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雪梅。
最近很多朋友跟我吐槽,说自己的工作很糟心,又难以忍受。当问到他们准备怎么办时,他们大多又会说,“没办法呀,只能‘苟着’,现在工作很难找!”
我再细问,关于“工作难找”的结论是从哪里得出来的?大家一般会告诉我,这还用说吗?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大厂裁员”“P7 找不到工作”的故事呀!要不就是说,我一个同学离职 2 个月了,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呢……
很多小伙伴接触市场的通道只有两类,一类是网络上的渠道,比如招聘信息,各种新闻、自媒体文章等,另一类则是周围的同事、同学。
在这个自媒体信息严重失真的年代,大部分技术人的社交圈又非常窄,那么,只依靠这两种方式接触市场是远远不够的,会让自己错失很多机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加大与好机会相遇的概率。
“好机会”永远存在
你可能会说,现在市场环境不好,哪有什么好机会?花时间了解市场不是浪费时间吗?
确实,这两年的市场环境有很多变化。但我做职业发展教练这一年多,依然辅导很多小伙伴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也有人勇敢地从头部大厂离开,跳到更适合自己的团队。我服务的很多团队 Leader 也在因为招不到合适的人而苦恼……
所以,所谓的大环境不好,其实是不好中有好,“危”中也有“机”。我们说的“工作难找”,也是分人、分场景的,不能一概而论。知名人才发展专家薛毅然老师说,“职业发展无非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能力和价值与市场需求的整合,以及通过你个人能力的提升,去创造下一个被整合的机会”。
没错,在职业这个维度,我们都是需要被整合的人力资源。
反过来讲,越是市场环境不好,越需要去接触市场,才能加大自己与好机会相遇的概率。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去看市场,另一方面,也要“被动”出击,让市场看到自己。
主动:与市场同步
主动去了解市场机会,不代表你要跳槽,我们的目的是让自己与这个世界尽可能同步。在职场中体验的同时,你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 3 个方面的信息,趋势、能力水位、薪资水位。
趋势,就是了解自己所在的方向在市场的走向。比如在移动互联网时期,iOS 工程师一票难求,而这几年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移动端和前端开始合并,统称“大前端”。在这个趋势下,大前端岗位的需求变化如何?会更关注哪些新的方向?大厂都有哪些标志性动作?现在都在重点做什么事情?这些都是要去了解的。换句话说,就是了解你这个岗位在市场上的需求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在市场上的水位。无论你在哪个公司,都是一个小的“围城”,即使你在这个公司做到头部,也不代表你在市场上就非常优秀了,反之,你在这个公司做得一般,也不代表你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了解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在市场上的水位,说白了,就是让自己这条在池塘里游泳的鱼去大海里游一圈,看看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最后,了解你自己的行情,也就是薪资水位。结合前面两个,如果你去面试,你就会知道自己在市场上大概值多少钱。有了这个数,再对标自己当下的薪水和岗位发展前景,你的职业路径可能会有更清晰的方向。
OK,带着这些目标,我们再来说说主动了解市场常见的 3 个方式。
首先,就是定期面试。这是了解市场最直接的方式。面试不一定要跳槽,咱们的目标还是通过市场了解自己的定位,也就是前面说的趋势、能力和薪资水位。
举个例子,小 A 做推荐算法五年了,每年绩效都还不错,但总是心虚,时不时焦虑。有段时间他就把自己所在城市能搜集到的推荐相关的岗位聊了一圈。聊完之后,发现其实大家的水位差不多,他也通过这次密集的面试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劣势。最后,他也没有跳槽,因为发现自己所在的公司更符合自己未来的发展。
了解市场的第二个方式,就是加入圈子。但这个圈子不是随便加,而是优先根据自己所从事的方向去找。
比如几年前小 B 做研发效能,关注敏捷开发,但自己所在的公司规模没那么大,经验有限。经朋友介绍,他加入了当时的“敏捷一千零一夜”社群。社群里有很多头部大厂会定期分享敏捷开发的经验,他能很快吸取到当时国内最前沿的技术和经验,还链接了圈内做敏捷开发的同学,这些都快速地帮助他在公司内落地研发效能的提升,在学习和实践中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从事的方向,找到适合你的圈子。在知识付费的今天,很多培训机构或者个人技术 IP 都有自己的社群,比如你想学习 Go,可以在极客时间买一门课,可能就可以加入讲师的社群,就能接触到很多做 Go 开发的小伙伴,没准你的下次跳槽机会就在这个社群里产生了。总之,你想干什么,就让自己先在那个环境里泡着。
如果你精力允许,我还建议每年付费参加一个不限行业的高质量社群。在这样多元化的角色里,我们更能理解技术人的优势和劣势,甚至看到自己更多的机会。就像我们前一节提到的,未来技术人职业发展的很多机会不一定来自原来的赛道,积极破圈,不但能让你开拓眼界,更有可能帮你建立贵人缘。
了解市场的第三个方式,是主动搜索信息,或者利用自己的人脉去获取信息。职场人需要养成主动、定期获取信息的习惯。这些信息可以是自己从事的技术方向、竞对技术的演进等等。你可以通过参加技术大会、网上信息搜集、订阅相关课程、自己的人脉圈等定期去接触到这些信息,避免自己成为信息孤岛。
除了这三种方式以外,我还想和你分享一个个人技巧。我会比较建议工作 3 年以上的小伙伴积累几个靠谱的猎头朋友。你想想,这不就相当于自己在市场上放了几个强大的信息收集器吗?
猎头圈确实参差不齐,所以好的猎头也需要甄选。我一般会从两个维度看猎头,一个是对行业的发展、企业、岗位的了解深度。另一个是猎头本身的素养。好的猎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卖人头”,而是会从你职业发展的阶段、诉求,优劣势以及对方企业、岗位的情况,综合判断一个岗位是不是适合你。一个靠谱的猎头,一定会时不时跟你分享很多市场上的一手信息。
被动:建立个人影响力
被动,不是坐以待毙。如果把自己比喻成一家公司,那被动相当于持续地做市场营销,建立自己的品牌和信誉,让市场看到自己。当你的价值被市场看见,有好的信誉,可能坐在家里,潜在的机会就会主动找上来。
先说最直接的方法,打造自己的代表作。什么是代表作?就是别人提起某件事,就能想起你,同事提起你,就能立即想起你在哪个方面是专家。这个代表作可以是课程、书,也可以是你在某个领域特别专业,做了持续的、体系的输出,让大家都知道你。这些年,一些大厂在高阶同学晋升时,除了绩效、产出之外,还会看有没有自己的代表作。
代表作意味着不但要有自己真的做过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去沉淀、输出,形成作品。这也意味着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在一个领域深耕,能主动思考,还能清晰地表达,把自己的价值放大。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就像有了一个 24 小时不停息的广播电台,不断传递自己的影响力,而且常常会产生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效应。我的朋友刘建国老师从企业出来之后,因为写了《技术管理实战 36 讲》专栏和《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一书,成为自己的代表作,所以在技术圈拥有非常不错的口碑,也获得了很多企业客户。 如果你暂时还没有适合打造的代表作,没关系,你也完全可以去论坛、社群等场合去做价值输出者,建立个人影响力。
比如很多大厂都有内部的技术 Wiki,你可以把自己日常的工作总结、思考形成文档,不断输出,慢慢就会有自己的影响力。
我还见过很多技术人喜欢泡开源社区,积极在社区提 Bug,或者贡献测试 Code,甚至提交 Bug Fix 代码,慢慢积攒了不错的口碑。这些口碑是能穿越公司的,甚至可以是你终生的口碑。如果写技术 Wiki 和在开源社区做贡献对你来说还是有点难,你也完全可以从自己身边的群开始,解决大家的问题。当你主动做一个价值贡献者,持续输出,你就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如果你觉得“成品”有难度,那就先从重视自己的职场口碑开始做起。这件事看起来很虚,但别忘了,职场圈子很小,我们每次跳槽,别人稍微一做背调,都能知道自己之前干得如何。
我之前看过一个帖子,说把代码写得烂一点,别人维护不了只能自己维护,这样自己就不可或缺了。最开始我是当段子看的,没想到评论区还真有不少人支持这种做法。且不说这样的做法能不能让自己不可或缺,更重要的,这是一种非常短视、极度影响自己职业口碑的事。
职场中的口碑说难也不难,最简单地,做个靠谱的人,“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你的口碑就不会太差。如果你再多一些承担,困难时刻、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舍我其谁,那你的口碑会再多很多加分项。一个人的职场口碑不错,一定也会有不错的个人影响力。纳瓦尔曾经说过,“个人声誉是有复利效应的。”
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怎么更好地接触市场?
最后,咱们坐下来聊聊心里的顾虑。很多小伙伴说,我很内向,社恐,不善交际朋友很少,参加活动也只是围观,怎么更好地接触市场?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是,每个人性格、处世风格不同,这很正常,也千万不要因此给自己划出无法接触市场的界限。你不愿意抛头露面,那就好好打磨内功,让自己优秀到出类拔萃,等待别人来“三顾茅庐”。比如你可能不擅长说,但可以写出来,把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形成高质量的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如今自媒体这么发达,只要有一颗愿意分享的心,一定能找到适合你的表达方式。
此外,自媒体圈有个工具也可以帮你说话,那就是个人使用说明书。
大白话说,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写个产品说明书,告诉别人可以如何使用你。这和个人简历不同,是要站在第三方视角,说清楚别人能用你干什么,怎么用。
个人使用说明书在不同的场景可以有不同的版本,现在一些大厂也要求员工写自己的个人使用说明书,放在个人签名档中,可以更高效地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一般包括个人介绍,别人在什么情景下可以联系你,以及在“使用”你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下边是小 A 的个人使用说明书。
而我们个人面向市场的个人使用说明书侧重点会不一样。面向市场的说明书是为了建立个人影响力。一般来说,会包括三个部分,个人特质、专业能力、已有作品。比如下边是我的个人使用说明书。
如果你已经制定好了自己的个人使用说明书,可以在你参与的社群、泡的社区,甚至新加朋友时,就把个人说明书分享出去,相当于打开了很多扇窗户。
除了这个方法,我还想回到市场的本源,和你聊聊认识市场这个问题。职业发展说到底,是咱们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需要为你的职业发展负责。
我 2008 年进入百度,学到了对我至今都影响非常深刻的一句话:成长是很私人的一件事。
什么意思?就是成长是你自己的事,你得自己 100% 负责。公司的各类培训、给你配备的导师、安排的项目历练机会、你的老板、你的同事……统统不是你职业发展的负责人,只有你自己可以负责。
不与市场接触,犹如坐井观天、闭门造车,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一家公司上,一旦被解雇,收入来源马上断掉。在巨大压力之下,你很有可能没有认真思考,又草草地把自己以一个平庸的价格卖给另一个平庸的雇主,直到一天发现自己不再被需要,才愕然发现原来自己的职业生涯到头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悲催?如果你想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多一些掌控感,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主动权,那就必须不断打破自己,突破舒适区。在人生的重要事情上,需要一种魄力,抛开我喜不喜欢,先考虑应不应该。等你能突破这一点,了解市场、建立自己影响力的时候就不会别扭了。
小结时刻
在红利期,大多数技术人天天埋头写代码,就算这样,一周也能收到好几个猎头的骚扰电话。我一个朋友做了一年的全职妈妈之后回来找工作,很快就拿到了一个大厂的 Offer。入职没多久,猎头又把她挖到了另一个头部大厂。
可是别忘了,那是在 2015 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环境不好时,肉眼可见的机会变少。适合你的岗位,如果下手晚了,可能就被别人抢占了。
在大环境动荡的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当作一家公司,不断做销售,积累客户。换句话说,就是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市场的变化,了解自己的行情,给自己增加备选机会。同时还要长年累月地给自己做宣传,做出自己的代表作,积累自己的职场口碑,建立个人影响力。
这些都是职场中的基本功,当你日常基本功做到位了,对于市场知己知彼,不但可以大大缓解职场焦虑,而且当需要跳槽、被裁员等这样的“考试”来临时,也会拥有学霸们胸有成竹的从容。
聊聊发展
当下你与市场接触的机会有哪些?你有自己的个人使用说明书吗?如果没有,欢迎你现在写一个分享在评论区。
如果觉得有所收获,也可以把课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学习程序员职业规划手册,心里不慌,脚下不乱,做好每一天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