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运维团队:我能干,只是我不想干而已
下载APP
关闭
渠道合作
推荐作者
07|运维团队:我能干,只是我不想干而已
2022-09-28 毕玄 来自北京
《超级访谈:对话毕玄》
课程介绍
讲述:正霖,叶芊
时长25:58大小23.72M
你好,我是叶芊。
上一讲我们聊到异地多活,毕玄说他能做其实是因为自己正好转岗去运维了,但是从研发转岗到运维?这似乎也是一个不太寻常的职业方向横跳。
作为阿里整个运维团队的 Leader,我们问他对普遍存在的研发 - 运维岗位认知鄙视链是怎么处理的,他却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解决不了。”
运维团队面对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难题?又是如何置死地而后生找到了自己的团队价值呢?
极客时间:异地多活的时候你就已经转去运维团队了,去了以后你觉得外界对运维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毕玄:我以前是研发线的,研发线会觉得运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解决不了的,还是要研发解。
说白了,大多数研发都认为像运维、测试,我完全可以干,之所以我不干,只是因为我不想干而已,但研发这活不是你能干的。如果有专业壁垒就不一样,比如研发对数据库就不会这么看,因为他觉得你那活我确实干不了(笑)。所以他自然会觉得我在鄙视链的上游,你运维在下游,很正常。但我去做运维以后,就跟很多人说真的不是这样。
运维是一个知识面非常广的岗位。如果你做研发,说实话知识面很窄的,很可能连你的代码在哪个机房、机型是什么、什么样的网络条件、运行环境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我以前刚到运维团队的时候去开会,他们说的是啥我都不知道。
极客时间:像机房、网络条件等等,研发会不会觉得这也不用太关注?
毕玄:这全部是基础设施,但如果你不知道,做系统设计的时候可能有很多偏差。
后来我去了运维才了解,可能研发你说一句话,运维为了满足你这个条件,花了很多的钱,但你如果在软件侧简单改一下,这个钱其实根本不用花。
但研发人也不懂,运维的人也不懂,他不知道原来你软件稍微改一下,这个需求就没有了,他觉得你可能是个合理需求,然后就去干,这就悲剧了,两个没法对话。因为运维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挑战,那研发侧肯定认为我干嘛要改?所以后来我们去跟很多研发说,要整体看一下成本投入,那研发很多就懂了。
极客时间:还有什么新的认知吗?
毕玄:还有对基础设施的了解。其实阿里后来做的很多创新是因为我们对基础设施演进的了解。
异地多活不用说,比如后来我们做统一调度,对整个基础设施有很多改造。因为对网络有了一定概念,知道网络带宽在不断演进,原来是万兆,现在能到 25G、40G、100G;以前认为两台机器之间网络带宽太小,在软件侧做了很多东西,其实现在是不需要的;因为网络可以支持,才有了现在的计算存储分离等等。
如果软件的人不懂这些,他根本就想不到很多基础侧的创新。硬件也一样,虚拟化下沉到另外一块芯片上,是因为他对物理机型有更多了解,知道了可能性是具备的,不光是从存量来看,也能从运行环境各个方面来看。
这都是因为这些人知识面非常广,如果你了解很多,整个创新其实能做得非常好。
极客时间:因为了解,才有可能性?
毕玄:对,我们之前也觉得做基础设施的人啥也不懂,因为研发始终认为自己是最牛的,除了业务以外,技术线研发肯定是站在顶端的,觉得其他所有人都是为我做配套的而已。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网络可以这么变,不可能敢提出在软件侧要做计算分离这种事,因为他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很多都是这样,包括基础设施的大机房建设等等。
所以我自己觉得运维这段经历,一是让我做了异地多活,这还是挺重要的,因为我以前没做过这么大的,也基本不涉及业务,我算是做了异地多活,大家才觉得你是能做整个大系统架构的人,都认可你是可以的。第二个就是知识面的拓宽,我终于知道了一个系统真正的全貌,因为系统事实上都涉及基础设施,其实你也逃不掉的。我们可能认为好像不用管基础设施,但事实上如果不管,软件设计或多或少会有点问题,就不是那么合理。
极客时间:异地多活之后,阿里有些运维侧工具就起来了,你是参与了吗?
毕玄:我是 2015 年下半年开始带整个运维团队的,当时想让这个团队发生一些变化。
运维以前很苦,几乎所有涉及线上操作的工作全都是运维团队做,一天发几百个系统,根本没法干活,虽然发布也是一套系统,但必须要人点,线上还要盯着看,如果有问题还要查问题,背后还有机器管理等等,杂事非常多。
以前有个比例,1 个一线运维要对 100 多个研发,所以他每天光是回答问题,比如机器在哪、怎么用各种,不用干别的就满了,所以非常苦。但是大家又总觉得,你们运维既然这么苦,为什么不做一些工具解放自己?是不是不想?是不是没有研发技能?
我去了才知道,说实话多数运维做工具的技能还是有的,但事实是他每天根本没有时间做工具。因为研发是很需要连续性状态的,写代码的人都明白,你不能说写个十分钟,被 IM 弹出一个消息,回复完,半个小时后好不容易进入上下文,结果又被打乱,那代码就没法写了。
后来我就跟很多人说,那是因为你没干运维这个事,你去了之后会发现你也没空。以后中国的运维大会,可以让一线运维的人来个吐槽环节,绝对能把研发喷死。
极客时间:因为比例不够,每天杂事多,太忙没时间做工具,就一直在给支持。
毕玄:对,恶性循环。因为理论上你讲如果运维有很好的工具给研发,他是不会问你问题的,但是这是个悖论。
而且阿里当时也有专门的运维工具团队,就是我带的,但通常来讲业务运维团队跟运维工具团队很容易产生矛盾。
极客时间:运维工具团队给业务运维做工具不是很好吗,解掉刚才说的没时间做工具的死循环,为什么会有矛盾?
毕玄:运维会觉得你工具团队做的东西不满足运维的需求,但是他们一天到晚实在太忙,工具如果不好用,他觉得我还不如手工,因为如果已经习惯了,其实手工效率也不会太低。但是工具需要成熟又需要不断使用。
所以这个局面,让运维这一侧的我们都觉得运维团队未来会越来越难,成长空间很有限,因为干杂活怎么有成长空间,但活又很重,对一家公司来讲,没有这样的人不行。但有了,大家又觉得这批人好像技能不行。
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的话,之后一定谁也不想干了,这么苦而且还全是责任。你想,运维不出问题没什么,不出问题大家觉得这个部门不存在,但一出问题,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运维。
极客时间:那你 15 年带这个团队的时候,做了什么?
毕玄:当时我们就在讨论这个团队未来到底走向什么地方,这是一个非常纠结的话题,这也是后来让我去带整个团队很大的原因,我们想,既然工具和运维很容易矛盾,那干脆合成一个团队得了,探索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
极客时间:合并之后,探索了哪些方法?
毕玄:我带以后,说实话我也觉得解决不了。
我当时接手最早的想法就是,让每个人一天腾出 20% 的时间来做一些工具的研发,后来发现这根本就不现实。但很多人就觉得是你们团队自己不想或者没有能力解救自己,肯定不是,只是因为有很多现实问题。包括运维的人,你说他不想?他自己当然也想,谁都不愿意每天就做一些很碎片化的工作,大家都想解救自己。
当时 Google 的 SRE,大家都觉得是最好的团队对不对?但是如果你仔细看,关键一他的人多数来自以前非常资深的研发,根本就不是运维岗,那他和研发沟通,包括研发技能,肯定没有问题。第二至少我们外部得到的消息是,他们的人每天可以腾出 30% 的时间用来做研发类型的工作,而不是运维类型的工作,那就不一样了。
极客时间:Google 他们的时间是怎么来的?
毕玄:比例问题。如果能有一定的运维研发比例,让运维有时间去学习一些开发的技能,为自己写工具,这肯定满足需求。但是有多少公司能接受运维跟研发的比率是成一定比例?现在蚂蚁是接受的,所以蚂蚁跟阿里不一样。
极客时间:运维研发比例问题本质是什么?
毕玄:其实是分工,就是运维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个认知。
比如说蚂蚁现在的安全生产团队,核心指标是整个系统全年的系统稳定性、资损情况,其他不承担的,很多让研发自己做掉。这样有了专业分工,运维团队相当于跟研发团队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业务研发团队做的是业务需求,你运维团队做的是运维业务的需求。
但之前,分工上大家就一直觉得运维是给支持的,再加上传统运维确实做了很多偏执行的工作。我不知道中国其他公司的状况是什么,反正在阿里,我们觉得这条路很难走。
极客时间:在阿里很难走是为什么,当时运维团队的价值当时没有被看到?可以详细说下当时做了哪些尝试吗?
毕玄:我们本来希望能跟集团谈一个数,比如运维就是一比多少研发,你不要老挑战我的人多。因为大家都觉得运维团队人很多。
我带的时候运维团队有一两百人,但是研发十几个人就能做一个非常核心的系统,所以研发团队看你,会觉得你比他人还多,运维动辄上百人,还说不够。问题是他没有想到我们是整个集团的运维,我们还觉得一两百人怎么够,得四五百更多。但这上面一看,你们有这么多人。
另外就是你说的,运维的价值其实很难被衡量,它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因为运维不像研发,研发直接面对业务,做的东西价值是可以被论证的,只要这个业务好,研发肯定有贡献。但运维到底做了什么?我说运维很核心的工作是保护整个系统的稳定,另外是成本控制,但这些都没有业务那么耀眼,而且保护稳定这种事,不出问题是没有人知道的,就跟安全团队一样,也是很痛苦的团队。
极客时间:蚂蚁论证了运维价值这个事?
毕玄:为什么蚂蚁能搞定,是因为后来蚂蚁出过一些故障,阿里也出了,但蚂蚁对故障的重视度必须说比阿里高非常多。
因为蚂蚁是金融,如果它出故障,首先可能会引发用户的信任问题,第二会引发监管的问题,监管就是生命线,那对他们来讲就不是开玩笑的。所以蚂蚁会觉得我得力保稳定。
现在俊义带着的安全生产团队就是一个固定比例,每年不用申请运维名额的,研发你涨我就涨,非常简单。你想,一个固定比率,大家肯定不会一天到晚总那么饱满,就可以在日常工作以外,腾出时间做工具研发,把自己解放出来。其实这样就会越来越好,是个良性循环,但它需要时间。
所以我们当时想跟集团说定一个比例,然后团队要转型也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接受这段时间里人是比别人多的。
极客时间:比例的事,集团批了吗?
毕玄:没有。我带了半年多,也试了一些其他方法,但这个问题在阿里太难解决了,所有人都这么觉得。
虽然我们知道 Google 大概是怎么做的,但都学不出来,而且那个时候蚂蚁也没有搞定运维和研发一比多少的问题,他们也是后来出了几次大故障以后,公司才觉得这是生命线。
当时我就觉得,我很难带领这个团队完成一次组织转型。我们是希望完成组织转型和升级的,向 Google 靠拢,变成一个非常资深的团队,能更专注做好工具研发,或者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定,因为 SRE 的定义准确讲是维护系统稳定,而不是什么发布、运维答疑这种杂活,但在中国绝大部分公司,我估计运维团队都是这个角色。
极客时间:这组织转型不了,你当时是怎么办的?
毕玄:到 16 年这个问题太难解决了,当时正好行癫来任集团 CTO,我们商量了一下,这么搞下去反正也解决不了问题,就提出了一个方案:把运维工作直接交还给研发,解散掉统一的运维团队,把运维还给了所有的 BU,比如一部分人是支持淘宝的,一部分人支持搜索等等,按照 BU 把人全部还给研发,相当于没有了统一的运维团队。
等到分人的时候,所有人终于知道了,哦你们人确实太少了。以前他们觉得你怎么那么多人,但是现在大家摊在一张纸上来看好了,反正就是这个状况,支持你部门的人其实就 1、2 个人。
极客时间:这种拆分是怎么落的?
毕玄:就是直接决定组织拆分。
极客时间:搞了多久?
毕玄:应该是一个月就搞定了。
极客时间:会给这一批人选择吗,比如说哪个业务去多少个人?
毕玄:没有选择,你以前对的哪个 BU,现在你当然怎么分。不过因为拆的过程太粗暴,当时也引发了一波离职,导致有段时间运维很混乱,加上分散了人也不够,另外工具确实也比较缺失,各家 BU 又开始自己做工具,因为各家也受不了。
极客时间:直接组织拆分这一下够狠的,你们当时想到这个结果了吗?
毕玄:我们能想到,但是还是可以接受。
因为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研发承担掉一些很杂碎的运维工作,形成这个习惯,也希望让所有研发都至少知道你的代码跑在哪些机器上、这些机器在哪里、大概环境是什么。其他的方式很难做到这一点,你只要有个团队在这,研发就不可能去做。
你想,一个 BU 发现自己只有 1、2 个运维的时候,他们肯定也觉得人少,就会开始让部分研发承担运维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当然研发吐槽就很多了。反正我们觉得大思路上,想象的最后样子没有问题,但是怎么走到那个样子是个很大的挑战。
极客时间:选择组织拆分这种自损八百的方案,也是你们在 15 年到 16 年没跑通其他的方案?
毕玄:因为最早大家能想到的方案肯定都是做一套很好的工具,研发用工具完成一些碎片工作,然后运维团队就可以像 SRE 一样很专注地去看系统稳定性,但我们当时看,这就偏理想化。因为这么走,第一你要先人员扩张。
极客时间:集团不给批,所以做不到。
毕玄:对,这第一步就很难,我的人是要翻倍的,但这个对公司来说……
极客时间:那统一的运维拆到每个 BU 之后,BU 他们自己又开始做很多工具。
毕玄:对,工具又乱七八糟的。因为说实话工具重复做,意义很小,很多工具很类似,所以以前希望统一。
极客时间:以前运维团队统一的目的是什么?
毕玄:最早应该是只有淘宝,因为就一家公司,它肯定是一个,但后来大家觉得淘宝双 11 的模式做得非常好,希望淘宝的经验可以去覆盖掉其他的,所以慢慢就把各家的运维全部合掉了。
统一的目的,一是相对来讲人效肯定是最好的,二是理论上你可以做统一工作来解决很多问题,运维尤其,这样基础设施能更好地统一演进,如果分散了没有规模,很多事情就很难搞。
比如 A 业务说我的业务,我要这样的机器,B 业务说我要另外一台机器,因为业务方就是这样,什么对我最好,那我就要这样,但对后面设施的采购、维护都是极大的问题。如果能统一运维,还能节省成本,这个机器可能在你这个业务上浪费了点钱,但在全盘里其实是省钱的。但这件事,你如果没有统一的团队,太难做了。
极客时间:很多工具起来之后,效率和成本都不好,有把它们合在一起吗?
毕玄:后来我不太管这个事,我知道分散造成了很多问题,但现在好像想统一了,鲁肃下面又成立了 SRE 团队,各个运维团队开始归拢了。
所以阿里对我们当年拆掉运维有很多争议,非常多,因为大家觉得现在的乱象就是我们当年那么暴力造成的。这个我们也认了,但我们觉得关键是没有解法。
而且现在合并,跟我们当年不一样,因为运维团队的职责变了,研发已经接受了。我们当年其实也是这样想的,我先拆一下,让大家习惯,后面我可以再整合,但职责就变了,只做全局稳定性的维护、机器管理这些。
极客时间:所以从组织演进的这个角度来看,当时拆分团队的核心目标也是达成了?
毕玄:算的,至少现在 SRE 团队比当年的运维团队好很多,他们很多人合进去了觉得工作的挺开心,不像以前运维的人,简直是太苦了,他的情绪永远不是很好,压力又非常大。因为如果出故障,那不得了,运维绝对是第一个被问责的,但很多又可能是研发的代码系统设计问题,这个你又负不了责,这就很尴尬。所以研发总觉得运维没啥用,但事实上又离不开。
极客时间:经过运维团队的合并和拆分这一招,这么看研发和运维的分工方式,是不是最开始就不太行?
毕玄:是有点问题。你想,最早是一家创业小公司的时候,是不会有这个分工的,肯定是从头做到尾,写代码,自己发布上线,维护,全都是自己干。我 2007 年进淘宝的时候,发所有系统也都是我跟运维一起,没有说什么交给他了就不管了,没有,绝对不可能的。
后来某阿里高管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你看你们现在,简直活得像大爷一样,写完代码就有一帮人服侍你,什么 PM、研发效能、测试、运维,他们好像就是你们的保姆一样,你们写完就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从原则上讲,虽然我们觉得拆分运维团队这个动作是有点不大合理,但至少逼着研发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很多研发是不爽,但如果从他职业生涯来看,我们觉得不是坏事,你技能变好了,对不对?
极客时间:但研发应该会压力比较大吧?
毕玄:研发的抱怨其实差不多,我活已经很多了,每天要接一堆很碎片的需求,你们现在不想干,把活都扔给我们,包括测试团队当时也是希望研发自测,然后自己更多的做工具。所以研发那会觉得我不仅要管这些,还得管上线、发布后的整个状况,你们这些团队就是啥活都不想干,什么都扔给我们。
但研发你未来作为一个系统的掌控者,这些本来就应该知道的,也本来要掌握的,你做系统设计,不可能忽视下面的基础设施完全当它是个黑盒,不可能,就算现在是云,你也不可能把它当黑盒用,对你还得是个白盒。
极客时间:所以阿里强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不能轻易用。
毕玄:必须要有很高的支持,因为这个动作非常大,会影响所有团队,内部肯定会有各种意见。
但我们认为组织演进的路线是什么?你不能说虽然团队的人整体都没有成长,但这样对公司是最好的。这样最大问题是团队会很难活下去,长期一定是个问题,一是不稳定离职率会很高,你老换人,研发线他每次找你也很痛苦,而且也很危险,公司哪天想换掉你很简单。
每个团队可能都要想一下成长空间问题,很重要的,因为不可能说公司哪个团队是个弃子。
极客时间:看未来,你觉得运维可能会往哪个方面发展?
毕玄:我现在觉得,大厂的模式还是不错的,研发应该干掉运维的一些工作。
但这个前提确实是公司在运维侧的工具上要有一定的积累。如果你完全没有积累,按我们当年那么粗暴,也会引发问题,一定会有一段时间很崩溃。当然过了那段时间可能会工具百花齐放,但之后基础设施怎么统一又是一个问题。
但大厂的模式也有一个问题,对研发的技能要求太高了,就相当于研发你要懂运维。但从现实的人才池子来讲,这一点又很难实现,现实中多数研发其实不懂运维。
极客时间:小厂应该更是。
毕玄:对,这很正常,就像我们(贝联珠贯)招人也不可能这个要求,肯定首先在乎你的研发技能,运维差一点就算了,我们可以有运维团队,但也会陷入这个状况。但我们先期就会让运维更多偏向工具,一开始就是这个定位,同时也慢慢告诉研发,运维不是你的配套,只给你工具和文档,其他是不管的。
极客时间:对小厂来说,有必要制作自己的运维工具吗?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工具。
毕玄:但运维的工具很难完全通用,这个比较麻烦。通用的很难满足运维所有的需求,因为运维不像研发比较单纯,他杂活简直多到不可想象。
极客时间:所以只能慢慢转变?
毕玄:只能看各家怎么看待运维。大部分公司其实就没有解法,但新一代的公司可能会慢慢好一点,现在研发在技能层面的要求更完整一点,运维团队也在慢慢转向类 Google 的 SRE,更多提供工具,研究整个系统怎么样做得更加稳定,而不是发布。
极客时间:那运维的职业发展路径呢,你怎么看?
毕玄:架构师。
以前我们跟运维团队说,其实他们最大的出路是成为真正掌控整个系统的最大架构师,因为说实话,架构师其实最好是从运维出来的,研发是出不来的,因为研发没有全貌,但运维是一定有的,他要负责线上,所以他看到的一定是整个系统,知识面一定是超级宽的。
只不过关键是运维你能不能成长为这样的角色,因为架构师最大的问题是研发线认不认可你。研发线会觉得你就一个运维,又没写过代码,你提的方案我觉得不靠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 Google 相对好很多,因为他的 SRE 就是原来的资深研发,研发挑战不了。
研发是一个很难伺候的角色。我后来去研发效能了体会更深,就更难了,研发效能是给研发和运维做工具,这个难度简直高到天了。就像我说的,只要研发觉得自己能干的事都很难。
水友讨论区
对谈到这里就暂时结束了,主要聊的是毕玄从研发转运维的经历。
先说点正经的,运维团队,毕玄认为核心工作是保护整个系统的稳定和成本控制,而运维人最好的出路是架构师,但在当时的阿里,面对运维团队价值模糊的困境,他试图寻找解法,但似乎也看不到希望,迫不得已选择了一条争议巨大的路线。
但每个团队确实都要想一下成长空间问题,你自己所在的团队,你觉得现在的空间如何,未来的成长空间可能是什么?能满足你的个人发展需要吗?
最后说点不太正经的,今天来个特别的吐槽环节:
“我完全可以干,之所以我不干,只是因为我不想干而已”,你的岗位存在鄙视链吗,是什么呢?
如果你是一线运维,欢迎吐槽当年和研发协作的那些事,当然不能厚此薄彼,如果你是一线研发、测试、安全或其他团队,也欢迎写下你的肺腑之言。
毕竟有一位哲人说过,吐槽,是迈向理解的第一步,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精彩发言 ;)
下一讲我们会接着今天对谈的尾巴继续聊,毕竟毕玄说运维之后,他去了比运维更难做的研发效能团队,会发生什么呢,下一讲见。
拓展阅读
2. 在 2016 Velocity China 上毕玄也做了一次演讲,主题是阿里应用运维体系演变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元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1
提建议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
06|异地多活:技术圈子的人,见过猪跑很重要
下一篇
08|基础团队:研发效能部门,解决不了研发效能问题
精选留言(8)
- xindoo2022-10-02 来自浙江作为15年校招入职阿里的运维,完整经历了部门解散,团队解散。做运维的两年,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处理工单和报警,几乎没有任何成长,除了几千个工单外也没有任何成果,真的非常痛苦,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职业生涯的噩梦,后来转研发后真的好了太多太多了。我建议不要做运维,但很推荐学习一些运维的课程,工作中确实很有帮助。
作者回复: 运维这岗确实很不容易,不过比较好的是也看到国内现在有些公司的运维岗的职责在调整,更加专业化了,主要就是负责稳定性,成本等这些,这个是我觉得比较SRE化。
20 - 码小呆2022-10-02 来自广东大家打份工,不要相互为难 -- 鄙视链11
- MuBo2022-09-30 来自江苏听完的感受:成见既成,不破不立5
- JianXu2022-10-09 来自浙江只有屁股挪到了运维侧,才会更好的理解运维侧的难。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越来越觉得人本身都是有潜质的,是公司的体系设计,所以要改变,最最主要的重新设计公司的游戏规则,要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步一步啃。同时,自己也要革自己的命,抱怨吐槽之后,还是得面对问题。这跟我们国家试图改变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要做产业升级一个道理。所幸的是在我们公司,基础架构研发和运维在一个副总下面,他也同意不能老让运维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作者回复: 赞,能碰到这样理解和懂运维的leader,真的还挺幸运的。
3 - alex2022-12-02 来自福建研发很单纯,和研发沟通,在技术上能比研发更有深度,研发基本会听;就像文章说的,DBA说的话,研发就会乖乖听,因为DBA比大部分的业务研发甚至是技术研发更专业; 运维,尤其是大运维,本身有个优势,他的岗位是从底层的环境一直到上层应用运行的。在部署架构上,这个更具有优势;纯研发想要走这条线,其实也必须去做一段时间的线上运维,否则不了解自己应用的运行环境,想要做系统的优化、拆分、提升其实都很难。 虽然现在说云化、说容器化,屏蔽掉一些运行环境的底层。但实际上在一些特殊要求的应用上,还必须要了解底层,比如一些占有大量网络带宽的应用上,即使是容器化,也希望各个实例是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避免带宽的争用。 如果研发不了解这些,更多会局限在业务研发上,其实做不到真正的架构。或者他能做个业务架构,但在系统架构、技术架构、部署架构上,都会是缺失的。展开
- 术子米德2022-10-25 来自浙江🤔☕️🤔☕️🤔 【R】运维难,如果运维仅在效率层面有体现的时候,尤其难,如果运维还在安全层面有体现的时候,日子好过点,不过难度更大。 【.I.】我能干,只是懒得干,有段时间,它也在我的用语列表,现在已经被删除。我记得出现这句话的时候,就在自己刚学通嵌入式软件的整个技术栈,有种技术脉络全部打开的神通感。当然,见到啥方案啦、产品啦、测试啦,那时候还没有啥运维,不过有技术支持啦,都会冒出不想干而已啦。这种技术的自负,持续很久,至少有十来年。直到某本养娃的书里讲,孩子不是教出来的,孩子是模仿而来的,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怎样,那就自己得先做到那个样子,至少得去追求那个样子,必须是真心诚意的认真追求。在这句话的启发下,为了让我们家孩子也具有好学的品质,我自己就重拾学习,从本来喜欢的科普、科幻故事开始,逐步接触到各类通识课程,直到一本叫《技术的本质》的书,最终点破,或者叫点碎我的这种自负感。现在的我,更喜欢在自己实践后,分享点自己实践的体会。典型如测试开发,我的体会是具备怎样的业务理解和怎样的技术实现原理,只是做好测试开发的基础,如果测试开发具备边际成本和沉没成本的意识,那么在用例设计和方案规划时,有更多方面的决策依据。这样的经验,无论如何不会来自不想干但会想。 【.I.】运维和研发,让我想到纠错本和作业本,做完作业就像研发完成,普通学生的水准,当作业错误,如何看待纠错本,就是优秀生和普通生的认知分水岭。同样道理,在优秀生的眼里,运维是否就是纠错本,研发就是作业本。只是完成作业本的研发的认知和视野,无论如何都达不到优秀生看待纠错本的认知和视野。如此说来,研发对运维的鄙视真的没啥,这只是一种低认知难以突破的自负而已,反过来运维对于研发的鄙视,真的就是降维式鄙视。当然,这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运维必须是研发出生,也就是让研发的优秀生成为运维。运维的杰出人才,再往架构师成长。 【Q】有个问题想问老师,那就是如果真要学习谷歌,从哪个点、哪个方面入手,比较适合国内的现状? (备注:我个人觉得,学习谷歌从态度入手,就是从尊重工程就是,大家一起把所有的细节都做好的态度开始,做好每个细节的工程师,都有拿得上台面的尊重,而且这个态度必须始发自公司顶层。) —— by 术子米德@2022.10.25展开
作者回复: 目前看到的现象来看,国内的一些头部公司,对运维的这个的岗位我觉得是比以前友好很多,定位也会是专业型,整个大环境的话我觉得还需要时间慢慢改变。
- sesamegu2022-10-07 来自浙江每个岗位要做出自己的专业性和壁垒,否则鄙视链肯定存在。在大公司线上日常的运维角色回归研发,通用横向的运维工作交给专业运维,这样运维的工作才有人干。小公司人才比例没那么高,社会上还是能找到干杂活脏会的人
- leslie2022-10-03 来自浙江歧视链条很正常,运维虽难-可是研发也有其技术弊端,一个研发出身的运维其实很多时候会知道研发的痛点,攻还是点到为止皆有技。毕大师的一路转深有体会,但是不曾有那种高度而已;运维对于底层与突发意外的理解和问题的分析-研发还是有差距的。
作者回复: 运维对广度的要求非常高,另外练手机会相对会比研发多很多,在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上是非常有机会锻炼的非常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