所以我们往往需要引入数据库等外部组件来解决。
哪怕解决了这两大问题,就这个设计本身来说,单点服务的一大限制是性能不佳,如果每个请求都需要将状态持久化一下,并发量很容易遇到瓶颈。
所以这种方案在实际生产中并不常用,具体实现就留给你做课后的思考题,你可以想想,不借助任何外部组件,自己如何独立实现一个单点的 ID 生成器服务。
基于数据库实现 ID 生成器
好我们继续想,既然直接自己写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那能不能利用现有的组件来实现呢?
我首先想到的方案就是数据库,还记得数据库中的主键吗,我们往往可以把主键设置成 auto_increment,这样在往数据库里插入一个元素的时候,就不需要我们提供 ID,而是数据库自动给我们生成一个呢?而且有了 auto_increment,我们也自然能保证字段的有序性。
其实这正是天然的全局 ID 生成器。利用了外部组件自身的能力,我们基于数据库自增 ID 直接实现的 ID generate 非常简单,既可以保证唯一性,也可以保证有序性,ID 的步长也是可调的;而且数据库本身有非常好的可用性,能解决了我们对服务可靠性的顾虑。
但是同样有一个很大的限制,单点数据库的写入性能可能不是特别好,作为 ID 生成器,可能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
如何优化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水平扩展
既然单点写性能不高,我们如果扩展多个库,平均分摊流量是不是就可以了呢?这也是非常常用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办法。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多个库之间如何分配 ID 呢?
为了让每个库都能有独立的 ID 范围不至于产生冲突,我们可以为它们设置比数据库数量更高的值,作为 auto_increment 的步长,而且每个库采用不同的初始值,这样自然就可以保证每个库所能分配的 ID 是错开的。比如两个数据库,一个持有所有偶数 ID,一个持有所有奇数 ID。其他业务系统只需要轮询两个数据库,就可以得到粗略有序的全局唯一 ID 了。
为什么只是粗略有序,因为我们没办法保证所有依赖于此的服务,能按照时序轮流访问多个服务,但随着时间推移,只要负载均衡算法比较合理,整体 ID 还是在递增的。
但这样的系统也往往有一个问题:一旦数据库的数量定好了,就不太好再随意增加,必须重新划分每个数据库的初始值和步长。不过通常来说,这个问题也比较好处理,可以一开始就根据业务规模,设置足够多个数据库作为 ID 生成器,来避免扩展的需要。
但是如果直接用数据库来产生序号,会面临数据库写入瓶颈的问题。不过估计你也想到了刚才单点服务的思路,如果我们把生成 ID 的响应服务和存储服务拆开,还是用单点对外提供 ID 发生服务,但是将 ID 状态记录在数据库中呢?两者结合应该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利用单点服务
具体做法就是在需要产生新的全局 ID 的时候,每次单点服务都向数据库批量申请 n 个 ID,在本地用内存维护这个号段,并把数据库中的 ID 修改为当前值 +n,直到这 n 个 ID 被耗尽;下次需要产生新的全局 ID 的时候,再次到数据库申请一段新的号段。
如果 ID 被耗尽之前,单点服务就挂了,也没关系,我们重启的时候直接向数据库申请下一次批次的 ID 就行,最多也就导致继续生成的 ID 和之前的批次不连续,这在大部分场景中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样批量处理的设计,能大大减少数据库写的次数,把压力变成了原来的 1/n,性能大大提升,往往可以承载 10w 级的 QPS。这也是非常常见的减少服务压力的策略。
UUID
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这个词我们一开始就提到了,相信你不会很陌生,它本身就可以翻译成全局唯一 ID,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常见的生成全局唯一 ID 的算法和协议。
和前面我们思考的两种方案不同,这次的 ID 不再需要通过远程调用一个独立的服务产生,而是直接在业务侧的服务本地产生,所以 UUID 通常也被实现为一个库,供业务方直接调用。UUID 有很多个不同的版本,网络上不同库的实现也可能会略有区别。
UUID 一共包含 32 位 16 进制数,也就是相当于 128 位二进制数,显示的时候被分为 8-4-4-4-12 几个部分,看一个例子:
我们就用 JDK 中自带的 UUID,来讲解一下第三和第四个版本的使用和主要思想,背后的逻辑主要是一些复杂的位运算,解释起来比较麻烦,对我们实际业务开发帮助不大,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看看相关的源代码。
第三个版本的方法是基于名字计算的,名字由用户传入,它保证了不同空间不同名字下的 UUID 都具有唯一性,而相同空间相同名字下的 UUID 则是相同的:
name 是用户自行传入的一段二进制,UUID 包会对其进行 MD5 计算以及一些位运算,最终得到一个 UUID。
第四个版本更加常用也更加直接一点,就是直接基于随机性进行计算,因为 UUID 非常长,所以其重复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两个版本的使用都很简单:
但 UUID 过于冗长,且主流版本完全无序,对数据库存储非常不利,这点我们之后介绍 B+ 树的时候也会展开讨论。
Snowflake
除了用户自己传入 name 来计算 UUID,UUID 其他几个版本里也有用到 MAC 地址,利用全球唯一性来标识不同的机器以及利用时间来保证有序性。不过 Mac 地址属于用户隐私,暴露出去不太好,也没有被广泛使用,但是思想还是可以被借鉴的。
Snowflake 就是这样一种引入了机器编号和时间信息的分布式 ID 生成算法,也是由业务方本地执行,由 twitter 开源,国内的美团和百度也都开源了基于各自业务场景的类似算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 leaf 和 UUID-generator,性能都很不错。
整个 Snowflake 生成的 UUID 都是 64 位的长整型,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位是位保留位,置 0。
后面连续 41 位存储时间戳,可到毫秒级精度。
再后面 10 位代表机器 ID,由用户指定,相当于最多可以支持 1024 台机器。
最后 12 位表示序列号,是一个自增的序号,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也就是 1ms 内可以支持 4096 个不同的序号,也就是在理论上来说 Snowflake 每秒可以产生 400w+ 个序号,这对于大部分业务场景来说都是绰绰有余的了。
主要思路就是先根据 name,初始化 Snowflake generator 的实例,开发者需要保证 name 的唯一性;然后在需要生成新的 ID 的时候,用当前时间戳加上当前时间戳内(也就是某一毫秒内)的计数器,拼接得到 UUID,如果某一毫秒内的计数器被耗尽达到上限,会死循环直至这 1ms 过去。代码很简单,你看懂了吗。
再次说明一下,你千万不用太担心源码艰深复杂而不敢看,其实很多项目的源码还是很简单的,推荐你从这种小而美的代码开始看起,其实你看完之后,往往也会信心倍增,觉得自己也能写出来。等你之后看得多了,自然也能更好地掌握背后的编程技巧啦。
总结
主流的几种生成分布式唯一 ID 的方案我们今天就都学习完了,思路基本上都比较直接,大体分为两种思路:需要引入额外的系统生成 ID、在业务侧本地通过规则约束独立生成 ID。
单点生成器和基于数据库的实现都是第一种,UUID 和 Snowflake 则都是在本地根据规则约束独立生成 ID,一般来说也应用更加广泛。
你可以好好回顾感受学到的几个问题解决思想,备份节点来提高可用性、批量读写来提高系统性能、本地计算来避免性能瓶颈。之后,你自己引入外部数据库或者其他系统的时候,也要多多考虑是否会在引入的系统上发生问题和性能瓶颈。
课后作业
今天思考题就是前面说的,如果让你自己不借助外部组件实现一个单点的 ID 发生器,你会怎么做呢?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一起讨论,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一起学习,我们下节课见~
分布式唯一ID生成算法是在生产环境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技术。本文介绍了两种主流的分布式ID生成方案:引入单点ID生成器和基于数据库的实现,以及在业务侧本地生成ID的方案,其中包括UUID和Snowflake算法。UUID是一种常见的全局唯一ID生成算法和协议,通过本地产生ID,不需要远程调用独立服务。Snowflake算法则是一种引入了机器编号和时间信息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由业务方本地执行。这些方案都旨在满足全局唯一性和粗略有序性的需求,但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实现方式。总结来看,备份节点来提高可用性、批量读写来提高系统性能、本地计算来避免性能瓶颈是关键思想。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ID生成问题,以及在引入外部组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性能瓶颈。文章内容简洁明了,适合技术人员快速了解分布式ID生成算法的实现原理和应用场景。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元
生成海报并分享
2022-02-15
赞 3
提建议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
23|Raft:分布式系统间如何达成共识?
下一篇
25|一致性哈希:如何在集群上合理分配流量?
全部留言(2)
- 最新
- 精选
- 雨落~紫竹2022-07-18有问题。人家就10毫秒来10万个 你这不都有问题了共 1 条评论1
- peter2022-02-15请教老师四个问题: Q1:重试幂等使用的ID用什么方法生成? Q2:个人电脑,比如我使用的笔记本,我并没有对它进行过时间同步操作, 请问这个笔记本会自动进行时间同步吗? Q3:Snowflake算法的bit0为什么不用?maxNodeId为什么要1024减去1? maxSequence为什么要4096减去1? Q4:能否举几个分布式ID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 比如XX场景下用XX方法?共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