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已完结课程限时免费阅读

16 | 风光: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什么?

16 | 风光: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什么?-极客时间

16 | 风光: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什么?

讲述:小麥

时长18:35大小14.88M

你好,我是小麥。这节课我们讲一讲风光应该怎么拍。
在这门课刚上线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条留言:
“小麥老师好,我是一个退休老头,买了相机(佳能 6Dⅱ/24-70/F4)一年了。我喜欢游山逛景,自认为审美观点很好,但是,自从拿了相机去拍摄,马上就不知道啥是美,在哪里拍照是美,知道了摄影与拍照不是一回事,汗颜啦啦啦啦!”
首先我得说,承蒙抬举,但真的别叫我老师,叫我小麥就好。再来,咱们分析一下这条留言。
首先,“自认为审美观点好,但是一拿起相机就不行了”,这是我们之前第五课说过的,机器视觉和人眼自然视觉不是一回事儿,所以这种情况才会出现;其次,“摄影和拍照不是一回事儿”,这是我们第十四课说过的,摄影是无中生有,而拍照是简单的所见即所得;再来,“退休老头”,这个很好,因为在身体还硬朗的前提下,终于有时间干点自己真正想干的事了,而想要学好摄影,一定要拿出时间去拍摄,尽可能地多练习,光看不拍是学不会摄影的;最后,回到唯一的一个技术点上,24-70 适合拍风光么?
所以,我们先从焦段这个点开始说。
很多人都对拍风光有误解,一想到大自然,大,广阔,所以就要上广角镜头,能拍着多少东西就拍多少东西。现在手机上基本都三摄了,一个标准镜头,一个所谓的长焦,还有一个广角镜头,各家手机厂商宣传广角镜头的时候都特别喜欢用风光照片当样张。拿 iPhone 11 Pro 举例,三摄,比之前的型号多了一颗广角镜头,Apple 官方给出的样张是这样的:
iPhone 11 Pro 官方样张
这种样张看多了以后,很多人就更觉得只要拍风光就该用广角。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基本只有一种风光适合用广角镜头拍,那就是本身巨好看的风光,好看到没边儿的那种,这个“没边儿”既是形容词,也是客观描述。因为大部分场景都是有边的,普遍不适合用大广角镜头拍摄。
来,先看个例子。
这是我去年在烟台莱州的一片小海滩上拍的,跟 iPhone 的样张一个路数,它那是大景小树,我这是大景小人,而且场景都没有边。
我们再来看一张。
我去年跟一个公司去巴厘岛,帮他们记录团建全程。漂流这天,因为我怕我的大法进水,所以拿着 Go Pro 上了皮划艇。Go Pro 的镜头的等效焦距是 15mm,绝对的广角,但在这个场景里,问题就来了。这就是一个有边的场景,用广角镜头导致了画面的混乱,而且最要命的问题是,受制于器材,面对这个场景,我无法利用我的拍摄技术做出哪怕一点点优化。周围的山和天上的大太阳,因为镜头太广,我无法把它们裁切到画面之外;我这艘皮划艇跟我拍的那艘皮划艇之间的距离我也无法控制,这就导致我无法主观构图。
当我们拍风光这个题材的时候,经常是控制不了距离的,又因为距离都比较远,所以你往前走几步、往后退几步、往左右挪几步,画面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如果用广角镜头,你的视角就更会被固定在一个地方,最后你也就只能拍出一张“拍到了而已”的照片,这个说法我们在第十课的时候提到过。
所以说,如果场景本身不好看,杂乱,我们拿着广角镜头就只能急得干瞪眼,无法合理利用镜头的视角把与画面重点无关的内容给裁切出去,无法控制场景,但拍风光最重要的恰恰就是要控制场景。
镜头越广,你越难收窄视角,越难控制画面,而如果你不能控制画面,也就意味着其实任何一个人站在你那个位置,都能拍出跟你一模一样的照片。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组对比图:
这三张都是我从网上找的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风光照片。第一张与第二张是相同的视角,相同的镜头焦段,但完全不同的距离;第二张与第三张是相同的距离,不同的焦段,完全不同的视角。仔细看,第一、二张其实都不难看,只是如果你 Google 一下“Yosemite”这个关键词,你会发现全都是这两个景别和构图的照片,用广角镜头对付这类网红景点,就意味着你拍不出来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与此同时,因为镜头太广,画面观感也略显凌乱,尤其是第一张。相反,第三张照片,摄影师用的是中长焦镜头,他把画面的重点放在了左侧肌理丰富的山上,视角窄了,但山峰反而更加巍峨。我们甚至可以说,因为使用中长焦镜头,所以拉近了人和山之间的“距离”。
所以,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使用中长焦镜头更容易拍到跟别人拍的不一样的风光。虽然中长焦镜头视角窄,但这恰恰意味着我们的选择余地变大了,我们不需要那种没有瑕疵的景色了,因为我们可以对画面做出取舍了。这也就回到了这节课的标题:拍风光其实不是你想让别人看见什么,而是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什么
关于焦段,最后再说一句,拍风光,有些时候确实需要用广角镜头,甚至是超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比如拍银河或星轨。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你要清楚你自己想表现什么,清楚你的镜头视角跟自然视角的差异是什么,这样你才能合理地选择拍摄器材。再看两张例图这个话题就过去了,一张是超广角镜头拍银河,一张是鱼眼镜头拍星轨。
Michael Shainblum
Peter Baumgarten
说完了焦段,我们再来看看取景,也就是退休老哥说到的“不知道啥是美”和“不知道在哪里拍照是美”。
关于取景,我们可以先想想,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这么想拍一下?可能是颜色,比如森林的绿、晴空的蓝、夕阳的金黄;也可能是肌理和质感,礁石的坑坑洼洼、山峰的沟沟壑壑、草地的毛毛绒绒;更可能是某种情绪化的感觉,敞亮、震撼、孤独、渺小。而取景的核心,就是放大这些吸引我们的元素,同时,屏蔽掉不必要的元素,归根结底就是俩字儿:简洁。所以,看见一个什么景儿,先别急着拍,先搞清楚你眼前的这个风景是因为什么打动了你,然后靠拍摄技术放大这个原因。如果你看见一个场景,你想拍,但是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那我建议你连相机都别掏,先静下心来多看一会儿再说。不拍这张照片死不了人,咱拍就好好儿拍,拍好的。
我们说过,拍静物的时候,要学会人为干预画面,“摆”比“拍”重要;拍人物的时候,要学会人为调动情绪,“聊”比“拍”重要;同样,拍风光的时候,你要学会寻找机位,学会安排画面,所以“你站在哪儿”比“你怎么拍”更重要
其实摄影中基本所有题材都对机位有要求,像我们之前讲过的静物和人物,我们要调整角度,调整距离,还有我们之后要讲到的街拍,走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会走位也是想拍出好照片的必备技能……而这些机位都是我们或多或少能控制的,主要是,这些机位,我们或多或少控制一下,就会让画面的观感产生明显的不同。但唯独拍风光,这种比任何题材都依赖机位的题材,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反而不多。我们之前也说过了,你站在一个地方拍大江大河,你往前走几步、往后退几步、往左右挪几步,画面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所以,这就要求摄影师在拍摄风光之前要有目的地去寻找合适的机位。关于这件事,我的朋友小 K 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享他的机位选择指南,他是一个风光摄影师。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就会知道,机位选择不光是选择一个机位的问题。
《风光摄影机位指南》:https://mp.weixin.qq.com/s/Wd4LU1EIYmPNtU6-cOd94w
简单概括文章内容:想拍风光,要先用地图软件勘察地形;然后搜索徒步路线;把搜到的路线用地形模拟导航一遍,初步定位有潜力的机位,在导航里进行标注;接着,要利用其他软件的功能,结合天文学和气象预报,预判机位处的流星现象、银河方位、天气变化等……具体内容就不展开说了,文章里介绍了好几款软件和它们的具体用法。总而言之,我想强调的是,拍摄风光一定要有提前规划 + 预判场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脑子里要有一个大概的景观概念,要求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自己想拍什么,也同时要清楚自己的相机能拍什么。
所以,看到了么,在拍风光这件事儿里,就“拍”这个动作最不重要了。
至于怎么发现美,风光摄影也跟我们之前讲过的其他题材没有任何区别,首先就是靠模仿。如果真的就是没有大江大河,那就先拍最俗的景儿,被无数人拍过的景儿,被一些优秀的风光摄影师验证过是能拍出好照片的景儿。去那个地方,站在那个机位上,甚至用同样的设备,靠无数次的试验想办法摸清参数设置,原模原样地模仿一张在这个地方拍出的顶级照片。这样一来,一是你由于一次次的亲手操作熟练了技术,二是你会因为拍到了好照片而很有成就感。如果你恰巧赶上了什么罕见气象,兴许你能比大师拍的那张还出彩。因为毕竟拍风光这件事特别的靠天吃饭。然后,为了提升审美,也是跟所有其他题材一样,那就是多看这个题材的好照片,这是每个领域的摄影师的共识。在一次次的模仿和一次次的创作之后,你才终于有可能把每张照片都拍出你自己的风格。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拍风光靠天吃饭,但如果既没有大江大河,又没有你想要的晴空万里或雾气蒸腾,你去了一个地方,该拍还是得拍啊。这时候,技术和视角就变得很重要了,这需要你对技术熟练,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还需要你在看起来没什么景儿的地方发现美。附几张 Lufus 在不同天气下,使用不同相机、不同焦段的镜头拍摄的不同风光,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90mm 焦段拍摄,雨天
90mm 焦段拍摄,阴天
28mm 焦段拍摄,晴天
28mm 焦段拍摄,多云
关于技术,最后只再讲一个点,很能让你的照片和别人的照片不一样,那就是:接片。
我刚才讲过,我们可以尝试多用中长焦去拍风光,但如果你出行的时候为了省事儿,只带了一支中长焦镜头,没有带广角镜头,结果遇见了那种真的特别广阔、特别壮观的景色,你手上的镜头视角太窄,画面收不全,在这种情况下你又该怎么办呢?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在第四课讲镜头焦段的时候,我贴过一张我老师在新西兰拍的灯塔,我说她那是用长焦竖构图的方式拍摄多张,然后合成出来的。
这个手法类似于手机上的全景图模式。想想看,手机上的全景模式是怎么操作的:竖着拿手机,按一下快门,从左边你想拍的地方开始,扫到右边你想结束的地方为止,再按一下快门,然后手机自动给你合成出来一张长图。这个手法在相机上也能实现,只是操作起来不像手机上那么的“傻瓜化”。
我们看一张例图:
这是我在贵阳花果园的一栋高楼上拍的,看起来像是用广角镜头拍了一张宽幅照片,但其实这是用 70mm 焦段的镜头竖构图拍摄 6 张后拼出来的。所以,这张照片的原形其实是这样的:
光源是这些楼左边的一个大广告灯箱,这个灯箱会渐变各种颜色。如果我直接拍一张整的,那无论我选哪个时机拍,这些楼的颜色都会很单调,但如果随着灯箱变颜色,我从左边开始拍,颜色每改变一点我就拍一张,这样一直拍到最右边,我就拍到了一片彩色的楼。
至于最后合成也没什么难的,Photoshop 里有一个功能叫“Photomerge” (「文件」→「自动」「Photomerge」),Lightroom 里有一个功能叫“全景图” (全选照片→右键→「照片合并」→「全景图」),基本上是一键搞定。里面其实还有一些小小的选项,你可以自己试一试,不难,试着合成两三次你就明白那些小选项都是干嘛的了。
拼接照片有几点需要注意:
前后两张照片的画面重合区域要尽量大于 30%,重合区域越大,拼接的时候越不容易出错;
白平衡不要设置为“自动白平衡”,因为像我这张,如果白平衡自动的话,每一张的颜色都会被相机自动校正,最后就花了,拼接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错,很容易出现色阶断裂的情况;
不光白平衡不能自动,整个相机都得是“手动模式”,跟白平衡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需要保持这几张照片的一致性,无论是明暗还是颜色,都要做到尽量没有差别;
画面中的主体,尤其是点状或线状主体,不要被正好截在画面边缘,比如我这张照片中的那个塔,尤其是塔上的那根避雷针,在第二、三张照片中,它们都是完整的,这样可以防止软件在拼接的时候,万一出现小瑕疵,之后你无法处理。
更详细的技法,我老师前段时间发了一条微博,特别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眼:
我拍这张照片花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坐在楼顶的墙沿上,去过贵阳的朋友应该知道花果园那片区域的楼都有多高,我这是冒死一拍。为什么拍了一个多小时?因为首先我得小心别掉下去,那个墙沿很窄的。另外,主要是我老配合不好那个灯箱,一遍又一遍地试,中间只要一犯笨就要重新来,重新等它从红色开始变色。而且其实现场光线非常暗,为了楼群完全清晰,我用了 F9 的小光圈,ISO 也不能太高,所以我只能把快门速度调成 2.5″,很慢,楼顶上的风又超级大,呼呼的,吹得我都坐不稳,也端不稳相机,非常难搞。
但这么费劲拍到这么一张照片值不值?我觉得还行。首先,甭管这张照片有没有那么好,但至少很难复制,我确定别人坐在那个墙沿上拍不到这张照片,我甚至觉得自己再坐一次也不一定能拍出来了。其次,因为用的是长焦镜头,所以虽然是宽幅照片,但像场很平,这是不同于自然视觉的效果。最后,如果我单纯用广角镜头拍这么一张照片,然后给它裁成宽幅,那这张照片大概只有 2000 多万像素,但现在,因为每张竖着的照片都是 4240 万像素,所以这张合成后的照片像素上亿,可以放大到巨幅尺寸。如果放大仔细看,甚至能看到那些窗户里,人家在看什么电视节目。
风光摄影的技术太多了,每一种不同的被摄主体都有相应的拍摄技法,月亮有月亮的拍法,星星有星星的拍法,山有山的拍法,海有海的拍法,单靠这节课是不可能穷尽的。与此同时,风光摄影也严重依赖后期,各种合成,各种堆栈,各种调色……可以说,风光摄影的后期经常是一项巨大工程,如果你真的致力于拍好风光,扎实的后期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节课我只能说说风光摄影的核心逻辑,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上手,在实战中学习。
 

总结

风光摄影,不管是寻找机位、选择器材、前期取景、后期修图,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一张照片看起来像一幅画。
画的特点是什么?是完整性,是不多不少。画家在画一幅画之前,得把画里要呈现的一切都设计好了,不会平白无故地在某个地方画出某个东西。我们上节课也说过了,我们要对取景器里的一切负责,画框的作用就是可以把所有不想让别人看见的东西都隔出去。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Edward Hopper
Jacob van Ruisdael
John Constable
在拍风光照片之前,可以多看一看同类型的好照片,也可以多看一看大师级的美术作品,这样我们在面对不同风光的时候,在所处不同机位的时候,脑子里都能有个画面的印象,这个很重要。
另外,我们还要在平常练习技术:比如就在家门口,试着追一下月亮的行进轨迹;比如在公司,从窗口拍出去,从左到右拍几张,试一试接片;比如周末去市郊登山的时候拍一拍大山,去海边团建的时候拍一拍大海,然后试一试后期调色,不管是用手机还是用电脑端专业的调色软件,怎么能把照片的颜色调得特别体面,不让画面发腻发土……这都是日常要练习的技术,因为只有把这些技术烂熟于心,在我们遇到真正值得一拍的景色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有条不紊地把它拍下来。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再强调一遍拍好照片的核心:简洁。课程进行至此,我希望你的拍摄思路不要再像初学者一样,看见什么都想拍进去,而是要学会对画面进行取舍,学会有的放矢。还是那句话:不是你想让别人看见什么,而是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什么。
虽然风光是一个拼技术的活儿,但它也是一个拼命的活儿,需要上苍眷顾。我最后思考了一下为什么我不喜欢拍风光,因为拍风光需要心态特别好,需要认命……虽然“认命”在这儿是个中性词,不褒不贬,但我还是特别不愿意认命。
 

课后小练习

模仿这节课给出的几张单一主体的例图,拍摄一张类似的照片,可以是“人小景大”,可以是“树小景大”,同时要保证画面简洁,不出现任何多余杂物,感受一下找机位这事儿有多难。
如果再有能力,可以尝试用接片的方式拍一张长图,在实际拍摄和合成的过程中,看看都有哪些技术难点。
 
我们下节课见。
分享给需要的人,Ta购买本课程,你将得18
生成海报并分享

赞 9

提建议

上一篇
15 | 人物:会聊天比会拍照片更重要
下一篇
17 | 街拍:艺术这场“大骗局”
unpreview
 写留言

精选留言(12)

  • 布步次里-Mai
    置顶
    2020-01-28
    推荐一个公众号儿,叫「风光玩家」,这不是什么大号儿,但是看他们的视频,你可以从普通人的视角儿看到,我们都能怎么拍风光,我们都能拍出什么样的风光照片儿。与此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拍风光照片儿,“有马有向导”有的时候比“拍”重要,“去超市采购”有的时候比“拍”重要,“锻炼身体”有的时候比“拍”重要,“人见人爱”有的时候比“拍”重要。
    展开
    共 2 条评论
    11
  • escray
    2020-02-02
    优胜美地的三张照片里面还是觉得第三张,中长焦拍出来的那张更好看。只是我一般是使用手机拍照,还不是 P30 Pro,所以一般用默认的镜头,连广角也谈不上,望而兴叹。 那种巨好看,没边儿的风光,是不是用什么拍出来都挺好看的? 看了一下那篇《风光摄影机位指南》,然后成功的放弃了拍摄风光的想法,这个对我来说实在是过于专业了,等我实现了小目标、财务自由了再说。不过里面推荐的 两步走 和 莉景天气小程序这两款应用很不错。 我还是揣着手机,走哪拍哪,看到不错的风景,手机咔嚓一张,然后发现,根本拍不出来那种“巨好看”的效果。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手机的局限性很大,但是看完这篇风光摄影入门,应该还是能让自己拍出一两张稍微显得专业一些的照片。 风光摄影的至高境界就是拍出像油画那样的作品么?我是说那种意境,或者是说设计感。
    展开

    作者回复: 1. 不用总提华为的手机,实在是看不了“P30 Pro”这几个字母加数字了。 2. 风光本身越好看拍出的好照片越跟摄影师关系不大...除非是很难主动到达的机位或很难主动等到的气象。 3. 多看好照片吧。 4. 每次你留言都特别长,但从最开始到现在,感觉你一直在说用手机拍不出来,用手机有局限,然后又一直没有具体行动解决这个问题,问的问题没有进阶...我觉得我给你的留言一直在重复,很多话之前都说过了,感觉非常无力。

    12
  • 拉麺六杯
    2020-01-28
    我猜测,平常人拍照的心理就是,这也好看,那也好看,都想记录下来。画面简洁意味着要删减元素,初学者没有魄力去决断哪部分要删除。破除这个障碍可能会比单纯提高拍摄技巧来的更重要。

    作者回复: 所以要多看好作品~

    3
  • 魂恋云
    2020-01-28
    赞,原来这张图这么麻烦。另外不叫老师,麥这个字我还真不知道啥意思。😂😂还好知道读法
    3
  • 拉麺六杯
    2020-01-28
    另外我好奇,摄影师拍照片的时候,会不会允许自己拍出一般的照片,没那么出彩的。还是说即使没有工作的要求,平时拍摄也必须张张有亮点。

    作者回复: 当然允许,Martin Parr 的原话:"We all have to take a lot of rubbish in order to get something half-decent. One message to you all, you are not taking enough rubbish. MORE RUBBISH PLEASE! By taking rubbish, you can find something good, and we understand the good by knowing the rubbish." 但是,职业摄影师对自己有要求,对“垃圾片”的底线也相对高一些,这是一定的。

    2
  • 还在路上
    2022-08-11 来自北京
    拍风光得老天爷赏脸
  • 熊大
    2020-09-26
    在中长焦端拍摄时,老师你们是不是大概率都会使用到三脚架了?我在用EOS RP RF24-105大于85焦段后,照片就会糊的不行,整个画面灰蒙蒙的。

    作者回复: 我很偶尔用 200mm 的时候也不用三脚架...糊的话,你先找找原因,是安全快门的问题还是镜头本身素质的问题~

  • 克里斯
    2020-03-15
    似乎接片总绕不开Lightroom,但是作为爱好者888一年买个摄影师套餐有必要吗?

    作者回复: ...有没有必要得靠你自己判断啊,我咋会知道~

  • 渭河
    2020-02-25
    老师你提到了相机多张照片的拼接,以及手机的全景模式 为什么不提一下相机的全景拍照模式,感觉这种比拼接的方式更省事 老师怎么看待

    作者回复: 可塑性没有自己拼强~

  • sdfjylxy
    2020-02-24
    小麥,我不想再云学习了,我想买相机。能帮忙推荐一款3500元左右的相机吗?

    作者回复: 看第八九课,还有留言区,自己决定~

  • 欢颜
    2020-01-29
    优山美地对比图中的1—2在我看来是距离一样,焦段不一样。麻烦小麦说一下是怎么分析出来焦段相同距离不同?

    作者回复: 已经在您的另一条留言下回复了~

  • zx3109
    2020-01-28
    拼接照片中间会有拼接的痕迹,这个算难点么

    作者回复: 如果前期拍的手法对,然后用 PS 或 LR 自动拼,一般不会有拼接的痕迹~