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2|总结:突破信息茧房,拥抱不确定性

12|总结:突破信息茧房,拥抱不确定性-程序员职业规划手册-极客时间
下载APP

12|总结:突破信息茧房,拥抱不确定性

讲述:雪梅

时长20:04大小16.05M

你好,我是雪梅。
这一章我带你向外破,重新认识了职业发展的环境,从宏观的市场环境,到中观的职场,最后聊到了微观上大家都关心的晋升话题。
为什么职业发展要不断向外突破?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信息茧房”,尤其是我们技术人。网上很多关于技术人的黑段子,比如文化衫、洞洞鞋,确实很多技术人不但穿衣打扮朴素得像个学生,而且工作多年了,内心依然有几分“学生气”。
大多数技术人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几乎跟上学没多大区别,从学校 - 宿舍的两点一线,到公司 - 家的两点一线。此外,由于工作强度和性格的原因,大多数人的圈子非常小,除了同事、家人、几个朋友和同学,其余就是手机里的世界了。
在这么小的世界里,信息茧房效应非常明显,我们很容易把周围的世界当成全部,在职业发展上造成很多困境。

技术人的四个困境

在我看来,技术人的“信息茧房”给我们带来了四个困境,技术困境、确定性困境、人际关系困境、高薪困境。

技术的困境

很多技术人对于“技术”有一种执念,比如非常看重“技术含量”,没有高并发就没有技术含量,无法用到最新的技术就是一种落后,技术上成长不够,就担心自己的发展停滞了等等。
很多技术小伙伴期待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不断有技术难题去攻关,自己永攀科技高峰,一骑绝尘,占领职业的最高峰。而对于日常做不完的需求,写不完的 CURD,又说不上来的痛苦。更别提去做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了,很多人觉得没什么技术挑战,还有点 Low。
或者这么说,很多人一边都有种隐含的信念,觉得只有技术做到“塔尖的塔尖”才能有真正的职业安全感。另一边对于自己当下的能力有巨大的疑问:我真的是无可替代的吗?我的工作,年轻人积累个几年真的不能取代吗?
其实,大多数人的回答是 No!
就像前面我们说过的,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工具工具,就意味着只有在需要的场景下才能发挥价值,而不是停留在实验室搞技术的军备竞赛。换个角度说,技术这个岗位也是社会众多分工之一,只有回到这个社会大分工体系内,参与协同,技术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所以,一份技术工作是否有技术含量,不应该以并发量、技术的新旧程度来评判,反而应该看当下的业务场景下,技术是否有用武之地,有哪些技术可以帮助提升的点。如果有,那这份工作就是有技术含量,就是值得尝试的。

追求确定的困境

在技术的世界里,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性,我们确实要尽可能控制一切变量,比如很多操作要通过系统来做,降低人为的风险。代码的世界是 0-1,而 0-1 非常确定,也历练了我们非常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很擅长思考,但在一些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可能我们为了追求确定而过度思考了。
举个例子,几年前我想探索自己的第二曲线,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做啥,特别苦恼,就找我的教练沟通。她听我说完之后,说,“我看到一个画面,你像把自己装在一个大瓶子里,只有脑袋在外面,东张西望。看到路径 A,就开始计算,不行,A 那里有个坑;路径 B,呃,这个不好,我不擅长;C,呃,这个好像挺没面子的……”
是的,我把所有路径都在脑海里盘算了无数遍,计算各种 ROI,就是没迈出一步!
我跟很多朋友分享过这个画面,大家都哈哈大笑,说,“对对,你说的就是我!”
我后来才知道,逻辑分析适应于信息充分,边界明确的场景,而职业发展本身就是不确定性极高的一件事,你获取的信息也相当不全,这个时候靠逻辑推理,那绝对是给自己画地为牢。很多时候不需要万无一失,而是一种干就完了的魄力,在不断试错中慢慢寻找答案。

人际关系的困境

大家经常调侃“技术直男”,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技术人确实沟通能力不够,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你可能习惯和电脑打交道,工作中的沟通,即使面对面,也可能会优先选择 IM 沟通。加上本身性格内向,圈子小,很多同学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相当生疏。有时候要跟产品讲一个技术问题,就有种秀才遇到兵的尴尬。要不就是平时活干得不错,一到述职就抓瞎。很多人跳槽时,不知道怎么跟 HR 谈薪资。如果聊得很不错,最后不想去了,也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有的小伙伴甚至告诉我,拒绝不了,最后只好把别人拉黑了……
你可能会说,这只是几种场景嘛,无伤大雅。但别忘了,在分工如此细致的今天,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与人打交道能力弱,会让你发展受很大限制。比如我们在第 2 节里提到业务研发需要往上浮,需要了解业务,而很多技术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跟业务沟通,不知道聊些什么,那怎么能做到“技术赋能业务”?
更重要的是,与人打交道能力弱,会让你的交际圈子非常小,几乎都是同质的同事。因为圈子小,接触不到更多的信息,自然看不到更多的可能。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你可以在几家互联网大厂来回跳,而如今同质的圈子已经拥挤不堪,很多技术人就是因为圈子小,完全接触不到更多的可能性,职业发展当然会受阻了。

高薪的困境

相对别的行业,技术人的薪水大多是偏高的。虽然不同企业有差距,但整体来说,技术人的平均薪水差不多是当地城市平均水平的两倍。
这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很多人对未来有一种朴素的预期,认为“明天会更好”,所以存在超额的提前消费,比如高房贷。在内卷的当下,会被高额贷款完全绑住,动弹不得。另一方面,有些人是想走出去,但发现外面没有合适的地方接住自己的 Package,只能先“苟着”了。
可是别忘了,你的财务决策,很可能是基于过去几年的经验形成的,但过去是互联网红利期哦。你的薪水可能并不是自己创造了相应价值,而是平台的杠杆放大了你的价值。平台降本增效时,一定是有权力缩小、甚至收回的,所以你会看到这几年很多大厂在变向降薪。
很多 35+ 危机的人是被当前的高薪困住了,舍不得放下眼前利益,去看更多的可能性,即使遇到巨大的瓶颈,也选择先忍受。但你完全可以用投资的视角来看,你要的是眼前这一两年的收入,还是长线的收入。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如果固守着眼前的利益,那好的机会可能很快就被别人抢走了,很多人眼前的高薪很大概率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技术人的优势

如果把技术人的困境一句话总结成一个词,就是单一。
能力上的单一,是因为过度关注技术含量;人际关系的单一,是圈子太小,且高度同质;思维方式的单一,是由于追求确定,再加上眼前的利益,这些都是很多人被困住的原因。
当然,技术人不只有信息茧房的困境,相比很多行业的从业人员,技术人也有很多独特优势。在我看来,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
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
技术人的平均学历水平是高于社会平均水位的。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技术人本来的工作就是特别费脑,每天在这样的磨炼之下,大脑越磨越锋利,所以相比一些传统行业,工作十年只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十年,大多数技术人其实是一直在不断学习的,也是付费学习的主力军,整体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非常强。
而且大多技术人对新技术的敏锐度很高,比如 AI 出来,去深度研究的还是技术人居多。互联网虽然不是完美的,但确实沉淀了很多非常好的、先进的做事方法,比如用户画像、小步快跑、MVP 验证等等。长期在前沿技术、先进思维的浸泡下,大多数技术人会有不错的成长心态,思维也比较敏捷。
有复杂问题的攻坚能力。
技术人的工种有很多细分,但如果把技术人工作做一个抽象,其实就是在错综复杂的系统中去找到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小 A 所在的公司最近发展很快,在大力推广产品 APP,但推广效果不符合预期。“推广结果不好”不好是一个问题,那如何去“分析问题”呢?
可能有投放渠道的问题,这个更多是商务层面去解决,而作为技术人,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公司的 APP 包比竞对大不少,下载下来首页打开还经常很慢。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缩小包的大小,提升首屏的秒开率等,帮助公司更好地推广 APP。
这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多场景下具备很好的可迁移性。一个曾经带反作弊研发的技术 Leader 后来去带客服坐席团队。在降低客服进线量的问题上,他发现完全可以复用带反作弊研发团队的思路。
一个朋友从互联网去传统行业做了几年数字化转型,回来感叹,很多技术人是被代码的舒适区困住了,只要突破这一点,其实很多方向可以做,我们本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都是非常够用的。

如何拥抱不确定性?

关于当下市场变化非常快这件事,这一章我们已经聊了很多,比如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很多企业降本增效等等。十年前,我们常常被某个不起眼的同学所在的公司上市敲钟而酸得不行,而这两年我们听到的更多是某个很优秀的同学被公司裁员,被迫 Gap Year 的无奈故事。
按照《百岁人生》一书的说法,我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加,即将迎来百岁人生。如果说我们的上一辈,20 多岁毕业进入一家企业,很有可能直接干到退休。即使中间有变化,依靠原来的技能换个部门,或者换个单位,大多也是可以安稳到 60 岁退休的。他们的平均寿命一般在 80 多岁,工作时常 : 退休时常 =2:1,养老上的财务压力并不大。
这是一种典型的“教育 - 工作 - 退休”的三段人生,职业发展非常明确,而且简单。
而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境地。一方面除了体制内有编制的,其余大多数人都无法在一家企业干到退休,需要不断跳槽,换工作,甚至原有行业可能发生巨变,不得不做大的转型,比如我就是从原来的技术岗转到技术人职业发展教练。
另一方面,我们的寿命增长,大概率要活到 100 岁,如果还想 60 岁退休,那相当于工作时间(20 岁开始工作): 退休时间 =1:1,养老的财务压力相当大,这就是你看到很多日本老人还不得不出来工作的原因。

五段人生的四类资产

一边是动荡的市场环境,一边是寿命越来越长。我们这代人大多是不可能过安稳的三段人生的,那会是一种什么的人生呢?《百岁人生》一书中分享了 95 后简的故事,推测了她 100 年的人生工作和生活的情况。
你可能会发现,看起来是三段人生,实际上是复杂的五段人生。在传统的“教育 - 工作 - 退休”三个阶段之上,简还增加了探索转型两个阶段。
简最开始探索了好几年,行业也出现过变化,48 岁还从食品行业转型到猎头行业。虽然简的国外环境跟我们会有一些差异,但整个职业发展的复杂性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面对如此复杂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我们还抱着技术人的“单一”,即使没有互联网行业的大调整,也会遇到很多瓶颈。我们需要开放心态,发挥思维敏捷的优势,去开放学习和试错。具体如何做呢?我来分享两个经验。
首先,稳健自己的财务,给自己预留“试错空间”。如果你想像简一样多去探索更多的可能,要么趁年轻,无债一身轻,多去尝试,多去折腾,折腾之后认真复盘。要么给自己预留足够的试错空间。这个试错空间来自基础的财务安全。未来的五到十年,我们都需要一些底线思维,采取稳妥的财务策略。
当下我会建议你尽量减少负债,存好至少三年家庭开销的钱。比如你家每年开销 30 万,那你至少要存 90 万可支配的现金流。为什么是三年?就是为极端情况做准备。如果你失业,还找不到工作,被迫换方向,那“转行穷三年”是普遍规律。我在从企业出来之前,也算了好多遍这个账。
其次,在积累财富的同时,更要关注无形资产的积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除了有形资产(钱、房产等财产)之外,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百岁人生》中也给无形资产下了清晰的定义。
生产资产
生产资产是帮你工作更有成效,取得成功的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这部分你一定不陌生,我们在第 8 节也提到了很多在职场中可以积累的资源。
当然除了职场的积累,很多人还会付费学习。这里提醒一句,学习的东西要跟自己当下的工作相关,或者至少有实践场合,因为不实践的知识都是“死知识”,没有通过实践拿到结果的知识都是别人的经验,不是你自己真正的认知。在 AI 时代,这些死知识、假认知一文不值。
活力资产
活力资产关乎你的身心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如为了健康,你每天至少要睡 8 个小时,每周有 3-4 次运动。同时你还要记住,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亲密的家庭关系,高质量的同频朋友。这部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非常重要,最基础的是,它可以给你提供情绪价值,还可以提供一起学习、互相激励的成长伙伴。
转型资产
转型资产指对自我的认知,接触不同网络的能力和对新经历的开放程度。《百岁人生》中,简每一次转型都还比较成功,这跟她最开始探索期积累的多维人脉和社会资源有很大关系。
35 岁进企业上班是因为她之前探索期做了很多相关的活动,并在网上分享,被食品企业关注到。70 岁时因为拥有多元的朋友和熟人网络,帮助她有了商业顾问、公益等多份工作的组合。

财富四宫格

光知道这些资产重要还不够,还需要把它们融入到每天的生活中去。我推荐一个理财中用到的工具,财富四宫格想一想,过去你靠什么赚钱,今天靠什么赚钱,明天(未来 5 年)靠什么赚钱,后天(未来 10 年)靠什么赚钱?然后看看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当下应该做什么?
举个例子,几年前我已经开始在纠结自己的转型,但那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于是,我开始盘点自己的无形资产
跟很多技术人一样,我只有生产资产,也就是职场上的积累,平时也会看一些管理相关的书,提升能力。活力资产很一般,工作特别忙,对于家里的照顾也很不到位。由于长时间的工作,身体状态也很差,每年体检报告“错题”越来越长。而转型资产几乎没有,抬头一看,都是一样迷茫的脸,要不就是还很年轻的同学,根本没到考虑转型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不能长期这样下去,就开始用这个工具梳理。那时候给自己定的目标是 5 年转型成功,10 年后能自己创业,找到自己的终生事业,并做大。所以我非常需要加强活力资产和转型资产的建设。
在活力资产上,我加入了跑步群,把跑步践行了起来。工作日大家吃晚饭的时候我去跑步,周末就去公园里跑,出差时就在酒店附近跑。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跑 100 公里。同时,周末有一天坚决不安排任何工作,一定陪家人。时间不多,就做一些深度参与的活动,比如跟孩子一起画画。
转型资产方面,我知道自己的人脉圈子非常窄,90% 都是同事或者前同事。那时候会关注自己好奇的方向,给自己每周半天的时间去参加一些跟工作无关的活动,去链接一些圈子外的人。有时候出差,也顺便见见当地的朋友。
就这样,我后来接触到了盖洛普优势,ICF 教练体系。当时有朋友在做管理培训,我就申请给他去做免费助教,看看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当然这中间也会读一些相关的书,比如接触教练就是从《高绩效教练》开始的。那时候我很迷茫,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就会去写作,甚至还有好几段公众号日更的经历。现在回看,其实是在积累转型资产。
当然,为了 10 年后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去跟一些创业的朋友聊,听听他们的思考,也上了一些基础的商业课程。
我的财务四宫格如下图所示。

小结时刻

这一节我分享了技术人信息茧房带来的 4 个常见困境,对技术含量过于执着的困境,不善与人打交道的困境,习惯追求确定的困境以及高薪的困境。
当前的时代下,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职业生涯的周期也在变长,我们大概率是无法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干到退休的,可能需要多次探索和转型,过更复杂的五段人生。
如果说过去在国内技术岗是一个大家争相涌入的岗位,那么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是稀缺。因为互联网的红利,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而稀缺的特点会随着时代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那些曾经把我们带到很远地方的东西,可能也会变成我们进一步向前的阻碍,我们必须不断地自我进化。
为了更好地拥抱不确定,你要敢于打破自己,跳出代码的舒适区,跟不同行业的人去沟通,在与别人的沟通中可能会颠覆你很多固有的认知。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回来再认真复盘总结。这些都是在帮助你在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积累更多的无形资产,帮助你的职业发展走得更远。

聊聊发展

学完这一节,你也可以尝试做下自己的财富四宫格,想清楚自己未来 5 年、10 年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你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每一天呢?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你的财富四宫格。
如果觉得有所收获,也可以把课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学习程序员职业规划手册,心里不慌,脚下不乱,做好每一天的成长。

技术人员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技术含量过度追求、人际关系能力不足、确定性追求过度等。然而,技术人员也具备着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攻坚能力强等优势。面对不确定性,建议技术人员需要拥有稳健的财务基础和关注无形资产的积累,包括生产资产、活力资产和转型资产。文章还提到了“五段人生”的概念,强调了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需要开放心态,发挥思维敏捷的优势,去开放学习和试错。文章内容丰富,为技术人员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2024-01-12

赞 25

提建议

上一篇
11|晋升技能:一个模型帮你轻松搞定晋升述职
下一篇
13|能力篇:技术人职业发展能力全景图
unpreview
 写留言

全部留言(5)

  • 最新
  • 精选
  • 6点无痛早起学习的和...
    2024-01-30 来自北京
    2024年01月30日08:26:32 ##课后作业: 财富四宫格作业晚点再来做 ##原文反思: 已知:程序员的优势、技术人困境 新知:四类无形资产、财富四宫格 我的实践:对于本节内容很多知识都碎片化了解过,自己也做到了很多,这里分享一下 ● 生产资产:很有感受,有个纠结,你说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这些),但是工作中真用不到,那到底要不要学呢? ● 活力资产:个人优势,在前面留言过,一直都是身边朋友的情绪提供者和活力氛围组,身心一直都比较健康 ● 转型资产:个人优势,除了技术之外都是各种折腾,公众号、社群运营、早起、时间管理等等 有时候都在想自己更适合去做非程序员的工作,当然了程序员这个工作也做的蛮不错的,在团队里也是前面。 对于程序员工作 VS 其他,其他更胜一筹,程序员工作也还较喜欢
    展开

    作者回复: 职业发展不是升级打怪,现在做技术,未来不一定继续做技术,但当下很多经验的积累,对于真实世界,对于人的理解,会对未来的发展有帮助。 慢慢来,人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慢碰撞,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共 3 条评论
    6
  • 小林
    2024-01-14 来自河南
    领导经常说你们的工资那么高,要怎么怎么着,一直觉得理所当然,市场行情不就是这么? 还有一个疑问: 可能是对转型的恐惧,我想问下软件行业的管理岗位,能一直干下去吗?到退休那种。。。

    作者回复: 咱们这代人如果没有编制,估计很难一个岗位干到退休的。 转型刚开始都会有很多恐惧,但走过来就好了。最近见了很多从大厂出来的人,大家都经历过迷茫期,但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路。

    4
  • 新生\
    2024-03-06 来自江苏
    最近公司在裁员,第一次这么近的感受到失业的压力。

    作者回复: 抱抱,这几年市场情况确实不好,先稳住自己,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

    共 4 条评论
    1
  • lcl
    2024-03-20 来自广东
    留着汗反复读了几遍,说得太深刻了,最近改变了很多,尝试了很多,技术人困境的本质是单一,单一就容易脆弱,就像是种着同一种树的森林,一有虫害就大面积崩溃,所以核心还是要去拥抱多元、拥抱可能性,让自己面对不确定性时变得更健壮。
  • 一眼万年
    2024-03-19 来自广东
    怎么摸索自己未来5-10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