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1|CEO心得:大厂出来创业,最大问题是对钱没概念

11|CEO心得:大厂出来创业,最大问题是对钱没概念-极客时间

11|CEO心得:大厂出来创业,最大问题是对钱没概念

讲述:正霖,叶芊

时长25:32大小23.33M

你好,我是叶芊。
 
在一段波折的离职过程后,毕玄从阿里出来了,决定创业,但他却完全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
 
回顾他的职业生涯,异地多活、代码工具、统一调度都挺有市场的,他也提到自己差点就去做代码了,投资都快谈完了,最后想了想还是悬崖勒马改做现在的调度。今天我们就接着创业继续聊,看看他是怎么选择创业方向的。
 
你可能暂时对创业不太感兴趣,没关系,听一听这位技术大牛对市场以及个人优劣势的分析,相信对你之后的职业发展也会有帮助。
 
极客时间:之前聊到创业方向的选择,第一点是选一个自己相对有优势的领域,然后呢?
毕玄:第二点我们特别关注的,从商业模式上来讲具不具备盈利的可能性。盈利,最重要的是你对客户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有价值,客户是肯定愿意付费的,所以关键是价值。
我们第一想法是代码相关,这对开发者影响是最大的,所有的人都会用。所以代码智能化其实是我们考虑的第一方向,几乎都谈完了。但最后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团队没有优势,之前有希望做成是因为阿里的环境,但离开了,就要跟 GitHub 对着做,但是跟他们比,我们一点优势都没有,这玩意儿咋成功?
另外商业周期非常长,GitHub 已经算很快了,但它做了两三年,现在也只是推进到了一定阶段。但在中国,你从开始到商业化可能要 5 年以上,那就要考虑一下 5 年你的公司持续没有收入,生存就得靠不断地融资,这难度太大了。
极客时间:而且就像你说的,技术的人,持续找钱的能力相对没那么强?
毕玄:对。而且大公司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做所有事情没有成本概念,这才是悲剧。
比如说我,以前就算财务给我一个数,一年亏了多少亿,我也没有任何感觉,反正不是我出钱,有人出,而且还会觉得亏了这么多亿又怎么样?我还得加人。你就会把这个故事讲下去,一点都不在乎,因为你亏损了不用自己去融。
大家对钱没有概念,很多大厂出来创业的人,钱都不知道花哪去了,稀里哗啦就没了,心里觉得相比以前,现在才这点钱,随便花,然后就没有钱了。
在阿里,你说服了上面给你投资源做一件事情,失败了最多也就是年底绩效差一点,奖金少一点,没有别的了,不会失业也不会倒闭。但出来了这都是事实,你没有钱,公司就倒闭了,员工是很难跟你讲梦想的,先必须有合理的报酬,梦想只是个加分项而已。
极客时间:所以代码方向还是大厂有优势,你当时还想过什么方向吗?
毕玄:另一个就是中国现在特别火的开源,人简直太多了,做大数据的、做数据库的,不知道有多少家,一面墙都不一定能写完(笑),已经卷成比花卷还卷了。
对技术创业来讲,选这条路,你前几年还是挺爽的,因为你要考虑的是用户不是客户,用户都是免费的,免费好谈,你可以刷脸,别人用着合适还可以帮你推广站台,都没问题,如果前几年你还能融到资,生活简直不要太爽,就乌托邦。
但是我觉得,到了某一年,你需要尝试商业化的时候可能会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尤其在中国。你看,有哪家公司通过开源积累了大量开发者,最后通过漏斗效应商业化成功的?就现在看,我觉得八成是不大可能。
极客时间:为什么国内商业化成功不大可能?大家对付费的观点不同?
毕玄:你想中国市场购买技术软件的是什么行业?多数是金融,但金融又不会单为一个技术软件付钱,它是大项目招标,里面包含技术软件。除非你有能力直接去投标,不然就得在上面做一些应用软件。这种阿里云可以,因为阿里云有品牌,他其实也不是自己干,他也只卖下面基础设施,上面可以找合作伙伴,但你很难,你一家创业公司凭什么?
而且大家去见客户,免费的情况下也是什么都好谈,随便谈,但只要说到要收一块钱就是另外一回事,这就变成了公司行为,不是个人的,公司对公司是一个非常正规的行为,因为决策不一定是他能做的,而且金额越大,决策链条一定会越长,不管什么公司。
极客时间:但是国外有很多开源到商业化的成功案例,如果参考国外经验呢,中国公司从开源到商业化的路?
毕玄:海外没有问题,像 Confluent、Elastic、Mongo 等等,都成功走完从开源到商业化的过程,每个季度的营收都在几个亿美金,增速非常快,虽然还是亏损的,但你至少能看到希望。
但现在缺的是人才,到底去哪找一些人,把开源产品在欧美完成商业化。如果有谁能走通这条路,对中国的软件产业会是巨大贡献,只要有一家走通,关键人才就有了,以中国的复制能力,一家公司有了,中国就全有了,这不是问题,现在主要是没有人。
极客时间:对做开源的公司来说,以前大家会讲亚马逊的故事,人家强势,我就是不盈利。不能这样吗?
毕玄:但你看他最终还是盈利了,而且一把就赚回来了。大家愿意投你钱,是因为他相信你一把可以赚回我以前投给你的所有的钱。
而且 ToC 是有可能一把赚回的,但 ToB 不可能,这个逻辑根本就不成立。所以这些开源商业化的公司还真是要看一下,因为美国这几家已经很成功了,一年营收接近 10 亿美金,增速 70-80%,但仍然亏损,这太恐怖了,这样下去你到底能不能盈利?如果不能盈利,这其实是个泡沫,对商业公司来讲什么叫泡沫?就是这个,能盈利你就不是泡沫,不能光讲梦想。
如果可能性是存在的就可以了,就有信心,对一家公司来讲说实话这就是最重要的,尤其对创始人团队,这伙人是很苦逼的,因为就是熬,你得熬很多年,不到盈亏平衡的那一天,其实都不算熬出头。但到那一天情况会好非常多,很多都变了。
极客时间:所以现状是没一个跑通,又不能靠画饼,那中国的企业从开源到商业化,你觉得有希望吗?
毕玄:我觉得肯定会有,无非是几年的问题,以及是谁的问题。这条路也确实是技术人员创业最好的选择,阿里出来了这么多人创业,多数选择的也都是这条路。
因为中国已经进步了一点。以前开源,很少有中国人做的东西是主导,或者中国人做出来影响了全世界,但现在有了。现在除了最底层的核心技术,中国在应用层的技术能力是可以跟国外抗衡的,没有太大差距,中国的场景又更丰富,能诞生出很好的开源产品,然后影响全世界。这个套路已经成熟了。
有些投资人赌也是对的,他们为什么很愿意投这些。我之前很震惊的,因为商业上很难讲通,但他们说其实很简单,他们相信中国一定会有一家走通的,是谁倒不重要,他只要押大赛道就可以了,只要有一家成功就没有问题,但小赛道还是不要押,成功了回报也很低。
极客时间:看我们讲到的几个领域,代码智能化、开源数据库等,这些方向都挺好,但是你认真想过还是决定算了。
毕玄:都挺好,我也挺想做,但以我们创始团队的背景,如果创办一家公司我觉得最好不要做这种。
创办一家公司,一做自己相对有优势的,二做对客户来讲是可以直接讲清楚价值的,因为这样商业模式和收费才能闭环,如果能完成这两步,我觉得未来这家公司是有可能走向盈利的。
如果你想做对社会有更大影响的大赛道,或者就纯粹想 Buying 一个梦想,最好你先创办一家成功的公司,做成具备盈利能力并且能持续盈利的,那个时候再投一点钱去梦想,或者再做对社会影响力大的陌生领域就可以了。有了很好很健康的现金流,你随意好了,想做什么领域都可以,像阿里,阿里云能做为什么?就是有淘宝,能持续产生健康的现金流。
 
极客时间:你最后选择了做调度,你怎么看这个方向的,可以多讲下吗?
毕玄:看我们在阿里的经历,有什么事情是相对外面有优势的,也要相对可能被产品化和规模化的,另外对客户有价值的,我们觉得只有调度有可能,其它都很难。
异地多活具备领先性,但它不具备通用性,所以如果做这个方向,会做成一家咨询公司,但咨询是我们退休的目标,不是现在,而且咨询不可能做大,虽然比较赚钱。因为我们现在发现,总体顺势而为还是很重要的。
像国外,FinOps(云成本优化)要开始起来了,算是个新词,一个方向火没火最容易判断的就是,看有没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并且拿到了不错的融资,过去一年,国外做 FinOps 拿几千万美金融资的公司已经出现了。
但中国 FinOps 还是一个概念,还没有能说出一家公司确实做出名堂的,当然这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极客时间:如果 FinOps 还在概念阶段,那客户容易理解你的产品价值吗?
毕玄:FinOps 对客户的价值现在是被认可的。因为很多公司上云之后,发现成本完全不受控,原因是云太好用了。
以前不在云上的时候,机器的采购内部要过很多流程,还要真实地去买,物流都需要时间,但在云上可不是这样,你点一下就买来一台,而且钱还不是现在付,是一个月后付,所以就失控了。连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都出现了,到了月底,一看帐单,怎么花了这么多钱?所以我们相信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另外是服务器成本控制,我们觉得阿里应该是做得非常好的一家,方法是有效果的,也是可以通用的,这对客户来讲是有价值的,尤其大环境都在喊降本增效。
为什么 FinOps 刚好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火了?一是云的便利性带来了成本失控,二是以前大家都不 Care 成本而已,现在这个方法可能会被大家认可,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帽子对大家来讲不是那么虚幻的话题。
极客时间:有一点好奇,在服务器成本控制这个方面,除了你们在做的这种方案,有其他的方法吗?
毕玄:我们觉得没有。
全球很多公司探索这个方向,但目前来看只有 Google、阿里和百度在非常成功地往前推进,而且结果也证明是有效果的,其他公司都很难,所以现在中国头部公司做的方案都很类似。
而且做这件事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多,像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因为需要大数据团队、调度团队、操作系统内核团队,我们总共有 5 个合伙人,全是技术出身,覆盖了几乎各个技术领域。但对中型很多公司来讲,要组建三个这样的专业技术团队其实很难。
这意味着可能要投入比如四五十个人纯做技术,但一家中型公司的研发人员就那么多,很难投到这个数量,就算能投,但中国做过这件事情的人特别少,反正就这几家,就这伙人。如果他们不出来,其实基本也都不出来,你没有经验自己做,阿里都花了三年,我们觉得你不会比阿里快。
所以我们给公司的定位是,不是说你不能做,是我们可以加速你的整个进程,先让你快速拿到一定成果,对中型公司来讲这很重要,他们要的就是尽快拿结果,而不是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等他拿到结果,你要继续往下发展的,是没有问题。
 
极客时间:你现在做的调度产品是什么样的模式?
毕玄:它比较像 PaaS,至少目前阶段的产品形态,你可以认为就是一个 PaaS 软件,可以部署在各种环境下,私有云、公共云等等,部署完客户做对接,基本就可以了。
贝联珠贯,打造全球顶尖的资源调度产品,将全球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提升到 20% 以上,从而显著降低各企业每年投入的机器总预算,节能减排促进碳中和。技术栈基于 K8S/Yarn 构建,对 K8S/Yarn 的关键部分做深度开发和定制,提升其规模能力、稳定性,以及多云 / 混合云管理,包括离在线等不同计算形态的混合部署。
极客时间:这和你之前在阿里做的统一调度?
毕玄:区别就是更加产品化,就这一点。
阿里或者说任何公司,内部做的东西都只是贴合那一家公司做的一个特殊的解决方案,阿里以前都叫一个能力。但出来你要把这个能力变成一个产品,能面对各种各样的场景,这是很不一样的。
因为能力,不需要考虑很多运行环境,环境就是设定好的,我只是解决这个环境下的问题,但现在你不知道客户是什么情况,能不能有个产品通用,说白了,比如 A 客户是这样的,我投了 10 个人做,在做 B 客户的时候不用投 10 个人,那就是产品。
所以你想,一家公司最后能盈利是因为产品的边际效应产生了,比如我总共 50 个人研发,第一个客户 10 个人做,第二个 6 个人,第三个可能只投了 2 个人,这就有了。如果不能就完蛋了,做一个 10 人,二个 10,第三个客户还是 10,这样研发是做不下去的,没有边际效应。SaaS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很好?是因为边际效应太强了,你投了一把,后面就躺着数钱。
极客时间:那对调度来说,你觉得有办法实现边际效应吗?因为每个公司的技术基础肯定不一样。
毕玄:对,会不一样,但我们希望能产生边际效应。交付成本肯定都是需要的,无非是成本我怎么收敛。
第一个项目一定投入非常大,搞不好是整个公司,但第二个客户我必须把这个成本压下去,压到一个数的时候最后我算嘛,总体投入是多少,我从每个客户身上能获得多少利润,然后算边际效应是多少,这里我就有一个很好的定价了,但前面的定价肯定是不那么合理
所以定价这个事,在大公司是不可能感受出来的,以这个产品的定价,要做到多少客户才盈利,很多人搞不好算一下发现自己永远都不可能,那就成做慈善了。当然大公司有很多补充,我这里可能是亏的,但带来了其它的,所以总体是盈利的。
但你小的创业公司就一个东西,所以别想太多,如果不赚钱,你就是不赚钱,而且会永远不赚钱,关键是你不赚钱公司迟早会倒闭,因为我不相信有人融资能力是无限的,公司一直亏损,还一直有人给钱,哇塞这也是见鬼了。
极客时间:现在像定价、财务这块,自己是在补课吗?
毕玄:那必须补,还有行政,经营公司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
CEO 不就是这样,很多技术人出来创业肯定想做很多技术什么的,别扯了,你出来以后就会发现,CEO 就是一个打杂的,公司什么事没人干就是 CEO 干,如果有人干,你最好就不要干了,你就别管了,那个人如果你很信任的话就是这样。
以前在大公司你完全不用经历,都有人在背后帮你全搞定,但你出来以后不可能,除非你有这样的合伙人,但多数技术又没有,所以你全部得自己学。像财务,你得始终知道自己哪天会倒闭,哪天手上的钱就会没有了,这太重要了。
我们现在非常羡慕出来创业后能打平甚至盈利的,这才是公司。
极客时间:为什么?如果打平了,就验证了公司的业务方向是可行的?
毕玄:打平了节奏就都在你手上(笑),而且你的心态会很安稳,否则你永远都活在会不会哪天就没有钱的噩梦里,想下个月怎么发工资,这个时候不管你有什么梦想,其实都没有意义,有啥意义?你首先得有钱。
我们一帮出来创业的 CEO 们,现在聊天已经没有人聊这些很虚幻的梦想了,都只谈大家手上的钱还够不够,够多久。
极客时间:不谈梦想,大家现实地互相勉励。比较理想的情况要屯几个月的钱?
毕玄:现在的融资环境,至少要一年半以上,我们都是按照18 个月准备的,就是未来 18 个月里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这家公司也能活下去,如果不能的话,风险会比较大。
 
 
极客时间:你现在做的调度领域,有没有期待什么时候自己可以打平?
毕玄:那早了去了。ToB 太难了,一开始赚不了钱,后面你也很难讲能赚回来,千万别讲 ToC 的故事,我前面几年亏了多少钱,后面会一年把钱全部赚回来。
极客时间:你觉得 ToB 想打平要积累多久?或者说公司一般发展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毕玄:至少 3 年以上。你看 ToB 做一个新东西,第一年说实话就是种子客户培养,如果种子客户做得很好,到第二年,你基于种子客户的赛道可以做规模化复制,就是复制多少个的问题,第三年看你能不能扩到一个更大的领域,不限赛道通用的,或者如果能在全球化上有所展现,这样的公司未来就很有可能发展得非常好。这是最理想的节奏。
极客时间:第三年你提到“全球化”,这个之前还挺少提的。
毕玄:全球化是个很有意思的技术新命题,因为在中国,技术人以前没有见过全球化,有什么新问题很难说,但我觉得我们这种人是做不了的。
极客时间:创始人的文化背景不一样?
毕玄:差太远了,中国做全球化成功的几个业务,创始人基本都在海外生活了很多年,非常知道海外跟中国的异同是什么。
你看马云那一代创始人,跟移动互联网这一代差别很大,你可以认为他们确实偏草根,其实也没有那么草根,只是看起来偏草根,但到了移动互联网这一代全是精英,基本全是名校的,也都有海外背景,像张一鸣、王兴这些人天然对多元化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注定他们这一代有可能成为更好的企业家。
我觉得这是创始人基因决定的,没法弥补,即使老一代创始人你招了一个也没法弥补,因为过往太成功了,他肯定觉得我更懂,你们懂个啥。但新一代不一样了。
极客时间:新一代的创始人,面对的是新一代的问题?
毕玄:对,他们就会去解决。美国为什么能做好全球化,他们小孩一出生面对的就是各个国家的人,他觉得这不很正常吗?但中国根本没这环境。
极客时间:你现在是在创业的第一年,感受怎么样?
毕玄:第一年你还在相对乌托邦阶段,还在蒙头做一个自己觉得对这个世界很有价值的产品,是最爽的,拿了融资尤其,一你不缺钱,二业务增长也不是你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目标,诉求还不会很强烈,没有到比如要追求盈亏平衡,自己能做一两家,就已经觉得我这产品太成功了。
但等见到真正的客户让他付钱的时候,你可能就发现原来根本不是这样,就吐血了,而且后面业务压力会很明显,第二年可能就会期待你做复制的速度,第三年可能要求高增长,甚至开始要求你打平。大家觉得创业第一步就很痛苦,但后来你会越来越痛苦(笑)。
我们节奏不算太慢,去年 11 月成立的,到今年 6 月左右就开始接触外部客户,我就跟团队说美好的时代要结束了。
你会看到客户跟你想的肯定有一个 GAP,还可能很大,这很正常,当然就看你怎么看待,像我们就觉得挺好,至少说明客户对我们还是有点兴趣的,虽然有 GAP,但客户对我们有兴趣,只要弥补这个 GAP,我们还是有点机会的嘛。
当然你也会有另外的打击,比如说拜访很多家客户可能最后感兴趣的就是几家,这就看你怎么接受了,因为这就是失去品牌后最大的问题,所以创业公司确实比较难。
 
极客时间:在产品的运作节奏上,有做市场、品牌这些事吗?
毕玄:我自己的看法,这取决于你公司定位的客户类型。比如说如果你做开源,那不用说了,肯定是要重点做品牌,做社区的运营,重兵配备。
但做 ToB 很多是商业的,像我们,每一个客户都是商业的,不存在免费用户,而且我们做的是中大型,他们其实不大会受 Marketing 和品牌的影响,因为中大客户没有多少是我网上看篇文章、听到哪家公司,来找你问一下能不能提供个什么卖给我,这不大会发生。
另外销售来了其实也没有用,之前我们见了很多客户,可能有 20 多家,很多对我们有兴趣,但我们后来都很害怕。
极客时间啊见了这么多客户,也都有兴趣,为什么会很害怕?
毕玄:说实话我们的成功率还是不错的,客户觉得挺有意思,就会说要不你们来测试一下。但最大问题是我们自己并没有准备得那么好。
极客时间没准备好,是因为你们初版产品还在做?
毕玄:比如说有四五家,让我们同时去试一下,但我们没有这个人力。所以后来我们 7 月份叫停了所有的客户拜访,都不去见了,我们觉得目前已经有明确可以共建的客户了,就先做好这些,其它的不用纠结,我们相信只要做好了,至少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那几家应该还是我们的。
极客时间:所以你们去找这些客户的策略是什么?
毕玄:逻辑很简单。首先我们认为中大公司一定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剩下就是一家一家拜访,当然你肯定先选赛道里最头部、最有影响力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反而越低调越好。
因为你现在没有客户,太高调在中国真不是好事,卷得非常厉害的,抄袭也非常严重,你最好能非常低调地出现在各中大客户的名单里,毕竟市场可能就这些客户,谁先做掉这里面的大部分,谁就赢了。
等需要做品牌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占领了不少客户了,需要更规模化的。但前期我们觉得那些一点用都没有。
极客时间:前期的客户触达具体是怎么做的?
毕玄:刷脸。因为你创业不可能什么资源都没有,肯定或多或少有点,然后就要去拜访这些人。
但比较难的是因为我们每一个客户都是要付费的,加上单价又比较高,不是大家随便帮你刷个脸就可以的。付费到一定金额就非常复杂,决策链长决策成本高,创业公司又没有品牌,我为什么要选择你?光这个问题在内部都能被挑战到死,你跟那个人关系是很好,但你为什么要定向采购这一家?会不会涉及利益?为什么不引入更多家供应商比价?
种子客户是纯属刷脸和信任,根本没什么别的,否则别人只要问你有客户 Case 吗?没有,你就已经出局了。但是创业公司第一步如果刷不到种子客户,基本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水友讨论区

今天的对谈到这里就暂时结束了,重点聊的是毕玄对创业的思考和认知,毕竟做复杂的业务,认知决定了产品成熟度。
这是他的第一次创业,在选择方向时,逻辑主要有三点:自己相对有优势具备领先性、相对能产品化和规模化、商业模式具备盈利性。
代码智能化方向他认为不满足第 1 点,异地多活不具备第 2 点,现在大火的开源方向在他看来暂时还不太满足第 3 点,所以为了成立一家真正的公司,他选择做调度,成为了一名在创业公司“打杂”的 CEO。你在选择自己之后的从业方向和公司时,3 点判断标准其实也可以借鉴。
不知道你对今天对谈的哪个部分印象比较深刻,欢迎留言讨论。
到这里,毕玄个人的 20 年程序人生我们就聊完了。后面我还更新了一讲番外,聊一聊一切的开始——毕玄的大学经历,希望了解毕玄接触计算机的初心,把他的早期想法展现出来,与他后期观点形成对比,看看我们是否能找到他在面临无数人生选择时的底层逻辑。

拓展阅读

作为一个喜欢写文章的人,自己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也少不了会手痒想写上一篇,之前毕玄就创业写了这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有可期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10

提建议

上一篇
10|出走大厂:离职?还是不离职?这是一个问题
下一篇
00|番外:一位险些没上得了大学的青年,如何开启计算机征程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9)

  • sesamegu
    2022-10-08 来自浙江
    希望毕大师技术优势破局成功,ToB很热但也很难

    作者回复: 谢谢,我尽全力,:)

    8
  • 码小呆
    2022-10-02 来自北京
    所以.创业主要做的是什么产品呀.云平台,统一调度平台?

    编辑回复: 文中有一小段产品介绍哦,资源调度产品

    2
  • Ryan Feng
    2022-10-08 来自北京
    精细化运营平台,帮企业省钱的
    1
  • leslie
    2022-10-03 来自江西
    准备开始:学习中去避免某些开始的冒失,毕竟经历过数次失败。
    1
  • 拭心
    2022-11-27 来自浙江
    专栏反复看了两三次了,信息量满满,再次感谢毕玄和编辑老师。

    作者回复: 多谢反馈,能有些许收获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值得的。

  • Satroler
    2022-11-09 来自浙江
    毕玄,贝联珠贯门户的【发展历程】页面前端console各种测试代码哇😘😘😘

    作者回复: 多谢指出,赶紧去修复,:)

  • JC_onpro
    2022-11-02 来自浙江
    创业维艰,和在大厂一年做好一个项目的差距非常大。已经加入初创团队(软硬件一体)快一年半,最近决定放弃。 前十个月大量投入精力,后面几个月产品开始逐渐面对客户,开始了极其痛苦的自我怀疑,加上对产品需求,市场定位,产品迭代慢于竞品各方面的质疑。一方面觉得按照常规陷入了死局,一方面又觉得创业之常态或许坚持还有希望,这种痛苦前所未有。

    作者回复: 深有同感,所以对创业而言,因为相信这个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不太可能创业一做出产品,就很顺利的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多数都是会碰到各种困难。

  • Geek_齐迹
    2022-10-19 来自浙江
    这个赛道个人觉得只是一个方法论,通过虚拟机转容器+资源超开基本就轻松降成本30-50%。后续持续提升容器集群的利用率就行了(我们已经做到了cpu40%+利用率,内存80%+),当然也有一些时间成本。

    作者回复: 这里说的是一家公司所有服务器/云资源全天的平均CPU利用率,能做到40%+的话可以肯定绝对是进入了全球Top的阵营(我知道的应该不超过5家),那挺厉害的,我孤陋寡闻了,为你点赞,:)

  • 月亮诗人
    2022-09-29 来自北京
    正处在艰难开局中,希望能在老师的成长经历中多找到一些动力与勇气。
    共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